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于制作酸泡菜的蔬菜,一般需要浸泡1—7天才能“成熟”。其中新用的泡菜坛需要浸泡5—7天,陈泡菜坛也得浸泡1—2天。如果采用速成法,则只需浸泡1—2小时,即可酸化“成熟”为酸泡菜。  相似文献   

2.
正乳酸菌如今身价百倍,它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于肠道健康,极受欢迎。除了酸奶,泡菜中也富含乳酸菌,韩国人就已掌握了从韩国泡菜中提取乳酸菌的技术,并制成胶囊、片剂。泡菜在华夏美食中占有一席之地,最有名的是四川泡菜。四川泡菜,从豆角到黄瓜、从红辣椒到卷心菜、从大白菜到长豇豆、从萝卜生姜到凉薯,都可以泡制,而且工艺非常简单。家里备一个泡菜坛,  相似文献   

3.
为我们大众所喜欢的泡菜,因地域不同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品味,比如川式泡菜、东北泡菜、江南泡菜等。大家知道,要制作泡菜就得有专门的泡菜坛子。泡菜坛有陶瓷的、瓦罐的、玻璃的,而如今在酒店,好像普遍喜欢用玻璃坛来泡制各种色彩亮丽的泡菜,因为把这样的坛子收橱窗里,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4.
泡菜,是蔬菜的一种贮存和食用方法(辞海)中记述说:“泡菜,将蔬菜用淡盐水浸演而成”。特点是:“质脆、味香、而微酸,或略带辣味,不必复制就能食用。”产地遍布全国各地,首推“四川泡菜最为有名。”而新繁泡菜吸取了寺院、道观、家户、餐馆各派之长,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堪称四川泡菜的代表。泡菜制作要求包括:泡菜坛及其选择,调制盐水及使用的主料,佐料和香料等。泡菜的泡制原理主要利用食盐的高渗透压作用促使蔬菜脱水,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产生有机酸,发生蛋白质分解作用及其一系…  相似文献   

5.
四川泡菜与韩国泡菜生产工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四川泡菜和韩国泡菜的发展状况、生产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可以对比韩国泡菜的生产和发展方面的成果,为我国泡菜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泡菜工业化生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泡菜是四川省四大名腌菜之一,以其质地清脆,咸酸适度,风味鲜美,清香可口而著称。本文根据四川泡菜加工现状,对四川泡菜工业化生产中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研制成“四川泡菜”罐头。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四川泡菜产量达390万吨,产值超330亿元,"小泡菜"已越来越成为"大产业"。这是在四川眉山市召开的第十届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上公布的数据四川省副省长李云泽介绍,四川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强省。泡菜产业已成为四川省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在这一领域,四川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高岭 《中国酿造》2004,(11):39-39
四川包菜历史悠久,口味独特,驰名中外的川菜中的很多调料必需四川泡菜,诸如酸菜鱼、鱼香茄子、鱼香肉丝等。四川泡菜享有盛誉,是川菜中风味小菜的组成部分。此菜造型美观,颜色鲜艳,气味清香,咸甜酸辣,脆嫩适口,在四川几乎家家都自制泡菜,家家都必不可少的拥有一个甚至几个泡菜坛子。在四川的大小餐馆也是一样,当客人用餐后半段时,一般最后一道菜就是泡菜,食客们就着泡菜吃饭也才心满意足。  相似文献   

9.
四川泡菜与乳酸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泡菜是中国泡菜的代表,历史悠久,传承千年,其独特的微生物发酵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文章以传统优质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应用PCR-DGGE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研究了泡菜优势微生物菌群和生态分布及其发酵变化,其中初步确定了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和短乳杆菌及耐乙醇片球菌等乳酸菌是四川泡菜发酵的优势菌群,同时对四川泡菜产业和分类及乳酸菌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泡菜是由鲜菜在浓度较低的盐水中,经过乳酸发酵制成的.它是我国传统的加工制品,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几乎家家有泡菜坛,顿顿食泡菜.泡菜鲜嫩清脆,食用时不但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和吸收,而且能防止多种疾病,因为乳酸能抑制多种病菌的活动,如痢疾、霍乱、伤寒、白喉及大肠菌等.适于做泡菜的蔬菜很多,如小萝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卫青萝卜、胡萝卜、洋白菜、大白菜、黄瓜、芹菜、各种豆类、莴笋、甘蓝、青辣椒等,凡  相似文献   

