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高效去除液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模板分子,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为辅助模板分子,二氧化硅改性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SiO2)为载体,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热引发聚合法制备吸附性能优于传统单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且能对两种目标物质同时进行吸附的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D-MIPs),并对其具体吸附性、选择性及再生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辅助模板分子DNOP的引入对DEHP的吸附性能起到优化促进作用;D-MIPs对于10种不同浓度DEHP的单位吸附量为0.49~6.16 mg/g,其单位吸附量与吸附速率均优于其单模板印迹聚合物(DEHP-MIPs);两种模板分子均与所选单体之间存在多位点的协同作用;D-MIPs在30 min前可达到最佳吸附平衡状态;第5次的吸附容量为第1次的84.02%,且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静态吸附过程拟合表明,聚合物体系更加符合单层特异性吸附的Langmuir吸附模型,D-MIPs与DEHP-MIPs对目标分子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过程;FT-IR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进行官能团表征证实聚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以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为共聚单体,丙烯酰胺(AM)为交联单体,环氧单体(GMA)为功能单体,硅烷偶联剂(KH-570)为偶联剂,制备了水性耐盐雾改性苯丙乳液,考察了AM、GMA、KH-570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M用量为1.0%,GMA、KH-570用量均为3.0%,涂膜交联度98.2%、吸水率7.8%、附着力1级、耐盐雾时间600h.  相似文献   

3.
以酞酸二丁酯(DBP)作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作为交联剂,在硅胶表面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通过红外、热重分析、比表面积测定等对聚合物进行分析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对水相中的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考察.红外结果表明硅胶表面存在对模板分子具有识别功能的官能团;热重分析证明其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测定计算印迹膜厚度;静态吸附实验说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酰基化的壳聚糖树脂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存在下,采用直接滴加成球法,制备出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特异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BSA的吸附过程进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蛋白的最大吸附量为11.1mg/g,Langmuir等温吸附平衡常数为8.19mL/mg.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以聚丙烯无纺布微孔滤膜为支撑膜,制备了具有选择识别性的氯霉素印迹聚合物膜;采用紫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线性聚合物添加剂PEG用量对膜的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对印迹聚合物膜进行了平衡吸附和特异性吸附实验,研究其识别能力.结果表明:氯霉素和4-乙烯基吡啶之间形成了氢键;PEG质量分数为16%时膜表面形态最佳,孔结构清晰均匀;本实验所合成的印迹膜对氯霉素分子表现出了良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吸附量达到22.83μmol/g.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共价印迹法,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甲醇溶液中三聚氰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对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的富集率可达98%以上.并结合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结合机理进行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7.
以光子晶体和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制备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响应速度快的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MIH)。该MIH以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紫外光下进行聚合。用扫描电镜(SEM)考察MIH表面特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探究MIH对模板分子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MIH形成了有序的三维网状相互贯通的孔洞结构;同时MIH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当BPA磷酸盐缓冲液浓度从10-15mol/L增大到10-6mol/L时,MIH的布拉格衍射峰从597 nm移动到569 nm处;而在不同浓度BPA类似物(四溴双酚A)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基本上没有移动,非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NIH)浸在不同浓度BPA磷酸盐缓冲液中,其布拉格衍射峰也基本上没有移动。  相似文献   

8.
3,4-二氯苯基乙酸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纤维填充的针式萃取装置,将其用于工业废水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检测。对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的功能单体等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PCB28和PCB52在0.02~500 μg/L,PCB118、PCB153和PCB180在0.05~500 μg/L范围内呈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相关系数(r)在0.9912和0.9959之间,检出限为0.0045~0.014 μg/L。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针式萃取装置有较高的萃取效率,可以特异性吸附复杂样品中的多氯联苯,加标回收率为90.89%~98.93%,RSDs?9.3%。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阳离子单体、烷基糖苷(APG)为疏水单体,经低压紫外光引发共聚,成功合成了新型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DAC⁃APG)。利用FTIR、SEM以及1H⁃NMR观察并分析其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研究了总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总单体质量分数35.0%、引发剂质量分数0.2%、光照时间90 min、m(AM)/m(DAC)=3、疏水单体质量分数2.0%、尿素质量分数3.0%。在此条件下得到特性黏度和阳离子电荷密度分别为1 384.8 mL/g和5.091 mmol/g的新型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以自制的杯芳烃与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合成杯芳烃衍生物,以杯芳烃衍生物和丙烯酰胺作为复合功能单体,将其运用到分子印迹技术中,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分离介质,对模板分子苯甲酰胺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分离效果,好于使用单一单体的效果,当杯芳烃衍生物与丙烯酰胺的比例为1:3时,分离因子可达13.37。  相似文献   

11.
记s△为局部次指数分布族,F、G是s△中两个不同的局部次指数分布,Gn*表示的是G自身的n重卷积,在上述条件下,Asmussen(2003)介绍了Gn*(x+△)/F(x+△)的相关界。本文所研究的是把上式中Gn*换成Fn*,考虑在同分布条件下Fn*(x+△)/F(x+△)的相关界,其中Fn*是分布F自身的n重卷积。  相似文献   

