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制备并鉴定抗凝血因子Ⅷ(FⅧ)c2区单克隆抗体(单抗),研究其对FⅧ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表达rFⅧ C2区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源性单抗.不同剂量的单抗与正常人新鲜混合血浆孵育后测定FⅧ活性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ELISA法测定该单抗对rhFⅧ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磷脂酰丝氨酸(PS)及血小板结合实验的影响.结果 获得一株抗FⅧC2区单抗,命名为SZ-132.与血浆孵育后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FⅧ活性,APTT明显延长;抗体浓度超过25μg/ml时,FⅧ活性为0;该抗体能够抑制rhFⅧ-vWF、rhFⅧ-PS及rhFⅧ与血小板的结合.结论 SZ-132是一株特异性针对FⅧ C2区的抑制性单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抗血友病球蛋白(AHF)制备稳定的用于测定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的标准品. 方法以WHO第六代FⅧ∶C标准品(WHO-6)和美国国家FⅧ∶C标准品(MEGA-1)为基准,用一期法测定两个批号工作标准品样品的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并标定其活性值. 结果用WHO-6标定时两批样品的FⅧ∶C(IU/ml)分别为19.14±2.73 和11.75±2.09 ,用MEGA-1标定时两批样品的FⅧ∶C(IU/ml)分别为18.94±3.00和11.63±1.29.同批样品分别用WHO-6和MEGA-1标定时,其促凝活性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样品置于-30℃条件下保存6个月,用MEGA-1为基准测定,效价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以已知的国际公认FⅧ∶C质控标准品为基准,用本文所推荐的方法可从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的AHF中制备数据可靠、性能稳定的FⅧ∶C检测质控和工作标准品,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人凝血因子Ⅷ的体外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 (FⅧ )体外高效表达体系。方法 将一B区缺失 (76 0aa~ 16 39aa)的人FⅧcDNA(FⅧBDcDNA)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 ,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LNC FⅧBD。经PA317细胞包装后 ,感染多种靶细胞。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和RT 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人FⅧ的凝血活性 (FⅧ∶C)和抗原含量 (FⅧ∶Ag)以及细胞中FⅧBDcDNA的转录。结果 pLNC FⅧBD在 4种靶细胞中以NIH3T3细胞的表达最高 ,在 2 4h内每毫升中 10 6细胞表达FⅧ∶C为 1.6U ,FⅧ∶Ag为 5 0 0ng。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够介导人FⅧ的体外高效表达 ,为血友病A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了5种、11个批次的中国市场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分析相关制品的成份。研究对国内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评估,为建立新的制品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S公司人FⅧ、CSL Alevi-ate、+公司人FⅧ、L公司人FⅧ和Bayer KogenateFS,通过FⅧ测定进行制品活性评估,通过FⅡ、FⅤ、FⅦ、FⅨ、FⅩ分析杂质蛋白含量,用3种不同蛋白测定方法测定制品总蛋白含量;初步评价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活性,并用非还原和还原SDS-PAGE电泳分析纯度。结果不同制品在活性检测、蛋白含量测定和电泳纯度评估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差异。结论不同的工艺制备流程导致不同的制品质量;凝血因子类制品测定不同的方法、设备和检测试剂盒都对数值造成不确定性;甘氨酸影响Bradford法总蛋白含量测定,目前考察的几种FⅧ的关键性质量参数-比活性均大于WHO高纯度(10 IU/mg)和2010版中国药典(1IU/mg)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对人凝血因子Ⅷ吸附效果较好的新型离子交换树脂,研究其吸附性能。方法将初始浓度为(20±1)IU/ml的冷沉淀提取液,恒温摇床振荡吸附2 h,测定吸附后上清液中蛋白浓度及FⅧ活性,通过蛋白吸附量及FⅧ活性吸附率,获得人FⅧ吸附效果较好的树脂;P-15与A-15树脂相同条件下吸附FⅧ,计算FⅧ的活性吸附率以及蛋白吸附量,考察树脂骨架对吸附的影响,同种方法考察树脂孔径大小对吸附的影响;测定吸附过程中吸附液中蛋白浓度的变化,得到吸附动力学曲线,从而确定吸附速率。分别改变A-15树脂用量、吸附温度、冷沉淀粗提液的pH值以及NaCl浓度,计算FⅧ的活性吸附率以及蛋白吸附量,考察树脂用量、温度、pH值、NaCl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 A-15树脂对FⅧ的活性吸附率为(78.76±4.2)%,蛋白吸附量(77.32±3.8)mg/g;A-15树脂未接基团时对FⅧ的活性吸附率为(12.34±5.6)%,蛋白吸附量为(18.68±5.3)mg/g;随着孔径的增大,树脂对FⅧ的活性吸附率和蛋白吸附量均为先增大后减小;树脂为1.25 g时,即可满足对FⅧ的吸附要求;吸附速率常速为0.003 56 g/mg.min;摇床温度为25~30℃、pH值为6.5~7.0、NaCl浓度为(0.1~0.2)mol/L时为较佳吸附条件。结论 A-15树脂对人凝血因子Ⅷ的吸附效果较好,在较佳吸附条件下,树脂对FⅧ的活性吸附率为78±4%,蛋白吸附量为(77±4)mg/g。  相似文献   

6.
