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糖尿病人群甲真菌病患病率、临床分型、菌种构成的现况。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专科2006年7-8月门诊就诊糖尿病患者287例,进行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对有甲形态异常者作甲真菌培养,根据临床表现及甲真菌培养阳性诊断甲真菌病,统计分析糖尿病病人甲真菌病的患病率以及临床分型、菌种构成等指标。结果:287例糖尿病病人甲真菌病的患病率为8.7%;不同病程组糖尿病患者甲真菌病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54,P>0.05);临床分型主要为远端侧位甲下型(40.0%),其次为全营养不良型(36.0%),浅表白色型和近端甲下型分别为8.0%和16.0%;分离菌种皮肤癣菌和酵母菌各占44.0%,霉菌为8.0%,混合感染4.0%。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真菌病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的平均发病率,糖尿病患者甲真菌病的临床分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多见,病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和酵母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致病菌种分布等情况。方法对305例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临床分析。结果共培养出致病菌株165株,培养阳性率为54.1%。皮肤癣菌占91%,其中红色毛癣菌占95%,其次是须癣毛癣菌占5%;酵母菌占4.2%,白念珠菌占57%;非皮肤癣菌霉菌占4.8%,以枝顶孢霉为主(占75%),混合感染1例。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最为常见(占48.2%),其次分别为浅表白色型(24.9%)和全甲破坏型(23.3%)。结论南京地区甲真菌病致病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是非皮肤癣菌霉菌和酵母菌,红色毛癣菌为甲真菌病的优势致病菌。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居多,其他依次为浅表白色型、全甲破坏型、近端甲下型。就诊人群以20~50岁居多,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儿童、青少年甲真菌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致病菌的种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年龄18岁)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致病菌种类。结果:220例患者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3个月~17岁,儿童、青少年甲真菌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远端侧缘甲下型(50.45%)和白色浅表型(42.27%)。趾甲较指甲感染常见,共分离出病原菌228株(混合感染8例),其中皮肤癣菌199株(87.28%)、念珠菌属27株(11.84%)、曲霉菌属2株(0.88%)。在199株皮肤癣菌属中红色毛癣菌192株(96.48%),趾甲真菌病多为红色毛癣菌,指甲多为念珠菌属。结论:儿童、青少年甲真菌病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念珠菌属。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及菌种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9年1月~2005年12月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分布及变迁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甲真菌病患者的真菌培养资料1237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真菌培养阳性895例,阳性率72.4%。致病菌中,皮肤癣菌559株(61.1%),酵母菌287株(31.4%),霉菌69株(7.5%)。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95.0%(531/559),酵母菌中念珠菌属占71.8%(206/287),霉菌中曲霉属占53.6%(37/69);混合感染20例占2.2%。结论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中以皮肤癣菌为主,其中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菌种,但是占致病菌的比例下降;酵母菌属和念珠菌属的比例上升;霉菌中以曲霉属和镰刀菌属为主。甲真菌病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潜江地区甲真菌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致病真菌菌种构成,为预防及治疗甲真菌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甲真菌病患者病甲标本156份,同时进行培养及鉴定。结果:就诊患者女性与男性比为1.74∶1,趾甲部位感染多于指甲部位。以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类型占多数(74.4%)。156份标本中混合感染4例,共培养出121株真菌,其中皮肤癣菌82株(67.8%),酵母菌36株(29.8%),非皮肤癣菌3株(2.4%)。结论:就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其优势菌种为红色毛癣菌,酵母菌属感染中以白念珠菌为主;真菌学直接镜检和培养意义重要。  相似文献   

6.
