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肝硬化并肺部感染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肝硬化细菌致肺部感染组(观察组)42例与肝硬化非细菌致感染组(对照组)41例,另选本院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并记录各组PCT、CRP,并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水平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4,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91,P <0.05);对照组治疗后PCT水平略高于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928,P>0.05).治疗前观察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825,P >0.05);观察组治疗后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032,P<0.05);对照组治疗后CRP水平略高于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3,P>0.05).观察组患者PCT、CRP单独检测以及PCT、CRP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依次为8.517、14.624、5.433,均P<0.05).PCT、CRP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PCT、CRP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肺部感染风险,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PCT与CRP联合检测,对肺部感染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管建  姜娟娟 《医学信息》2018,(15):146-147160
目的 探讨血清IL-6、IL-10、CRP和PCT水平检测对手足口病早期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手足口病患儿90例为观察组,并根据患儿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单纯组51例和感染组39例,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IL-6、IL-10、CRP和PCT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IL-6、IL-10、CRP以及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CRP以及PCT水平高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和单纯组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0水平在鉴别手足口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方面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联合CRP和PCT检测可为临床鉴别早期手足口患儿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利于临床早期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吴丕六  汤磊 《医学信息》2019,(4):163-165
目的 观察联合检测PCT、IL-6和CRP水平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产检孕周正常的70例孕妇设为对照组,根据病理检查将观察组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同时依据新生儿感染情况分为败血症组和非感染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脐血PCT、IL-6、CRP水平表达情况,并对观察组孕妇分娩后胎盘胎膜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及追踪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外周血中PCT、IL-6、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绒毛膜羊膜炎组PCT、IL-6、CRP水平低于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PCT、IL-6及CRP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为68.75%、特异性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97.05%;脐血PCT、IL-6、CRP水平在败血症组新生儿中显著升高,与非感染组新生儿及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孕妇外周血PCT、IL-6、CRP水平较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绒毛膜羊膜炎预测价值高,脐血PCT、IL-6、CRP水平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比入院3 d中两组患者血清PCT、hs-CRP和IL-6表达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与血清PCT、hs-CRP和IL-6表达水平的关系,并评价PCT、hs-CRP、IL-6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3d内,对照组血清PCT、hs-CRP、IL-6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PCT、hs-CRP、IL-6表达水平逐渐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不良者血清PCT、hs-CRP、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PCT、hs-CRP和IL-6联合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血清中PCT、hs-CRP、IL-6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临床诊断价值,早期进行动态监测可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leukocyte count,WBC)和血清抗结核抗体IgG阳性(IgG抗PPD-IgG)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其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0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和肺部感染(非肺结核)患者60例为对照.收集受试者血清并检测血清中PCT、CRP和WBC表达水平和IgG抗PPD-IgG阳性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活动性肺结核组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血清内PCT和CRP血清水平、白细胞计数,IgG抗PPD-IgG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部感染组相比,活动性肺结核组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血清内PCT和CRP血清水平、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动性肺结核组相比,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血清内PCT和CRP血清水平、白细胞计数,IgG抗PPD-IgG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PCT和CRP血清水平、WBC和IgG抗PPD-IgG阳性率的单独检出率明显低于四指标的联合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PCT和CRP血清水平、WBC和IgG抗PPD-IgG阳性率的单独检出率明显低于四指标的联合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WBC和IgG抗PPD-IgG阳性率在肺结核患者的血清中呈高表达状态;其联合检测在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及脑钠肽(BN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及50例未并发呼吸衰竭的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呼吸衰竭组及非呼吸衰竭组。收集患者入院时肺功能、血气指标、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态(APACHEII)评分,测定血清PCT、D-D、BNP水平,随访患者预后。结果呼吸衰竭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及动脉氧分压(PO2)等血气指标显著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APACHEII评分显著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5);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清PCT、D-D、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5);相关性分析示,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清PCT、D-D、BNP水平与FEV1%、FEV1/FVC、PO2呈负相关(P<0.05),与PCO2、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P<0.05);呼吸衰竭组患者存活96例,死亡26例,死亡组患者血清PCT、D-D、BN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PCT、D-D、BNP水平预测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5、0.812、0.771,血清D-D水平对其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清PCT、D-D及BNP水平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一定程度反映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探讨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N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type ne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超敏酶免疫分析和荧光免疫分析测定了急诊就诊患者439例,其中307例诊断为急诊脓毒症患者(包括236例严重脓毒症和71例脓毒症休克)和普通感染患者132例,以及86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生物标志物(PCT、IL-6、NT-proBNP、CTnI和D-D)水平,并进行了对比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PCT、IL-6、NT-proBNP、CTnI和D-D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307例急诊脓毒症患者血清PCT、IL-6、NT-proBNP、CTnI和D-D水平较之86例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分别为<0.001,<0.001,<0.01,<0.001和<0.001),并且随疾病严重程度而增高.132例普通感染患者血清PCT、NT-proBNP、CTnI和D-D水平正常(P均>0.05),仅血清IL-6水平轻度增高(P<0.05).ROC曲线对急诊脓毒症早期诊断预测的价值评估表明:五种生物标志物均具有急诊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价值,以PCT为最佳,其后依次为IL-6、NT-proBNP、CTnI和D-D.