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宇红  朱昊 《包装工程》2019,40(24):223-227
目的通过眼动测试实验对智能冰箱人机界面进行无意识认知评估和可用性评估,提出优化解决方案。方法采用眼动跟踪技术测试,以3款智能冰箱人机界面为例,对智能冰箱人机界面进行无意识认知评估指标(首次注视时间)和可用性评估指标(进入次数、注视点、注视时间)分析,并结合用户体验(问卷调查、用户访谈)所得出的调查实验结果,对智能冰箱人机界面进行再设计改良。结论将无意识认知评估、可用性评估以及用户体验相结合的评估方法适用于智能冰箱人机界面,设计出优良的智能冰箱人机界面,能够完善产品用户体验,同时为其他人机界面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信息技术、数字科技在车辆人机交互领域广泛应用的情景下,色彩设计对改善车辆人机界面、提升用户驾驶体验的方式。方法从色彩的关系层面、分类层面、用途层面对车辆人机界面色彩要素进行分析,邀请被试人员进行模拟体验,通过眼动实验对体验数据进行客观分析与主观评价,评估车辆人机界面中的色彩设计。结论色彩鲜明、对比明确、数量适中的色彩方案是用户舒适性最好的设计方案,其对改善用户使用界面时的切换频率、选择时间、操作效率、信息辨识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玲玉  伍健 《包装工程》2019,40(18):40-47
目的 探索一种融入用户体验的电火花切割机床的造型设计的方法,使用户对电火花切割机床形象有更好的感知体验。方法 采用感性需求分析和眼动测试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发掘用户对电火花切割机床造型设计要素的感性需求,确定机床造型设计重点要素及感性需求意向,以需求目标为导向设计造型方案,通过眼动实验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评价。结论 结合眼动测试获取的用户眼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比较科学地预测用户对电火花切割机床造型设计的感性需求意向,有效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设计效果的用户满意度,以带来更好的感知体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跑步机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评估,提出再设计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产品用户体验。方法首先,采用主客观多维可用性评估方法,对用户与跑步机之间的人机界面进行测量。其中,客观可用性评估采用基于眼动跟踪技术测量的眼动指标(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间)以及行为指标(任务完成时间、任务成功率)进行分析;主观可用性评估采用基于用户主观评价的问卷调查方法。其次,结合主客观评价实验结果,提出跑步机人机界面改进建议,并对其进行再设计。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及相应改进建议,设计获得更优的跑步机人机界面。结论构建的主客观多维可用性评估方法适用于跑步机人机界面的评价与改进,并为人机界面设计的测量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5.
夏进军  燠契 《包装工程》2016,37(8):109-112
目的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对火车票票面信息进行设计改良。方法首先,分析中国铁路客票在票面信息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国家铁路局对与火车票票面信息的相关规定,对现有火车票票面信息进行梳理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结合火车票的使用场景、汉语阅读习惯、视觉层级、版面布局等因素重新设计票面信息的整体用户体验;最后,运用可用性测试中的常用实验方式,结合眼动追踪和用户访谈的方法验证设计结果的有效性。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设计使被测用户在不同测试场景、不同时间限定的情况下,对票面重要信息的辨识率由37%提升到了62%。用户访谈的结果也同样验证了用户体验的提升。结论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在满足可用性的前提下,仍然能够发现改良设计的可能性,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王静  方兴 《包装工程》2020,41(20):169-173
目的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从视觉体验的角度探寻食物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食物设计的视觉体验构建的方法。方法 选取近年来引起广泛热议的食物设计作品的案例图片作为测试样本,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设计实验任务,采集整理二十名实验对象浏览测试图片时的眼动数据,如热点图和眼动轨迹等,并结合一对一深度访谈,进一步分析所得数据及结果。结果 通过对实验对象眼动仪测试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得出食物设计中食物的颜色、造型、包装及装饰会影响人们的对食物设计作品的视觉中心及关注度,人们会通过视觉最为第一印象来判断食物的味道,影响人们对食物的心理需求。结论 食物设计受色彩、场景、通感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善相关的因素能够有利于提升食物设计中的视觉体验,给用户带来一种更加沉浸式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孙瑞  李娟 《包装工程》2020,41(8):263-268
