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B5是COAI(NAD、NADH2)和COAⅡ(NADP NADPH2)的组成分,是生物氧化作用中最重要的氢载体。这两种酶都是脱氢酶的辅酶,在氢化过程中作为氢的受体和供体起着传递氢的作用。谷氢酸菌有两种NADP专一性脱氢酶,即异柠檬酸脱氢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当铵盐存在时,两种酶密切偶联。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脯氨酸对卷烟主流烟气成分的贡献,分别以15N标记和非标记脯氨酸进行烟丝添加,采用GC/MS法检测卷烟主流烟气气相和粒相成分,研究了脯氨酸对卷烟烟气成分的定性关系和量效关系。结果表明:(1)烟丝中脯氨酸参与了烟气中吡咯、1-甲基吡咯、2-吡咯烷酮、2-乙酰基吡咯、吡嗪和(1-吡咯烷基)乙腈的生成。(2)烟丝中脯氨酸对烟气中(1-吡咯烷基)乙腈的贡献率达65%;对吡咯、2-乙酰基吡咯的贡献率分别为36%和12%;对1-甲基吡咯、吡嗪和2-吡咯烷酮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3.
溶氧浓度对谷氨酸发酵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谷氨酸发酵中,不同溶氧条件对产物谷氨酸和主要副产物乳酸的生成积累影响很大。文中研究了不同溶氧条件下和几种非正常条件下的谷氨酸发酵中主要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变化规律,为谷氨酸发酵的进一步优化和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乳酸的生成规律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菌体代谢中与乳酸生成机制有关的三个基础知识1.1谷氨酸的发酵机制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涉及的是糖酵解(EMP)和三羧酸循环(TCA)反应等。当谷氨酸发酵时,糖的降解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EMP途径,即一分子葡萄糖生成两分子的丙酮酸,  相似文献   

5.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是血红素、叶绿素等吡咯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在农业和医药上得到广泛应用.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包括C4和C5途径.对5-氨基乙酰丙酸的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以及利用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通过C4途径和C5途径合成5-氨基乙酰丙酸的代谢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研究无溶剂条件下的美拉德反应,自行设计热重-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TG-SPME-GC-MS)联用系统,建立谷氨酸-葡萄糖固相美拉德模式体系。采用划分温度段取样的方法,比较葡萄糖纯品和谷氨酸-葡萄糖体系自热解起始温度起在200℃范围内的热解行为差异,并对谷氨酸和葡萄糖在进行美拉德反应过程中各阶段热解产物的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相美拉德模式体系中,即使在谷氨酸和葡萄糖质量比为1:10的情况下,美拉德体系的热解起始温度均比葡萄糖纯品提前55℃;反应初期(130~170℃)主要表现为葡萄糖热解产物的逸出;美拉德体系(谷氨酸-葡萄糖质量比1:4)的含氮热解产物自170℃开始生成,包括2-吡咯烷酮、L-焦谷氨酸甲酯、乙酰胺吡咯烷酮、5-甲基吡咯-2-甲醛。  相似文献   

7.
稀土元素对谷氨酸棒杆菌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单一稀土氯化亚铈(CeCl3)对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及谷氨酸脱氢酶(GDH)和乳酸脱氢酶(LDH)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低剂量下能促进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达到一定剂量会抑制菌体的生长;对酶活性的影响也是在低剂量下激活,在高剂量下抑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DEAE 纤维素离交柱层析、疏水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从谷氨酸棒杆菌S9114 中分离纯化出依赖于NADPH的谷氨酸脱氢酶 (GOH NADPH )。经HPLC测定 ,该酶的分子量为 188ku ;经SDS -PAGE电泳测得该酶的亚基分子量为 3 2ku。提示该谷氨酸脱氢酶由 6个亚基组成。该酶对NADPH具有高度专一性 ,在pH 7 5、3 7℃下 ,以α 酮戊二酸、NH4Cl和NADPH为底物时的米氏常数Km 分别为 9 2 2mmol/L、5 2 7mmol/L和 2 3 1× 10 -3mmol/L。最适反应pH为 7 5 ,最适反应温度为 42℃ ,并对热比较稳定。此外 ,KCl对GDH NADPH的活性具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9.