结论 生物标志物(PCT、IL-6、NT-proBNP、CTnI和D-D)是急诊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动态变化在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对照组由主管医师通过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决定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时机.实验组于入院后第1、第3、第7和第14天检测血清PCT水平,据PCT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来决定抗菌药物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二重感染率、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半年随访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停用抗生素时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1.8%,病死率6.1%,实验组总有效率87.9%,病死率4.5%,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生素使用疗程、抗生素费用和二重感染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停用抗生素时两组患者WBC、CRP和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可作为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中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评价抗菌药物疗效及作为停用抗生素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endotox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GRA%)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和健康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新生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和缓解期患儿体内PCT、内毒素、IL-6和GR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缓解期患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表达异常升高;且PCT、内毒素、IL-6和GRA%联合检测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20年2月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研究,共计50例,设为观察组,另设同期50例产检正常者为健康对照组,另将观察组新生儿根据感染情况分成非感染组和早发性败血症组,对比PCT、IL-6和CRP单一检测和联合应用诊断价值,另对比两组产妇炎症因子水平和不同新生儿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疾病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指标,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PCT、IL-6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早发性败血症组各项指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感染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PCT、IL-6和CRP水平都比较高,可通过检测新生儿脐血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早发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肌钙蛋白(cTn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D-二聚体(D-D)检测在心血管急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心血管急症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52)、急性心力衰竭(AHF)组(n=63)、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组(n=28)及急性肺栓塞(APE)组(n=37)。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所有患者予以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值(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并比较患者的cTnl、NT-pro BNP及D-D水平,并记录4组患者在30 d内的生存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EF、cTnl、NT-pro BNP、D-D及其联合检测对心血管急症生存情况的诊断效能。结果:AMI组患者cTnl水平显著高于AAD组与APE组,D-D水平显著低于AAD组与APE组(P<0.05);AHF组患者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AMI组、AAD组与APE组(P<0.05)。AMI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低于AHF组、AAD组和APE组(P<0.05),LVEDd、LVESV水平显著高于AHF组、AAD组和APE组(P<0.05)。AMI组、AHF组、AAD组及APE组30 d内的生存率分别为90.38%、90.48%、89.29%及91.89%(P>0.05)。ROC曲线显示cTnl、NT-pro BNP、D-D、LVEF、LVEDd、LVESV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心血管急症患者生存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0、0.733、0.656、0.708、0.656、0.663、0.886。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cTnl、NT-pro BNP、D-D在心血管急症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诊断以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64例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最终划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组(36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组(28例).比较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同时测定入院时明确诊断的120例心功能不全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97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脏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31例)、Ⅲ级(30例)和Ⅳ级(36例),并选择3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空腹采集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IL-18水平.结果 CHF各组患者血浆IL-1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浆IL-18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结论 IL-18用于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宝春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12):1369-1371,1385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中联合监测的意义.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就诊的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56例,AECOPD患者50例.收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D-D)等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AECOPD组患者在入院后2h、治疗后7d以及出院前对三指标水平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讨论.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人院时AECOPD组患者PCT水平为0.93±0.24ng/mL,COPD组为0.43±0.07ng/mL,AECOPD组显著升高,P<0.05;人院时AECOPD组患者CRP水平为24.87±3.76g/L,COPD组为14.07±3.94g/L,也表现为AECOPD组显著升高,P<0.05;D-D水平也可见类似结果,AECOPD组患者为1523.76±235.65 μg/L,COPD组为987.87 ±209.76μg/L,AECOPD组显著升高,P<0.05.对AECOPD组患者人院时、入院后7d和出院时三个时间点的监测数据分析可见随着治疗干预的进行及患者病情缓解出院,PCT、CRP及D-D水平在AECOPD患者中均呈逐渐减低趋势,三个指标在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监测数据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及D-D水平联合监测对于判定COPD患者预后以及评价AECOPD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预测意义,值得临床关注并应用于相关预防与治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与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病例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8例骨感染患者(作为疾病组)和32无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疾病组患者的感染程度分为轻度组(n=30)、中度组(n=35)、重度组(n=23),检测各组血清CRP、PCT、IL-6水平,分析血清CRP、PCT、IL-6水平与骨感染患者病情发展、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病情程度骨感染患者血清CRP、PCT、IL-6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表现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P、PCT、IL-6水平是骨感染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半年随访复发率23.86%,复发者血清CRP、PCT、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5);且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感染患者复发与术前CRP、PCT、IL-6水平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0.791、0.928、0.942,均P<0.001)。结论骨感染患者血清CRP、PCT、IL-6水平与其病情严重、预后复发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或可通过监测CRP、PCT、IL-6水平以预测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