目的通过可用性与用户体验设计中的研究方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视觉的体验设计,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设计的视觉构建方式与用户体验需求。方法通过眼动仪实验与访谈获得用户注视非遗平面海报的热点图、轨迹图和注视区域图,从用户体验与可用性角度,基于眼动实验的有效数据详细探讨针对可视性非遗文化的体验现状和视觉构建。结果从可用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设计的体验需求,结合眼动实验的定量分析结果与访谈用户的定性分析结果,提出针对非遗平面设计视觉体验的若干合理性建议。结论基于眼动实验结果提出的非遗平面设计视觉体验构建有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高效率传递,在可用性的基础上改进用户的视觉体验,助力非遗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运用用户体验、感性工学、交互设计理论,以团购网站中浏览、搜索、查找、登陆购买这4个典型的交互任务为研究对象,研究交互设计要素与用户眼动行为之间的关系.首先,运用多维尺度和聚类分析选取4个代表性团购网站,并运用形态分析法提取网站的交互设计要素;其次,通过眼动实验获取用户在完成各交互任务中的眼动数据,并筛选出可反映用户情感体验的眼动指标;最后,通过数量化Ⅰ类理论将网站的交互设计要素进行编码,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不同交互任务下设计要素与眼动指标的关系模型,并给出了提高用户体验的设计变量组合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眼动+VR”已逐渐成为新一代VR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发者和研究者所关注,VR眼动追踪技术已在多个应用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如影像艺术创作、设计、社交、教育等。针对VR用户体验中晕动症、疲劳、交互设计等问题,本文从优化硬件设备、优化内容显示与渲染、提升VR社交体验、VR眼控交互等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VR眼动追踪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重点分析了VR眼动追踪技术在影像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发现VR眼动追踪技术不仅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参考、为艺术家提供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和创新性,还有助于丰富用户体验,推动虚拟现实艺术的创新和交互,但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面向混合现实电子沙盘虚拟3D对象,开展3D交互性能与用户体验研究与评估,提出交互设计原则和设计建议。方法 针对混合现实环境下双手可触范围外的虚拟对象“选择”任务开展交互设计研究,引入虚拟对象布局排列方式作为评估变量,在3种典型的虚拟对象布局情况下,分别进行手控光线、头动、眼动与手势协同的3种交互方式性能及用户体验对比研究。通过设计原型实验系统,进行用户体验测试,实验数据分析与评估,验证交互设计原则,提出交互设计建议。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眼动与捏合手势结合的手眼协同交互方式在时间、任务负荷及用户偏好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手控光线与手势协同交互的准确性最优,并且这一优势在任何一种布局方式中都有所体现。建议混合现实环境下的“选择”任务交互设计要注重功用性、持续性和愉悦性原则,提出了降低“选择”任务交互的工作负荷与疲劳及增强新颖交互提升愉悦性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飞机座舱作为飞机安全高效运行的中枢,对座舱数字信息界面进行合理设计能够提升飞行员处理飞行数据信息及决策的情境意识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出错,提升飞行安全。方法 对现有民用飞机及战机座舱的主飞行显示器(PFD)、头盔显示器(HMD)、全景座舱显示器(PCD)等数字信息人机界面设计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飞机座舱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结论 从国内外研究综述表明,通过“机”的数字界面信息表征设计和“人”的情境感知、认知工效、认知体验研究,可以加强人机沟通与人机协作,改善飞行员获取飞机信息、判断与决策的认知绩效,有利于飞行员高质量完成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减少老年人使用铁路自助售票机视觉认知出错,对自助售票界面进行优化设计。方法 梳理老年人视觉认知出错的类别及其相应的出错因子;募集30名老年人参加自助购票全过程模拟实验,结合实验后的访谈数据,提取老年人购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视觉认知出错问题,并进行分类;从视觉认知层面探讨购票出错的深层原因,分析现有自助售票界面中不符合老年人视觉认知加工特点的设计;提出铁路自助售票机界面优化策略,并对界面进行适老化改进和评估。结论 研究显示,老年人在自助售票界面视觉认知过程中,会因注意失效、知觉混淆和疏忽产生错过目标信息、错误理解目标信息、不理解目标信息语义、难以匹配原有认知经验等出错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合理组织与强化信息、增强目标信息语义理解度、匹配老年人认知经验和提升容错性等方法进行优化。优化后界面的可用性测试结果显示,从视觉认知出错角度进行适老化设计,是一种有效减少老年人操作错误、提高满意度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进行交易型信息亭界面的幽灵按钮设计,以提升用户使用效率与服务体验。方法结合常州市地铁自动售票界面设计方案,阐述幽灵按钮的定义、起源、要素特征与实施方法,提出幽灵按钮的设计原则。结论在交易型信息亭界面中,坚持幽灵按钮设计的关联性、对比性与简洁性原则,可减轻用户记忆负担、思考压力和视觉压力,从而增强交互优越性,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4.
