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调节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将乳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以及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组(每组18只乳鼠).正常对照组小鼠生长于正常空气氧浓度(21%),OIR模型组和NS-398组小鼠于出生后第7天放置于高浓度氧环境(75%)生长,第12天调整氧浓度为正常.NS-398组小鼠于出生后第12~17天每日腹腔注射10 mg/kg NS-398.于第17天,获取3组视网膜标本,采用常规病理学检查在光镜下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OX-2、VEGF和PI3K/Akt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病理切片未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OIR模型组和NS-398组均出现与内界膜相连的新生血管,以OIR模型组为甚.COX-2、VEGF和PI3K/Akt在正常对照组均存在一定表达,在OIR模型组呈强表达,在NS-398组的表达明显低于OIR组,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3组间COX-2、VEGF的吸光度值、mRNA和蛋白相对量及PI3K/Akt的蛋白相对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COX-2表达受到抑制后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减少OIR模型中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在此过程中涉及到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 EPO)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32只7日龄C57BL/6J鼠随机均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OIR组、OIR+0.9%氯化钠溶液组、OIR+rh EPO 10 IU组、OIR+rh EPO 50 IU组、OIR+rh EPO 100 IU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5组采用将7日龄鼠在(75±2)%的高氧环境中饲养5 d,随后转至正常空气中再饲养5 d的方法建立OIR模型。3~6组分别进行0.9%氯化钠溶液和rh EPO(10、50、100 IU)腹腔内注射,自生后7 d开始每日注射一次,共5 d。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法和HE染色法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VEGF、e NOS、n NOS 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视网膜中均有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并可见血管的扩张、扭曲、闭塞;rh EPO治疗组中新生血管进一步增多,血管扩张更加显著。rh EPO的治疗加重了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并使视网膜组织中VEGF、e NOS、n NOS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外源性rh EPO加重了OIR小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使视网膜组织VEGF、e NOS和n NOS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孙玉莹  肖欧  黄春雨△ 《广东医学》2020,41(22):2287-2292
目的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血管病变(OIR)模型,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7日龄新生TLR4基因敲除(TLR4-/-)C57BL/6J小鼠和7日龄新生C57BL/6J小鼠建立OIR模型。分别于小鼠第12天(P12)、17天(P17)和21天(P21)时通过小鼠视网膜荧光灌注铺片观察新生血管面积,评估新生血管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LR4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两组OIR小鼠P12和P17视网膜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OIR模型中,通过视网膜荧光灌注铺片发现P12两组小鼠视网膜出现无血管区,P17均出现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簇,而且新生血管面积达到最高峰。P12、P17和P21时,TLR4-/- OIR小鼠中的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均明显比正常OIR小鼠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发现TLR4在小鼠视网膜上广泛表达,与未建立OIR模型的正常小鼠相比,在P17时正常OIR小鼠视网膜的TLR4表达明显升高。对比正常OIR小鼠,TLR4-/- OIR小鼠视网膜组织的NF-κB、VEGF和促炎因子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4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TLR4基因缺失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血管生成因子和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尼莫地平与生长因子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PD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SD幼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球后注射药物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建立高浓度氧气诱导的SD幼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OIR),后3组分别双眼球后注射尼莫地平(0.2mg/ml)各10、5、2μl,隔日1次×3次.取实验幼鼠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与PD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和PD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双眼球后注药大、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小剂量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VEGF和PDGF能够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一定剂量的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则能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尼莫地平在某种程度上能抑制VEGF及PD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0a-5p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氧对照组、miR-20a-5p高表达组,每组24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在出生后第7天置于氧浓度(75.00±2.00)%氧箱中建立OIR小鼠模型,连续高氧环境5 d后置于常氧中饲养。