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为了深化姬塬地区长6低孔低渗透储层的精细化分及评价,选取孔隙度(Φ)、渗透率(K)、有效厚度(h)、渗透率纵向变异系数和储层品质系数(RQI)这五个特征参数,利用岩性-物性划分法和多参数聚类分析法把姬塬地区长6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类流动单元。研究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含量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决定研究区不同流动单元分类的主要影响因素,Ⅰ类、Ⅱ类好的流动单元面孔率高,粘土矿物含量相对少,溶孔发育,孔隙连通性好,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较好,是今后进一步生产开发的主力储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孔隙结构特征对油水相渗曲线的影响,选用大庆F储层59块岩样,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进行毛管压力曲线和油水相渗曲线测定。发现根据形态特征的差异,毛管压力曲线和油水相渗曲线均可分为三类,且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第Ⅰ类毛管压力曲线属于细歪度,孔隙分选差,毛管压力曲线中间平缓段排驱压力均大于1 MPa。对应水相下凹型相渗曲线,在三类曲线中,其束缚水饱和度最大,两相共渗区展幅和水相端点渗透率最小。第Ⅲ类毛管压力曲线属于粗歪度,孔隙分选好,毛管压力曲线中间平缓段排驱压力均小于0.1 MPa。对应水相上凹型相渗曲线,其束缚水饱和度最小,两相共渗区展幅和水相端点渗透率最大。第Ⅱ类毛管压力曲线对应水相下凸型相渗曲线位,所有参数均介于前两类之间。说明同一储层中,孔隙结构特征对油水相渗曲线的形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1.地质特征 坨28断块下9-10单元含油面积3.9km2。石油地质储量1379×104t。单元储层为一套三角洲前缘反韵律沉积砂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水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水道间和坝间等微相。各韵律层之间均有比较稳定的泥(灰)质隔层发育,构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流动体系。储层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平均孔隙度20.3%,渗透率2.8-6.7μm2,属中孔中渗储层。特高含水期各小层渗透率变异系数、突  相似文献   

4.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评价油水两相渗流的特征曲线,是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大量的岩心驱替实验,在建立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函数的凸凹性将相渗曲线划分为水相凹型、水相凸型、水相直线型3类。评价了相渗曲线类型与储层物性、共渗点、共渗范围、驱替效率、含水率及沉积相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注水开发对相渗曲线变化影响较大,注水可改善水相凹型曲线岩心储层物性、有利于原油开采,而注水对水相凸型曲线岩心储层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沉积储层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导致不同储层油水渗流特征差异较大。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储层微观渗流特征的唯一实验资料,通常均质性较好的储层,相渗曲线形态较为单一,而非均质性强的储层,相渗曲线形态多样。针对不同储层物性的差异性,将储层划分为均质性与非均质性两类。在储层类型划分基础上,结合不同储层相渗曲线形态特性,给出了不同类型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方法的适用性评价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可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储层类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方法,从而获得更合理、更具代表性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似文献   