冷沉淀中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沉淀由全血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 (freshfrozenplasma,FFP)制备 ,通常 1单位容量为 2 0~ 30ml(2 0 0ml血浆中提取 ) ,主要含有凝血因子Ⅷ (FⅧ )、纤维蛋白原 (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因子 ,vWF)、XⅢ因子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成分。目前仍是国内治疗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疾病的最佳制品之一 ,因此检测冷沉淀中的FⅧ和Fbg的含量是保证冷沉淀质量的必要手段。笔者随机抽检 8批共 32袋冷沉淀 ,对FⅧ、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徐州市街头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者 ,冷沉…  相似文献   

7.
凝血因子Ⅷ(FⅧ)是一种重要的凝血辅因子,其缺乏将导致血友病A。研究FⅧ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将为血友病及血栓病的防治带来新的思路。FⅧ分泌受内质网内驻蛋白调节。成熟的FⅧ分为3个A区、1个B区和2个C区。vWF与FⅧ的a3区和C2区结合,以维持FⅧ稳定及调节其活性。FⅧ被凝血酶激活,变为活化的FⅧa,其分别通过C2区、A3区和a1区与磷脂、FⅨa及因子Ⅹ(FⅩ)结合。活化的蛋白C和FⅩ可灭活FⅧa。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冷沉淀为原料通过三步层析过程制备高纯度的(?)WF 浓缩物的方法。冷沉淀重溶后通过氢氧化铝吸附和溶剂净化剂(SD)病毒灭活后,进行第一步DEAE-fractogel TSK 650M 层析,收集0.15M NaCl 的洗脱组份,得到去掉F■Ⅷ和纤维蛋白原等杂蛋白的vWF 粗制品,再进行第二步DEAE—fractogel TSK 650M 层析,以进一步提纯vWF,收集0.17M NaCl 的洗脱组份,其vWF 瑞斯托霉素副因子(vWF:RCo)活性超过100U/ml,最后进行Gelatin-Sepharose 层析,去掉纤维结合蛋白,进一步提纯vWF。冷沉淀的抗原和胶原结合活性(CBA)回收率分别为18%和40%,提炼出来的vWF的纯化倍数为血浆的10000倍以上,免疫比浊法和SDS-PAGE 分析未发现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等杂蛋白,其高分子量和中等分子量组份含量与血浆相似或高于血浆,CB 活性(CBA)与抗原之比率为1.69,在灌流系统中促血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Ⅷ, FⅧ)抗原水平并进行验证和应用。方法建立检测人FⅧ抗原(FⅧ∶Ag)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用人FⅧ/VWF标准血浆(NIBSC 07/316)标定内控标准品(S.A.R.P);根据方法学验证的要求对此方法进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样品稳定性的研究分析。将验证后的该方法用于FⅧ纯化工艺的监控及产品质量分析。结果以NIBSC 07/316标定分装冻存的S.A.R.P的FⅧ∶Ag为1.12 A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03—0.112)Ag/mL,各浓度回收率在97.62%—102.19%,CV<5%,R~2≥0.99;不同浓度样品检测结果的批内准确度在90.70%—95.23%,批间准确度在91.50%—94.20%;批内精密度CV值在1.69%—4.98%,批间精密度CV值在2.63%—4.83%。样品添加实验的回收率在87.50%—89.50%,特异性回收率在94.64%—101.78%。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样品应-80℃冻存,复融1次后立即检测。武汉血制公司FⅧ纯化工艺中聚乙二醇4000(PEG 4000)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去除了大约60%的FⅧ抗原,工艺稳定性较好,生产规模可线性放大,不同来源产品FⅧ∶C/FⅧ∶Ag的比值接近。