谷氨酸属于杏鲍菇中的鲜味氨基酸,为探讨高CO_2结合低O_2贮藏对杏鲍菇谷氨酸代谢的影响,以空气气体比例为对照(CK),用不同的气体组分[CA1(2%O_2)、CA2(2%O_2+10%CO_2)、CA3(2%O_2+30%CO_2)、CA4(2%O_2+50%CO2)]对杏鲍菇进行气调处理,研究了贮藏期间菇体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合聚类分析表明CA3(2%O_2+30%CO_2)处理对减缓采后杏鲍菇的衰老具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分析了CA3处理对杏鲍菇表型、呼吸速率、游离氨基酸含量、味觉变化及蛋白酶、谷氨酸合酶(GOGAT)、脯氨酸脱氢酶(PRODH)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相比,CA3处理降低了采后杏鲍菇的呼吸速率,增加了其总游离氨基酸及谷氨酸含量,从而维持了菇体的滋味品质;另外,该CA3处理抑制了采后杏鲍菇蛋白酶、GOGAT、PRODH和GDH的活性。可见,2%O_2+30%CO_2贮藏可维持采后杏鲍菇的鲜味特征,该作用与其抑制GDH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酸棒杆菌CCTCC M201005能合成一种以半乳糖醛酸为主要结构单元的蛋白聚糖类生物絮凝剂(命名为REA-11).为了研究该聚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首先构建了谷氨酸棒杆菌生物合成REA-11的假设途径,然后从(1)中间代谢产物的添加及相关途径关键酶活性的检测和(2)胞内中间代谢产物的检测两个方面来验证该代谢途径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UDP-葡萄糖,可显著提高REA-11的絮凝活性,并且UDP-半乳糖差向酶和UDP-半乳糖脱氢酶的比酶活也分别提高了200%和50%;以不同底物为碳源,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半乳糖差向酶和UDP-半乳糖脱氢酶的比酶活与REA-11产量的相关系数可分别达到0.75,0.89,0.97. 此外,利用HPLC检测出REA-11合成途径中3种关键中间产物UDP-葡萄糖、UDP-半乳糖和UDP-葡萄糖醛酸.由此证明,所构建的REA-11生物合成途径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1):43-43
在谷氨酸发酵中,生成谷氨酸的主要酶反应有以下三种: (1)谷氨酸脱氢酶(GHD)所催化的还原氨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谷氨酸分析仪测定发酵液中γ-聚谷氨酸的实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H值和培养基主要组分对谷氨酸分析仪测定谷氨酸含量的影响,确定了γ-聚谷氨酸水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5~10内,溶液的pH值对谷氨酸分析仪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模拟发酵液体系的试验,发酵液中各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动范围±25%时,对测定结果也没有明显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γ-聚谷氨酸的水解条件.以2 mL发酵液为例,其最佳水解条件为4 mL浓度为6 mol/L浓盐酸,真空度为0.1 MPa,110℃,24 h.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177-181
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生物防腐剂,可以有效抑制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PLA是食品级的生物防腐剂。它的生物合成核心途径为:以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为底物,α-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经转氨反应生成苯丙酮酸(phenypyruvate,PPA),然后PPA经脱氢酶作用,还原生成PLA。PLA的分解代谢产物主要有二氢化二醇、1-溴-2,3苯甲烷等。除了受温度、p H和培养条件的影响外,PLA的合成代谢主要受到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ATase)和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等的调控。