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同型半胱氨酸( HCY)、睾酮( T)及垂体泌乳素( PRL)水平与子宫癌术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将226例子宫癌术后患者根据术后有无发生转移情况分为观察组(术后转移)110例和对照组(术后非转移)116例,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循环酶法检测2组血清TNF、HCY、T及PRL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HCY、T及PRL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NF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TNF、HCY、T及PRL的水平与子宫癌术后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进行早期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癌手术前后血清血清白介素-8(IL-8)、睾酮(T)、催乳素(PRL)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子宫癌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130例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观察组手术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IL-8、T及PRL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L-8、T、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血清IL-8、T及PRL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癌患者的血清IL-8、T及PRL水平较正常人升高,经过手术治疗,三者水平均降低,故血清IL-8、T及PRL水平可作为反映子宫癌患者病情变化及手术治疗有效性的辅助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邵爱萍 《淮海医药》2006,24(3):188-189
目的探讨子宫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和恶性肿瘤相关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子宫癌患者血清中IL-8、TNF含量,生化法测定TSGF含量,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子宫癌患者血清中IL-8、TNF和TSGF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测定子宫癌患者血清中IL-8、TNF和TSGF水平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 32例子宫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白细胞介素 - 8(IL - 8)水平 ,并与 35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子宫癌患者血清中 TNF、IL- 8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 (P<0 .0 1)。结论 测定子宫癌患者血清中 TNF、IL - 8水平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炎患者围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胰腺炎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9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术后4h、术后1d、2d及7d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L-6[(89.87±6.52)ng/L]、IL-8[(99.76±5.74)ng/L]、TNF—α[(40.56±3.67)ng/L]及CRP[(49.82±2.85)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25、7.87、5.32、6.28,均P〈0.01),而术后4h、1d及2d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术后7d,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腺炎患者术前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明显增高,至术后7d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65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1β、IL-6及IL-8的浓度。结果:CHB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B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TNFα、IL-6和IL-8参与CHB免疫病理损伤过程,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8在判断CHB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锋 《河北医药》2014,(8):1144-114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0例SAP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2水平,同时设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结果SAP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IL-2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TNF-α过度释放和IL-2过度减少,手术治疗能显著改善二者水平,TNF-α、IL-2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疾病诊断及判断手术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阻塞性黄疸术后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自细胞介素-6,8(IL-6,IL-8)及内皮素(ET)的作用。方法:将阻塞性黄疽患者及非黄疸的肝胆外科患者分成3组,术后给予一般治疗阻塞性黄疽组(0J)、非黄疸组(Non—OJ)及生脉注射液防治阻塞性黄疽组(观察组),动态观察血浆LPS、TNF-α、IL-6,IL-8及E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7天与术后1天相比.LPS、IL-6、IL-8、ET、TNF—α明显下降,低于或接近术前水平,其中黄疸对照组在术后7天与术后1天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生脉注射液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12S有拮抗作用,同时降低其他炎症介质水平,从而保护多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6、IL-8与TNF-α的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彩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801-180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索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EMS患者(Ⅰ~Ⅱ期22例、Ⅲ~Ⅳ期28例)手术前后血清IL-6、IL-8与TNF-α的水平,并与35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患者作比较.结果 EMS组患者血清IL-6、IL-8与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EMS组Ⅲ~Ⅳ期患者血清中IL-6、IL-8与TNF-α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手术后其水平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患者血清中IL-6、IL-8与TNF-α水平明显增高,它们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EM患者IL-6、IL-8与TNF-α水平对病情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IL-17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1d及术后7d不同时段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5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A组)、术后1d(B组)、术后7d(C组)血清中的IL-17浓度,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术前、术后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 A组、B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组血清IL-17浓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B组血清IL-17浓度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肿瘤神经束侵犯有关(P〈0.05),T4b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T1~3、T4a患者(P〈0.05),低分化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Ⅲ期患者血清IL-17浓度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肿瘤神经束侵犯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无侵犯患者(P〈0.05)。IL-17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脉管有无侵犯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IL-17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其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成凤  陈永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57-1459