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用该方法进行FⅧ抗原含量检测可作为FⅧ纯化工艺内部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比较5种脱盐方法的脱盐效果及对FⅧ成分的影响,为蛋白脱盐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用Sephadex G-25 Medium凝胶、Fractogel EMD BioSEC凝胶、超滤、室温透析和4℃透析5种方法对人FⅧ进行脱盐处理。通过Na+、柠檬酸根离子、甘氨酸去除率评估脱盐效果。通过脱盐前后FⅧ蛋白回收率、FⅧ活性(coagulation factorⅧactivity, FⅧ∶C)、VWF抗原(VWF antigen, VWF∶Ag)、VWF活性(VWF activity, VWF∶Ac)、VWF多聚体及SDS-PAGE分析,评估其对FⅧ成分的影响。结果 在脱盐效果方面:Na+在超滤脱盐时去除率最低,为(97.90±0.06)%,Fractogel EMD BioSEC凝胶脱盐去除率最高,为(99.82±0.07)%。除Sephadex G-25 Medium凝胶脱盐与Fractoge EMD BioSEC凝胶脱盐间Na+去除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成分输血的逐步推广,冷沉淀的应用逐渐被临床医生接受.冷沉淀在临床上的止血效果,除与输注的冷沉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外,还与输注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异常引起的血友病)的含量有关.因此,如何准确地检测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简称FⅧ∶C),已成为血液成分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重点质控项目之一.笔者就半自动血凝仪检测冷沉淀中FⅧ∶C含量的应用及其与手工法的比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非病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将B结构域缺失(△ 76 0aa - 16 39aa)的人FⅧcDNA(hFⅧBDcDNA)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RC/RSV ,构建重组质粒载体 pRC/RSV hFⅧBDcDNA。经SuperFectTransfectionReagent转染小鼠 32D细胞系 ,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和RT 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FⅧ的促凝活性 (hFⅧ∶C)和抗原含量 (hFⅧ∶Ag)以及细胞中hFⅧBDcDNA的转录。结果表明 :小鼠 32D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的人FⅧ∶Ag最高达到了 4 5 0 .0 8毫微克 /(10 6细胞·2 4小时 ) ,hFⅧ∶C最高达到了 2 .0 1单位 /(10 6细胞·2 4小时 ) ,RT PCR可检测到 32D细胞中hFⅧBDcDNA转录的mRNA。结论 :非病毒质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能够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表达人FⅧ蛋白 ,所表达的FⅧ与正常人血浆中的野生型FⅧ具有相似的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3.
凝血因子Ⅷ(FⅧ)是一种重要的凝血辅因子,其缺乏将导致血友病A。研究FⅧ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将为血友病及血栓病的防治带来新的思路。Ⅷ分泌受内质网内驻蛋白调节。成熟的F11分为3个A区、1个B区和2个C区。vWF与FⅧ的a3区和C2区结合,以维持FⅧ稳定及调节其活性。FⅧ被凝血酶激活,变为活化的FⅧa,其分别通过C2区、A3区和a1区与磷脂、FⅨa及因子Ⅹ(FⅩ)结合。活化的蛋白C和FⅩ可灭活FⅧa。  相似文献   

14.
