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人体内碳氧血红蛋白 (COHb)水平的主要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人体摄入CO ,以及研究CO对人体健康的急慢性危害 ,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影响人体内COHb水平的 2 2个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当F0 0 5  =3 0 2时 ,每日吸烟量、环境中CO的浓度、交通警察职业等 3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 ;除长途汽车站工作人员与商场营业员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他各职业人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调查显示交通警察作为职业因素影响人体内COHb水平 ,提醒有关部门对交通警察这一类特殊职业加强劳动保护 ,同时致力于环境保护 ,控制CO的排放 ,降低环境中CO的浓度 ,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长期接触室内空气中低浓度CO会给机体造成慢性影响,这一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是评价环境中CO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异、灵敏指标。为此,我们针对长春市的自然条件,测定了健康人群耳血中COHb的含量,并将所得数值拟定为长春市健康人群的COHb正常值,为今后开展环保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和检测了包头市66名大学生指血中COHb含量和呼气中CO含量。经相关分析,得出指血中COHb含量与呼气中CO含量呈高度正相关,其关系可拟合成抛物线,方程为CO_b=1.2062+2.7138(COHb)+2.7309(COHb)~2。将此方程转换得COHb%=(0.34CO_b-0.20+0.46)~(1/2),可通过呼气中CO含量推算人体血液中COHb%。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深圳特区三个不同的汽车废气污染水平点进行了大气中CO及其在上述环境中工作的不吸烟人群COHb、IgG、IgA、IgM和唾液溶菌酶水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点大气中CO浓度高于对照点;不吸烟人群的COHb水平,现察点也高于对照点;人群免疫水平,观察点也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吸烟人员体内CO、COHb含量的测定,分析和了解吸烟者体内COHb水平,作为评价吸烟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参考指标.[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Micro 4 Smokelyzer型CO测定仪测定CO和COHb,CO和CO-Hb的含量由仪器自动生成.[结果]每日吸烟10-20支,20支以上以及烟龄10年以上者COHb含量分别为2.36,2.85和2.27,超出正常值;经过中位数检验,除每日吸烟20支以上组与10~20支两组间CO和COH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吸烟10支以上或吸烟烟龄10年以上人群不论是COHb含量还是呼出气CO含量均超过正常值;并且随着每日吸烟量的增加以及吸烟烟龄的增加,COHb含量和呼出气CO含量均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Peterson氏报告,人体呼出的一氧化碳(CO_b)浓度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百分含量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可作为分析环境中CO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的指标。根据Peterson理论,1988年我们对吸烟者CO_b进行测定,推算COHb%含量,现将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9年12月中旬,我省牧工商大楼营业厅因室内通风不良,取暖炉出烟不畅,造成CO气体高浓度污染。我们随机选择30名无职业接触CO的营业员为暴露组,定时测定人体呼出气中的CO浓度(COb),并按汪国雄等确立的COb-COHb%含量公式:COHb%=(9.3897COb+513.02-22.8751)~(1/2)推算人体COHb含量,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种卷烟的成分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中、低三种卷烟的成分、致突变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焦油卷烟含焦油、BaP和重金属元素均高于中、低焦油的卷烟,其焦油有致突变作用。吸烟者吸三种卷烟后能引起气道阻力、血中COHb%和尿中柯的宁等指标明显升高。吸烟者吸烟时可使其被动吸烟者的COHb%浓度均达有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广州市三间小学大气一氧化碳水平,并测定其7~11岁的儿童325人血碳氧血红蛋白水平,发现CO污染水平较高的学校其学生COHb水平明显高于相对清洁学校学生;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人体COHb含量的6个因素进行筛选,发现同居者有人吸烟与否和大气CO水平两个因素有统计显著性,均为正效应,年龄、性别、人均居住面积、家庭燃料种类等4个因素无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影响人体COHb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逐步回归法对影响人体血中COHb水平的20个因素进行筛选,当F=3.02时,交通警察、吸烟年限、CO日平均接触浓度、中小学教师、机关干部、年龄、旅馆和浴池服务员及大学生8个因素有统计显著性,其中有5种职业,其余均无统计显著性,提醒有关部门要注意这5种职业,同时大力提倡戒烟,尽可能地降低环境中CO浓度,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83年6月,以山西省太原市为采样区进行COHb含量的研究,制订出正常人体血液中COHb含量的正常值,从而可为修订环境中CO标准提供依据,还可说明CO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室内燃煤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强度,本实验测定了室内空气CO,以及不同取暖方式下吸烟与不吸烟居民的COHb含量,结果表明,居民血液中COHb水平与室内空气中CO浓度呈正相关。研究讨论了室内燃煤和吸烟对COHb的影响,通过平衡干扰的实验分析,提出室内燃煤对COHb的影响比吸烟更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测定基础上充分告知吸烟危害,对无戒烟意愿ACS患者烟草戒断效果的影响。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连续入选心脏中心住院的不愿意戒烟的吸烟ACS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5R干预,COHb组除常规5R干预,还行动脉血COHb测定,并结合患者COHb化验回报,充分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随访24周,判断两组第24周戒断率及吸烟指数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尼古丁依赖性评分分别为7.5±1.5与7.7±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P0.05)。COHb组患者动脉血COHb水平为(6.2±2.5)%,明显高于正常范围。随访24周时COHb组患者戒断率较对照组升高,为25%比15%,但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χ2=0.625,P0.05)。COHb组患者吸烟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动脉血COHb水平检测并结合COHb升高,充分告知吸烟危害可显著降低无戒烟意愿的ACS患者吸烟指数,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戒烟率。  相似文献   

