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封信     
《世界建筑》2014,(8):16-17
《世界建筑》的读者朋友: 本期《世界建筑》暂时离开建筑作品,聚焦于对建筑作品的考量、检讨和诠释——建筑评论。 系统化的文艺评论(或按多数学者所认为的更准确译法:文艺批评)可以认为是一种西方的建构。在整个西方文明史中,它一直伴随文艺的发展而存在,从古希膳到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现当代,未曾间断。其中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线索是批评与理论之间的持续纠葛以及批评者与理论建构者之间不停的角色变幻。  相似文献   

2.
读书     
《广西土木建筑》2013,(11):87-87
本书尝试为中国传统建筑研究构建一套与西方古典建筑相呼应的建筑比例与尺度规律体系,继承和延续了粱思成等前辈学者将西方经典建筑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国传统建筑并根据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自身特点加以拓展和开创的学术路线,是对应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和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等诸多中西方建筑名著中关于建筑比例与尺度这一经典学术脉络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蔡晓丰 《时代建筑》2004,(4):162-162
在西方建筑的历史长河中,从古代希腊,罗马以来,到十九世纪中叶,建筑都是属于少数人或社的奢侈品,建筑的精神也是这一小部分群体的精神反映。而在这一段历史的长河中,维持鲁威的《建筑十书》是其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4.
王贵祥 《建筑学报》2004,(10):82-83
与19世纪以前相比,20世纪的西方思想与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力图从哲学的美学角度,对20世纪的建筑思想作一番探讨,从而对以西方现代哲学为基础的建筑美学作一番思考的尝试,也就应运而生了。20世纪中叶以来,尤其是70-80年代,西方思想界对于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的关注明显加强,除了布鲁诺·塞维、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克利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的一系列建筑理论著述外,直接以《建筑美学》冠名的理论性著作也相继问世,这其中除了大卫·华特肯的博士论文《建筑美学》之外,最具影响力、也最…  相似文献   

5.
《建筑》2008,(23):48-48
《东方早报》消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最近综合多个地区的民意,选出了以英国伦敦“千禧巨蛋”为首的世界十大最丑陋建筑,这些建筑的共同点都是花费巨大、试图建立当代或未来风格,但却被当地居民、建筑师视为“怪物”。  相似文献   

6.
建筑技术概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光与影:建筑、水面、灯光、倒影,宁静的夜广西南宁市南湖及滨水地带的夜景规划日本神户海关总部大楼日本东京GAS地球馆前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从1999年开始,在建筑学专业本科一年级下学期后半段,开设了《建筑技术概论》课。七次课堂讲座,每周一次。第一讲是《概论》的“概论”,讲述建筑技术的范畴,与建筑发展的关系,建筑师与建筑技术,以期初入建筑之门的学生能对建筑技术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从而对建筑和建筑学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同时,作为教师也想探索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讲课是以PowerPoint图文混编的电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2)
《南国早报》作为广西区内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报,在广西报业中具备鲜明的代表性和强大的公信力。但随着读者需求的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全球金融危机的继续蔓延,报社体制弊端等众多问题的影响,《南国早报》公信力危机百出。本文通过对《南国早报》的成长历史了解的基础上,将《南国早报》与品牌都市报作比较,并结合调查问卷、业内人士采访等形式展开研究,着重分析现阶段《南国早报》的公信力危机之所在,并提出其提高公信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起始和苏州工专建筑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起始和苏州工专建筑科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研究员徐苏斌一、“建筑”的概念“建筑”的概念不同于传统的“营造”,它是西方近代建筑引进的标志,因此谈论建筑还应该从词的源头谈起。中国很早就有“建设”和“建造”二词,《礼祭义》:“建设朝事”。《汉书...  相似文献   

9.
《塑成建筑的思想》本书是一个涵盖了西方古代、中世纪与现代哲学史与建筑理论史的概要性阐述的理论著作,目的是要寻求和确立曾经影响了20世纪西方世界的建筑理论的原理与学说。在书中,作者把从西方哲学史  相似文献   

10.
网上热点     
《时代建筑》2007,(6):147-147
每月话题 1.中国建筑文化再反思(作者:叶廷芳、张良皋)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及展望》是作家叶廷芳先生发表在2006年9月7日的《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该文以东西方建筑之间“彼此的文化精神反观和对照”入手,“从反思的角度,着重谈建筑文化中制约发展的,值得认真思考和克服的”六个负面现象。  相似文献   