高氧环境结束前1 d,高氧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1μ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miR-20a-5p高表达组玻璃体腔内注射1μL miR-20a-5p激动剂(miR-20a-5p agomir)(1μmol/L),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正常组一直置于空气中正常饲养。高氧结束后各组小鼠正常空气再饲养5 d进行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miR-20a-5p、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表达情况;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情况。结果模型组和高氧对照组在出生第17天自视盘向周围发出的放射状大血管迂回、不规则扩张,出现大量新生血管,且新生血管结构及分布紊乱,周边毛细血管网闭塞; miR-20a-5p高表达组相较模型组和高氧对照组在出生第17天自视盘向周围发出的放射状大血管迂回不明显,血管不规则扩张现象减轻,新生血管明显减少。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高氧对照组视网膜组织中miR-20a-5p水平降低(P0.05),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量、VEGF蛋白阳性面积百分比、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分别与模型组、高氧对照组相比,miR-20a-5p高表达组视网膜组织中miR-20a-5p水平升高(P0.05),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量、VEGF蛋白阳性面积百分比、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表达水平降低(P 0.05)。结论升高miR-20a-5p可抑制VEGF通路从而减少OIR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实现对OIR小鼠视网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Toll样受体9(TLR9)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在OI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7日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IR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对照组小鼠于正常空气中饲养;OIR组小鼠置于含体积分数(75±2)%氧气的高浓度氧箱中饲养5 d,然后再放回正常空气中饲养5 d制备OIR模型。2组小鼠均于出生第17天处死,取眼球,采用视网膜铺片法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情况,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HMGB1和TLR9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完全血管化,自视盘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均匀分布,血管形态及走形正常。OIR组小鼠视网膜中央处可见血管闭塞区,闭塞区周边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簇,视网膜血管走形迂曲。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各层间结构整齐,HMGB1蛋白呈红色,主要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在内核层及外核层可见少量表达;OIR组小鼠视网膜增厚,各层间结构紊乱,组织紧密度降低,HMGB1蛋白在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表达。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TLR9蛋白(红色)主要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OIR组小鼠视网膜中TLR9蛋白在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的阳性表达增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OIR组小鼠视网膜中HMGB1、TLR9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MGB1蛋白印迹条带表达于相对分子质量约25 000区域,OIR组小鼠视网膜中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LR9蛋白印迹条带表达于相对分子质量约125 000区域,OIR组小鼠视网膜中TLR9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MGB1和TLR9蛋白在OIR小鼠视网膜中表达显著增加,二者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促进OI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对增殖性视网膜病变(OIR)的治疗作用及其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相互作用.方法:以高浓度氧气诱导SD幼鼠OIR模型.将P2(出生后第2天) SD幼鼠随机分为8组(n=10),A为正常对照组,于自然空气中饲养,B为单纯OIR组,C、D、E为球后注射药物组,F、G、H为腹腔内注射药物组,后7组动物均于高浓度氧环境下饲养.球后及腹腔内注射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尼莫地平.取幼鼠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PDGF的表达.结果:单纯OIR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PD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球后注药大、中剂量组较单纯OIR组均明显减少(P<0.01),小剂量组则无明显变化.腹腔内注射各剂量组较未用药组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PDGF在OIR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而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可抑制OIR的发生,并在某种程度上抑制PD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在小鼠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不同时期的给药效果,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作用。方法:将20只7 d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均建立高浓度氧气诱导的C57BL/6J幼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后2组分别于出生后第7d和第12d起连续5d皮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5mg/kg.d-1)。17d龄时取幼鼠双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及VE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及VE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早治疗组与晚治疗组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和VEGF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早治疗组较晚治疗组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中,地塞米松可以抑制视网膜新血管形成和VEGF的表达,而且病变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9.