人凝血因子ⅧcDNA在小鼠体内的转染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聚合物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转染和表达,并与体外转染方法作比较。应用含B区缺失(760aa-1639aa)人FⅧcDNA(FⅧBD cDNA)的以逆转录病毒为框架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LNC-FⅧBD包装成为逆转录病毒LNC-FⅧBD,ex vivo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同时将pLNC-FⅧ BD与PAMAM树枝状聚合物按照1:15混合以形成复合体PAMAM-pLNC-FⅧBD进行小鼠in vivo转染。分别于注射后第24,48小时,第1,2,3,4周取血,分离血浆,采用一期法测定人FⅧ活性(FⅧc),ELISA法测定人FⅧ抗原(FⅧAg),并采用Bethesda inhibitor assay测定人FⅧ抗体;同时取脏器肝、脾、肺、肾提取RNA,进行RT-PCR,观察各组织的转录,并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逆转录病毒转染人FⅧ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输入体内后,可以在体内继续表达人FⅧ,并且能有效地分泌至血液中。宿主小鼠体内可检测到的人FⅧ表达持续3周以上,注射后第24小时表达最高水平,人FⅧAg平均为8.6ng/ml,此后人FⅧ抗体逐渐生成,人FⅧ Ag水平渐低,于注射后第4周不再能测出人FⅧ Ag。注射复合体PAMAM-pLNC-FⅧ BD在体内转染后,获得了短暂的人FⅧ生理水平的表达,在注射后第48小时表达水平最高,人FⅧc和FⅧ Ag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62U/ml和115.5ng/ml;注射后第3周平均水平降至0.042U/ml。RT-PCR结果表明,各脏器表达人FⅧ的水平不一,脾脏和肺脏表达水平高,且时间长,注射后各个时间点的小鼠血浆均未见人FⅧ抗体产生。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小鼠各器官组织有病理改变。结论:经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FⅧ经ex vivo转染于BALB/C小鼠体内,其表达人FⅧ水平较低且该小鼠免疫原性增强,容易产生抗体;C57BL/6J小鼠在注射复合体PAMAM-pLNC-hFⅧ BD(即体内转染)后可获得短暂的人FⅧ生理水平的表达,在注射后第48小时表达水平最高,至少可持续表达2周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标准化比值(PCAT-NR)与相关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病例组,选取75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人对照组,检测Fib、FⅦ:C、FⅧ:C、AT、PCAT-NR、DD并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下降组与PCAT-NR正常组Fib、FⅦ:C、FⅧ:C、DD、AT结果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与其他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Fib(3.38±1.25)g/L、FⅦ:C(130.5±15.9)%、FⅧ:C(135.8±43.1)%、DD(2.12±3.01)mg/L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而AT(83.94±14.95)%、PCAT-NR(0.87±0.23)结果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PCAT-NR下降组Fib(4.03±1.25)g/L、FⅦ:C(138.2±6.9)%和FⅧ:C(151.5±54.9)%结果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而DD、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与Fib、FⅧ:C、DD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4、-0.356、-0.473,P均0.05),与FⅦ:C、AT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水平下降与高凝状态有关,与Fib和凝血因子Ⅷ活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6.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表达人凝血因子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用于血友病A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一包含了B区缺失(△760aa~1?639aa)的人凝血因子ⅧcDNA(FⅧ△BcDNA)的复制缺陷型重组逆转录病毒LNC-FⅧ△B,在低温(32?℃)和离心等改进条件下转化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和兔骨髓基质细胞.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和半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人FⅧ的凝血活性(FⅧC)和抗原含量(FⅧAg)以及骨髓基质细胞的基因转化效率.并对转化细胞表达的FⅧ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与标准方法相比,离心和32℃转化使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提高50%~80%.