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6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8年~2001年间收治的PA4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醛固酮测定、安体舒通试验及B超、CT检查。40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6例行肿瘤切除术及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4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46例血钾均低于正常,42例血醛固酮增高,46例安体舒通试验均阳性,B超、CT定位检查,其准确率分别为84.8%、95.6%。46例患者血钾均恢复正常。44例肾上腺腺瘤治愈,1例腺瘤及1例肾上腺皮质增生仍需药物控制血压。结论:安体舒通试验、血醛固酮测定是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血醛固酮体位试验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PA的定位主要依靠B超、CT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PA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超声和CT扫描对上腹部大肿物的准确定位。方法:对43例肾上腺、肝、脾、肾肿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超声和CT的定位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定位肝肿物准确率为40%(4/10),定位肾上腺肿物准确率为76%(19/25),定位肾肿物准确率为50%(2/4);CT定位肝肿物准确率为20%(2/10),定位肾上腺肿物准确率为27.2%(6/22),无肿瘤定位肾;4例脾肿瘤,超声和CT均定位错误。结论:上腹部器官密切相邻,该区域巨大肿块的影像诊断难以定位,超声诊断肾上腺肿物的准确性明显优于CT;超声和CT诊断脾肿物准确性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4月~2003年7月期间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呈良性占位改变,但各型亦各有特征:醛固酮腺瘤体积小,CT值低;皮质醇腺瘤和肾上腺性征改变的腺瘤其体积相对醛固酮瘤大,CT值较高;无功能腺瘤体积可大可小,呈软组织密度。嗜铬细胞瘤常有坏死、出血、囊变,增强扫描时实性部分强化明显。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多样,但总的来说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CT检查,着重提出本病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诊断。方法本文43例均经手术及病例证实,男11例,女32例。年龄21~56岁。其中,21~40岁占85%。均有高血压病史及低血钾。CT使用薄层扫描。结果本组均为一侧单发腺瘤,体积较小(直径<2.0 cm,占81%)密度低而且均匀。增强效果差,且突出于肾上腺形成“柄症”。结论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材料。CT检查主要是要确定肾上腺是否有肿瘤,以及定位定量诊断。CT对肾上腺皮质腺瘤诊断可靠,醛固酮腺瘤有其CT影像特点,故CT检查有助于临床不典型病例的诊断。薄层扫描,增强CT有利于小腺瘤的显示。  相似文献   

5.
46例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伴有高血压,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者43例(93.48%),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为2.17%、17.39%、80.44%;伴肌无力、乏力或肢端麻木者23.52%。平均血钾浓度为(3.37±0.38)mmol/L,其中低钾血症者26例(56.52%);低血浆肾素活性者37例(80.43%),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者38例(82.62%);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阳性率为93.48%。结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表现为重度高血压伴低肾素活性及高醛固酮血症,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少于60%;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对肾上腺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检查对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8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42例,肾上腺皮质瘤样增生12例,皮脂腺癌4例,嗜铬细胞瘤15例,髓样脂肪瘤4例,肾上腺髓质恶性肿瘤1例,肾上腺转移癌6例。上述病例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超声检查主要描述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及血流情况,CT检查肾上腺区主要观察肿块范围、密度及增强后的强化情况。结果:超声检查84例患者中4例未发现肿物(4例均为左侧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肺癌患者双侧肾上腺转移超声仅发现右侧转移灶,未发现左侧转移灶,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4.0%(79/84),CT检查84例患者中2例未发现肿物,1例髓样脂肪瘤位于胰腺后方、腹主动脉前方,1例皮质腺瘤位于肾门及肾下极之间,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7.6%(82/84)。84例患者中62例术前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一致,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3.8%;79例术前CT诊断与病理诊断相一致,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4.0%。