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lzheimer病模型大鼠脑生长抑素表达与学习能力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损伤脑胆碱能系AD模型大鼠学习能力及相关脑组化改变。方法:鹅膏蕈氨酸(IBA)定位损伤大鼠脑建立AD模型,分光光度法、免疫组化法测定其脑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生长抑素(SOM)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示学习能力明显下降(P<0.05),鼠脑AChE活性显著降低(P<0.01);额叶皮质和海马区SOM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模型鼠学习功能下降可能与中枢胆碱能系毁损导致的AChE活性下降和SOM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β-淀粉样蛋白对大鼠海马和额叶细胞外液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β 淀粉样蛋白 (Aβ)的神经损害机制 ,我们观察了Aβ注入大鼠迈内特基底核 (NBM)后学习记忆的改变 ,额叶皮层、海马区细胞外液谷氨酸 (Glu)、甘氨酸 (Gly)、牛磺酸(Tau)和γ氨基丁酸 (GABA)等的浓度改变以及尼莫地平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 健康雄性SD大鼠 3~ 4月龄 ,体重 180~2 5 0g ,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每组 8只。将 10μl的Aβ(RBI,美国 )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NBM。对照组在NBM处注入 10 μl生理盐水 ,治疗组在建立模型后每天腹腔注射尼莫地平 (Bayer公司 ,5 0 μg/ 10 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次脑创伤后大鼠皮层脑血流(CoCBF)与前列腺素变化及双阿斯匹林联偶血红蛋白液(DCLHb)的作用。方法:在一种新的大鼠加速性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采用抽血及颈动脉结扎造成低血压及脑缺血、缺氧,观察大鼠CoCBF与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含量变化以及DCLHb治疗作用。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单纯脑损伤、脑损伤并二次脑创伤及治疗四组。所有动物均气管内插管并实施同步生理监护。结果:伤后4小时,与假手术组对比,合并二次脑创伤组CoCBF显著降低,TXA2含量增高(P<0.05);DCLHb治疗组无CoCBF降低,但TXA2及PGI2含量均有增高。结论:合并二次脑创伤组有CoCBF降低及TXA2含量增高,提示在其病理过程中存在脑血管痉挛及微血栓形成,导致脑缺血、缺氧。DCLHb则可能通过增加PGI2合成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脑损伤诱发的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本实验通过实验性研究,以了解弥漫性脑损伤(DBI)是否引起胆碱能神经元的显性减少。方法 采用Marmarou打击装置建立DBI动物模型,行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以显示基底前胆碱能神经元。结果 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在重伤组、轻伤组、对照组有显差异(P〈0.01);②损伤后二周组神经元减少与一周组比较有显差异(P〈0.01或P〈0.05)。结论 ①在本实验所观察到的DBI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  相似文献   

5.
β-淀粉样多肽诱导神经元凋亡和氧化应激机制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已经明确 ,β 淀粉样多肽 (β amyloidpeptide ,Aβ)在老年痴呆 (Alzheimerdisease,AD)成因上起重要作用。有关Aβ的神经毒性机制有许多假说 ,目前 ,自由基介导的神经元损伤假说倍受重视。本实验进一步观察氧化损伤与Aβ神经毒性的关系 ,以及自由基清除剂褪黑素 (melatonin ,Mel)的神经保护作用 ,为AD的抗氧化治疗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选取 30只Wistar雄性大鼠 ,实验组将 1μlAβ2 5~ 35(浓度为 10 μg/ μl)注射到双侧海马 ,治疗组同时腹腔注射 0 .2 %的Mel溶液 …  相似文献   

