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某含砷浮选金精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氰化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少燕  武良光 《黄金》2003,24(10):37-41
云南省某含砷难浸金精矿,常规氰化金浸出率仅为26.17%,通过采用细菌氧化预处理后,金浸出率达到98.25%,获得了非常理想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2.
按照常规硫化浮选工艺处理铜绿山难选氧化矿,选铜回收率一般为40%。采用制粒堆浸新工艺处理该矿石,铜浸出率可达到69.51%,金浸出率为72.46%。基于此,推荐了酸化制粒浸铜-氰化浸金-浸出渣回收铁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3.
马尚文  马得民 《黄金》1998,19(9):37-40
祁雨沟金矿浮选混合金精矿金品位低、银、硫、铜、铅、铁等含量较高,用直接氰化法提金,浸金率低很,其中有价元素--银、铜、铜、硫不能直接回收。通过试验,提出一条新工艺,即沸腾焙烧-酸浸、盐浸-氰化,可以使金的浸出率达95.235,同时回收银89.77%、铜97.20%、铅94.20%以及大部分的硫和铁,使矿产资源得到综合透明和。  相似文献   

4.
高硫高砷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浸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菌氧化-氰化浸金工艺处理高砷高硫金精矿,研究了不同矿石细度、矿浆浓度、细菌接种量、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和矿石硫、铁、砷的脱除率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为10%,氧化温度为32℃,氧化时间10d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85.1%;矿石中铁、硫、砷的脱除率分别为70.5%,58.7%和41.1%时,金的浸出率高达87.7%。该工艺与常规直接全泥氰化浸出相比,金的浸出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含碳高砷型难浸金精矿细菌氧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杨凤  徐祥彬  赵俊蔚  梁泽来 《黄金》2003,24(4):37-39
广东省某含碳高砷型难浸金精矿,常规氰化金浸出率仅为15.02%,通过采用细菌氧化技术,使硫化物包裹金暴露或解离,吸附金的有机碳被钝化,金浸出率达到94.41%,获得了较理想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矿泥对氰化浸出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孙晓  汪景岐 《黄金》1999,20(1):35-38
矿泥中的粘土矿物易絮凝成网状多孔结构物,能够吸附已溶金,影响金的氰化浸出。为控制矿泥影响,含泥物料可在高碱、高氰条件下进行两浸两洗;从物料中将矿泥分出,进行炭浸,可显著提高金浸出率。  相似文献   

7.
戴红光 《湿法冶金》2007,26(3):143-145
甘肃某难浸金矿为微细浸染状、卡淋型,直接氰化浸金,金浸出率很低。用中温菌对金矿石先预氧化,然后以常规氰化法浸出,当矿浆浓度15%、预氧化7d后,金浸出率达85.69%。  相似文献   

8.
某难浸金精矿细菌预氧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存江  柏全金  熊英  林滨兰  胡建平 《黄金》2002,23(11):31-35
通过对陕西省某金矿难浸金精矿工艺矿物特性和细菌预氧化工艺的研究,说明了该金精矿为低砷低硫微细粒包裹型难浸金精矿,金精矿中金的直接氰化浸出率为35.3%,经过5d细菌预氧化后,金的氧化浸出率可达到92.5%。  相似文献   

9.
用锌粉从高铜铅含氰贵液中置换金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跃威  杨建国 《湿法冶金》2007,26(3):150-153
遂昌金矿采用氰化法处理高铜铅锌金精矿,由于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偏高,在用锌粉置换金和银时置换率偏低,最低时金置换率只有12.66%。采用预先沉铅提高氰化物和碱浓度-锌粉置换-酸化除铜-酸化废液调浆返回浸出的工艺,很好地解决了浸出贵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偏高而影响金置换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鹿儿坝含砷难浸金矿石细菌氧化柱浸试验研究结果。对5min粒度的试验样品,采用T1101细菌氧化68d,砷的氧化率达到59.32%,金的浸出率为72.99%,比直接氰化柱浸金浸出率提高6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试验矿石的难浸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边磨边浸—炭吸附提金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佩璜  吴敏杰 《黄金》1996,17(9):37-40
以塔式磨浸机为核心,对金矿石进行边磨边浸,然后进入炭吸附,使金矿石的全泥氰化浸出率达到96.6%,金的总回收率达到93.4%。一台塔式浸机取代传统磨矿流程中的一磨1、二磨、螺旋分级,水力旋流器及部分浸出槽,大大缩短工艺流程,节省能耗50%。  相似文献   