转化后的小鼠和兔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人FⅧAg分别为每24h(556±80)ng/106细胞和每24h(480±56)?ng/106细胞,FⅧC分别为每24?h2.42?U/106细胞和1.8U/106细胞.Westernblot分析显示,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缺失B区的FⅧ蛋白(FⅧ△760~1639aa)与正常人血浆中的野生型FⅧ相似,主要以重-轻链异二聚体形式存在.结论转化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可以高效分泌人FⅧ,结合离心和低温对方法的改进,可望成为血友病A基因治疗研究的良好靶细胞.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一种新的经S/D处理和干热处理的FⅧ浓缩物(3~6IU FⅧ:C/mg蛋白)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在冷沉淀后仅有一步纯化过程,适于大规模生产,具体过程如下。 将冷沉淀4℃融化,收集称重后,用冰冷的20mM Tris/HCl,pH7.0缓冲液洗一次,弃上清。然后,每克冷沉淀加0.4~2.0ml缓冲液于30℃溶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抗血友病球蛋白 (AH F)制备稳定的用于测定凝血因子 促凝活性 (F ∶C)的标准品。 方法 以 WH O第六代 F ∶ C标准品 (WH O-6)和美国国家 F ∶ C标准品 (MEGA-1)为基准 ,用一期法测定两个批号工作标准品样品的凝血因子 促凝活性 ,并标定其活性值。 结果 用 WH O-6标定时两批样品的 F ∶ C(IU/ml)分别为 19.14± 2 .73和 11.75± 2 .0 9,用 MEGA-1标定时两批样品的 F ∶ C(IU/ml)分别为 18.94± 3 .0 0和11.63± 1.2 9。同批样品分别用 WH O-6和 MEGA-1标定时 ,其促凝活性值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将样品置于 -3 0℃条件下保存 6个月 ,用 MEGA-1为基准测定 ,效价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 以已知的国际公认 F ∶ C质控标准品为基准 ,用本文所推荐的方法可从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的 AH F中制备数据可靠、性能稳定的 F ∶ C检测质控和工作标准品 ,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冻干保护剂对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在冻干及干热(100℃,30mi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同批次人FⅧ样品在相同冻干条件及一定保护剂(0.3%甘氨酸、1.5%蔗糖、1.0%白蛋白)组成的基础上,改变甘氨酸、蔗糖、白蛋白、木糖醇和精氨酸5种冻干保护剂的含量或种类,组合成6组配方,对不同配方冻干及干热后FⅧ制品外观、复溶后澄清度及FⅧ活性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Ⅰ组(3%甘氨酸):冻干和干热后制品成形最好,但复溶后均有少量絮状物;Ⅱ组(5%蔗糖):冻干和干热后制品均萎缩,冻干过程部分制品水份未抽干,冻干后澄清度较好,干热后部分有少量絮状物;Ⅲ组(2%白蛋白):冻干和干热后制品成形较好,但复溶后均有絮状物;Ⅳ组(5%木糖醇):冻干后制品萎缩,复溶后澄清度最好,干热后膨胀,复溶后有大量絮状物;Ⅴ组(1.2%精氨酸):冻干和干热后制品萎缩,但复溶后澄清度均较好;Ⅵ组(5%木糖醇+1.2%精氨酸):冻干后制品膨胀,复溶后澄清度较好,干热后进一步膨胀,复溶有大量絮状物。各组冻干后FⅧ活性≥9.3 IU/ml,回收率均较高(≥84.2%);干热后差别明显,其中Ⅲ组(2%白蛋白)FⅧ活性≥9.3 IU/ml,回收率最高(≥90.4%),而Ⅳ组(5%木糖醇)和Ⅵ组(5%木糖醇+1.2%精氨酸)FⅧ活性≤0.94 IU/ml,回收率极低(≤9.8%)。结论在冻干及干热过程中不同冻干保护剂作用差异较大,甘氨酸赋形作用较好,精氨酸对制品中蛋白稳定作用明显,白蛋白对FⅧ活性保护作用最佳;较高浓度的蔗糖不利于冻干过程中水份的去除,木糖醇不适于作为需100℃干热处理的人FⅧ冻干保护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分析去冷沉淀血浆(CRP)中部分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实际含量,为临床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抽取40份新鲜全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和CRP,同一人份制备的血浆分为FFP组(n=40)和CRP(n =40)留样,检测2组标本的FⅤ∶C、FⅦ∶C、FⅤⅢ∶C、FⅨ∶C、Fg和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RP组和FFP组的FⅦ∶C、FⅧ∶C、FⅨ∶C、Fg、总蛋白含量比较:(88.8±27.1)%vs(93.2±29.7)%、(23.0±17.4)%vs(83.4±25.8)%、(57.3±12.6)%vs(66.9±12.2)%、(157.7±52.5) 1mg/dLvs(212.6±50.0) mg/dL、(58.5±6.3) g/L vs (67.0±3.5) g/L(均为P<0.05);FⅤ∶C(%)比较,131.0±49.4 vs 134.7±41.7(P >0.05).结论 CRP中的大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均下降,故临床输注不能等同于FFP和普通血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