14.
CO 是炼铁工人接触最多,危害最严重的毒物,血中 COHb 的含量是评价环境空气中 CO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一种特异灵敏指标,因此,对炼铁工人体内 COHb 的监测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对 COHb 的测定基本采用血液法和呼出气法。前者多采用耳血和指血,但会给被试者带来轻微痛苦,而且测定过程中易带入多种误差,后者由于简便快速,易被接受,因  相似文献   

15.
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含量测定,对一氧化碳(CO)中毒的临床诊断和CO暴露水平的生物监测都有重要意义。血液中COHb的分析方法很多,可概括为气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CO气体分析仪法等。近些年,导数光谱法也用于COHb的测定。为建立既能满足临床需  相似文献   

16.
为制定我国大气一氧化碳(CO)环境质量标准,我们于1980~1982年,对全国几个重点城市大气CO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选择沈阳、北京二地区,按功能分区设若干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步监测了大气CO浓度和非吸烟健康人群血液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检查了人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CO气体分析采用气相色谱(SP-2307)法,血液COHb采用耳血微定量改良法。  相似文献   

17.
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测定,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诊断一氧化碳(CO)中毒的重要依据,同时是评价环境一氧化碳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异、灵敏的生物化学指标。 COHb测定,国内外现行测定方法很多,如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汞置换法、气相色谱法、微扩散池法、红外线分析法等。其中,分光光度法为国外普遍采用,世界卫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长期一氧化碳(CO)职业接触者体内碳氧血红蛋白(COHb)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尚末有详尽报道。为此,我们选择长期接触CO污染的某钢铁厂炼铁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多种可能导致其COHb水平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荞麦与血糖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荞麦产区和非荞麦产区961名居民清晨空腹静脉采血资料的分析得出,食用荞麦人群的血糖水平(X=3.90±1.12)低于非食用荞麦人群的血糖水平(X=4.59±1.11),两人群的血糖异常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别为1.9%、7.3%)。提示荞麦的食用可影响人体的血糖水平,荞麦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和糖尿病病人食疗食品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不少人对碳氧血红蛋白(COHb)在循环血液中的解离速度感兴趣。关于吸氧条件下的COHb半解离期,已有不少资料,但报告的数值,从30到80分钟不等。我们在研究一氧化碳(CO)中毒的急救措施时于1982年做了一次调查,现摘要报告于下。一、对象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CO中毒患者,估计其COHb浓度较高且有可能在抢救中采取血样的,选为测试对象,共得26人。二、方法 1、给患者采血后立即给纯氧,吸氧中再采血1—2次。测其COHb浓度(%)。采血间隔长短不一,视抢救情况而定。由浓度的改变和间隔时间按半衰期公式计算半解离时间(ha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