谭俊霞  朱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0):1169-1173
目的:探讨高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调节变化规律,阐明VEGFmRNA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①将10只7日龄C57BL/6J幼鼠暴露在(75±2)%浓度的高氧状态下5 d,随后在正常氧环境下5 d,作为氧诱导模型组;采用同日龄幼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空气中饲养。分别在出生后第17 d处死幼鼠。视网膜切片HE染色,观察并计数细胞核数目。②将24只7日龄幼鼠作为实验组,分为3个小组。采用同日龄的幼鼠2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样的方法饲养,分别在出生后第12、14、17 d处死幼鼠,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各组VEGFmRNA的变化。结果:①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行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可见正常组仅在少数切片中见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平均每张切片数(0.390±0.099)个;高氧组可见到较多的新生血管芽及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每张切片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个数平均为(33.590±1.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T-PCR结果显示,吸氧组新生小鼠第12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mRNA水平(0.295±0.038)较正常组(0.344±0.047)下降,P<0.05;第14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FmRNA水平(0.762±0.063)较正常组(0.335±0.032)增高,P<0.05;第17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FmRNA水平(0.678±0.046)较正常组(0.318±0.044)增高,P<0.05。③第14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FmRNA水平较第12 d明显升高,P<0.05;第17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FmRNA较第14 d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7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FmRNA较第12 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正常组第12 d、第14 d、第17 d视网膜表达VEGFmRNA水平逐渐下降,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新生C57BL/6J小鼠动物模型制作周期比较短,成功率比较高,是研究视网膜病变的较合适模型。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可明显显示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且造模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时间点,OIR模型组与正常组以及各OIR模型组之间,VEGF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氧环境抑制VEGFmR-NA的表达,而高氧后的相对低氧可促进VEGFmRNA的表达。④推断在小鼠出高氧箱当天这个时间点,给予抗VEGF治疗,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取对照组和给氧组幼鼠眼球作荧光素血管灌注,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及COX-2、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给氧组视网膜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教为(23.38±1.07)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COX-2蛋白及VEGF蛋白在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中表达.两者表达明显相关(r=0.845,P<0.01).结论:COX-2、VEGF共同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芎嗪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寻找局部注射川芎嗪的最佳方式。方法将90只C57BL/6J幼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A组)、太阳穴穴位注射组(B组)、睛明穴穴位注射组(C组)、玻璃体腔注射组(D组)、鼠尾静脉注射组(E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建立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幼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模型,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鼠尾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其他组分别取穴位注射、鼠尾静脉注射、玻璃体腔注射川芎嗪,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和比较注射后各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 (1)血清VEGF含量:B、C、D、E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2)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A、B、C、D、E组均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发生率为100%。B、C、D、E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与B组、D组、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川芎嗪能有效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川芎嗪太阳穴穴位注射为局部无创注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高氧诱导幼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数减少,视网膜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姜黄素可以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CNV)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血管生成素2(Ang-2)及酪氨酸激酶(Tie-2)受体表达。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2组:正常组;高氧组。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并加以比较。于鼠龄17d取各组小鼠视网膜及前增生的血管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半定量测定Ang-2及Tie-2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吸入高氧鼠每只眼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组Ang-2及Tie-2受体mRNA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3.7倍(P<0.05)、4.1倍(P<0.05)。结论血管抑素能有效抑制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但并不影响VEGF的合成和分泌,其抗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为抑制VEGF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血管生成素-1(Ang-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抽取其中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另外45只行左下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喂养3个月后分别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确立大鼠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即为成模.将成模大鼠再次随机分为DR对照组和Ang-1治疗组(每组15只).DR对照组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PBS缓冲液5 μL,Ang-1治疗组双眼玻璃体腔注射5 μL浓度为160 mg·L-1的Ang-1.3 d后重复上述处理1次,继续观察3 d后处死各组大鼠,摘除眼球,取出视网膜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VEGF的表达;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比较突破内界膜且与内界膜有联系的内皮细胞核数.