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目的探讨模块化培训模式在口腔门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培训效果。方法对50名口腔门诊护士采用模块化教学培训的模式,将口腔护理知识整合为互相连贯、层次渐进的模块化内容进行系列培训。在培训前、培训6个月、12个月时采用"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护士进行专业实践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结果培训6个月护士专业实践能力4个项目(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相关知识、处理专科问题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12个月专业实践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临床综合能力在培训6个月后教育咨询能力与专业态度项目得分高于培训前(P0.05),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6个项目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模块化培训模式可以提高口腔门诊护士的核心能力,从而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真正达到培训与临床岗位需求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在新冠肺炎患者护理中的需求。方法:对380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护士一般资料量表、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及人文关怀能力培训需求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条目平评分为(3. 87±1. 34)分,得分最高的维度为灾害过程护理(4. 18±1. 69)分;关怀能力评价量表中认知维度得分为(76. 38±13. 15)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6. 27±11. 96)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3. 42±12. 59)分,均低于常模;高达100%的护士提出需要接受人文关怀培训,并且大多数选择人际沟通与叙事护理等培训内容。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护士对人文关怀培训的需求较高,医院应引起重视,在培训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3.
潘向滢  赵雪红  周晓瑜  冯国和  朱聪 《护理与康复》2015,14(12):1110-1112+1117
目的调查浙江省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23名应急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总评分为(81±8)分(满分9分),应急护士培训内容得分最高的项目是"现场急救"自我防护"和"急救文书",理论知识培训方式选择主要集中在"理论授课"专题讲座"及"案例分析",技能培训方式选择主要为"理论授课"示范教学"以及"情景模拟";初级职称护士对"灾害认知"院内急救"培训需求高于其他职称护士,三级医院护士有1项培训内容需求高于二级医院护士,急诊科护士在"灾害认知"检伤分类"的知识需求最高,有救灾经历的护士比无救灾经历护士对培训的需求更高。结论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高,在进行灾害护理培训时应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规范化护士培训质量,了解受训护士对培训工作的感受及需求。方法:采取自制问卷,分20个条目对接受规范化培训的3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医院30个科室培训质量平均得分为82.9分,在调查条目中得分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科室护士长支持、临床护理老师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理论方面(得分:4.48、4.44、4.34)。得分最低的后三位分别是:培训科室其他护理老师的教学意识、临床护理老师因材施教和带教老师对学员工作的及时肯定(得分:3.55、3.75、3.88)。结论: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对新进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护理部对临床科室护士培训的规范化管理,强化科室护理人员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是保证科室规范化护士培训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国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全国 7 个行政区域的 146 所医院开展调查。 结果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852 份,护士灾害准备度问卷中位数得分 191.00 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救灾技能相对知识较为缺乏;护士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救灾经历、定期救灾培训、医院级别、行政区域和科室是灾害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结论 我国护士灾害准备度有待提升,需要通过完善灾害护理教育和培训体系来提升护士的灾害准备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某区级医院灾害护理管理体系,组建一支"平急结合"、"一人多能"的专业护理救灾队伍,以应对突发事件。方法成立灾害护理管理小组,建立备灾护理队伍,制定灾害护理相关制度、职责、预案、流程,进行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护士轮科培训,采用专科护理与全科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备灾护士,开展现场紧急救护演练和社区备灾、防灾培训等。结果提高了备灾护士的急救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了某区级灾害护理教育师资队伍;培育了灾害护理优秀团队;灾害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成功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作用凸显,有效提升了各类灾害及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结论构建某区级医院灾害护理管理体系,对全面提升护士灾害救护能力和水平,快速高效应对灾害,减少灾害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残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华东五省护士工作任务现状,为制定护理人才培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级别护士工作任务调查表对华东5省31所不同层级医院的2 186名不同职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工作任务重要性和执行频率方面均以安全需求和药物治疗得分较高;不同职称护士的基本需求、评估/评价、健康教育维度工作重要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职称护士的伦理/法规、教研管理维度工作执行频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护理人才培养需贴合临床护理岗位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培训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0-12月,便利抽样选取甘肃省5个地市10所医院的85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总均分为(108.63±30.12)分,条目均分为(2.86±0.79)分,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均属灾害护理技能维度;科室、灾害救援和灾害培训相关经历是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甘肃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护理管理部门应构建完善的灾害护理继续教育课程和培训体系,尤其要加强对非急诊科护士及无灾害相关经历护士的培训,从而促进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市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现状,探讨影响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的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重庆市205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得分为(3.68±0.48)分,6个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人素质(3.97±0.49)分、灾后疫病预防能力(3.84±0.63)分、应急处置能力(3.75±0.53)分、心理应激能力(3.75±0.51)分、知识储备(3.45±0.59)分、危机评估能力(3.28±0.58)分。影响重庆市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参加灾害救援、接受灾害护理继续教育、职称。结论相关机构应积极为社区护士提供灾害护理补课和继续教育、培训机会,提高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一线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士灾害救援护理能力与临床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内参与一线护理的218名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线护士COVID-19护理核心能力得分为(140.39±28.71)分,得分最高维度为COVID-19过程护理(68.39±18.45)分,得分最低维度为COVID-19护理专业发展(7.32±2.0)分,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无一线救援护理经历以及是否参加过灾害护理培训。结论在抗击COVID-19一线救援活动中,临床护士的护理能力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当综合临床护士有无灾害救援经历以及是否经过相关护理教育,给予相关的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提高临床护士各类灾害救援的护理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雁 《上海护理》2007,7(5):5-6
4理解西方护理模式/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护理学科常用的模式/理论大多来自于西方社会,在进行护理理论的教学中发现,无论是阅读原文还是翻译为中文的理论,往往会感到文字上生涩,某些概念比较生僻,对照原版文字还会发现翻译上的不一致性,这些都成为我国护理人员理解西方护理理论的障碍。现举几个实例:①Roy在其适应模式中认为相关刺激(contextual stimuli)和固有刺激(residual stim-uli)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刺激,必须在二级评估时加以区分。而这两类刺激的区分往往是理解该理论的难点之一,更容易理解与更容易应用的方式是根据刺激的来源评估患…  相似文献   

12.
13.
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雁 《上海护理》2007,7(4):5-6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专业,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的模式和理论。尽管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这些模式和理论对护理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正如众多其它学科一样,如何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一直是各学科努力探索的问题,尤其是绝大部分现有的护理模式和理论均来源于西方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目的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塑造高效护理执行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制订执行目标,转变执行观念,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高效执行体系,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执行团队,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形成合理激励机制,建立沟通渠道,塑造良好执行文化等有力措施,不断塑造护理高效执行力。结果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2009年)护理工作质量较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前(2008年)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2009年)病房管理和五常法管理的护理不良条数较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前(2008年)有了明显的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大专以上护理人员由2008年的51.3%提高至2009年的65.6%,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结论护理高效执行力对保证护理管理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