基于视知觉的视觉信息界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苗辉 《包装工程》2011,32(8):49-51,55
以用户注意、人机交互的方式和具体过程对用户能否准确、迅速认知产品的视觉信息界面有着重要影响为启示,为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注意以及人机交互的效率,即改善用户对产品的认知,从产品视觉信息界面中的视觉元素的分组和布局、视觉元素的属性以及视觉元素含义的理解3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沈策  刘瑶  王贞  邱增华 《包装工程》2020,40(22):60-65
目的 轨道维护工程机械是典型的复杂产品,根据用途需要自行研发制造,致使内室人机交互成为设计研究的难点。方法 根据轨道维护工程机械运动行驶、静态作业和移动作业三种形式,以及作业人员组和作业机械组两部分结合的行业现状,从界面、通道和用户三个方面,分析轨道维护工程机械的多类型界面组合、多通道信息传递和多用户行为协同的人机交互特点。依据开发过程的系统特性,界定轨道维护工程机械内室人机交互的概念,构建设计原则,并提出内室人机交互设计模型。结论 轨道维护工程机械内室设计以作业工况为核心,具有轨道交通和工程机械双重属性。内室人机交互既要符合轨道行业标准,也要顺应作业规范要求,结合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满足人机交互的作业工况。最后对磁浮轨道维护车内室人机交互进行设计应用,为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 PLC 和触摸屏技术的制袋设备控制系统及界面设计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的研究制袋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及人机界面设计方法。方法基于PLC和触摸屏技术,制定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对制袋机的系统构成、功能规划、人机界面进行研究和设计。结果实验验证了该系统能对制袋过程进行智能控制,界面设计符合用户认知习惯,操作简单。结论通过对制袋设备的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进行改进设计,能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机界面的评价大都依据个人的感觉、经验。对人机界面评价的理论、方法尚处于探讨之中。该文在主、客观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人机界面"人因指数"综合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人机界面"人因指数"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某型潜艇综合显控台进行了人机界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军事领域中人机协作的应用现状和理论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人机协作军事系统的技术发展和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方向。方法 以无人机系统、无人车系统、无人艇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为代表,分析人机协作的军事应用现状;剖析军事背景下国内外人机协作任务分配、人机交互方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人机协作效能评估的研究进展;综合前人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论 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可知,人机协作的任务分配需综合考虑人员行为和任务时序等因素,以提高人机协作效率,探寻更优的分配模式;多模态智能交互将成为未来人与无人集群交互的主流形态,多通道结合的信息交流将改变操作员与指控系统互动的方式,实现人与无人集群的高效交互;态势认知是未来智能战场面临的挑战,人机协作为智能态势认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建英 《包装工程》2022,43(24):378-384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现代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汽车运输管理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车身内部空间、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处理方式和交互处理正在不断发生改革。目的 为了探索研究现阶段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深入了解汽车界面识别系统的模式和技术进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分析了当前市场背景下,智能驾驶汽车人机界面识别系统多模式的体现形式。方法 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出发,以BMW汽车案例为主,通过以驾驶员为导向,进行智能汽车仪式感设计研究分析,重点阐述蓝牙技术、汽车界面显示设备、数字智能化、智能控制系统、共享技术、情感交互六个领域在驾驶系统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剖析互联网时代现阶段智能汽车统筹发展,深入研究汽车界面识别系统在人机领域的实际应用。结果 结合学术界和汽车产业市场,分析智能汽车界面识别系统的能力和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汽车发展的趋势。结论 指出提升汽车识别界面的技术水平是当前国内智能汽车厂商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重点,提升汽车内饰的用户体验以激发消费潜力,拓宽消费市场是未来汽车人机交互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