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载体纺同向加捻三股线加捻工艺与产品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股同向加捻股线捻幅分布的分析,提出了同向加捻三股线捻比值的选择要求,并对1.94 tex×3纯棉超细紧密纱线进行了加捻工艺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强捻单纱同向加捻三股线捻比值为0.5~0.8时,股线强力较高;当股线捻度大于临界捻度约20%时,退维后的纯棉股线可获得较大的强力.优选出的载体纺1.94 tex×3纯棉股线的加捻工艺为:单纱捻度223捻/10cm,股线捻度89.4捻/10cm.  相似文献   

2.
为使CJ 5.8 tex×2巴里纱产品的顺利生产,采用长绒棉纺制了CJ 5.8 tex×2股线。由于CJ 5.8tex单纱和CJ 5.8 tex×2股线的捻度配置大,且单纱与股线采用同向加捻,平衡性差、捻缩较大,采用“两次定捻法”,确保定捻效率达到75%以上,为分条整经和剑杆织机织造提供了先决条件,使织机的效率达到95%以上,下机一等品率达到98.7%,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综合反映单纱结构参数对股线性能的影响,采用传统环锭纺纱方式,以粘胶纤维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线密度、不同捻度的单纱反向加捻为双股线时,捻系数比对股线强伸性、毛羽、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向加捻的双股纱线存在2个临界捻系数比,分别位于捻系数比为0.7和1.5左右,在这2个捻系数比处股线可获得较高的强力;当捻系数比大于1时,可显著减少股线表面的有害毛羽数;当捻系数比在0~2之间时,捻系数比越大,股线耐磨性越好;综合对比得到捻系数比为1.5时可保证股线综合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反映加捻作用对股线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捻系数为320、340、360的纯棉粗纱进行单纱纺制。采用两根或三根相同的单纱进行反向加捻成双股线或三股线,探究单纱捻系数与合股时捻系数比对相应股线强伸性、条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纱捻系数为360、捻系数比为1.4时,两股线各项性能最好,与捻系数比为0.6的两股线相比,强力提高56.8%,条干均匀度提高18.6%,毛羽H值降低34.1%;单纱捻系数为360、捻系数比为1.7时,三股线各项性能最好,与捻系数比为0.5的三股线相比,强力提高36.4%,条干均匀度提高62.5%,毛羽H值降低28.3%。  相似文献   

5.
Sirospun 纺单纱纱线结构和捻度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Sirospun纺股线中单纱结构的研究认为Sirospun纱两根单纱上存在着假捻现象。若导纱钩与单纱间摩擦力增大,单根纱段上的假捻现象增强,假捻捻回增多,则单根纱段上的捻回角将增大,外层纤维对纱线内层纤维的向心压力相应增大,纱条结构更紧密。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捻系数比对纯棉7.3tex×2股线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捻系数为350和390的集聚纺单纱分别反向加捻成股线,并表征了股线在不同捻系数比下的表面形貌、断裂强力、强力不匀率、断裂伸长率和条干不匀率。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捻系数比的增大,股线的强伸性和条干均有所改善;两种单纱捻系数的股线性能变化趋势相似,但单纱捻系数390的股线整体性能较好;捻系数比在0.3~0.5和1.2~1.5之间时,两种股线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从原料选配、纺纱工艺参数确定、设备调整等方面开展研究,解决了CJ5.83 tex×2 ZZ同向强捻股线生产过程中的捻度不稳定、定捻效率低、纱线强力低及强力不匀等技术难题。单纱质量是纺出优质股线的基础,因强捻纱捻缩大,合股后强力不匀恶化,应适当降低各部件绕纱速度,严格清纱参数的调节标准。  相似文献   

8.
赛络纺涤粘复合纱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在棉纺细纱机上利用毛纺赛络纺纱技术可以纺制复合纱。对涤粘复合纱、涤粘股线、纯涤单纱及纯粘单纱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通过切片照片可以看出,涤粘复合纱中单纱存在与复合纱捻向、捻回数相同的直念;表面纤维排列整齐、紧密、纤维同松外紧;截面为圆形,两种纤维互有少量团长复合纱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具有强力高、条干好、毛羽少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市场不同的消费需求 ,我公司将精梳纯棉S捻纱和Z捻纱并捻 ,开发了CJ 1 8 5tex× 2股线 ,产品风格独特 ,主要用于针织物的生产 ,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1 原料选择为使CJ 1 8 5tex× 2股线具有良好的丝光效果 ,在配棉上选择了成熟度高、短绒率低的高品级细绒棉。原棉的主要物理指标为 :等级 1 .5 0 ,细度 1 .91dtex ,主体长度 2 9.2 0mm ,短绒率1 2 78% ,成熟度 1 .78。2 产品特点2 .1 CJ 1 8 5tex× 2股线的结构由S捻单纱与Z捻单纱并合的S捻CJ 1 8 5tex× 2股线形成了以S捻纱为轴、Z捻纱缠绕在…  相似文献   

