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推拿配合中药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临床观察标准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35例采用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照组(B)33例采用单纯的推拿治疗,对照组(C)30例采用单纯的中药湿热敷法治疗,并对3组治疗前后疗效及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均有疗效,但治疗组(A)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B)和对照组(C),且治疗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且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改善最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借助于经颅多普勒仪的实时检测,观察按摩、拔伸、正骨三步法治疗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减慢型颈椎病时,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的即时影响。方法:于三步法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步法治疗后采集所得的数据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拔伸、正骨三步法治疗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减慢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操作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标本根结理论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接诊的2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试验组加用标本根结理论下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血管搏动指数。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 50%(111/1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 67%(9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搏动指数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标本根结理论下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针刺治疗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补泻,对照组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较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针刺补泻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脉通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均在原有基础治疗上加用脉通方口服,以8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脉通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文辉 《陕西中医》2012,33(2):156-157
目的:观察补肾养阴活血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养阴活血方(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麦冬、肉苁蓉、当归、赤芍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养阴活血方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促进循环的作用,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  相似文献   

7.
郭红健  刘红  马琴 《北京中医》2009,(8):625-626
目的 通过以经颅多普勒仪测定“通督止晕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量的改善情况,试图寻找一种简单易行且疗效快速的治疗新途径。方法以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前后均以经颅多普勒测定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督止晕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传统针刺疗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方面,“通督止晕法”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针刺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 :对 80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用TCD检测及针刺颈夹脊穴后的效应。结果 :针刺后的效果显著 (TCD参数Vp、P <0 0 1)。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后对调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予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36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基底动脉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步长脑心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社香  刘超 《光明中医》2008,23(6):859-860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步长脑心通,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Vs(收缩峰期血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椎-基底动脉Vs变化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步长脑心通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郭红健  刘红  马琴 《北京中医药》2009,28(8):625-626
目的 通过以经颅多普勒仪测定"通督止晕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量的改善情况,试图寻找一种简单易行且疗效快速的治疗新途径.方法 以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前后均以经颅多普勒测定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督止晕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传统针刺疗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方面,"通督止晕法"明显优于传统针剌疗法.  相似文献   

12.
袁建平  王秀丽  李强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30-1230,1243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口服尼莫地理及阿司匹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它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均优于财照组.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成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 88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予静滴丹参注射液 (对照组 )和葛根素注射液 (治疗组 )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天麻素注射液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用药14d。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5%,优于对照组的77.5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逍遥散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疏肝解郁类中药配伍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患者 76例。结果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为 90 .79%。提示 :逍遥散加味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4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20 mL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丹红注射液治疗组脑血流显著改善,TCD检查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95.65%,与对照组82.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缓解其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7.
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眩晕宁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60天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眩晕宁治疗组为88.5%(46/52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为68.1%(32/47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3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8.
通督健脑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玉龙 《中医正骨》2003,15(11):4-6
为了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椎 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病理机制与督脉经气阻滞、脑髓失养的关系 ,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 ,提高疗效 ,将 110例患者按 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通督健脑法应用指针推拿 ,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 ,观察两组不同方法对改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促进脑供血的影响。结果显示 ,试验组综合疗效为 92 .7% ,对照组综合疗效为 5 8.2 %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反映 ,指针组明显偏低 (P <0 .0 1)。TCD检测BA、LVA、RVA的Vs、Vd、Vm指标提示 ,指针组能全面、有效提高VA、BA的Vs、Vd、Vm ,解除该病所致的Vs、Vd、Vm偏低的病理状况 ,改善椎 基底动脉供血作用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可见 ,指针推拿选督脉经穴治疗该病疗效确切 ,能明显解除督脉经气阻滞、脑髓所失养的病机。该方法的有效、实用、易操作性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塞通和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效果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遂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学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以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椎-基底动脉学流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赵强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45-446
目的:探讨按揉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按揉理筋拔伸法治疗组和药物颈牵组,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以及TCD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①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②按揉理筋拔伸法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下降,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按揉理筋拔伸法安全、疗效好,病人易接受和配合,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