结论:CT检查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均较高,是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前必备的检查手段;超声检查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符合率较高,由于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声像图特异性差,定性诊断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前诊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几种术前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对特醛症患者行影像学检查、体位激发试验、肾上腺静脉插管取血检查。结果 81例患者中,高血压者占100%,低血钾者占41.98%,血醛固酮升高者占80.25%,尿醛固酮升高者占32.91%。76例患者肾上腺B超检查的符合率为84.21%;75例患者CT检查的符合率为84.00%。26例患者行体位激发试验,激发后血醛固酮较基础值均升高。19例患者行肾上腺静脉插管取血检查,分泌较高侧与对侧血醛固酮之比均小于2.0,符合率为100%。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特醛症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体位激发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中有参考价值;肾上腺静脉插管取血检查的准确率高,对于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须行该项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CT两种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1例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男220例、女261例,左侧213例、右侧260例,双侧8例。术前进行肾上腺超声和CT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定位和定性诊断的有效性。结果:病理结果:源于肾上腺的皮质腺瘤285例,嗜铬细胞瘤56例,囊肿51例,髓样脂肪瘤26例,神经纤维瘤6例,神经鞘瘤3例,节细胞性神经瘤12例,结核3例,脓肿1例,平滑肌瘤3例,肉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腺癌5例。肾脏囊肿2例,肾脏肿瘤22例,副脾2例,腹膜后平滑肌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95.4%,CT定位诊断准确率93.6%(x2=1.617,P=0.203),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定性诊断率64.7%,CT为89.6%(X2=83.721,P=0.0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超声定位诊断价值基本等同于CT,定性诊断价值远低于CT。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6月~1999年6月收治的PA患者37例(肾上腺皮质腺瘤29例,肾上腺皮质增生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获得随访的肾上腺皮质腺瘤24例(2425)和肾上腺皮质增生3例(37)术后治愈,仍有1例腺瘤和4例皮质增生者需辅以药物治疗。结论 高血压、低血钾、高血浆醛固酮是确诊PA的主要依据。B超、CT、MRI是PA的主要定位诊断方法。开放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治疗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研究1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误诊4例(25%),肾上腺皮质腺瘤14例(87.5%),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1例未能找到病灶。CT、B超对腺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7%、37.5%。14例腺瘤手术切除后均已痊愈。结论:影像学CT、B超检查应列为可疑病例的常规检查;腺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相扫描及多层面重建(MPR)对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Lightspeed Ultra 16层螺旋CT对113例患者进行肾上腺多期相扫描,所得图像进行MPR,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在各期相扫描中的特点。结果醛固酮腺瘤39例,皮质醇腺瘤25例,嗜铬细胞瘤27例,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肿瘤22例。醛固酮腺瘤组的各期相CT值均小于皮质醇腺瘤组(P<0.05),但相对造影剂清除百分比大于皮质醇腺瘤组(P<0.05);皮质醇腺瘤组动脉期扫描CT值低于嗜铬细胞瘤组(P<0.05);皮质醇腺瘤组在各增强扫描期相CT值均大于无功能皮质腺瘤组(P<0.05)。结论MSCT多期相扫描及MPR能够提高体积较小肿瘤的检出率,并对功能性肾上腺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仪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技术在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拟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分别进行平扫和LAVA四期增强扫描,观察LAVA各期的影像学表现,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经手术后病理证实8例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醛固酮腺瘤,诊断符合率为88.9%(8/9)。结论:LAVA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各期的血供变化,结合平扫,可大大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6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本组6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常规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时选择层厚3-10mm,增强后采用3-5mm层厚扫描。结果:本组6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发现腺瘤56例(均为单侧),皮质增生6例,皮质增生合并腺瘤3例,腺癌1例。CT能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作用。