6.
选取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义176区块沙河街组四段32块致密砂岩样品进行高压压汞、覆压孔渗等实验,结合环境扫描电镜的镜下特征,探讨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渗透性,特别是流体在纳米级及微米级喉道的渗流特征。实验表明:研究区的排替压力分布范围大,结合孔喉的分布情况和渗透率的相对大小,将该区的储层分成4大类6亚类;dv/d(logd)能够准确形象地反映各级孔喉分布情况,结合环境扫描电镜对孔喉相对大小的识别结果,将研究区的孔喉体系分为纳米级、微纳米级、纳微米级及微米级等4类,将喉道分为纳米级喉道和微米级喉道;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纳米级喉道控制着渗透率,而微米级喉道更多贡献于孔隙度;高压压汞在研究致密储层的孔喉特征时,不仅能够表征常规孔喉的结构特征,同时也能反映微纳米级孔喉的大小及流体在其中的渗流特征,对进一步精细评价储层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户部寨气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段砂岩储层岩心的观察试验,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别对气田裂缝的孔隙度、渗透率进行了计算,并依据计算结果,对裂缝性储层提出了三大类Ⅵ亚类的分类方案,最终确定户部寨气田沙四段砂岩储层为第Ⅳ亚类.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表外储层渗流特征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外储层渗流特征不同于表内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主要为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层,分别占33.98%和40.79%。渗流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的存在会影响注水开发;油水两相渗流时,表外储层的束缚水、残余油的饱和度较高,油水两相渗流的共渗范围较小,驱油效率低,由于黏土质量分数较高,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慢,曲线形态呈现弓背形状。无因次采油(液)指数变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表外储层依靠提液增加产量的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9.
根据桑合油田砂砾岩储层相对渗透率的实验资料,按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划分,其相对渗透率曲线可分直线型和下凹型两种类型。研究表明,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与储层岩性、非均质性、润湿性、渗透性、压实程度和粘土矿物等因素有关;形成下凹型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主要原因是驱替过程中堵喉效应。无论是直线型相对渗透率曲线,还是下凹型相对渗透率曲线,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均呈较好的指数关系模式,其驱替模式均表现为丙型水驱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产水气藏气水渗流规律的重要基础参数,但是采用水驱气方法还是气驱水方法来确定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仍存在较大争议。以元坝气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实验测试方法,系统开展了孔隙型、裂缝型岩心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储层岩心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推荐产水气藏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法。结果表明:裂缝型岩心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现出凹形曲线特征,与常规的X形曲线特征差异较大;与裂缝型岩心比较,孔隙型岩心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整体右移,两相流动饱和度区间范围更宽、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更慢。与气驱水方法相比,水驱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更接近储层实际情况、水相渗流能力弱、气相渗流能力大于水相,实验设计符合产水气藏气水渗流过程。因此,针对产水气藏的产能评价、开发方案编制等,建议采用水驱气法测试的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开展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1.
冷东地区沙三段Ⅱ油组储层非均质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岩芯、测井求取的渗透率和粒度中值等参数变化的特点,将冷东地区沙三段Ⅱ油组划分出正韵律(A)、反韵律(B)、复合韵律(C)和均质韵律(D)4大类20小类非均质模式。在4种沉积微相中,模式A,C,D分别在相Ⅳ、相Ⅱ、相Ⅲ和相Ⅰ中所占比例最高,模式B则在各微相中差别不大。从相Ⅰ到相Ⅳ砂砾岩厚度减薄,泥质含量增加,粒度中值变小,渗透率增加。从相Ⅰ到相ⅢVk值由小变大,非均质性逐渐增强,相ⅣVk值最小,非均质性较弱。  相似文献   

12.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演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查干凹陷位于银额盆地东北角,依据地震、岩性、古生物、地化及测井等资料,其白垩系可划分出 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及 7个三级层序。巴音戈壁组一、二段沉积时期形成层序Ⅰ,Ⅱ;苏红图组沉积时期,形成层序Ⅲ,Ⅳ,Ⅴ;银根组沉积时期形成层序Ⅵ,Ⅶ。查干凹陷已有钻井显示,58%的油气层段分布于低位体系域中,30%的分布于高位体系域,12%的分布在湖侵体系域。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存在常规原油和生物降解油。选取新参数β-胡萝卜烷/(2×C29藿烷)、伽马蜡烷/(2×C29藿烷),三环萜烷系列参数(2×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2×C19)/(C28+C29)三环萜烷以及/菲,结合C29 4-甲基甾烷及碳同位素特征等,将该区原油划分为Ⅰ、Ⅱ、Ⅲ和Ⅳ等4类,烃源岩划分为A、B1和B2等3类。Ⅰ类原油来自青东凹陷中北部深洼的沙三下亚段成熟烃源岩,Ⅱ类原油来自凹陷南部沙四上亚段烃源岩,Ⅲ类原油来自中北部洼陷的沙四上亚段烃源岩,Ⅳ类原油来自青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而青东8井原油应有青东凹陷南部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华北黄骅坳陷白水头-唐家河地区的沙河街组一段(Es1)-明化镇组(Nm)地层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层序Ⅰ(对应于沙河街组一段)、层序Ⅱ(对应于东营组)、层序Ⅲ(对应于馆陶组)、层序Ⅳ(对应于明化镇组)。其中层序Ⅰ和Ⅱ为湖泊相层序,分为低位(LST)、湖扩展(EST)和高位(HST)等3个沉积体系域;层序Ⅲ和Ⅳ为河流相层序,分为基准面上升和基准面下降等2个沉积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泊相和河流相层序的沉积特征,总结了本区层序地层的发育模式。最后指出,层序Ⅰ的HST,层序Ⅱ的LST,层序Ⅲ的基准面上升体系域为本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层段;层序Ⅳ主要发育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5.
通过牛庄洼陷源岩抽提物异戊二烯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和甾、萜烷化合物等多种地化参数的对比,优选出植烷、伽马蜡烷、升藿烷系列、甲藻甾烷和4-甲基甾烷等生标化合物构成源岩特征指纹参数,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沙河街组原油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可以划分为3类:Ⅰ类原油与沙三源岩聚为一类,具有低植烷丰度、低伽马蜡烷丰度、低C35升藿烷丰度、低甲藻甾烷丰度和低4-甲基αααC29甾烷丰度的"五低"特点,体现了来源于弱氧化、低盐度环境下形成的沙三下亚段源岩的地化特征;Ⅱ类原油与沙四源岩聚为一类,具有高植烷丰度、高伽马蜡烷丰度、高C35升藿烷丰度、高甲藻甾烷丰度和高4-甲基αααC29甾烷丰度的"五高"特点,体现了来源于强还原、高盐度环境下形成的沙四上亚段源岩地化特征;Ⅲ类原油和沙三、沙四源岩没有显著的聚类关系,也与孔店组原油和源岩地化特征不同,而其主要聚类参数的均值均处于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源岩的均值范围之间,推测可能为2套源岩生成原油的混合油。   相似文献   

