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化能降低它的挥发性,减小刺激性气味对食品产生的影响,控制它的释放速度,从而能提高它的保鲜效果,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文章介绍了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壁材的选择、制备的方法与特点、微胶囊的表征、异硫氰酸烯丙酯及其微胶囊在食品保鲜方面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将异硫氰酸烯丙酯及其微胶囊应用于食品,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较异硫氰酸烯丙酯,更能显著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所以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在食品保鲜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异硫氰酸烯丙酯在冷鲜肉保鲜中的应用。方法在贮藏期间,利用异硫氰酸烯丙酯挥发性来处理冷鲜肉。冷鲜肉经过异硫氰酸烯丙酯及其微胶囊处理后,测量其5项理化指标(pH值、失水率、挥发性盐基氮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及菌落总数)来检测冷鲜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结果使用异硫氰酸烯丙酯处理后的冷鲜肉的货架期较空白对照组和不含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处理组相比时间更长,可以将冷鲜肉的货架期延长至10 d。结论异硫氰酸烯丙酯可以延长冷鲜肉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为了鉴定芥末油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了市售4种芥末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保留指数和标准品进行定性,共鉴定出1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最多,为6种;4种芥末油中共有的成分是二硫化碳、烯丙基氯、异硫氰酸环丙酯、异硫氰酸甲酯、异硫氰酸烯丙酯和硫氰酸烯丙酯。采用邻二氯苯为内标对4种芥末油进行了定量,其中含量较高的有异硫氰酸烯丙酯(7487.01~22025.36μg/g样品)、硫氰酸烯丙酯(1074.69~4013.81μg/g样品)、异硫氰酸环丙酯(21.24~49.74μg/g样品)、硫氰酸甲酯(5.80~19.77μg/g样品)等。在鉴定出的成分中,由异硫氰酸烯丙酯转化或降解的产物有硫氰酸烯丙酯、异氰酸烯丙酯、二硫化碳和二烯丙基硫醚。  相似文献   

4.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分子包埋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控制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红  金征宇 《食品科学》2007,28(3):139-142
本论文利用β-环糊精对异硫氰酸烯丙酯进行分子包埋,将液态油转变为固体的包合物粉末,同时对其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硫氰酸烯丙酯可以和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包合物中异硫氰酸烯丙酯的释放速度与环境的相对湿度密切相关,释放过程可以用Avrami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和。环糊精的包埋释放反应是一个动态的可逆过程,在密闭体系中存在一个异硫氰酸烯丙酯的顶空平衡浓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硅酸盐凝胶缓释处理异硫氰酸烯丙酯对草莓的保鲜效果,研究5℃贮藏条件下,缓释和未缓释处理异硫氰酸烯丙酯对采后草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和未缓释处理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均可有效降低5℃贮藏的草莓的腐烂指数,抑制贮藏期间草莓的呼吸强度及电导率的升高。保持草莓较高的硬度、VC和总酚含量,对草莓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也有抑制作用。这表明采用适当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处理可显著延长采后草莓的保鲜期,维持较高的采后品质。缓释和未缓释处理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均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其中硅酸盐凝胶缓释处理方法更为简便,最终的保鲜效果优于未缓释处理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对草莓的整体风味影响小,对各种营养成分的保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冲菜辛辣风味物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冲菜作为一种叶芥类蔬菜产品,以其冲鼻的辛辣味而独具特色。为确定辛辣风味的物质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冲菜的主要风味物质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环丙酯、异硫氰酸丙酯、异硫氰酸丁烯酯和异硫氰酸苯乙酯,其中异硫氰酸环丙酯为首次检测出的异硫氰酸酯类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7.