甲真菌病719例临床及致病真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及其分布。方法对直接镜检阳性的719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719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510例,阳性率70.93%,皮肤癣菌、酵母、非皮肤癣菌霉菌(NDM)所占比例分别为76.24%,16.47%和7.25%。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81.30%(326/401),酵母菌中以白念珠菌居首,占44.29%(31/70),非皮肤癣菌中以青霉和曲霉为主。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最为常见。就诊人群中以36岁~55岁年龄段为主,占42.75%(218/510)。男性发病率(67.25%)总体高于女性(32.75%),且各年龄段患者的致病菌均以皮肤癣菌为主。结论天津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以DLSO为主,不同年龄、性别存在差异,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符合国内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南省郴州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305例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病甲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 305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257例,阳性率84.26%,共分离出267株真菌,其中皮肤癣菌143株(53.56%),酵母菌106株(39.70%),霉菌18株(6.74%)。143株皮肤癣菌中,亲人和亲动物性小孢子菌35株(24.48%)。305例患者中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最为常见。结论湖南省郴州地区甲真菌病种类以DLSO型居多。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酵母菌次之,霉菌最少。亲人和亲动物性小孢子菌分离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马拉色菌属引起甲真菌病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真菌病是真菌感染甲板或甲下组织的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致病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主要是念珠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而由马拉色菌属引起的甲真菌病报道不多,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收集到3例马拉色菌属引起的甲真菌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糖尿病人群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流行情况。方法对2005年8月—2007年8月到我院内分泌科及社区医院就诊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甲真菌流行病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甲真菌的患病率为11.8%,培养出菌株84株,病原菌主要为皮肤癣菌(75.0%),酵母菌(13.1%)和霉菌(11.9%)次之,皮肤癣菌中以红色毛癣菌多见;临床表现以远端侧位甲下型(51.6%)为主,其次全甲毁损型(36.1%)和浅表白色型(9.0%),近端甲下型(3.3%)最少见;发病率男女相同,中老年多见,占79.5%,干部和工人为多数,女性则以家庭妇女多数;甲真菌患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结论佛山市禅城区糖尿病人群甲真菌病病原体的分布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和霉菌,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皮肤癣菌,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居多。其他依次是全甲毁损型、浅表白色型、近端甲下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53例甲真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及真菌分离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3例甲真菌病患者病甲总数699个,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394个(占56.37%),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TDO)212个(占30.33%),浅表白甲型甲真菌病(SWO)69个(占9.87%),近端甲下型甲真菌病(PSO)24个(占3.43%)。共培养出致病真菌67株,皮肤癣菌51株(占76.12%),其中红色毛癣菌48株(占71.6 4%),念珠菌属1 4株(占2 0.9 0%),霉菌1株(占1.4 9%),混合感染1株(占1.49%)。结论兰州地区甲真菌病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最为多见,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次之;其病原菌主要为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最多见。  相似文献   

11.
杭州地区973例甲真菌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我们于2004年6月-11月对直接镜检阳性的973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培养出722株病原菌,皮肤癣菌、酵母、非皮肤癣菌霉菌(NDM)所占比例分别为43.63%、38.37%、18.01%.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89.52%(282/315),酵母中近平滑念珠菌居首,占21.66%,非皮肤癣菌霉菌中以曲霉和青霉为主.结论杭州地区的甲真菌病病原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为主.要注意非皮肤癣菌的污染或寄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上海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方法:对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直接镜检阳性的400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甲标本做真菌分离培养和分析。结果:分离出致病真菌233株,其中皮肤癣菌120株(红色毛癣菌104株,须癣毛癣菌10株,犬小孢子菌3株,絮状表皮癣菌3株),酵母菌68株,非皮肤癣菌11株(曲霉6株,青霉5株),其余为丝状真菌。结论:上海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酵母菌中非白念珠菌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荆州地区0~6岁儿童甲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诊断为甲真菌病的0~6岁儿童病例资料。结果儿童甲真菌病患者在3~6岁中构成比最高。最常见临床类型为远端侧位甲下型(59.18%)。可能危险因素为浅部真菌病家族病史、甲外伤史和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史。共分离出病原菌49株,包括皮肤癣菌17株,酵母菌30株,非皮肤癣菌2株,最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光滑念珠菌(20.41%)、红色毛癣菌(18.37%)和近平滑念珠菌(18.37%)。结论荆州地区0~6岁儿童甲真菌病最主要致病菌种为光滑念珠菌,针对其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的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真菌病     
20131468甲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李若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6(2).-93~95我国2008年制定了甲真菌病指南。2011年Hay等增加了混合型甲真菌病、继发性甲真菌病的概念。①远端侧缘甲下型:甲板纵形,白色、黄色或棕色条纹,称为皮肤癣菌瘤,是由大量病原真菌所形成的甲下角蛋白通道;②近端甲下型:多见于免疫功能有缺陷患者;③浅表白斑型为最轻型;④甲板内型:临床很少见;⑤全甲损毁型为最严重型,近年又发现黑色型甲真菌  相似文献   

15.
