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方李莉 《陶瓷学报》2000,21(4):235-241
通过景德镇民窑的研究,探讨了有关民间手工陶瓷艺术和文化研究方面的方法论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瓷文化丛”的概念。“瓷文化丛”深入到依赖其所生存的陶工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了其衣、食、住、行等生活的细节,它们是陶工们“全部生命活动的蓝图”。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中,陶工们发展出了一套相应的技术和文化艺术,而就是这套相应的技术和文化艺术决定了他们的群体结构和活动模式;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审美和看法,以及对文化历史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珠山八友”将国画艺术与文学艺术引入陶瓷装饰,并注重陶瓷画及其它工艺特点,注重作品题材与艺术形式上的开拓与创新,将景德镇陶瓷绘画推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峰,给景德镇陶瓷装饰带来深刻影响。由于“珠山八友”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因此,谈景德镇陶瓷艺术,就必须讨论“珠山八友”。只有讨论到“珠山八友”,则关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探讨才有深度,才得以全面、完整。  相似文献   

3.
高俊 《江苏陶瓷》2000,33(2):41-42
陶瓷艺术品创作是人类最早的文明活动,历史发展到今天,不难发现,任何一个时期的陶瓷生产活动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具新的特色和要求,特别是包括陶瓷在内的工艺美术产品,引发出不同层次的追求。作为陶瓷工作者,企盼中国创作陶瓷艺术精品,并带有新的需求特征。目前大部分的陶艺作品显得平庸,缺乏匠心独运的创作构思,人们疾呼和力图改变阻碍陶艺理性发展的现状。 作为当代陶艺工作者,当责无旁贷,应在广阔无垠的创作空间,努力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珠山八友”在民国时期和广大瓷业工人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同人民一样饱经苍桑、多受苦难,忧国忧民。因此,他们熟悉生活。加上他们又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既熟悉历史,又善于剖析现实和艺术地概括生活,所以他们的艺术创作中题材广泛,他们能从社会生活中源源不断地获得作品题材。作品题材丰富是“珠山八友”创作大量优美的陶瓷书诗画的重要基础,也是他们共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空间场域的作用下,人们对陶瓷艺术审美的认识存在着差异。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陶瓷艺术,必然会将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等的发展水平呈现出来,同时也能体现出当时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自原始时代以来,陶瓷文化与人类的生活形态就一直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也给陶瓷文化的美学带来了变化,陶瓷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会与新的挑战,同时,陶瓷文化的创造者们也开始注意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6.
杨志 《江苏陶瓷》2005,38(2):34-36
通过对“民间陶瓷”概念、发展现状、特征及创作者的分析,重新认识“民间陶瓷”的艺术特色与历史地位,当现代艺术发展影响下的中国陶艺发展格局出现根本改变时,应运而生的“民间陶艺”开始代替“民间陶瓷”的原先地位,以一种变革化的斩语言重新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而逐步被社会各界人民所喜爱。通过两者的转化方式与文化相互启迪,开创了民间艺术的新革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以来,各学科日趋多元化、整体化、综合化,产生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扩大了学科领域,形成了多种新的边缘学科。原有的学科得到改造,新型的学科得以发展,旧的观念不断更新。新的认识日益深化。就如“艺术陶瓷”与“艺术玻璃”。它们本来就属于同一个学科,不同的领域.在一些工艺创作手法和市场潜力中都能看到彼此的影子。两个姐妹行业互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陶瓷学者们更好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陶瓷从远古走来,承载着不同时代的人文特点,伴随着息息相关的生活,形成了艺术,也创造了陶瓷文化,而其艺术和质地的不朽性,更成就了价值的文物属性。陶瓷与美的不可分割,决定了关注和创作,也注定了陶瓷人的责任与不懈的追求,今天的陶瓷艺术不是简单传统的恢复,也不是抱着已有的“文化”一味“传承”,要与时创新,要具时代强音,要创现代“传世”,要打造时代的陶瓷强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瓷绘“婴戏图”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爱好的一种传统装饰纹样,随着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婴戏图”也同样被烙上时代的印记,被赋予新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当代陶瓷艺术“婴戏图”主张精神领域的开拓与描绘,表现情感追求和思想的自由,反映创作个体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相似文献   

10.
曹春生 《中国陶瓷》2005,41(3):68-69
“珠山八友”在去器物装饰化、张扬艺术个性的陶瓷绘画艺术实践的同时,率先提高了艺术创造的附加值。一个世纪以来,在东方文化圈内,培养了大批收藏家和鉴赏家,使陶瓷绘画艺术得以艺术家个人的名誉不断扩大而升值。致使陶瓷绘画真正意义上上升到艺术收藏的层面。其指引的巨大研究、实践空间一直影响到当今陶瓷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1.
"热"与"冷"     
  相似文献   

12.
赵全生 《中国涂料》2005,20(8):13-14
对“涂料”与“油漆”词语内涵的历史演变,国家标准、辞典的注释进行解读和讨论,并提出对“涂料”、“油漆”、“漆”、“水性漆”及相关词语的理解和定义。  相似文献   

13.
江宁 《粘接》2010,31(8):33-33
人类多少年的发展模式,让经济与环境成了一对“冤家”,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现在人类终于找到了能让“冤家”变“亲家”的模式,就是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4.
李旭 《粘接》2011,(5):40-40
近日,笔者发现有些企业的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抓安全,坐等职工的电话,坐等基层的汇报,坐等上级安排的统一检查行动。除此之外,就乐于坐在办公室里,造计划,写规章,办一下安全宣传板报之类的事。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陶瓷艺术界,只要一提起阎夫立的名字,业内人士就会想起由他发明的名闻遐迩绿色环保高温低碳新瓷种"郑商瓷"。阎夫立教授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市郑商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省管优秀专家、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作为我国陶瓷界的领军人物,新中国绿色环保艺术陶瓷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东方瓷魂"、荣获国家级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称号、成为我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个人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艺术中"气韵"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神内涵.倘若说,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气"还停留在一种内在的审美阶段,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成分,那么,"韵"则是一种将其以某些程式套子加以外化的过程而达到艺术美,古人说"尽善尽美",此中受制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气"与由之派生的具有中国气派的"韵"就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7.
张海 《中华手工》2004,(4):51-52
我国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品类繁多,其中许多优秀民间文化品种堪称国之瑰宝,在中国长期的农耕时代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发生过重大影响。以我所在的河南为例,河南民间文化蕴藏量极为丰富,除史诗之外,我国民间文学的所有类型都在这里存在。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形容的是陶瓷坯体最后经过柴窑"火"的烧炼后,成为了精美的瓷品.这是一道难过的"坎",这期间陶瓷坯和"马尾松柴"以及窑炉三者都发生化学与物理的变化,演绎出了用什么样的"柴",什么样的"窑",什么样的火温烧出什么样的"瓷"的神秘变化.  相似文献   

19.
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我国的消费品行业在二十世纪末摆脱了定量计划供应的困境,提出了"提高有效供给,满足人民需求"的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和谐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包涵了"精神的"和"物质的"两大领域,洗涤用品和化妆品与这两大领域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绿色纤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绿色纤维的特征 ,介绍了分别来自于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人工合成的 3大类绿色纤维。其中 ,各种取自天然可再生原料的绿色棉纤维、Lyocell纤维、麻类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聚乳酸纤维 ,具有远大的战略意义 ;各种可回收的合成纤维 ,如涤纶、锦纶 ,具有紧迫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