结果 DR对照组、Ang-1治疗组VEGF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Ang-1治疗组VEGF表达比DR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DR对照组、Ang-1治疗组突破内界膜细胞数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而Ang-1治疗组新生血管细胞核数较DR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Ang-1能明显减低VEGF的表达,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的生成;其抑制糖尿病大鼠眼底新生血管的生成及渗漏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血小板反应蛋白-1 (thrombonspondin-1,TSP-1) 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 模型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40只,分为模型组(n=20)及正常对照组(n=20)。模型组小鼠通过高氧诱导的方法建立OIR模型。于小鼠出生后第7,9,11天时两组各随机抽取5只小鼠,取视网膜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TSP-1 mRNA的表达水平; 并于小鼠出生后第11天时两组随机取5只小鼠,运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出生后第11天时,正常组小鼠视网膜铺片显示视网膜血管分布呈均匀的网状结构,而模型组小鼠视盘周围可见大片无灌注区,视网膜大血管扩张,仅在周边见少量毛细血管分布,为典型的OIR早期表现。出生后第7天,模型组与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生后第9天,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 出生后第11天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且较第9天模型组亦下降(P<0.05)。结论: 在新生小鼠OIR模型视网膜血管生长发育抑制期,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提示TSP-1可能作为负调节因子在早期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分A组(造模实验组),B组(造模对照组),每组36只,取正常SD大鼠36只作为C组(正常对照组)。予以玻璃体腔内注射血管抑素后观察视网膜HE染色结果及大鼠的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 A、B组大鼠的血糖值明显高于同期C组;A组即注射血管抑素与B组即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相比,视网膜的细胞排列有一定规则,组织水肿不明显;A组视网膜的VEGF水平明显低于B组,且都高于C组。结论血管抑素可明显降低糖尿病鼠视网膜组织的VEGF表达,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水肿及内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因此,血管抑素有潜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模型(OIR)中曲安奈德(TA)对CD14+细胞聚集及VEGF表达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曲安奈德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C57BL/6哺乳期小鼠36只(共36个眼球),随机将其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6个眼球),6只17日龄正常小鼠先行FFA眼底造影,然后每鼠随机摘取一个眼球,行眼球石蜡切片HE染色。②单纯高氧组(6个眼球),6只17日龄OIR模型小鼠处理同单纯对照组。③TA高氧组(12个眼球),12只12日龄OIR模型小鼠随机一眼注射TA 2μL,再于17日龄后行FFA眼底造影后摘除术眼,其中6个眼球行眼球石蜡切片HE染色及视网膜CD14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另6个眼球行视网膜VEGF mRNA的real-time PCR检测。④BSS高氧(12个眼球),12只12日龄OIR模型小鼠随机一眼注射BSS 2μL,余处理同TA高氧组。用t检验两两比较各组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视网膜CD14与VEGF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IOD/AOI),及VEGF mRNA的相对含量值(2-ΔCt×105)。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诱导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内皮抑素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用正常同龄小鼠的视网膜作为对照,F ITC-dex tran视网膜造影整装铺片了解视网膜新生血管改变,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行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 lia l grow thfactor,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内皮抑素和VEGF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和正常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F ITC-dex tran血管造影视网膜铺片发现高氧组12 d小鼠视网膜血管普遍变细、小血管闭塞,在后极部形成大片无灌注区,17 d小鼠视网膜迂曲、扩张,部分闭塞小血管开放,高氧组小鼠视网膜切片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平均数(22.13±5.44)个与正常对照组(1.11±1.43)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S和VEGF在正常小鼠的内核层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中的细胞浆表达,高氧组视网膜组中二者的表达均有升高,VEGF升高较ES显著。结论内源性内皮抑素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表达虽有增高,但不足以抑制VEGF刺激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这可能为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的作用机理,增加内源性内皮抑素的表达有可能成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一种潜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视网膜上VEGF和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鼠龄7d的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组(A组)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实验组(B组)和对照组(C组)置于氧箱中饲养。鼠龄12天时,B组玻璃体腔内注射奥曲肽3μl,A组和C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第7天,将小鼠处死,摘除眼球制作组织学标本,视网膜铺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HE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平均数;免疫组化定量分析VEGF和IGF-1在视网膜上的表达。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样本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C组HE染色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平均数呈增加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A、B、C组视网膜上VEGF和IGF-1的阳性表达有增强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视网膜上VEGF与IGF-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奥曲肽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同时降低VEGF和IGF-1在视网膜上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 1α,PGC-1α)蛋白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7 d龄C57BL/6J小鼠80只,其中40只为正常组, 随机分为正常注药组和正常对照组;另40只建立缺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注药组和模型对照 组。向出生后12 d(postnatal day 12,P12)的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重组PGC-1α蛋白,对照组不作 注射。采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血管形态变化;取组织切片观察并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 核数;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PGC-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血管,而正常注药 组可见新生血管,模型注药组较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丛增多,荧光渗漏加重;组织切片可见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 组分别较对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增多(P<0.01);视网膜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 组中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中均较对照组明 显上调(P<0.01)。结论:PGC-1α能促进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