6.
载脂蛋白E与脑动脉硬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78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与对照组44例,对其血清载脂蛋白E(APOE)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进行含量测定,并将APOE与HDL-C、LDL-C、TC、TG、APOAI、APOB(100)逐一进行相关比较,结果发现:脑动脉硬化症病人(CAS)血清APOE、LDL-C、TC、TG、APOB(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C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POAI无明显变化(P>0.05),且APOE与HDL-C呈负相关;与LDL-C、TC、TG、APOB(100)呈正相关;与APOAI无直线相关关系。提示APOE可做为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脑内nNOS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原因 ,选择性神经元变性缺失是AD的一大病理特征。对AD脑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神经元变化的报道并不一致。本文观察AD大鼠模型脑内nNOS神经元的变化 ,探讨其与AD病理过程发生发展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 1)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3 2只 ,10~ 12周龄 ,2 2 0~ 2 70g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再分为A、B两组 ,每组各 8只。A组观察基底前脑大细胞核 (nbM)损伤对大鼠学习记忆行为“获得”的影响 ,B组观察对学习记忆行为“保留”的影响。在立体定位仪上 ,实验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认急性脑梗死(ACI)和Alzheimer病(AD)对髓鞘素碱性蛋白(MBP)、髓鞘素结合糖蛋白(MAG)和含脂质蛋白(PLP)的B细胞免疫应答。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了ACI、临床可能AD和其它神经疾病(OND)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CSF)中MBP、MAG和PLP抗体分泌细胞。结果ACI、AD和OND患者外周血中均可检出IgG、IgA、IgM三种表型MBP、MAG、PLP抗体分泌细胞,无显著差异。但ACI和AD患者CSF中IgG型MBP、MAG和PLP抗体分泌细胞均呈显著性增高。结论ACI急性脑缺血损伤和AD神经变性可能导致体内B细胞激活及CNS内髓鞘素反应性B细胞免疫应答,其病理意义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人神经生长因子( H N G F) 对大鼠中枢胆碱能神经元轴突切断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向双侧海马伞切断所致的痴呆大鼠脑室内注入 H N G F, 采用穿梭箱训练, 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状况, 对脑内隔斜带复合体( S D B) 中隔区( M S) 胆碱能神经元采用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C H A T) 免疫组化法观察其存活状态。结果  H N G F 组大鼠术后两周内穿梭箱回避次数高于对照组( P< 001) , 回避潜伏期短于对照组( P< 001) 。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显示, 其胆碱能神经元存活状态优于对照组。结论  H N G F 对大鼠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损伤具有短期保护作用; 减缓轴突切断引起的退行性变, 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 β淀粉样蛋白 40 (Aβ40 )的体内致凋亡效应 ,我们通过大鼠双侧海马定向微注射诱导Aβ40脑内沉积 ,采用原位TdT末端标记法 (TUNEL)、透射电镜法、抗p5 3免疫组化法观察了其脑内的致凋亡效应。动物分组 :普通级成年SD大鼠 2 4只 ,雄性 ,称重后随机分为两组 ,即Aβ 40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 12只。手术和取材方法 :Aβ 40干粉剂于实验前用无菌注射用水稀释成 5 0 μmol/L。大鼠用 2 5 %戊巴比妥腹腔麻醉后固定于立体定向仪上 ,实验组向双侧海马CA1、CA2 CA3注射Aβ 40液 ,每点 3μl,速度 0 3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地58例临床诊断VBI眩晕的患者及30例非VBI眩晕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测。结果:VBI组BAEP异常率为59%,TCD异常率为615,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非VBI组BAEP异常率8%,TCD异常率为47%,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VBI组BAEP及TCD皆异常者为64/1  相似文献   

12.
6-羟基多巴胺诱发大鼠黑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新近体外实验研究认为PD可能通过细胞凋亡这一条共同径路而致。本试验采用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制作大鼠PD模型 ,在PD形成过程中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电镜的方法证实细胞凋亡参与了PD发病 ,并观察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材料和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72只 ,体重 180~ 2 0 0g。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 (n =36 )和PD模型制作组 (PD组 ,n=36 )。PD组采用改良的Thomas方法行脑立体定位注射 6 OHDA注射…  相似文献   