目的:讨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IL-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76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90例非ACS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IL-6、IL-8浓度。结果:(1)冠心病组(SAP组、UAP组、AMI组、OMI组)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UAP组、AMI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SAP组、OIM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而IL-6、IL-8差异显著。(2)SAP组与UAP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NF-α、IL-6、IL-8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吨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HCY、TGF-β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RIA)、酶联法(ELISA),检测了33例手术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HCY、TGF-β1的水平,和正常人组(35例)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直肠癌患者血清CEA、HCY、TGF-β1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半年,未复发者(29例)血清CEA、HCY、TGF-β1的水平持续下降,接近正常人,复发者(4例)的相关指标水平再次上升,与术前水平接近,明显的较未复发者高,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并且血清中CEA的水平与HCY、TGF-β1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60180.5988,P<0.01)。结论检测手术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CEA、HCY、TGF-β1水平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L-8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为群  赵明祥  刘芳 《贵州医药》2001,25(4):297-298
目的 动脉观察急性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法测定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TNF-α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尤以发病后3天血清TNF-α水平最高,发病后7天IL-8水平提高;随着病程的延长,TNF-α、IL-8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存在TNF-α、IL-8参与的炎症/免疫反应。其动态监测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于老年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采用双盲法分别于气管插管后(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ml(A组)或脂肪乳剂5ml(B组),2组术后均辅以PCIA静脉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2、12、24h的镇痛评分(VAS值),不良反应及芬太尼用量。在麻醉开始前(TO)、手术2h(T1)、术毕(T2)及术后12h(r13)术后24h(T4)采取外周静脉血5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IL一10、TNF—a和IFN一1水平。记录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液量及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结果术后2、12hA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ID比较,2组T1,T2,T3时点血清TNF—a,IFN-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Tl时点达高峰。与B组比较,A组T1,他,耶时点血清TNF—a含量降低(P〈0.05),IFN一1含量升高(P〈0.05)。与11D比较,2组T1,他,T3时点血清IL_6、IL一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他时点达高峰。与B组比较,A组T1,T2,r乃时点血清IL_6含量降低,IL一10含量升高(P〈0.05)。2组患者四项指标在T4时点均接近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降低老年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法对黄褐斑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治疗纽采用化浊解毒方口服加颜面熏蒸方法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组干预。观察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清IL-1,IL-6,TNF~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IL-1,IL-6,TNF-理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IL-6,TNF—d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可能是通过降低黄褐斑患者体内IL-1,IL-6,TNF—d含量,从而抑制黑素细胞的合成达到治疗黄褐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击(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输血、抗休克的同时急诊手术治疗,治疗组还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IL-6、IL-8、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ALT、AST、Scr、BU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LT、AST升高幅度明显较低(P〈0.05),恢复更快(P〈0.05);两组患者术后IL-6、IL-8、TNF—α水平升高幅度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创伤性脾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减轻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白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d)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_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化疗组(40例)和单纯化疗组(38例),化疗2个周期后依据WHO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和TNF—n的表达水平。结果单纯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37.5%(15/40)、39.5%(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单纯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的IL-2和TNF—d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化疗组IL-2和TNF—d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回生口服液可以促进IL-2和TNF—α的表达以提高患者免疫力,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提高化疗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马栗树籽提取物(迈之灵)对肢体创伤软组织肿胀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VI(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影响。方法四肢骨折创伤患者12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抽样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口服迈之灵片,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片治疗,分别观察其肿胀和疼痛程度。2组均测量血清IL-6、IL-1β、TNF值。48例正常人测量血清IL-6、IL-1β、TNF值。结果骨折并软组织损伤患者血清IL-6水平在发病6 h内升高,24-36 h达到高峰,8 d后基本降至正常,重度组血清IL-6水平高于轻、中度组(6 h,P〈0.01;24-36 h,P〈0.05),观察组用迈之灵治疗4 d后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P〈0.01)。创伤患者血清TNF、IL-1β水平升高,但持续时间短。结论迈之灵消除肢体骨折软组织肿胀效果明显,对轻、中度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重度损伤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其抗炎、抗渗出、抗氧自由基等作用相关,一定程度上减轻和保护了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丁国民 《淮海医药》2004,22(4):269-270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白细胞介素 - 8(IL- 8)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2例肺癌患者血清中 TNF和 IL - 8含量 ,并与 35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TNF,IL- 8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 (P<0 .0 1 )。结论 测定肺癌患者血清中 TNF和 IL- 8对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欣  罗振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52-2953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自发性气胸疾病患者手术中血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治疗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T1)、切皮前(T2)、手术30 min(T3),手术1 h(T4)测定血清GH、PRL、IL-8含量.结果 两组血清PRL含量从T1开始随着麻醉和手术的进行逐渐升高,在T3时间点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治疗组T2~T5时间点PRL含量少于对照组,其中T2时间点[(66.36±15.36) mmol/L]明显少于对照组[(98.52±20.36) mmol/L] (P <0.05).两组血清GH含量从T1开始随着麻醉和手术的进行逐渐升高,在T4时间点达到高峰.治疗组T3~T4时间点GH血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血清IL-8含量从T1时间点开始随着麻醉和手术的进行逐渐降低.治疗组T2~T4时间点IL-8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明显减轻自发性气胸疾病术中应激反应,保持术中血清GH、PRL、IL-8平衡,是一种在胸外临床上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