结论: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CT检查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肾上腺病灶,了解病灶的位置及性质,起到定位、定性的作用,增强后薄层扫描有利于小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CT检查,着重提出本病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诊断。方法:4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21~40岁占85%,均有高血压、低血钾史。仅部分病例有周期性软瘫及血和(或)尿醛固酮增多。CT使用薄层扫描。结果:本组均为一侧单发腺瘤。体积较小(直径<2cm占81%)、密度低、增强效应差,常突出于肾上腺形成“柄征”。结论: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的检查。CT检查主要是确定肾上腺有否肿瘤,以及定位、定量的诊断。CT对肾上腺皮质腺瘤诊断可靠。薄层扫描、增强CT有利于低密度小腺瘤的显示,但尚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诊治. 方法 对2008-01~2013-04收治的90例P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血压升高者89例,血钾降低者88例.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25者占65.56%,ARR>50者占58.89%.CT、MRI及B超检查发现肾上腺病变阳性率分别为98.89%、94.12%、73.44%.86例行腹腔镜手术(另外4例行开放性手术).单侧腺瘤79例,单侧增生8例,双侧腺瘤1例,一侧腺瘤伴对侧增生1例,假性囊肿1例.单侧腺瘤中,51例行肿瘤剜除术,15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3例行肾上腺切除术.术后1周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者69例,血钾恢复正常者74例. 结论 ARR是PA定性诊断的主要方法;CT是PA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腹腔镜手术是治疗PA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诊断为腺瘤且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各患者就诊临床症状复杂,就诊科室不同,所有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为1例(6.25%)、2例(12.50%)、13例(81.25%)。伴有低血钾14例(87.50%),严重低血钾9例(56.25%),平均血钾浓度为(2.87±0.52)mmol/L。伴高血钠患者4例(25.00%),平均血钠浓度为(143.07±2.37)mmol/L。伴有血脂异常7例(43.75%),同时伴有高TC及高TG血症2例(12.50%),伴高TC患者3例(18.75%);高TG患者6例(36.77%)。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阳性率较高。结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重度高血压伴低钾血症,相当部分患者伴有血脂异常;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结果33例肿瘤中肾上腺腺瘤11例,醛固酮腺瘤肿块较小,密度稍低。皮质醇腺瘤肿块稍大,中等密度。嗜铬细胞瘤12例,瘤块均较大,以混杂密度为主。髓质脂肪瘤2例,富含脂肪组织,故密度低。肾上腺皮质癌4例,以混杂密度为主,常不均匀强化,并有邻近组织转移。肾上腺转移癌4例,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4.85%。结论CT对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高,在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分析,探讨诊断醛固酮瘤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997年至2005年收住本院且资料完整并有病理检查证实的20例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位刺激试验诊断醛固酮瘤的符合率为82.4%,肾上腺B超和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6.3%和90%,在有CT发现的基础上作MRI检查,其准确率达100%.结论:体位刺激试验结合肾上腺CT扫描是诊断醛固酮瘤的最佳选择.肾上腺B超由于其漏诊率较高,作为醛固酮瘤的筛选检查,其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28例PHPT行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例有明显临床表现;术前实验室检测均发现血钙和血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B超、^99Tc—MIBI核素扫描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28例均行颈部小切口甲状旁腺腺瘤切除,为单发腺瘤,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血钙降低或恢复正常,复查PTH在正常值2倍以内,无复发或持续性病例。手术治疗成功率100%,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耐受性好。结论对PHPT,B超、^99Tc—MIBI扫描是有效的术前定位检查;颈部小切口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对定位诊断明确的PHPT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几种术前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对特醛症患者行影像学检查、体位激发试验、肾上腺静脉插管取血检?结果 81例患者中,高血压者占100%,低血钾者占41.98%,血醛固酮升高者占80.25%,尿醛固酮升高者占32.91%.76例患者肾上腺B超检查的符合率为84.21%;75例患者CT检查的符合率为84.00%.26例患者行体位激发试验,激发后血醛固酮较基础值均升高.19例患者行肾上腺静脉插管取血检查,分泌较高侧与对侧血醛固酮之比均小于2.0,符合率为100%.结论影像学检查对特醛症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体位激发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中有参考价值;肾上腺静脉插管取血检查的准确率高,对于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须行该项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