11.
不同盐质量浓度四川泡菜腐败前后微生物的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猛  蒋云露  杨建涛  常伟  车振明  陈功  饶瑜 《食品科学》2015,36(13):184-189
研究不同盐质量浓度四川泡菜正常发酵后与发生腐败后盐卤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及变化。利用不同的选择培养基对3 个盐质量浓度四川泡菜腐败前后盐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68 株菌株,并经16S rDNA和18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种属。结果表明:在不同盐质量浓度泡菜正常发酵过程中,以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为主的乳酸菌主导了泡菜发酵过程。泡菜腐败时,不同盐质量浓度泡菜中的腐败微生物以芽孢杆菌和酵母为主,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塔克斯假丝酵母在不同盐质量浓度泡菜腐败时均占一定比例;40 g/L盐质量浓度泡菜盐卤以甲级营养型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和热带念珠酵母为主,60 g/L盐质量浓度泡菜盐卤以短小芽孢杆菌、克鲁维毕赤酵母和热带念珠酵母为主,80 g/L盐质量浓度泡菜盐卤以奇异变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白地霉、地衣芽孢杆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以及克鲁维毕赤酵母为主。腐败泡菜盐卤表层的膜璞由细菌和真菌共同形成,且盐质量浓度越低,细菌所占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12.
蒋丽  王雪莹  杨洲  蒋和体 《食品科学》2011,32(22):276-279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分析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泡菜的香气成分变化,结果显示,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的泡菜中分别检测鉴定出60、62种香气成分(其中有29种香气成分相同)。自然发酵泡菜中:酯类16种,占被测总峰面积的44.75%;醇类15种,占15.29%;硫化物2种,占22.33%;接种发酵泡菜中酯类16种,占被检测总峰面积的48.23%;醇类11种,占5.17%;硫化物3种,占33.66%。研究表明,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泡菜的香气成分都以酯类和硫化物为主。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发酵的发酵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究锦州小菜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以期为改善其品质提供依据。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采集自10份锦州地区传统发酵小菜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种细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Lactobacillus fabifermentans、希腊魏斯菌单菌(Weissella hellenica)、假单细胞菌(Psychromonas arctica);真菌菌属有3种,分别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ada tropicalis)、弯曲黏膜菌(Campylobacter mucosali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其中,主要细菌为植物乳杆菌、食窦魏斯氏菌,主要真菌为热带假丝酵母。  相似文献   

