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中西方传统建筑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史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纵观中西方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建筑与装饰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建筑装饰艺术是建筑文化的体现,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全球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文化交流正在加速。随之而来,在建筑设计领域也掀起了欧陆风,西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也盛行起来,西方传统建筑装饰上的柱式、山花、涡卷、铁花栏杆、花坛、线脚等等随处可见。我们既不一概反对在中国建筑领域采用西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也不能盲目崇洋媚外,生搬硬套。本文通过中西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比较,想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看法。  相似文献   

2.
刘显成 《辽宁建材》2007,(11):57-58
世界上的建筑物形形色色,奇形怪状,多不胜数,古代世界的建筑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建筑艺术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建筑装饰、建筑文化两个方面来论述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嘉华 《四川建筑》1999,19(2):29-31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综合载体和立体文献,每幢建筑都蕴含了它那个民族的精神、气质、观念和哲理。作为世界四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特征,学者们已从审美感受、审美知觉、审美形态待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本文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因的线索,在与西方建筑的比较中对中国建筑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园林艺术与建筑艺术进化的同一性室内外园林艺术的许多法则都与建筑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设计在室内外有其基本界面 ,像天花、四壁、地板、檐口、柱式等 ,它的造型至今还沿用古希腊建筑或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如古希腊的神柱以朴素和简洁的形式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无论柱身的凹槽 ,或是和谐优美的柱头、以及柱石和台阶之间的明晰对比 ,都是无可指摘的。它的所有构件尺寸十分精确完美 ,丝丝相扣 ,每一寸都起着应有的作用。在力量与尺度上达到了惊人的统一。而园林艺术的造型与建筑艺术的关系是有机的统一体。西方的几何园林本身属立体…  相似文献   

5.
田然  张婷 《中州建设》2006,(1):66-66
由无数无名工匠世代相传所创造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取得了独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的伟大成就。这些建筑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树整体中的一枝,和其他备枝一样也散发着东方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表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伟岸俊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西方古代建筑装饰艺术两者之间的对比展开,通过从装饰色彩、装饰图案、装饰手法等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与分析,发现其中的联系,以此引入新的视角,为中国建筑装饰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历史文化的起源有明显的区别,中西方民族在哲学思维、历史文脉、性格气质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的差异性,诸多内外界因素对于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本文研究从建筑装饰与建筑文化两个角度,深层剖析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探索具有中国建筑传统内涵的现代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固有文化、政治和生活的综合体现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 ,有许多宝贵的建筑遗产值得保存 ,也就是说要将祖先遗留的固有建筑文化加以整理 ,去粗取精搓揉在现代建筑中去 ,促使中国的新建筑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深圳的现代建筑应当有别于於西方 ,也应当不同於香港建筑 ,因为香港是英国殖民时期发展起来的香港 ,所以它受英国影响颇多 ,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在香港有民族形式内涵的建筑不多。所以中国的建筑师们应当着重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建筑内涵 ,也要研究西方建筑的优点 ,吸收它们的成就 ,力求创建有民族传…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对历史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的大量反映、描写和歌颂中,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规律。文学浓缩、升华了城规艺术、建筑艺术,而城市规划与建筑从文学中获得启发和感悟,从而具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灵性;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与各种建筑,也成为了诗歌等文学艺术手段及众多文学家抒发主观意境的重要载体。许多历史城镇与建筑因此而扬名千古,并得以存续到如今。  相似文献   

10.
邹德侬 《新建筑》1996,(1):58-61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的问题,不但长期困扰建筑创作,也是绘画创作的共同难题。吴冠中作为留法的西画家,他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和优秀“文人画”传统的功底;作为中国当代画家,他深得西方现代造型艺术的真髓“形式美”、“抽象美”。吴冠中通过“油画民族化”、“水墨现代化”和“风筝不断线”等几个阶段的艺术苦恋,终于形成了中国的、现代的吴冠中艺术。这一过程对于建筑学子忽视传统的学习、对于建筑市场上抄袭洋货、对于引进理论食而不化等不良现象,都是有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现代①建筑发展起步较晚, 在西方建筑文化影响下,中国在构建自己的 建筑发展之路中经历了很多坎坷和曲折。同 属东亚文化圈并遭到殖民入侵的日本,在建 筑发展历程上经历了从明治时期的全盘西 化到二战时期为维护民族自尊与西方强势 文化抗争的建筑探索,再到今天兼顾高技术 含量和日本文化内涵的现代建筑,日本逐步 走上了具有民族性、科技性和创新性的建筑 之路,大师辈出,成为引领世界建筑潮流的 领跑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国经历了 相似的全盘西化、对中国固有形式的探索以 及地域建筑思潮的萌发等阶段。通过对照中 日两国建筑发展历程和面对西方强势文化 冲击所做出的对自身文化回归的相似轨迹, 以期为中国建筑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2):93-94
因为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起源不同,经过发展中西方民族各自呈现出有明显差异的哲学思维、历史文脉、性格气质和审美情趣等,这些诸多的因素深刻的影响着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本文总结和对比了中西建筑在材料与结构、建筑组群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虽然在时间和地域上相距甚远,但在建筑意匠、营造理念与技术措施上却有着共通之处。本文以类比的方法分析和梳理了二者在形式与功能取向、结构与技术、装配式的建筑理念以及建筑的整体性等方面的相同与相似点,提出了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出发解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案,继而总结了可供中国当代建筑借鉴的基于类型学设计方法的建筑创作途径。  相似文献   

14.
1、历经磨难的传统建筑之路 中国的传统建筑文比是世界原生型建筑文化之一,以其优美的造型和鲜明的特色而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对于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本应取其精华、继承创新,更好地为祖国的现代代建设服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百年来的历史并没给中国的建筑师们留下多少探索的时间和机会。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大船大炮打开了满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随着外来资本的输入,西洋文化也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也造成了洋式建筑的大量泛滥和城市建设的畸形发展。西洋文化的入侵引起了人们的警觉,从而导致了一些仿古建筑和中西结合建筑的出现。时过不久,爆发了抗日战  相似文献   

15.
古建筑白蚁的危害防治及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显钧 《白蚁防治》2004,(4):27-31,22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建筑。特别是古建筑可以说是它的形象代表。对于古建筑来说,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价值。但中国的古建筑,由于主要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所以它存在的寿命比不上西方古代的石建筑,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就成了一个紧迫的历史重任。作为一个建筑物虫害防治的工作者,所关心和能发挥作用的就是有效防治虫  相似文献   

16.
文中论述了东西方传统建筑在观念、发展趋势及对待自然上的两种不同态度,通过对比分析,着重阐述了中国与西方的传统建筑与自然在体量、空间发展方向、与外部空间形式及耐久性等五个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以及在近现代建筑文化中东西方双向交流融合的趋势,并提出了探索建筑生态和城市生态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设计》2006,(2):46-51
一、传统之间——殿堂 中国一直有华丽而坚韧的建筑传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建筑从简单茅屋演化到复杂的结构,精神元素直贯穿于有形建筑中。中国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体系,不仅典雅实用,而且传达丰富的象征意义给人类世界。中国建筑在其营造中,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8.
杨宏杰 《山西建筑》2007,33(17):34-36
从西方建筑现象学理论的分析诠释入手,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方法、传统建筑思想的内容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在比较与思考中得出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综合艺术造型要素和造型规律分析传统建筑外形中屋顶的特征,用建筑理论中空间的概念来分析传统建筑中的室内外空间特点,并点出了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的地位,肯定了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元素,传统影壁将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与建筑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建筑特有的建筑符号,从影壁的分类、结构形制和功能等方面来浅要分析中国传统影壁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