16.
李新文  吴华 《特种油气藏》2022,29(2):128-134
针对强非均质性储层精细开发的难题,以江汉盆地潜江组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参数与岩心基础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储层量化指标分级评价体系,并将油层有效厚度与测井曲线有机结合,建立了毛管压力曲线簇归一化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毛管压力曲线的储层量化指标分级评价体系主要包含渗透率、起点压力、转折压力、中值...  相似文献   

17.
高青—平方王潜山带原油地化特征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杰 《断块油气田》2012,19(3):289-293
高青-平方王潜山带是东营凹陷盆缘潜山中勘探潜力最大的区带,研究区内油藏类型、油气来源比较复杂.文中运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果,对油气成因类型及油源进行了系统判识.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存在3类原油;Ⅰ型原油具有低Prh、高γ-蜡烷特点,与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特征相近;Ⅱ型原油具有高Pr/Ph、低γ-蜡烷特点,表明原油与沙三...  相似文献   

18.
利用饱和烃色谱、色—质谱谱图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在沙河街组不同层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差异性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原油地化特征,分析了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已发现油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分析表明,渤南洼陷发育沙三段和沙四段2套有效烃源岩,其中沙四段烃源岩按照地化特征差异又细分为膏盐间和膏盐下烃源岩,三者在伽马蜡烷含量、姥植比和成熟度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油源对比表明,目前已发现的原油存在5种成因类型,且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沙三Ⅰ型和沙三Ⅱ型原油均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但是在成熟度和分布上明显不同,沙三Ⅰ型原油分布在洼陷区的沙三中上亚段,成熟度相对较低;沙三Ⅱ型原油分布层位较深,成熟度较高。沙四Ⅰ型原油分布零星,来源于沙四段膏盐间烃源岩。沙四Ⅱ型原油主要来源于沙四段膏盐下烃源岩,多为自生自储型油藏;混源型油气来源于沙三和沙四段烃源岩。油气分布远离油源中心,多位于断阶带上,断层作用对其分布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应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开展了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的研究。该工作是在储集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7项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对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成岩储集相识别,识别出4类成岩储集相:不稳定组分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和极强压实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Ⅰ类储集相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最差,为非储层或差储层。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为典型的碎屑岩储层,以华庆地区长63油层组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动单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依据7口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和选取了储层流动单元流动指标和储集层品质指数,结合渗透率、孔隙度、储层质量指数、标准化孔隙度指数等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将长63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类。研究表明,Ⅰ类流动单元的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最好,但分布最少,Ⅱ、Ⅲ类流动单元较多,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依次变差,符合低孔、特低渗储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