环糊精包埋强化异硫氰酸烯丙酯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红  金征宇 《食品科学》2006,27(4):164-166
异硫氰酸烯丙酯具有很强且广谱的杀菌作用,但强烈的气味及挥发性限制了其在食品防腐上的广泛应用.本论文利用β-环糊精对异硫氰酸烯丙酯进行分子包埋,通过控制释放方式,提高了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抑菌效果,改善了刺激的气味;同时将液态油转变为固体粉末,方便了其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异硫氰酸酯的萃取方法,并验证利用N235萃取剂(三辛烷基叔胺)萃取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有效性。方法对N235萃取剂和稀释剂磺化煤油进行充分净化后进行萃取异硫氰酸烯丙酯,并研究最佳萃取工艺,通过紫外分析、红外分析表征证实了N235萃取剂能够萃取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有效性。结果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0 min、pH值9、相比(O/W)为3、萃取原液浓度0.5%,最佳条件下异硫氰酸烯丙酯单次萃取率为90.86%。结论该方法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萃取提供了一种新型快速低成本的方法,并对其萃取机制及主要变化规律方面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获取辣根中总异硫氰酸酯及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最优水解制备工艺,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反应工艺参数,研究p H值、料液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总异硫氰酸酯及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的影响。通过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建立4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和回归模型。经Design-Expert软件分析数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辣根中总异硫氰酸酯的最佳水解制备工艺条件为:p H 6.60,料液比1∶16.26 g/m L,反应温度44.12℃,反应时间1.76 h;HPLC法测定得到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最佳水解制备工艺条件:p H 7.26,料液比1∶15.82 g/m L,反应温度48.98℃,反应时间1.52 h。验证试验中总异硫氰酸酯含量0.468%,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0.371%,均与模型预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芥末调味品的主要呈味物质--异硫氰酸烯丙酯因其医疗功效、抗癌作用、防腐抑菌与土壤消毒作用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论文主要研究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化,使其消除刺激性气味与身体接触伤害,便于储存与使用.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异硫氰酸烯丙酯β-环糊精包结的制备工艺.实验通过红外光谱法与电镜扫描分析法表征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产品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异硫氰酸烯丙酯可以被β-环糊精很好的包合,形成微胶囊产品,其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包合温度20℃,β-环糊精与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比例为5 ∶ 2(g ∶ mL),pH值为7,包合时间为5h,最佳水添加量为40 ∶ 1.在此条件下,产品产率达71.5612%,油利用率达36.2523%.  相似文献   

11.
不同嫩度茶叶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品种金萱的鲜叶新梢为原料,通过杀青、烘干、脱色、去除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干燥粉碎后制得纤维素,然后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盐酸盐作为溶剂,用加热搅拌方法制备出水凝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与质构分析等方法对水凝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水凝胶的平衡润胀率,用水杨酸钠作为模型药物分子的平衡载药率和释放率。实验发现:不同嫩度的茶叶纤维及其水凝胶在结构上差异较小;水凝胶在制备过程中,对应的纤维素均与离子液体发生了相互作用,产生的水凝胶主要组成属于再生纤维;叶梗水凝胶的凝胶特性、质构特性在5组样品中最优;二叶纤维所制备的水凝胶的平衡润胀率最高;而对水杨酸钠的平衡载药率与释放率则以成熟叶纤维制备的水凝胶最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鲨鱼皮为原料,研究冷藏调理即食鲨鱼皮的增脆工艺技术。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方案,以产品的剪切力为衡量指标,建立了冷藏调理即食鲨鱼皮剪切力Y与六偏磷酸钠溶液的浓度X1、漂烫时间X2与冰水急冷时间X3的数学回归模型,并对三因子的最优组合进行了定量探讨。结果表明,冷藏调理即食鲨鱼皮增脆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六偏磷酸钠溶液浓度4.0g·L-1,漂烫时间2.0min,冰水急冷时间13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冷藏调理即食鲨鱼皮产品剪切力为26.52N,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以淀粉为骨架,接枝上丙烯酰胺支链,以期形成具有敏感性的空间网状大分子结构水凝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具有高溶胀性能的木薯淀粉基水凝胶,研究了水凝胶对温度pH的敏感特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木薯淀粉用量为1 g,丙烯酰胺用量为5 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0.06 g,过硫酸铵0.03 g时,制得的木薯淀粉水凝胶吸水倍率较高。表征结果证明已成功制备木薯淀粉水凝胶。水凝胶溶胀平衡比会随着温度以及pH的改变而改变,溶胀比在35 ℃时达到最大,在pH为12.24碱性条件下溶胀性达到最高,表明制备的水凝胶具有温度与pH双敏感性。该水凝胶良好的溶胀性能可以使其用于重金属离子吸附、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桃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组成及生理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以桃渣为原料采用水提法制备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以水提后剩余滤渣为原料采用加酶辅助法制备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生理活性,并对2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均能有效吸附胆固醇和胆酸钠,并对长双歧杆菌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水提法制备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组成主要包括果胶、半纤维素和葡聚糖。加酶辅助法制备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仅含有葡聚糖。  相似文献   

15.
