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系统。重点论述了CMMB的信源压缩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通过和其它标准比较。对CMMB采用的视音频标准和信道编码标准及其算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数字电视H.264编码技术分析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视频系统是在发送端经过信源编码处理,得到压缩编码后的视频、音频码流,随后进行信源编码,需要辅助数据与控制数据的支持进行分析,本文对数字电视系统三种编码方法:1)帧内预测编码;2)帧间预测编码;3)熵编码进行分析,得到H.264编码的优势的论述,通过H.264在视频上的应用调查,阐述H.264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经典视频压缩码流的低抗错性、传统抗误码工具的"悬崖"效应以及分布式信源编码的高稳健性,决定了基于分布式视频编码(DVC)的视频压缩码流易错信道的抗误码传输机制与关键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分析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容错传输原理,并对其中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给出了结论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星地传输链路存在干扰导致压缩码流出现误码,进而导致解压缩无法正常工作、数据无法正确恢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抗误码的实时图像解压缩算法。该解压缩算法是星上压缩编码算法的逆向过程,该压缩编码算法组合了分块JPEG-LS和EDC+RS信源检纠错编码。解压缩算法通过充分利用压缩码流中解压参数的多个备份信息,极大降低了使用错误解压参数进行解压的可能;通过使用帧内码流重定位技术,使得解压出错时所产生的风险控制在有限的分块内,极大地保障了误码条件下原始星载数据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DVB标准选定ISO/IEC MPEG-2标准作为音频及视频的编码压缩方式,对信源编码进行了统一,随后对MPEG-2码流进行打包形成传输流(TS),进行多个传输流复用,最后通过卫星、有线电视及开路电视等不同媒介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数字压缩设备有关数字电视信源编码的一些主要技术和标准,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MPEG-2码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1CMMB音频介绍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俗称手机电视)行业标准,确定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其中,CMMB技术规范中采用国家电子行业标准DRA作为必选音频成为CMMB终端所需支持的音频压缩编码规范之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数字电视信源编码的主要技术和标准,包括数字演播室标准ITU-601,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图像压缩编码标准H.261,JPEG和MPEG,以及作为数字电视信源编码标准输出的MPEG-2码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数字电视信源编码的主要技术和标准,包括数字演播室标准ITU-601,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图像压缩编码标准H.261,JPEG和MPEG,以及作为数字电视信源编码标准输出的MPEG-2码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数字电视信源编码的主要技术和标准,包括数字演播室标准ITU-601,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图像压缩编码标准H. 261,JPEG和MPEG,以及作为数字电视信源编码标准输出的MPEG-2码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数据编码与压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数据编码与压缩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项关键的共性技术。文章阐述了常用的数据编码与压缩技术,包括音频压缩编码和视频压缩编码,并介绍了数据压缩编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蒋燕  宁更新  韦岗 《电声技术》2009,33(6):63-66
基于分布式信源编码原理的多信源编码是一个全新的编码方式,将其应用于音频编码以降低音频信源采集的难度,是音频处理技术的全新领域。在分析分布式编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信源编码在音频编码中的应用思路,设计了一种采用多信源分布式编码实现音频编码的方案,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对多信源音频编码的实用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编码的目的以及信源编码的原理,阐述了信源编码的功能。并介绍了实现音频、视频编码的方法,以及音频压缩编码和图像压缩编码的种类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工程技术验收规定>和<验收测试方案>的技术要求,结合广东卫星地球站的具体情况,讨论数字压缩DVB-S标准的卫星上行系统信源编码后的指标测试,不包括MPEG-2编码器的码流分析、系统视音频指标等项目的测试.  相似文献   

15.
汪一鸣  成谰  徐清源 《通信学报》2003,24(11):46-51
提出一种以小波变换进行子带滤波,以二进制平面可变阈值进行压缩编码的音频压缩方法。该方法不必考虑信源的音频特征,不必构造码本,仅仅以逐次渐进的方式逼近期望的均方误差,可提供可变压缩比或可变信噪比的音频码流,故可以压缩任何类型的声音信号,特别适合于网络的多媒体应用。可将86kB/s立体声音乐压缩到16kB/s,并在人耳听觉意义上保证原有音质不变的重构。进一步压缩仍能保持良好听觉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有关数字电视信源编码的一些主要技术和标准,包括数字演室标准ITU--601,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图像压缩编码标准H261、JPEG和MPEG,以及作为数字电视信源编码标准输出的KPEG--2码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研究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产生背景、研究意义、应用环境,指出了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结合编码码流的自身特点,给出了一种以图片组为单位的码流重要性模型,并根据此模型使用不同码率的Turbo码对H.264编码码流进行不等差错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及与移动技术的相互融合,中国的手机电视业务发展迅速,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在奥运会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现在的热点话题。对CMMB手机电视业务的网络框架、标准、各种技术:信道传输技术、信源编码和解码、时间分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给出了CMMB的发展前景和优势,在不久的将来,CMMB移动多媒体技术必将成为中国主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基于H.264与AVS标准的帧内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源编码是通信系统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信源编码主要是对音、视频等数据进行压缩,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其中,H.264和AVS标准都是先进的视频压缩标准,它们分别是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文中从关键技术之一帧内预测技术,详细分析两种标准的帧内预测技术特点,并比较了两种技术的编码性能和算法复杂度。通过比较这两种编码技术的性能与特点,给实际中如何采用编码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测控通信系统延迟对无人飞行器性能影响,在深入分析影响测控通信视频编码传输延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测控通信传输的低时延视频编码传输帧结构。算法引入帧内刷新编码方式将I帧码流平均到其他P帧中,使得压缩后各帧编码码流尽可能得到平均,从而减少编码发送缓冲区延迟;根据slice编码方式的独立性将一帧图像分成多个slice并行编码模式以减少编码处理延迟;同时去除双向预测编码B帧模式以减少帧排序延迟。实验采用新一代HEVC标准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算法在不明显降低视频编码质量前提下,使得压缩后各帧码流大小尽可能平均,有效地减少了测控通信系统中视频压缩传输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