12.
以塔式磨浸机为核心,对金矿石进行边磨边浸,然后进入炭吸附,使金矿石的全泥氰化浸出率达到96.6%,金的总回收率达到93.4%。一台塔式磨浸机取代传统磨矿流程中的一磨、二磨、螺旋分级、水力旋流器及部分浸出槽,大大缩短工艺流程,节省能耗50%。  相似文献   

13.
陈天贵  赵晓娟 《黄金》1998,19(8):45-47
对乳山地区高硫金精矿进行了阶段磨矿,阶段浸出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阶段磨浸可以改善金精矿氰化浸出指标,可使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3.03%。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贵港市金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龙头山金矿氰化厂"一浸一洗"工艺流程浸出作业后4个浸出槽金粒浸出现钝化现象,浸出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流程管路的驳接,将"一浸一洗"流程改成"两浸两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浸出效果,浸出率提高了1.54%,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小曲碌沟金矿矿石微生物预氧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祥 《黄金》2001,22(12):32-34
小曲碌沟含砷、锑难浸金矿石经生物经后全泥氰化金的浸出率由原来的54.30%提高到92.15%;-15mm粒级试样经54d生物氧化后,氰化浸金,金的浸出率由未氧化的39.60%提高到70.88%。  相似文献   

16.
难浸金矿加熟石灰焙烧—氰化浸出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肖松文  梁径冬 《黄金》1993,14(10):31-35
在我国首次进行了高砷高硫难浸金矿加熟石灰焙烧—氰化浸出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S,As固定率大于92%,金浸出率88-89%。加熟石灰焙烧—氰化浸出工艺环境污染小,设备简单,投资成本低,易操作。特别适宜于同时含硫,砷,碳的细粒浸染型难浸金矿的处理,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朱树高  朱群 《黄金》2001,22(11):33-35
应用配合、沉淀反应,采取综合措施强化含铜、铅、汞、碳精矿的浸出、置换,采用常规一浸一洗氰化流程就能使金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该经验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氰化一铁盐氧化法从炭质银精矿中提取金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盛明  池汝安 《黄金》2000,21(7):26-29
针对含金17.3g/t、银400g/t的炭质银精矿,提出了氰化浸金-强化提银两同新工艺,并对其浸出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金后银工艺,避免了在以理服人经浸出过程中炭质物对提金过程的影响。在氰化浸出段,金、银的浸出率分别大于92%和70%;而残存在氰化渣中的部分难浸银可在后续的强氧化浸出段予以回收,使银的总浸出率可大于95%。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铅阳极泥提金新工艺.在盐酸氯化钠介质中,通过控制体系电位选择性浸出,可有效地分离贵金属.在此过程中.98%以上的金属转入溶液,金留在渣中,金的品位从0.89%上升到63%以上.将浸渣溶解、还原,获得成品金,纯度96%~98%,金的直收率98.87%.  相似文献   

20.
王硕 《黄金科学技术》2017,25(4):122-127
采用环保型非氰浸金剂,结合全泥炭浆法浸出工艺,对甘肃某金矿的浸金工艺进行了研究。具体考察了溶氧量、矿浆浓度、pH值、矿物粒度、浸金剂用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原矿和尾矿中的金含量,通过计算金浸出率来确定适宜的浸金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经济和浸出率等因素,在矿浆浓度为40%、pH=11~12、浸金剂用量为300 g/t矿样、浸出温度为20~40 ℃及浸金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用自来水作溶剂在敞开环境下浸金,浸出效率最佳,金的浸出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