青岛地区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于2007年4月~2008年4月对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海慈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直接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6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菌种。结果613例患者中男228例,女385例;且以26~50岁者居多,占72.59%;职业以工人居多(141例),其次为家务劳动者(98例)、退休职工(75例)等。分型: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329(53.67%)例,全甲损毁型甲真菌病(TDO)152(24.80%)例,近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PSO)87(14.19%)例,白色浅表型甲真菌病(SWO)45(7.34%)例。真菌培养阳性470例,阳性率76.67%,共分离出481株真菌,其中皮肤癣菌386(80.25%)株,酵母菌75(15.59%)株,霉菌20(4.16%)株。结论青岛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和霉菌,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皮肤癣菌,临床以DLSO型居多,其他依次是TDO、PSO和SWO。以26~50岁年龄段最多见,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近年来广东省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观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7年6月在我院拟诊为甲真菌病、甲真菌学检查阳性的1 445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 445例患者真菌学检查阳性。1 092例直接镜检阳性。1 162例真菌培养阳性,包括趾甲820例和指甲342例。直接镜检及培养均阳性的为809例。皮肤癣菌占64.54%(其中红色毛癣菌占85.87%);酵母菌属占30.90%(其中白念珠菌占17.55%);混合感染占1.46%;其他真菌占3.10%。趾甲真菌病的优势菌为皮肤癣菌,而指甲感染的优势菌为酵母菌。甲真菌病患者的年龄主要为20~40岁,约占64.45%。结论:我院近年来甲真菌病的优势病原菌为皮肤癣菌,其次为酵母菌。病原菌菌种分布在不同的年龄段及部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在甲真菌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在实验室诊断甲真菌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和传统的点植培养法对两组甲真菌病患者的甲屑进行致病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甲真菌病致病真菌的构成比例。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培养阳性率分别为为53.04%和37.50%(P=0.029)。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试验组皮肤癣菌49.21%,酵母菌36.51%,霉菌14.29%;对照组则分别为76.92%,20.51%和2.82%(P=0.001)。试验组共检出2例混合感染,对照组则无。结论多点接种法真菌培养可以提高对甲真菌病的病原菌的检出率,尤其是对非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检出率,且有助于发现甲真菌病的混合感染,但对非皮肤癣菌致病性的判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东肇庆地区417例甲真菌病临床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肇庆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 ,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对 41 7例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病甲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 :41 7例患者中远侧甲下甲真菌病 (DLSO) 2 1 8例 ( 5 2 3 % )、全甲营养不良甲真菌病 (TDO) 1 2 0例 ( 2 8 8% )、近端甲下甲真菌病 (PSO) 5 4例( 1 2 9% )、浅表白色甲真菌病 (SWO) 2 5例 ( 6 0 % )。共分离出 3 2 4株真菌 ,其中皮肤癣菌 1 70株( 5 2 5 % ) ,酵母菌 1 3 8株 ( 4 2 6% ) ,霉菌 1 6株 ( 4 9% ) ;1 70株皮肤癣菌中 ,亲人和亲动物性小孢子菌占2 6株 ( 1 5 3 % )。各临床类型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广东省肇庆地区甲真菌病种类以DLSO型居多 ,其次是TDO及PSO型 ,SWO型最少。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 ,酵母菌次之 ,霉菌最少。临床类型与病原菌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亲人和亲动物性小孢子菌分离率较高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和调查某社区医院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和临床类型。方法自2005年1月~2007年8月,对306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致病真菌分离,将取材物进行KOH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记录每位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致病真菌分布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临床类型与致病真菌之间的关系。结果306例中足趾甲感染占62.1%,手指甲感染占9.5%,手足指趾甲混合感染占28.4%。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有195例患者(63.7%),其次是全甲破坏型(TDO)(82例;26.8%),无甲沟炎的近端甲下型(PSO)(18例;5.9%),合并甲沟炎的近端甲下型(PSO)(8例;2.6%),浅表白甲型(SWO)(3例;0.98%)。DLSO与其他临床类型相比显著增多(P<0.001)。306株致病真菌中主要为皮肤癣菌(68.0%),其中80.3%为红色毛癣菌;酵母菌22.5%,其中73.9%为白念珠菌;第三位是霉菌(9.5%),主要为曲霉。结论发现该社区医院甲真菌病常见的临床类型为DLSO和TDO,而PSO和SWO不常见。致病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为主。临床类型和病原学关系显示单一致病真菌可以引发一种以上类型的甲真菌病。  相似文献   

20.
于2002年12月1日-2004年12月1日,对819例甲真菌病病例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819例患者1032个靶甲真菌培养分离出真菌615株,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者分别占51.9%、41.6%和6.5%,且有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情况。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居首位,占40.2%,酵母中白念珠菌居首,占14.1%,非皮肤癣菌霉菌中以曲霉为主。甲真菌病致病菌中酵母及霉菌日益增多,故治疗应个体化,宜选用广谱抗真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