13.
血清ApoE对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44例,对其血清ApoE和HDL-C、LDL-C、TC、TG、ApoAI、ApoB10026含量进行测定,并将ApoE与HDL-C、LDL-C、TC、TG、ApoAI、ApoB100逐一进行相关比较,结果发现:脑动脉硬化症病人血清ApoE、LDL-C、TC、TG、ApoB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C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4.
目前 ,研究发现β 内啡肽 (β endorphin ,β EP)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RCIA)具有调控作用。我们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红细胞 β EP(RBC β EP)含量和RCIA功能的变化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 我院急诊和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 73例 ,其中男 41例 ,女 32例 ,年龄 42~ 81岁 ,平均 6 2岁 ,其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全部经头颅CT和 (或 )MRI证实。对照组为 6 2名体检者 ,其中男 38名 ,女 2 4名 ,年龄 40~ 78岁 ,平均 6 0岁。两组均无心、脑、肝、肾疾病。脑梗死组…  相似文献   

15.
定位破坏大鼠脑中枢胆碱能系统,制作实验性Alzheimer病模型,观察其脑组织匀浆中T45‘-脱单碘酶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术后90d时AD组脑中T45’-脱单碘酶活性开始下降,180d时下降明显,提示AD脑中有甲状腺激素代谢改变。这对AD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 A 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 C V S)的新途径。方法 利用大鼠 S A H 模型,设立对照组、 S A H 组、放线菌素酮治疗组( C H X 组)。经 D I G R T P C R 对不同时间大鼠脑组织 P53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 C H X 组 P53基因表达相近, S A H 组 P53基因表达增高。显微镜下见 C H X 组病理形态学变化近似正常, S A H 组神经细胞损伤严重。结论 大鼠 S A H 后 C V S所致的脑缺血,脑组织 P53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大鼠 S A H 模型 P53基因表达与脑神经元细胞损伤明显相关。放线菌素酮通过抑制 P53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其诱导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反复惊厥对P77PMC大鼠脑内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反复听源性惊厥(ACS)对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未发生ACS的P77PMC大鼠脑内,BDNF蛋白的基础表达可见于海马齿状回门区神经元、CA3区锥体细胞及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胞浆内,在经过30次ACS发作后,鼠脑内齿状回门区、CA1-CA3区以及皮质区免疫标记阳性的的神经元数目增多,标记强度增强。除了胞体,在神经元突起上也可见明显的免疫标记。这表明在P77PMC这种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模型中,非人为伤害因素造成的惊厥反复发作能导致脑内BDNF表达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表达与调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AN水平的变化,推测BDNF对损伤病理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原位交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BDNFmRNA,图像分析间接定量BDNFmRNA水平。结果(1)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均能诱导双侧海马神经元BDNFmRNA水平增高;(2)缺血损伤过重后海马神经元BDNFmRNA水平增高的程度反而小;(3)再灌注后BDNFmRN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抑制胶质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材料与方法C6胶质瘤细胞系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SD大鼠购自山东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抗体系美国PHARMINGEG公司生产 ,FⅧRAg单克隆抗体系DAKO公司产品。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SD大鼠左下腹皮下 ,每个接种部位注射 0 2ml,含活细胞数为 1× 1 0 6 个。荷瘤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7只 ,分别为对照组 (PBS组 )和 3个实验组 (2 μgAb、 1 0 μgAb及50 μgAb组 )。 3个实验组尾静脉注射VEGF抗体 ,每只每次分别 2 μg、 1 0 μg及 50 …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的缺血前后应用聚合牛血红蛋白(PBHb)对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递质和工谢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组白蛋白对照组相比,脑保护PBHb组能明显减少谷氨酸(Glu)释放,而脑复苏PBHb组此 显著。脑保护及复苏PBHb组均能有效地抑制下超载的发生。上述结果提示PBHb能通过减少EAA释放等途径来阻断钙超载发生,在脑保护及复苏中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