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绪论”一节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认为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讲授“绪论”的关键,在课前准备上要做到备学生、备理论、备实践;课堂授课时要充满热情、充满对护理专业的爱,并用各种方式把护士形象化;课后要巩固课堂所产生的效果,用参观实验室、看录像等直观教学形式,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学生建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解决教学创新等问题。方法:分析“体验型”课型在护理专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结果:“体验型”课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艺术水平,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结论;该课型值得在高职护理专业医学课程体系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课前要认识到机能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课中要注重机能实验的教学质量,课后要进行巩固等方面对机能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通过加强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重要”能力的培养,来达到学生毕业后工作起步迅速、上手快和适应能力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护理专业开设“营养与膳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内容琐碎,难以记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同感。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使教与学的效果都得到了提高。1培养兴趣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动力。在绪论中,教师可按大纲要求在完成课时目标的同时,强调合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饮食不合理对健康的影响;强调护理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好本门课程,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的重视;再穿插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的饮食观念和现象,激起学生对正确饮食观念的好奇心、求知欲,带着浓厚…  相似文献   

5.
运用"双十"评价对护生进行素质培养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护理教育者改变过去普遍只重专业、轻基础;重授技,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我系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自2000年以来,开展了“双十”佳优秀护生和学习状元的评选活动,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护理专业药物学教材增加了一些新实验,如“药品知识”实验,“调配操作练习”实验和“配方发药”实验等。“配方发药”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正确地执行处方,正确使用注射剂配伍禁忌表的能力。但教材中没有提供具体操作方法。笔者在98级药物学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并加入了药品外观质量检查及药物相互作用鉴别(处方分析)等技能,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做法是:(1)拟定20个处方,供学生抽取(准备处方所列全部药品及相应不合格品)。(2)将每班学生分成4批,每批约15人,每人抽取处方1张。(3)让学生准备5…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能力素质培养;严格要求,实行“高进优教严出”;坚持“三高”,重视“三基”,强调“三严”;实行导师制和交换学生制度;实行住院医师培养制度等方面,初步论述了吴阶平医学教育思想与协和医学精英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8.
开设"礼仪"课程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肖平 《广西医学》2003,25(3):494-495
一直以来 ,我国的护理教育受传统教学的束缚 ,教学内容偏向于医院病人的护理 ,而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学校必须更新观念在教学上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 ,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之适应新时期的护理工作。因此在护理教育中 ,必须强化学科意识、突出护理特点 ,增加护理专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 ,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本校于四年制护理专业中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礼仪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1 开设的必要性1.1 护理专业发展需要 :在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指导下 ,使护理工作由护理疾病扩展为护理社会的人 ,…  相似文献   

9.
“双师”是教育界对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的能力与资质要求,其内涵是要求承担职业性、应用性课程的教师不仅应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和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还应具备相关行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从事相关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笔者在这里借用“双师”的概念,提出本科护理教育应培养“双师”素质型护理人才,即要求护理学本科毕业生不仅应具备“护师”的基本素质,还应具备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教学的“教师”的素质。“双师”素质是现代护理人员职业角色的基本要求,培养“双师”素质型护理人才是新时期本科护理教育的主要任务。开设护理教育学课程,注重教育学实践,是培养护理学生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教学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专业模块教学的概念并对中等卫校护理专业模块教学计划实施过程进行研究。研究步骤分准备和操作2个阶段。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优化专业设置,增强适应性;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实行“宽基础”教学;以能力为本位,实行“活模块”教学;实训模块多样化,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优化《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培养临床实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基础护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独立、规范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就业的基本要求。护理实践教学在护士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应不断更新观念,优化组织实践教学;力求实验室操作练习用物与临床一致;做好实验课示范教学;加强学生学习,课余时间巩固练习;优化实验课操作评价体系,重视临床实习中的实践考核。通过在校学习期间一系列优化课堂,课后操作考核以及临床实习阶段实地演练,才能使学生具备独立、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评估能力等护理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临床“5+3”一体化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在解剖学理论教学中运用智慧树与腾讯课堂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高效、精准、互动的线上翻转智慧课堂。将ARCS[注意力(a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动机模型引入教学设计中,助力翻转课堂的有效进行。课前通过智慧树发布教学资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应用腾讯课堂直播教学,针对性地讲解重难点内容,答疑讨论;课后应用智慧树发布习题测试与作业。实践表明,该模式的线上教学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实施多元化形成性考核;为疫情之后开展混合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对正畸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本研究在口腔正畸学本科课程教学中引入“创客”概念,提出“网络-课堂-实践”结构的创客式教学。在课程前期以“碎片化”专题为特色编辑教材,以“创客小组”为基本单位,依托网络开展课前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开展专题探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者;最后开展一系列正畸实验操作训练。通过上述教学举措,提升口腔正畸学本科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实验课是学生理解化学理论知识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上好化学实验课要转变教育思想,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探究性学习;注意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5.
本就我院在实行“管教结合”管理模式的改革中,注意发挥众多业务课教师的积极因素,不仅队事业务课教学。同时也下到班集体中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丁解情况,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业务课教学紧密结合方面作了一些探讨。笔认为,了解学生思想,掌握时代脉搏,将德育内容巧妙地贯穿于业务课教学之中,撤弃空嗣的说教是“管教结合”成功的基础;结合业务课内容选准最佳结合点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自然、融洽的业务课学习环境中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是“管教结合”成功的美键。  相似文献   

16.
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的高等中医教育,应坚持宁缺勿滥的精英教育:把住“严出”;突出个性化教育;培养有思想和思考能力的中医人才;培养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新儒医。在此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是推动中医学不断发展,免于被“告别”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7.
王芹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106-107
为了提高学生对基护操作课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基护课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在基护教学中,对操作考核作了一些改革,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探究型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探究型学习”的特点是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为核心,其优势:一是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具体的探究过程也有不同的要求。“探究型学习”中学生的自主程度是很重要的,应尽量使学生投入到自己发现问题或深化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在《基础护理学》中增加“护理程序”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及效果,我们对护理中专二年级5个班学生,进行了20学时的教学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护理学》中增加“护理程序”的教学内容很有必要,其教学重点要着眼于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着重对学生进行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训练。同时表明护理程序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基础护理学》上,而应继续在临床护理课中深化和落实。  相似文献   

20.
"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职护理专业来说,“护理心理学”是必修课程,尤其在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期,“护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与护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应用学科,对未来的护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考虑到理化及生物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同时要考虑到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制约与影响;不仅注重生理方面的技术操作,而且要善于洞察病人心理状态的微细变化。对于“护理心理学”这门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的学科,如果完全采取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难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