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勘测》1993年第4期刊登了《桥墩放样的方法比较与精度分析》一文[1](以下简称原文),文中给出了四种交会定点(前方交会,测边交会,后方边有交会及极坐标法)放样桥墩的方法,推证了各观测方法的误差公式,并依据桥墩的位置分析比较了放样点的精度。得出了一些的意义的结论。原文的实质是以四种交会的点位误差公式出发进行分析展开,  相似文献   

2.
后方交会测量在公路施工放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全站仪的后方交会功能,阐述了多个已知点进行距离测量后方交会设站的步骤,分析了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及精度计算公式,研究了后方交会在公路放样中的应用及其优点,提出了测量时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测边后方交会自由设站放样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一般放样方法和利用测边后方交会自由设站放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郑西客运专线渭南高架车站施工测量为例,对测边后方交会进行自由设站放样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通过规范中的测边交会点的坐标计算公式,按误差传播规律,分析出交会点的误差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改良小角度三角形图形强度,找出测边交会小角度三角形的最高精度的交会点,分析坐标值及其点位最高精度值.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后交会点位精度值除与最佳图形--等边三角形的交会精度很接近外,还提高了变形监测点的精度等级.同时为变形监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等工作中出现小角度三角形,为优化测量点位误差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治国 《山西建筑》2007,33(34):356-357
对桥梁的施工必要精度进行了分析,并对桥轴线长度的测量精度进行了估算,阐述了用极坐标法、前方交会进行桥墩放样的精度分析过程,最后得出了桥墩放样精度的估算值,从而为进行桥墩、桥台的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建豪 《城市勘测》2011,(3):119-121
本文运用几何方法分析距离交会测量点位误差的分布情况,将余弦定理与方差的定义相结合,推导出距离交会测量点位误差的估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分析在距离交会测量中,交会角对点位精度的影响以及在两种常见测距精度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点位精度,并通过一个测量实例的观测数据进行验证.最后简要介绍了距离交会法在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几点应用.  相似文献   

7.
曹元志 《山西建筑》2007,33(26):352-353
给出了前方交会和侧方交会的定义及计算坐标的公式,对交会法的精度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与待求点的坐标精度有关的因素,以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推导了顾及起始数据误差影响的双点后方交会的精度估计公式,然后对几种典型交会图形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实用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计算繁琐和选点受危险圃的影响,后方交会法以前一直不被用于施工放样中,随着计算机(器)的广泛使用,使该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可能。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着重讨论了后方交会法在一般工程施工放样中确定测站点坐标时的应用,并就后方交会应注意的危险圆作了探讨,依据实践统计结果给出了危险关系曲线。文章最后给出了实用的Casio4500型计算器的程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光电测距技术的发展,全站仪在工程建设中日益普及,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数据记录及简单计算于一体,其测距和测角的精度大大提高。应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法放样的工作模式以其作业方法简单灵活、通视要求低、测量精度不受交会图形影响、作业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而在工程测设和施工放样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极坐标法放样的精度问题是施工放样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对极坐标法放样的步骤、计算及其精度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指出应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法放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李志 《山西建筑》2014,(26):157-159
介绍了城市道路交叉口间距的类型,对国内外道路平面交叉口间距的控制标准作了分析,并探讨了交叉口间距对城市道路行车的影响,针对平面交叉口间距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城市道路异形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异形交叉口整治的思路,以324国道改造中兰溪街六岔口的整治为例,阐述兰溪街六岔口整治的设计方案及其比选,并采用交通仿真软件对整治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计算软件的校核,选择最优的方案。本文论述的异形交叉口整治思路及方法,对类似项目有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何萍 《城市建筑》2014,(4):241-24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网整体布局方案,通过分析相交道路的类别、交通流向、周围用地性质等因素,确定道路交叉口的型式、用地范围和控制方式。本文阐述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综合设计,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王宝进 《城市建筑》2014,(4):233-233
城市道路的修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项目,也是弘扬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方式。交叉口的利用始终没有实现最大化。传统的城市平面交叉口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提出了优化道路交叉口的意见,并设计了新型连续流交叉口。  相似文献   

15.
孔繁全 《山西建筑》2011,37(2):132-133
以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大道和金山大道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为例,对带有辅道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设计阶段的解决方法,以达到改善城市交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巧玲 《山西建筑》2010,36(33):83-85
从梁-墙直交节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带锚固板(头)钢筋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受力性能,提出对梁~墙直交节点设置锚固板的构造措施,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指出该措施改善了节点钢筋的粘结滑移能力,并提高了节点受力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覃灿坤 《城市勘测》2011,(5):116-118
测量控制点由于其特性的关系,分布比较广泛,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孤独的控制点比较多,而这些点对测量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应当充分利用和保存这些孤立控制点。建议控制点应尽量布设在新建的、高大的永久性建筑物上。通过高大建筑物顶点作定向,应用前方交会法和影像图片结合自由测站法进行,亦可利用后方交会法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8.
庄志强 《山西建筑》2010,36(29):272-274
针对目前城市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通过运用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的有关原则和方法,结合实例对平面交叉口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指出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初步设想和建议,以期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9.
次要车流的左转和直行对交叉口车辆运行影响较大,特别是主路交通流量较大时尤为明显,通过次要道路车流远引的方式可以减少交叉口车辆冲突,有利于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分析了平面交叉口次路远引适用条件与车流组织方法,以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了远引回转车流掉头位置、远引车辆掉头排队车道长度、远引掉头处开口长度与宽度等关键几何参数计算模型,提出了次路远引交叉口延误和通行能力等计算方法。结合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仿真显示,在一定条件下平面交叉口次路远引可有效减少信号相位数和车辆平均延误,表明了平面交叉口次路远引的交通组织方法对优化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