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考察了马来酸酐(MAH)用量、引发剂(BPO)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CPPgMAH)中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MAH):m(CPP)=0.28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较高;随着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的增大,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也随之增大;提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接枝效果,适宜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00℃、1.5h。  相似文献   

2.
嵌段SBS接枝马来酸酐及马来酸盐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溶液法合成嵌段SBS接枝马来酸酐(MAH),控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MAH用量,得到不同接枝率的产物。用红外光谱及反滴定法定性定量表征了接枝率。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马来酸酐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呈不同增加趋势,其中反应温度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别用NaOH、CaCl2、LaCl3将SBS接枝马来酸酐(SBS—g—MAH)离子化,得到SBS接枝马来酸盐离聚物(SBS—g—MAM)。其耐溶剂性能、吸水性能及对极性基体的粘合性能随离子化程度而发生变化,离聚物具有更好的吸水性及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3.
熔融法聚乙烯蜡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熔融法聚乙烯蜡接枝马来酸酐的工艺过程和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以丙酮为溶剂,将MAH和聚合引发剂配成溶液滴加反应,引发剂和MAH的质量分数各为12%,反应温度165℃左右,接枝率可达15.6%。经红外谱图分析证明聚乙烯蜡与马来酸酐发生了接枝反应。在热熔胶的制备中,发现使用接枝聚乙烯蜡比使用未接枝聚乙烯蜡的粘接强度(PVC/木材)提高了约90%。  相似文献   

4.
CPP-g-MAH的制备及其接枝效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反应温度、加料方式、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对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丙烯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通过改进接枝工艺,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了马来酸酐的接枝效率。在较低马来酸酐用量下制备出接枝率约2%、接枝效率达到80%左右的接枝产品,显著降低了原料消耗。  相似文献   

5.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胶粘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是一种新型高分子粘合材料 ,其性能取决于马来酸酐在聚丙烯上的接枝率。在以溶剂法进行共聚合时 ,反应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对马来酸酐接枝率有强烈的影响 ,实验表明 ,在温度≤ 10 0℃时 ,马来酸酐接枝率≤ 0 .2 %。在 13 5℃和引发剂用量 3 .0wt%时其接枝率为 1.19% ,同时单体用量对接枝率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溶液法合成SBS接枝马来酸酐(MAH),控制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MAH用量,得到不同接枝率的产物,用红外光谱及反滴定法分别定性定量表征了接枝率,结果显示: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马来酸酐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呈不同增加趋势,其中反应温度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别用NaOH、CaCl2、LaCl3将SBS接枝马来酸酐(sBS-g-MAH)离子化,得到SBS接枝马来酸盐离聚物。其耐溶剂性能、吸水性能及对极性基体的粘合性能随离子化而发生变化。离聚物呈现更好的吸水性能及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7.
贾金兰 《应用化工》2009,38(7):1043-1045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及引发剂加入工艺等因素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聚丙烯接枝率都有一定的影响,马来酸酐及二甲苯的用量对聚丙烯接枝率影响最大,当马来酸酐、二甲苯与聚丙烯之间比例为0.1/2/1时,聚丙烯的接枝率最大,接枝率可达4.36%。  相似文献   

8.
以马来酸酐(MAH)为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接枝物AS-g-MAH以及AS-g-(MAH-St).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MAH已经成功接枝在AS链上.并用反式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率,讨论了引发剂用量、马来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和共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接枝率先增大,然后趋于平稳;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接枝率先增大后下降;共单体苯乙烯的加入对接枝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PEW-g-MAH的制备及其对PP/Talc的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裂解反应制备了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蜡,考察了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相对分子质量、熔点、软化点之间的关系。在锅中用熔融接枝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和马来酸酐用量对产物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质量分数0.1%、马来酸酐质量分数4%、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聚乙烯蜡的接枝率达到1.49%。接枝的聚乙烯蜡可作为一种新型偶联剂用于改性聚丙烯与填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改性后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悬臂粱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10.
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接枝率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马向东  刘大壮  孙培勤 《粘接》2002,23(5):12-14
考查了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丙烯反应中马来酸酐不同接枝率时红外特征峰的大小变化规律,通过特征峰比值和化学法接枝率的测定值线性回归,建立了相应的经验方程式,提出可以用红外法测定马来酸酐接枝率。该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1.
在brabender上研制了马来酸酐接枝的乙丙共聚树脂。在研制过程中考察了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马来酸酐与引发剂的比例,温度以及反应物停留时间对接枝率及马来酸酐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丙烯纤维,考察了接枝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吸湿率以及马来酸酐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纤维的断裂强度比纯聚丙烯纤维的低,接枝率越高强度越低,断裂伸长率则相反;随着接枝率的增加,纤维的取向度也逐渐升高。与聚丙烯纤维相比,接枝聚丙烯纤维的吸湿率有了明显提高,在相同拉伸倍数下提高了3-5倍;MAH残留量相当于接枝率(0.73%)的3.7%,表明主要是接枝的马来酸酐改变了聚丙烯纤维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优化工艺条件和不同组分的用量,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马来酸酐(MAH)用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BPO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反应时间相对最弱。4种因素的极差递减顺序为:引发剂BPO用量、MAH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4.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反应挤出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晓丽  李炳海 《塑料》2005,34(6):6-9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了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研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反应的存在。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螺杆转速以及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苯乙烯(St)作共单体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引发剂含量较低时,用苯乙烯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接枝率。  相似文献   