12.
在RUSCHEWEYH S定义了解析函数的Ruscheweyh导数后,许多学者相继研究了与Ruscheweyh导数有关的单叶或多叶解析函数类.近年来,基于不同的线性算子,某些p叶解析函数类或亚纯函数类的性质和特征被广泛地研究.用Hadamard卷积定义线性算子Ia+p,并利用算子Ia+p,定义在单位圆内的解析的p叶函数类S^*n+p(η;A,B),给出了此函数类的包含关系S^*n+p+1(η;A,B)∪→cS^*n+p(η;A,B)和微分从属的最佳控制函数q1(z),并根据参数A,B取不同的特殊值得出了相应的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B3LYP/6-311++G**和ONIOM(B3LYP/6-311++G**:UFF)方法分别对环氧乙烷非受限状态以及在单壁碳纳米管CNT(5,5)内的阴离子聚合反应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环氧乙烷与其亲核试剂(OH-)进攻产物形成的复合物进入CNT(5,5)碳纳米管内是一个放热过程,说明反应复合物进入CNT(5,5)形成包结物在能量上是有利的。由于碳纳米管的限制作用,环氧乙烷阴离子聚合的反应物、过渡态以及产物的结构与非受限状体下有所不同,在碳纳米管内的反应过程中分子构型会发生一定的扭转,以适应碳纳米管内的空间限制。与非受限状相比,环氧乙烷阴离子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垒增加了13.2 kcal/mol,表明碳纳米管CNT(5,5)对环氧乙烷阴离子聚合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设∑表示形如f(z)=z^-1+∑^∞ n=0 anz^n且在空心单位圆U0内解析的全体函数组成的类,Carlon-Schaffer算子为L(a,c)f(z)=z^-1+∑^∞ n=0 (a)n+1/(c)n+1 anz^n/(n+1)!。利用算子L(a,c)定义了亚纯单叶函数的新子类:S^* a,c(γ)={f∈∑:L(a,c)f(z)∈S*(γ)},Ca,c(γ)={f∈∑:L(a,c)f(z)∈C(γ)},Ka,c(β,γ)={f∈∑:L(a,c)f(z)∈K(β,γ)},K^* a,c(β,γ)={f∈∑:L(a,c)f(z)∈K*(β,γ)},并利用Miller引理建立了包含关系:在a+1-γ〉0时,S^* a+1,c(γ)S^* a,c(γ),Ca+1,c(γ)Ca,c(γ),Ka+1,c(β,γ)Ka,c(β,γ),K^* a+1,c(β,γ)K^* a,c(β,γ);而c-γ〉0时,S^* a,c-1(γ)S^* a,c(γ),Ca,c-1(γ)Ca,c(γ),Ka,c-1(β,γ)Ka,c(β,γ),K^* a,c-1(β,γ)K^* a,c(β,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合成丙烯酸/丙烯酰胺/马来酸酐(AA/AM/MA)三元共聚物阻垢剂,开发出一种具有优良阻垢性能的新型聚天冬氨酸复配物.采用静态阻垢实验对聚天冬氨酸(PASP)与三元共聚物复配的阻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和三元共聚物在一定配比下产生协同阻垢效应,其最佳配比浓度为:聚天冬氨酸1mg/L,三元共聚物0.5mg/L;复配物的阻垢性能较单纯的聚天冬氨酸有一定的提高,适用于高钙、高碱、高温的水系统中,并可在其中长时间停留.将复配阻垢剂应用于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水样,其对碳酸钙的阻垢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对于带约束的线性回归模型,Y=Xβ+e,E(e)=0,Cov(e)=σ2V,V0,Rβ=0,给出了回归系数的有偏估计βR*(k)=(kM+I)-1βR*(k≥0),求出了在均方误差意义下βR*(k)优于βR*的条件,并讨论了其可容许性.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水提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浸提银杏叶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银杏粉碎叶为试验材料,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影响黄酮提取效果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3个因素先后进行了部分因子试验和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并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这些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部分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和料液比是影响仙人掌黄酮提取效果的主要因子;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建立的黄酮提取率(Y1)与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料液比(X3)间的数学模型为Y1=6.423 667+0.161*X1+0.684 25*X2-0.523 75*X3-0.660 083*X1*X1+0.174 5*X1*X2-0.657 5*X1*X3-0.534 583*X2*X2-0.013 5*X2*X3-1.527 583*X3*X3;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3.76,提取时间3.70 h,提取温度93.37℃,该条件下模型预测的最大提取率为6.75%.结果表明应用响应面方法对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方程LnX(T)+∑j=0^m bj(t)fj(X(t-τj(t)))=P(t)当τj(t)≠0(j=0,…m)时解的渐近性质,给出了解有界及解趋于零的判定准则(其中Ln^*=1/Pn(t)d/dt1/P(n-1)(t)…d/dt1/p1(t)d/dt*/p0(t)).  相似文献   

19.
变换图的概念由全图推广而来。文章在中图的补图M^-(G)的定义启发下,定义了四类变换图,其中一个恰是M(G),并探讨了这些变换图的独立数。研究了变换图G^*-+的独立数与原图最大度的关系,以及G^-++与G^-+-的独立数与原图边独立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