The SO2 sorption capacity (SSC) of sorbents prepared from rice husk ash (RHA) with NaOH as additive was studied in a fixed-bed reactor. The sorbents were prepared using a water hydration method by slurrying RHA, CaO, and NaO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based on four-variable central composite face centered design (CCFCD) was employed in the synthesis of the sorben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rbent SSC (as response) with four independent sorbent preparation variables, i.e. hydration period, RHA/CaO ratio, NaOH amount, and drying temperature, were presented as empirical mathematical models. Among all the variables studied, the amount of NaOH used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significant variable affecting the SSC of the sorbents prepared. The SSC for sorbent prepared with the addition of NaOH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orbents prepared without NaOH. This is probably because NaOH is a deliquescent material, and its existence increases the amount of water collec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orbent, a condition required for sorbent-SO2 reaction to occur at low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f further treatment of RHA at 600 degrees C was also investigated. Although pretreated RHA sorbents demonstrated higher SSC as compared to untreated RHA sorbents, nevertheless, at optimum conditions, sorbents prepared from untreated RHA was found to be more favorable due to practical and economic concerns.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VB1、ACE抑制肽和牛血清白蛋白为芯材,以聚丙烯酸树脂Ⅱ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壁材,按芯材/壁材比为1:10,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并研究芯材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圆球,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表面有凹陷,芯材包埋率均大于98%。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120 min芯材累计释放率小于10%,在模拟肠液中60 min则完全释放;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在模拟胃肠液中芯材释放速率基本一致,120 min累计释放率达70%以上。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壁材的微胶囊可以实现在胃肠液中可控制释放芯材。  相似文献   

17.
酿造醋和配置醋质量分析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酿造醋和配置醋的质量进行分析并建立鉴别方法,为区别市场其成品的真伪优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光谱鉴别及国标规定方法,比较各样品变化情况。结果:酿造白米醋在270nm下有吸收,配置白醋则没有。酿造米醋灰分平均在2.00%左右,酿造白米醋灰分在0.29%左右,配置白醋灰分在0.02%左右。酿造米醋氨基态氮平均在0.121%左右,酿造白米醋氨基态氮在0.009%左右,配置白醋氨基态氮为0。结论:本试验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实用,可作为鉴别酿造醋和配置醋质量的真伪优劣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方法以微晶纤维素作为微丸成型材料,水为黏合剂,Kollicoat SR 30D为缓释材料,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盐酸文拉法辛含药微丸,进而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微丸;以释放度结果为指标,考察包衣增重。结果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所得的盐酸文拉法辛微丸,表面光滑平整,圆整度好;包衣增重24%~28%时,自制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体外释放行为与原研产品一致,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结论采用挤出滚圆及流化床包衣工艺,可制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甘油、甲酰胺和乙二醇对淀粉/蔗渣进行增塑改性,通过挤出注塑制备出了聚乳酸(PLA)/淀粉/蔗渣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研究了增塑改性剂种类和含量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流变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的3种增塑剂对淀粉/蔗渣均有明显的增塑作用,且甲酰胺的增塑效果最好;当PLA、淀粉和蔗渣质量比为6:2:2时,增塑制得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均在35 MPa以上;复合材料在4天后的吸水率均大于10%,其中由甲酰胺增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高达25%;增大增塑剂含量,有助于改善复合材料加工性能,但会增大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降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20.
以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为成膜基材,马来酸酐(maleic anhydride,MAH)为增容剂,采用挤压吹塑法制备淀粉/PHA复合膜。马来酸酐通过两种不同方式加入淀粉/PHA 体系中,即淀粉、PHA与MAH直接共混挤出(直接添加处理)和PHA先与MAH干法改性,再与淀粉共混挤出(干 法改性处理),且MAH的添加量分别为1%、3%和5%。研究改性方式及MAH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PHA质量分数为12%时,由直接添加处理1% MAH所成膜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透光率,较好的阻水性、热稳定性 和相容性,且具有较为平滑均匀的微观结构;由干法改性处理5% MAH所成膜的断裂伸长率较高,膜表面较为平整 光滑。PHA质量分数为24%时,由直接添加处理3% MAH所成膜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较好的阻水性、热稳定性, 且微观结构较为平滑均匀;由干法改性处理3% MAH所成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由干法改性处理5% MAH所成 膜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MAH的添加能够增强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综合膜的各项性能得 出,当PHA质量分数为12%时,由直接添加处理1% MAH所成膜具有较优的性能;当PHA为24%时,由直接添加处 理3% MAH所成膜的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