15.
以马来酸酐(MAH)等为单体接枝聚丙烯作为聚丙烯(PP)/黏土复合材料熔融剂,考察了马来酸酐用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图对PP-g-MAH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m(PP):m(复配单体):m(BPO)=10.0:2.0:0.6、反应温度控制在120℃左右、复配单体为马来酸酐/苯乙烯时,熔融剂PP-g-MAH的接枝率可获得较大值3.9%。实验同时表明,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不大;苯乙烯的加入对接枝率有较大的影响,与普通单体单一马来酸酐相比,加入苯乙烯的接枝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利用超声波的分散原理,利用固相法粉末状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以水为分散剂,丙酮为相面相溶剂,过硫酸氨[(NH)42S2O8]为引发剂,制备MAH固相接枝PP。研究了引发剂ASP用量、单体MAH用量、反应时间和比表面积等对接枝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AH的接枝率随引发剂APS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下降;随MAH用量的增大,产物的接枝率先增大,当达到一个最高值后随着MAH用量的进一步增大,接枝率反而下降,但下降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回收聚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MAH)、低温等离子体等,对聚丙烯进行亲水改性研究.以亲水性的MAH作为接枝单体,探讨了单体用量及引发荆用量等因素对固相接枝反应的影响.当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含量为3%时,接触角最低可降到69.6°;而等离子体可以进一步改善亲水性,使接触角最低速54.0°.  相似文献   

18.
A reactive extrusion process for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propylene with maleic anhydride in the presence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was studie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was used in this reactive extrusion system to reduce the viscosity of the polypropylene melt phase by forming a polymer–gas solu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better mixing of the reactants. Subsequently, the effect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on the level of grafting, product homogeneity, and molecular weight was evaluated. Analysis of the products revealed that the use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led to improved grafting when high levels of maleic anhydride were u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no evidence of an improvement in the homogeneity of the product, while melt flow rate measurements showed a reduction in the degradation of polypropylene during the grafting reaction when low levels of maleic anhydride were employed.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7: 1116–1122, 2003  相似文献   

19.
李智雄  李如燕  董祥  姜跃平  张松 《化工进展》2018,37(9):3484-3491
在静电纺丝制备出纤维素超细纤维(CSF)的基础上,利用马来酸酐(MAH)改性制备了新型羧基化吸附剂,接枝温度为100℃,时间为3h,MAH与CSF质量比为5:1,过氧化二苯甲酰(BPO)用量为7.5%时接枝效果最佳,取代基含量可达2.304mmol/g。通过SEM观察了纤维素超细纤维改性前后的形态分布和微观结构,通过酸碱滴定定量地测定了改性纤维素超细纤维(MAH-CSF)中的取代基含量,FTIR图谱分析定性地表明马来酸酐成功地接枝在了纤维素超细纤维上。从XRD和DSC谱图中得知MAH-CSF的晶型未发生变化但结晶度有所下降,马来酸酐改性提高了纤维素超细纤维的热稳定性。研究了CSF和MAH-CSF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经马来酸酐改性后纤维素超细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从210mg/g提高到了306mg/g,这表明羧基化可极大地提高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在低pH下,H+与亚甲基蓝间的竞染作用使得吸附剂的吸附量较小;随着吸附剂的去质子化,吸附量明显迅速增大;在pH大于5.5时吸附量增加趋势减缓。MAH-CSF与MB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使其具有更优良的吸附效果,吸附过程更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在超声波作用下吸附剂再生5次的吸附率达89%以上,这表明吸附剂具有很好的再生性。  相似文献   

20.
谢浩  杨隽  周立民  郭雅妮 《应用化工》2012,41(5):745-747,751
了提高非极性聚丙烯纤维(PP)的相容性,采用固相法以马来酸酐(MAH)对聚丙烯纤维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成功接枝到聚丙烯上,当反应温度为80℃,PP用量为0.5 g,MAH用量为0.2 g,BPO用量为0.05 g,回流时间为2.5 h时,最大接枝率可达到7.51%;BPO的用量、MAH单体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PP纤维的接枝率影响较大。而测定PP纤维接枝率时回流时间对其接枝率的影响不大;接枝聚丙烯纤维的分解温度明显高于纯聚丙烯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