文中综述了LAB PLA的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途径以及与该途径相关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新鲜的花椒茎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12株纯系微生物,通过筛选获得1株产香浓郁的菌株,利用GC-MS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代谢产物的香气成分主要为其中1(2)号菌株检出的61种化合物,菌株1(2)发酵液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十八烯(8.79%)、六氢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6.79%)、双环[2.2.2]辛烷-1-羧酸(6.24%)、3-羟基-2丁酮(4.67%)、[1,2-a]吡嗪-1,4-二羰基-3-苯甲基-萘吲哚(4.10%)、3-(2-甲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3.83%)、5-二十碳烯(3.72%)、5-异亚丙基-3,3-二甲基二氢呋喃(3.54%)、2-氨基-丙二醇(3.27%)、月桂酸(3.25%)、1,2-苯二甲酸丁基二甲基酯(2.97%)、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82%).  相似文献   

15.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ldh基因编码乳酸脱氢酶,可以催化丙酮酸转化生成乳酸,ackA和pqo基因编码乙酸激酶和丙酮酸:醌氧化还原酶,可以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乙酸.为了研究这三个基因缺失对谷氨酸棒杆菌α-酮戊二酸积累的影响,以Cglutamic um GDK-10为出发菌株,通过重叠延伸PCR及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ldh,pqo,ackA,pqo和ackA基因缺失突变株GDK-14,GDK-15,GDK-16,GDK-17.对出发菌及上述重组菌株进行发酵验证比较,发酵结果表明:ldh和pqo基因缺失菌株的α--酮戊二酸产量分别比出发菌降低了8.54%和27.9%,而ackA基因的缺失使α-酮戊二酸产量比出发菌提高了8.99%.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单一稀土氯化亚铈(CeCl3)对谷氨酸棒杆菌的生物效应,研究了其对谷氨酸棒杆菌S9114的生长及谷氨酸脱氢酶(GDH)和乳酸脱氢酶(LDH)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CeCl3在低剂量下促进S9114的生长,并显著激活其酶的活性;当CeCl3达到一定剂量时,开始抑制菌体的生长,并对其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谷氨酸发酵产酸期分别添加NaHCO3、调节pH及两者耦联操作条件下的发酵性能。结果表明:只有在升高pH值、添加NaHCO3同时进行或先升高pH值后添加NaHCO3的情况下,葡萄糖消耗量大幅下降,谷氨酸得率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提高36%和34%,且谷氨酸产量可以达到正常水平(75 g/L以上)。酶学代谢分析表明,仅仅提高丙酮酸羧化酶活性不能提高谷氨酸得率,只有各个关键酶相互协调配合,即适度弱化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的同时,适度提高丙酮酸羧化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才能有效提高谷氨酸发酵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8.
酶法快速检测发酵液中的γ-聚谷氨酸浓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酶法快速检测发酵液中γ-聚谷氨酸(γ-PGA)浓度的方法,并与传统的HPLC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一致.所确定的两参数γ-PGA计算式很好反映了测定过程中γ-PGA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使检测时间由传统的HPLC法的27h缩短为2-5h.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微生物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γ-PGA)的产量,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γ-聚谷氨酸,并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最佳营养条件为:40g/L葡萄糖、5g/L酵母膏、30g/L谷氨酸钠、3g/L NH4Cl、2g/L K2HPO4、0.25g/L MgSO4: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装液量40mL(250ml三角瓶),培养温度37℃,摇床转速200r/min,pH值7.0,发酵时间48h,此时γ-聚谷氨酸的产量最高,达到20.15g/L.纯化后产物经纸层析及红外光谱检测,初步确定为γ-聚谷氨酸.  相似文献   

20.
战宇  宁正祥  于欣 《现代食品科技》2000,16(1):38-39,45
对不同工段谷氨酸发酵液及多次结晶母液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形成α型结晶和结晶异常-出现β型结晶的谷氨酸发酵液、超滤液和四效浓缩液中的氨基酸摩尔组分无显著性差异.脯氨酸极易掺人到α型晶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