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治疗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药物敏感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46例新生儿细菌感染者,应用头孢曲松进行抗感染治疗,从临床表现及细菌学检查两方面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应用头孢曲松抗感染总有效率为93.4%,细菌清除率及细菌对药物敏感率为85%;临床未出现黄疸及黄疸加重和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头孢曲松用于治疗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较好,细菌敏感性高、耐药性小,安全无副作用,并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立克菌星(netilmicin)对新生儿的肾毒性,本文对照观察了足月新生儿在常规剂量治疗下肾功能和尿常规的变化。 临床资料 一、对象 均为1993年8月~1995年8月因感染住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因新生儿肺炎住院且痰培养阳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 564例CAP新生儿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 383株,其中细菌3 584株、病毒771、真菌7株及非典型病原体21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 045株(85.0%),细菌中排名前三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693株(89.9%)。在344例HAP新生儿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24株,其中细菌402株,真菌17株,呼吸道合胞病毒5株。细菌均为革兰阴性菌,未发现革兰阳性菌,排名前三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CAP与HAP新生儿中革兰阴性菌产ESBLs菌分别为26.9%、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HAP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HAP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外)的敏感性普遍低于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外)的敏感性普遍低于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发现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结论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CAP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HAP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HAP致病菌的产酶率和耐药性均普遍高于CAP,且有多重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 PICU 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重症感染患儿53例。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或临床经验给予利奈唑胺治疗。53例患儿疗程6~43 d 不等。观察患儿症状好转及阳性体征消失时间,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于用药前、治疗3 d、疗程结束后监测血 WBC、C 反应蛋白、PLT、肝肾功能,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53例患儿中,痊愈40例(75.4%),显效7例(13.2%),进步自动出院3例(5.6%),无效3例(5.6%)。临床有效率88.6%(47/53)。53例中共检出革兰阳性菌24株,总体细菌清除率95.8%(23/24)。患儿于接受利奈唑胺治疗3 d 时血 WBC 计数、C 反应蛋白明显降低(P ﹤0.05);治疗结束时进一步降低(P ﹤0.001)。疗程结束后较用药前谷丙转氨酶、PLT、尿素氮、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过程中发生轻度腹泻2例,皮疹1例,PLT 下降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监测肝、肾功能无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9.4%。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儿童重症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临床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儿童耐受性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利奈唑胺(Linezolid)治疗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至9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儿40例,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或临床经验给予利奈唑胺治疗,通过不同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0例患儿治愈28例(70.0%).显效11例(27.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97.5%.在不同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中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例中共检出耐药革兰阳性菌26株,总体清除率96.2%.初始即使用利奈唑胺组的17例治愈患儿较万古霉素治疗无效后换用利奈唑胺组11例治愈患儿的疗程、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部感染的10例患儿利奈唑胺疗程、细菌转阴天数较之其他部位15例患儿明显缩短(P<0.05).40例患儿中7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腹泻2例、皮疹2例、血象改变2例、腹泻合并皮疹1例,监测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儿童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临床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也可用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组织穿透性强,治疗肺部感染起效快.在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万古霉素过敏或使用效果欠佳情况下可选用;对于儿童患者耐受性好,长期用药需监测血象和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占第一位,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症肺炎时可引起多脏器炎性反应及功能障碍.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与病原体感染和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有关,其中接触病原体引起感染的途径主要有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感染.细菌是新生儿重症肺炎的首位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院内获得性感染则多为产酶菌和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的关键是合理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对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107例新生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机械通气新生儿下呼吸道病原菌检出率为76.6%(82/107),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3.4%(11/82),革兰阴性菌占81.7%(67/82),真菌占4.9%(4/82);肺炎克雷白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占59.7%(40/67),其中82.5%(33/40)的肺炎克雷白菌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头孢菌素普遍耐药,对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性高.结论 机械通气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且多为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肺炎克雷白菌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讨早产儿革兰阴性菌败血症肝功能变化。方法 将 2 0 0 0年 3月~ 2 0 0 4年 5月在厄立特里亚首都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早产儿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2 7例和早产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 1 5例肝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早产儿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肝功能异常 1 3例 (48.2 % ) ,早产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肝功能异常 2例 (1 3 .3 % ) ,两者碱性磷酸酶无区别 ;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有肝功能异常 6例 (66 .7% ) ,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无肝功能异常。结论 早产儿革兰阴性细菌性败血症尤其是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可有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0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108例中早产儿58例,近足月儿22例,足月儿28例;早发型败血症55例,晚发型败血症53例.以出生体重及胎龄评估,均以早产儿为主要发病人群.新生儿败血症中革兰阳性菌占45.4%,革兰阴性菌占54.6%,真菌3.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其中早发型败血症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27.3%)、表皮葡萄球菌(23.6%),晚发型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8.3%).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利福平及万古霉素药物对葡萄球菌敏感度100%.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敏感度较好,未发现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与晚发型败血症发病率大致相同,病死率以早发型败血症为主.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而晚发型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分布及对抗生素敏感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K-B法对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出的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金葡菌46例(38.0%),表皮葡萄球菌23例(19.0%),大肠埃希菌20例(16.5%),腐生葡萄球菌4例(3.3%),D群链球菌4例(3.3%),其他革兰阴性菌24例(19.8%)。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普通耐药,对苯唑青霉素的敏感性仅达17.4%和15.8%,对头孢唑啉及丁胺卡那霉素较敏感,对万古霉素与西力欣有高度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噻肟等第3代头孢菌素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头孢唑啉、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对革兰阴性杆菌仍有较高敏感性,而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仅为29.7%。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加快现象;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第3代头孢菌素等仍为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