11.
对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的倚重,是西方建筑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从《建筑空间组合论》一书中"以基本的几何形体求统一"这一论题入手,梳理西方建筑理论史中相关论题的发展演变过程,试图以此探讨该书与西方古典建筑理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西方建筑》一书是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焕加先生在教学之余所作的13篇教学札记,内容包括近代建筑革命、建筑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结构、当代西方建筑审美意识的变异、建筑风尚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文章,全书对现代西方建筑发展演变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下面就(论现代西方建筑卜书中有关现代西方建筑发展演变理论的核心内容,作一简要的概述。一、现代主义建筑思潮20世纪前半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代和30年代,西方建筑舞台上出现了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之窗     
中建总公司承建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工程荣获"2007世界十大建筑奇迹"称号日前,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十大建筑奇迹中,北京就拥有三处,分别是: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CBD)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央视新址);北京当代万国城。其中,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施工完成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建筑     
唐坚 《南方建筑》1996,(2):60-61
语言与建筑唐坚当塞维著下《现代建筑语言》,当詹克斯著下《后现代建筑语言》时,时代的建筑昭示着我们,语言与建筑业已产生了深刻的联系。通过语言来观察和形容事物肇始于本世纪初索绪尔创立的日内瓦语言学派。此后在西方哲言界便产生了盛极一时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  相似文献   

15.
李路珂 《建筑师》2006,(4):95-98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的经典著作《西方建筑的意义》,通过精悍的篇幅和宏大的理论框架来讲述一部西方建筑通史。他从“意义“、“符号”、“存在空间”、“表达性”等独特角度来审视西方建筑,在当时看来,是一种激进的新方式,在今天看来,仍然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谢殷睿  宋科 《建筑师》2021,(5):15-25
《弗莱彻建筑史》是西方建筑史学界的经典著作,自1896年问世以来,至今已历经20次版本更迭.作为一部全球建筑史,《弗莱彻建筑史》关于中国建筑的相关论述代表了同时期西方建筑学界在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的较高水平,并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版本更迭中不断更新,折射出西方建筑学界在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的持续深入.本文以《弗莱彻建筑史》版本更迭中有关中国建筑论述的发展过程为线索,提取四个代表性版本,即1901版、1921版、1987版和2019版,分析各版本的时代背景、论述方式以及与同时期世界范围内中国建筑史研究成果的关联,旨在从一个侧面回顾20世纪以来西方建筑学界对中国建筑史的认知演进脉络,并反思世界建筑史学思潮的内在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7.
篇首语     
<正>《世界建筑》的读者朋友:本期《世界建筑》暂时离开建筑作品,聚焦于对建筑作品的考量、检讨和诠释—建筑评论。系统化的文艺评论(或按多数学者所认为的更准确译法:文艺批评)可以认为是一种西方的建构。在整个西方文明史中,它一直伴随文艺的发展而存在,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现当代,未曾间断。其中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线索是批评与理论之间的持续纠葛以及批评者与理论建构者之间不停的角色变幻。建筑评论(建筑批评)是文艺评论在建筑学范畴中的对应。感谢阿尔伯蒂,从文艺复兴起,建筑得以与文学、  相似文献   

18.
<正>|崔愷|很高兴今天来参观中建滨湖设计总部这样一个高品质的绿色建筑。这些年我国的绿色建筑已经从最初的探索阶段进入到实际的建造运维,并向着越来越高品质的方向发展。《建筑学报》在国家建设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应该起到积极的学术推动作用和历史记录作用,中建滨湖设计总部这样的绿色建筑是值得讨论、倡导的,学报组织这样一个品谈会还是很有意义的。今天的与会专家都是在工作中关注绿色建筑的优秀建筑师,品谈会在点评、指导之余,更是一次同行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支文军访谈     
正WA:请您谈一谈创办《时代建筑》的初衷?支文军:《时代建筑》杂志创刊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1984年。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建筑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活跃的新局面。国门的打开把西方先进技术与思想不断带入,国外众说纷纭的建筑思潮和流派使当时的建筑学界在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冲突中倍感迷惘。当时《世界建筑》《新建筑》等建筑杂志已相继创刊。同济大学建筑系在1980年代初曾出版两期名为《建筑文化》的书刊,  相似文献   

20.
西方建筑史学觅踪王贵祥从乐家藻撰写第一部《中国建筑史》起,中国建筑史学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几乎一个世纪的里程。这期间,在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学者最初奠定的中国建筑历史的治学之路上,已经走来了一大批硕果累累的后继者,中国建筑史学正走向一个承先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