14.
泡菜的发酵是微生物不断演替变化的过程,微生物对泡菜风味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泡菜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不同生长阶段的优势微生物在泡菜发酵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会不同。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关于泡菜微生物演替及泡菜风味变化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泡菜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动态变化,外界因素对泡菜微生物演替的影响与作用,以及不同微生物在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对泡菜风味的影响,以期对泡菜的深入理论研究及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甘蓝为主要原料制作泡菜,通过向基质中接入乳酸菌发酵泡菜,以感官评分、总酸、pH和亚硝酸盐含量为指标,考察了影响接种乳酸菌发酵甘蓝泡菜的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乳酸菌接种发酵型甘蓝泡菜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快速生长并产生乳酸,降低了泡菜发酵基质的pH值,泡菜基质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游离氨基酸,钙离子结合成无机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蒋和体  卢新军 《食品科学》2008,29(1):314-316
观察泡菜对高血脂大鼠血脂的影响.将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造模成功后,高脂模型组每天给予脂肪乳剂灌胃(15ml/kg bw)和生理盐水(10ml/kg bw)灌胃各一次;低剂量组每天给予脂肪乳剂灌胃(10ml/kg bw)和泡菜匀浆(10ml/kg bw)灌胃各一次;高剂量组每天给予脂肪乳剂灌胃(10ml/kg bw)和泡菜匀浆(15ml/kg bw)灌胃各一次;正常对照组以与高脂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以泡菜灌胃10d和20d后空腹取血,检测血清TC、TG和HDL-C水平.数据分析表明: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两个泡菜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只有高剂量组大鼠灌胃20d后显著增高(p<0.05).泡菜对大鼠血脂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钱杨  吴李川  许童桐  沈秋霞  袁洋  饶瑜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3):128-133,147
以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酵坛口暴露、间歇暴露和封闭三种空气暴露程度模拟不同的空气暴露情况,探究不同空气暴露条件下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并分析产植物细胞壁降解酶(Plant cell wall degradation enzymes,PCWDEs)的主要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发酵8 d后不同空气暴露条件下四川泡菜都具有该条件下的最佳质构,发酵前16 d,三种条件下四川泡菜的pH都迅速下降至3.0,总菌和乳酸菌数量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不同空气暴露条件下四川泡菜的品质出现差异,发酵64 d后暴露式发酵四川泡菜的pH上升至6.5,真菌数量上升至7.6 lg CFU/mL,和发酵8 d相比泡菜硬度和脆度分别下降了93.2%和100%,泡菜发生明显软腐,在该条件下分离得到的19株(其中有12株为发酵48 d时分离得到)产PCWDEs微生物多为好氧型微生物;间歇暴露式发酵四川泡菜在发酵64 d后pH上升至3.5,和发酵8 d相比泡菜硬度和脆度分别下降了39.1%和35.6%,泡菜出现轻微腐败,在该条件下分离得到的6株产PCWDEs微生物多为好氧型微生物;封闭式发酵四川泡菜在发酵64 d后pH仍维持在3.0,乳酸菌数量虽下降至5.34 lg CFU/mL,但仍是四川泡菜中的主导微生物,和发酵8 d相比泡菜硬度和脆度分别下降了52.5%和24.4%,在该条件下分离得到的5株产PCWDEs微生物多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相似文献   

18.
伍玲  何江  黄敏  谢艳  高鹏  陈浩  陈谦 《中国酿造》2014,(10):72-75
为了保证品质并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采用60Co-γ射线对四川泡生姜进行辐照灭菌处理,研究辐照对泡生姜中微生物数量、乳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及感官评价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kGy辐照剂量范围内,细菌总数及乳酸菌数随着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当初始含菌量在105-106CFU/g范围内,5 kGy的辐照可将细菌总数及乳酸菌数降至100 CFU/g;泡生姜中的乳酸含量受辐照影响不大;亚硝酸盐含量随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加略有上升,但在0-5 kGy范围内始终远低于四川泡菜地方标准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实验剂量范围内,辐照对泡生姜感官无明显影响。说明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泡生姜的总体质量没有明显影响,并可减少化学防腐剂的使用,增加食品安全,同时有效杀灭微生物,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9.
Large scale commercial trials were conducted of various treatments to be used for preventing sporadic softening of pickles due to air-purging of natural fermentations. A total of 220 cucumber fermentations located at 9 different stations and 8 pickl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were studied. Seven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tested which involved either limitation of oxygen in the brines for 1 or 2 days after brining or addition of potassium sorbate to brines to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molds. Good quality salt-stock pickles were found in all tanks examined of all treatments. However, the addition of 3 lb of potassium sorbate per 1000 gal of tank volume (?0.035%) to acidified (0.05% acetic acid) brine and constant air-purging resulted in salt-stock with the lowest incidence of all types of bloater (hollow pickle) damage.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s of CaCl2 in cucumber pickle fermentation and storage brines on fermentation, desalting and retention of mesocarp firmness after processing were determined. Also, the influence of post-desalting treatments with alum and CaCl2 on firmness of processed pickle was evaluated. Fermentation and desalting were unaffected by CaCl2 treatment of fermentation brines. However, exposure of pickles to CaCl2 during fermentation and brine storage substantially reduced softening after processing. Post-desalting treatment with alum and/or CaCl2 of pickles not previously exposed to CaCl2 also reduced softening. Retention of firmness was maximized in pickles processed from fermentation and storage brines containing CaCl2 and treated with alum or CaCl2 after desal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