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呈高发生率(美国为3.0~3.5/10万),高致残率(全身瘫痪占67%),高耗费,低病死率(5%)的新特点,加强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近年来,在动物实验中通过周围神经移植已取得的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为SCI的修复带来了希望。现就周围神经移植修复SCI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1周围神经移植治疗SCI的机制周围神经移植的提出已有几十年历史,但是,真正能提出形态学证据,证明其能促使损伤神经元轴突再生,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其中最具标志性的研究是Cheng等[1]的报道。其将肋间神经移植于大鼠脊髓…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交通和工矿事业的发展,脊髓损伤(spinecordinjury ,SCI)的发生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据报道,美国每年约有一万例新的SCI患者,我国上海SCI的年发生率约在13.7/ 10 0万以上[1] 。SCI是一种后果极其严重的创伤,虽然其死亡率已从2 0世纪初的5 0 %降至目前的6 % ,但神经损伤的恢复程度仍令人失望。1 脊髓损伤机制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SCI是在原发损伤(包括脊髓的挫伤、裂伤及穿刺伤等实质性损伤、机械压迫、脊髓动静脉受压破裂等)的基础上,进行性地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结果[2 ]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3] 表明,原发性损伤被动地发生在…  相似文献   

3.
促进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再生及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而这些研究多是以细胞移植为背景,其中多种细胞在促进轴突再生、长距离延伸、再髓鞘化方面的优势被学者关注[1~3]。随着大量研究的开展,细胞种类选择、细胞移植途径、移植时间窗等问题亦越来越突出。开放手术经脊髓实质内细胞移植损伤大,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蛛网膜下腔细胞移植损伤小、可重复移植、临床操作简单且部分已经用于临床,故研究[4~6]较多。经蛛网膜下腔细胞移植治疗SCI主要有两种方法:通过脑室移植[7~13]和腰椎穿刺移植[14~16],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大鼠SCI后第7 d移植MSCs,应用RT-PCR法观察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GAP-43和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MSCs移植组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强了GAP-43 mRNA、BDNFmRNA的表达.[结论]MSCs移植后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上调BDNFmRNA,促进GAP-43 mRNA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组织和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对脊髓损伤(SCI)的病理生理机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科研工作者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出现了许多对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有希望的治疗手段。组织和细胞移植是其中的主要部分。现就其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周围神经(PN)移植PN移植的提出已有几十年历史,但是,真正能提出形态学证据,证明其能促使损伤神经元轴突再生,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它易于获得和培养,使其成为治疗脊髓损伤及促进脊髓再生研究的候选物。其中,最具标志性的研究是1996年Cheng等[1]的报道。他们使用18根细小的肋间神经移植于大鼠脊髓横断的模型中,结果证明其能有效…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是骨科领域的常见创伤 ,其年发生率为 2 0~ 40 /10 0万。SCI的修复主要面临两大难点 :一方面是如何预防SCI引起的脊髓细胞的死亡 ,以及如何替代已死亡的脊髓细胞 ;另一方面是如何抑制损伤局部疤痕形成 ,创造适合神经再生的微环境 ,促进诱导神经生长[1] 。随着基因工程的问世[2 ] ,应用基因转移技术治疗SCI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特别是近年对神经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3 ,4] ,通过分离 ,定向诱导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替代损伤引起的死亡的脊髓细胞成为可能 ,以下就目前国内外…  相似文献   