10.
股线捻系数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股线捻合后单纱内纤维捻幅变化情况,对用两种方法导出的计算股线捻系数的四个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并推荐其中两个公式作为实际生产中计算,选定股线捻系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圣麻棉混纺细号纱的成纱质量,根据圣麻纤维的性能特点,以SM/CJ 65/35 7.35 tex混纺纱及股线为例,分析了纺纱工艺配置情况,介绍了生产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实践表明:圣麻纤维与棉纤维采用条混工艺,圣麻纤维强力较低,清梳工序要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注意纤维缠绕,合理设计粗纱和细纱捻系数及股线与单纱的捻比,可以使圣麻棉混纺细号纱质量指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利用配棉等级2.5级细绒棉纺Jc14.5tex纱的实践,为降低强力cy,稳定提高强力,保证成纱质量,优化了工艺参数。开清工序适当降低打手速度,硫棉工序合理选用针布,精梳工序适当增加落棉,并粗工序合理牵伸分配,优化配置卷绕机构和牵伸机构专件器材。通过优化工艺、选配器材和加强生产管理,JC14.5tex纱强力CV、平均强力均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研究了适于超早熟短季棉的细纱后区工艺.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纱断裂强度、纱线条干不匀率以及毛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纱捻系数、后区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对纱线断裂强度影响显著,后区牵伸倍数对纱线条干不匀率影响显著,后区罗拉隔距对纱线毛羽影响显著.研究得出了适于超早熟短季棉的最佳细纱后区工艺为:粗纱捻系数115,后区罗拉隔距30 mm,后区牵伸倍数1.29.  相似文献   

14.
传统和赛络纺锦纶长丝包芯纱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蓉  林建华 《纺织学报》2006,27(8):85-88
为了了解传统和赛络纺锦纶长丝包芯纱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组织生产,对现有细纱机进行了改造,分别生产了传统和赛络纺同品种的锦纶长丝包芯纱,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对这2种包芯纱的纺纱机构、成纱质量和纺纱工艺进行了比较,指出传统包芯纱可在加装了芯丝喂入机构和预牵伸机构的细纱机上生产,赛络纺包芯纱可在加装了赛络纺装置和包芯纱装置的细纱机上纺制;赛络纺包芯纱的质量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包芯纱,尤其在包覆效果、毛羽和条干均匀度方面;二者的粗纱牵伸倍数、芯丝预牵伸倍数、罗拉隔距、罗拉加压相似,但赛络纺包芯纱所采用的粗纱喂入隔距应小些,赛络纺包芯纱的捻系数比传统的低,而锭速可大些。  相似文献   

15.
在用B样条曲面构造具有不同截面的纱线三维模型基础上,对截面随机加上凹凸扰动,并沿着纱线的径向对各个截面进行旋转,使得纱线表面产生波浪状的捻度效应,相当于在纱线表面添加了三维凸包纹理,提高了模拟纱线的逼真程度,对于圆形截面纱线的效果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图像法测量竹节纱捻度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准确测定竹节纱的捻度,了解捻度在竹节纱基纱和竹节部分的分布情况,采用图像法及纤维示踪法对10种竹节纱样品的基纱和竹节部分的捻角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捻度分布与竹节纱规格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图像法和纤维示踪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竹节纱基纱与竹节部分的捻度;基纱和竹节部分的捻度的大小及分布受基纱号数、节长、节距及竹节倍数的影响.在竹节倍数增加时,基纱捻度增加而竹节捻度减少;在竹节纱循环周期内,竹节长度增大,竹节捻度增大,基纱捻度也增大,基纱与竹节纱捻度差减小;当竹节长度占竹节纱周期长度一半时,基纱与竹节纱捻度差又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7.
顾平  杨宝娣 《丝绸》1998,(10):11-17
强捻股线是制织真丝重绉的一种简便有效的线型。本文应用均匀试验设计法研究了该丝线的纤度、捻度与捻缩、断裂伸长率间关系,以及加捻单元丝线的纤度、捻度、并合数与织物幅缩率及平方米克重间的关系,给出了股线中加捻单元纤度和并合数的合适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8.
在用B样条曲面构造具有不同截面的纱线三维模型基础上,对各个截面加上若干个随机凹凸扰动,并将各个截面的凹凸扰动点沿边缘按照"凸起扰动点对应下一个凸起扰动点,凹下扰动点对应下一个凹下扰动点,循环移位"的方式一一对应,构成纱线的B样条曲面网格,使得任意截面的纱线表面都可以产生很好的捻度效应并保持纱线轮廓基本不变。对于截面边缘的凹凸进行消峰或填平,使得纱线具有纤维内外转移的效果。用更细小的B样条曲面能模拟出纱线的毛羽,其长短、走向可通过设计控制点的位置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9.
制取了6种捻度的纯涤纶短纤维环锭纱,对同一捻度的单纱合股后反向加捻成不同捻度的股线,通过测试股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初始模量,发现涤纶股线断裂强度随着股线捻度的增加出现三个极大值,且分布有一定规律。分析了股线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初始模量与单纱捻度、捻比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出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与单纱捻度、股线捻度间的关系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棉纱常用Z捻以利于纱线断头时工人的接头操作,用S捻单纱配右斜纹组织可达到模拟股线产品的效果,且生产成本可以降低很多。在S捻棉纱整经和浆纱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捻缩,通过降低S捻纱的捻系数可减少捻缩现象,纱线强度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