7.
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VEG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培养BM-SCs并传代.参照Taoka's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30 min,进行BMSCs或DMEM培养液损伤周围注射.术后3、7和14 d,应用Westem Blot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VEGF蛋白的表达,应用TUNEL方法检测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移植术后3、7、14 d,BMSCs组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与DMEM组相比,术后3 d两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7和14 d,BMSCs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MEM组(P<0.01).此外,与DMEM组大鼠相比,移植术后3、7和14 d,BMSCs移植显著减少脊髓损伤周围区凋亡的神经细胞数目(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能够增加VEGF蛋白的表达并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联合活化巨噬细胞联合移植修复小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效果。[方法]首先获取活化巨噬细胞及周围神经备用,将所有实验用小鼠均制成脊髓半切模型,最后获得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共81只。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20只,为巨噬细胞移植组;B组20只,为周围神经移植组;C组21只为周围神经与巨噬细胞联合移植组;D组20只,为空白对照组。每一组内再随机分为3组,第1组7只,用来观察肢体运动恢复情况及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第2组7只小鼠,用来进行脊髓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查;第3组6只小鼠(C3组7只),作为实验补充组。从术后第1周到术后第12周,通过术后BBB运动功能评分。SEP检测、免疫组化组织学观察来评估SCI的修复情况,采用SPSS12.0软件包用ONEWAYANOVA法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选用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小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SEP检测结果:C1组与其他各组均存在差异(P<0.01),动物肢体功能恢复显著。A1组和B1组与其他两组存在差异(P<0.01),两组间相比,B1虽较A1组评分略高,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物肢体功能恢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2组NF阳性细胞数目在SCI处的分布与其他三组有显著性差异。NF阳性细胞分布密度明显大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周围神经与活化巨噬细胞联合移植能有效促进小鼠脊髓半切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MASCIS Impactor)建立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BMSCs移植组(B组).SCI后1周,A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1ml,B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BMSCs悬液0.1ml.两组大鼠于SCI后1、2、4、8周行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SCI后2、4、8周行SEP检测及脊髓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与NF2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CI后2、4、8周,与A组比较,B组BBB评分升高,SEP N1潜伏期缩短、P1-N1波幅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后8周大鼠脊髓组织HE染色显示,两组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区均可见瘢痕组织及空洞形成,但B组脊髓空洞比A组小;SCI后2、4、8周,NF2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组大鼠脊髓组织均有NF200阳性表达,与A组比较,B组各时间点NF200阳性表达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目前公认的疑难病之一,它呈高发生率(美国为3.0~3.5/10万)、高致残率(全瘫占67%)、高耗费(美国为5~7万美元/患者/年)、低死亡率(<5%)的特点[1],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治疗SCI成为了世界课题。近期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炎症反应是阻碍脊髓修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导致的抑制性内环境影响脊髓神经元的再生。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阻断炎症反应链从而减少早期的组织损伤并提供适于创伤愈合的微环境已经成为脊髓损伤研究中的热点[2-3]。组织工程技术的兴起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晚期脊髓损伤(spinal and injury, SCI)的治疗是极具挑战性的研究.动物实验证明,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 OEC)具有较强的修复损伤脊髓的能力.在证明OEC移植治疗晚期SCI患者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其长期安全性.方法 2001年11月~2002年12月采用OEC移植治疗晚期SCI患者171例,随机选择其中1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男14例,女2例;年龄22~55岁.受伤至接受移植治疗1年5个月~8年,平均4.4年.所有患者均接受胚胎OEC移植治疗,即取3~4个月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OEC后,培养12~17 d后,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共50 μl细胞悬液(1×106个细胞).术后采用1.5T MRI脊髓扫描定期随访,研究OEC移植物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患者获随访29~42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期间,无细胞移植相关性副反应.术前术后MRI扫描对比,脊髓移植部位及其周围未发现新生肿瘤、出血、水肿、囊性变形成、神经结构破坏以及感染(脓肿)等病理性改变.结论 OEC移植治疗脊髓损伤38个月内是安全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脊髓半切模型,随机分4组:局部移植组(A)、静脉移植组(B)、D/F12静脉移植组(C)、空白对照组(D).定期行CBS功能评分及组织学检查,评价脊髓修复情况.[结果]A、B两组功能恢复和组织学改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A、B两组间无显著差别.[结论]嗅鞘细胞静脉移植可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并修复损伤脊髓,该移植方式即简化了操作,又有较好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主动脉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1].脊髓保护成为近几十年以来主动脉外科的研究热点.随着各种脊髓保护措施的综合应用,截瘫等发生率正逐渐下降.由于各医疗中心技术水平不同,截瘫发生率差异较大,一般为4%~20%[2-4];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飞速发展,截瘫发生率为0~5%[5].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实验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许多进展 ,如实验性胚胎脊髓移植、周围神经移植、神经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等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实验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1 ,2 ] 。我们拟采用胚胎脊髓移植和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的方法 ,观察手术后对防止成鼠脊髓轴突损伤引起的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一、动物分组 :Wistar成年大鼠 ,体重 180~ 2 5 0 g,雌雄不拘 ,每个时相点每组 6只动物 ,正常对照组 6只动物 ,共 10 2只大鼠。随机将动物分为 A组 ,单损伤组 ;B组 ,损伤加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组 ;C组 ,损…  相似文献   

16.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细胞移植来促进变性神经元的再生和抑制胶质瘢痕形成,达到修复受损的神经通路和突触连接。细胞移植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大体分为神经细胞和非神经细胞移植,移植物包括周围神经源性神经元、嗅鞘细胞、活化巨噬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胚胎干细胞以及转基因细胞等。这些实验方法已经陆续开始应用于临床,给曾经被认为完全不可治愈的SCI带来了希望。1SCI的机制和治疗策略SCI一般分为两个阶段:①原发性损害:SCI早期,局部脊髓组织的挫伤导致细胞坏…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我国脊髓损伤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脊髓伤残程度,恢复其功能,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SCI研究主要集中在手术干预、激素冲击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但仍缺乏有效措施。近些年,细胞移植治疗SCI逐渐成为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就细胞移植修复SC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SCI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疗效.[方法]利用NYU Impactor model-Ⅱ打击器制作大鼠T10 SCI模型,分组为:8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DMEM实验对照组(A组)、1×1004 HUCM5C、移植组(B组)、1×105HUCMSC、移植组(C组)和1×106 HUCMSC,移植组(ll组),每组20只.对各组实验动物SCI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行为学评分(BBB评分),并以HF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及生物素葡聚糖胺(BDA)顺行示踪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CST)染色观察SCI处轴突再生情况.[结果]与实验对照组相比,HUCMSCs移植能促进SCI后轴突再生,改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D组优于其他组,各组问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F-200免疫荧光染色累积光密度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CMSC、在体内可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促进SCI后轴突再生和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及尼莫地平 (ND)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 :90只Wistar大鼠半切洞脊髓损伤后 ,随机分为 3组 :(1)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 (A组 ) ,(2 )移植 NGF组 (B组 ) ,(3)移植 NGF ND组 (C组 )。观察组织形态学、运动诱发电位及行为学变化。结果 :C组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在早期比A组、B组皆有明显缩短 (P <0 0 5 )。以后肢运动功能的Tarlov评分看 ,B组和C组的后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A组 (P <0 0 5 )。病理观察显示 ,移植的胚胎脊髓可在宿主内分化、发育 ,并可挽救损伤神经元 ,同时可与宿主脊髓结构连接。结论 :胚胎脊髓移植与NGF、ND合用 ,可能是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是人类致残率最高的疾患之一,全球范围内脊髓损伤的年发病率大约为22/100万[1]。因为脊髓轴突再生能力有限,恢复的难度大,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对SCI治疗方法的探索已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