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乐  李燕 《当代护士》2021,28(10):143-147
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求,为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确保剧增的非新冠肺炎危急重症患者在疫情期间也能得到及时救治,某院成立了过渡病区,在某院多学科协作管理下,有效地避免了新冠肺炎的院内传播.采取合理的人员配置、积极的岗前培训、严格的个人防护及消毒管控等各项有力措施,并在各学科的统一协作下确保了患者的医疗安全及护理质量.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过渡病区的多学科协作管理为保证医院非隔离区的医疗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好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收治、疫情预防与控制工作,同时兼顾原有危重患者的治疗需求,达到疫情防控与常规诊疗两手抓、两不误。方法采取了楼层布局调整最优化,理论与技能培训考核常态化,患者管理人性化,消毒措施管理规范化和防护物资管理精细化5个方面(“五化”)的防控策略,做到精准施策、动态调整。结果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减少了恐惧心理,确保了工作质量与效果,增强了防控意识和落实防控措施的依从性与主动性,实现了全科在岗医护人员和非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的零感染。结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下,感染内科重视楼层布局、理论与技能培训考核、患者管理、消毒措施管理、防护物资管理,能显著提高防控效果,实现院内防控零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以期减少疑似患者漏检、院内交叉感染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方法 将预检分诊关口外移,分别在门诊、急诊、住院部关键入口搭建帐篷,设置预检分诊点;加强预检分诊人员及物品的精细化管理和预检分诊流程及信息的精准化管理。 结果 2020年1月25日—2月20日,累计预检分诊37 698例次,其中新冠肺炎发热门诊患者301例,普通发热门诊患者639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收住隔离区160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并转诊3例。在此期间,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零漏检,院内交叉感染零发生,患者及家属零投诉。 结论 “1移2精”预检分诊管理模式行之有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起到控制疫情传播的作用,将来可推广和应用于其他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在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普通病房疫情期间建立严格的防控措施非常必要。本研究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诊治指南,结合院内感染控制科的相关要求,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控制病毒传播。切实保障普通病区住院患者身体健康,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方法对本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住院的普通病区住院患者及家属采取限制人员流动、24h门禁管理、对所有在院患者进行体温筛查、固定陪护。加强对普通病区的消毒。结果更好的保护患者,保护医务人员,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针对县市级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任务特点及疫情期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经验。主要包括:制定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建立新冠肺炎防控人员库;防控点位的护理人力资源动态调整;对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普通病区医务人员的同质化管理等,使各项工作良性运转。认为县市级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重点为确诊患者的转运和进入医院人员的新冠肺炎排查与诊治工作。针对工作模块与特点,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调配预案,达到精准化调配人力资源,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提高了医院在灾难事件中的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新冠肺炎爆发流行的形势下,为高效启动小儿外科病房对新冠肺炎的防护程序,保障病区患儿的安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外科结合病房特点,从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病区人员管理、加强防护物资管理这四方面探索,加强新冠肺炎疫情下小儿外科病房的管理,保护抵抗力较弱的围手术期儿童患者,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保障患儿及临床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取得良好效果,具有推广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定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应急护理管理策略,探讨其实施效果,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 基于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病区筹备、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培训、新冠定点医院相关护理常规和操作技术的培训、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医疗废弃物处理、合理排班、心理支持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实施疫情防控应急策略及护理管理。结果 2022年4月8日-6月5日,我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阳性患者956例,其中重症203例,重症患者好转率(从重症转为普通型或轻型)达到97.8%。结论 新冠肺炎在上海流行期间,制定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护理管理策略、应急体系的构建有效地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有效地治愈重症患者和避免疫情地蔓延和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手术室防控,减少和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方法逐步开展外科限期手术和择期手术。建立疫情管控组织架构,制定"定期""活期"两库储备方案,加强手术室物资管理。结果新冠疫情零扩散,手术患者、医务人员零感染。结论强化新冠肺炎疫情期手术室的防控细节,可增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极危重症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52例极危重症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重点包括人工气道管理、体外膜肺(ECMO)护理、俯卧位通气等呼吸支持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糖尿病患者护理和心理护理,同时做好院内感染预防工作。 结果:患者病情及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发挥积极作用,采取个体化的整体护理措施,并且熟练掌握相关理论,做到早期干预,科学、有效地做好极危重症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及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收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病区的病房有效管理。方法在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等职能科室的指导下,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对隔离病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结果提高了病区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时效性,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结论在医院救治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通过科学的病区布置、积极有效的防护培训,保证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及时抢救治疗和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王玉秀  张瑞珂 《护理学报》2020,27(14):54-58
目的 探索医院精神科住院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护理管理。方法 精神科住院部在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取严格掌握患者入院指征和严格执行陪护探视制度控制人员聚集;通过体温监测和流行病学筛查关卡设置防止疫情输入;对住院患者进行分区收治、分级防护防范院内交叉感染;制定精神科住院患者疫情排查处置流程、通过首次排查和每日排查进行动态疫情防控;调整住院患者外出转运带送、专科治疗用药、院内外康复管理等工作流程落实防控措施;采取多种形式的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严格执行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巡视制度、分级护理等护理核心制度,确保患者安全。结果 精神科住院部日均在床住院患者421例,累计开展新入院及在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每日排查16 840例次,排查率为100%,带送患者外出转运506例次,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无院内交叉感染,未发生住院患者自杀自伤、肇事肇祸、擅自离院等护理安全事件。结论 精神科住院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护理管理成效明显,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感染防控是预防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的重要一环,加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感染防控对于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的传播、杜绝医护人员的感染有着显著作用。通过岗前培训、物管护理小组、物表消毒、地面消毒、空气消毒等对新冠肺炎隔离病房进行针对性感染防控,同时加强相关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将病房感控的管理措施运用于新冠肺炎护理风险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下普通就诊患者及需特殊诊疗患者的隔离方式。方法综合国内外同类型医院及综合医院实际情况,对比不同隔离方式的优缺点,总结出不同情况就诊患者的最佳隔离方式。结果门急诊、住院可疑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非重症患者直接引导至发热门诊进行隔离筛查,重症不宜转运者就地隔离;急诊、妇产科等急需手术的新冠肺炎可疑或情况不明患者直接进入负压手术间隔离手术,术后转入统一隔离病区进行隔离筛查。结论结合患者病情和医院隔离条件,第一时间选择最佳隔离方式有利于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传染源,并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冠肺炎的防控重点是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新冠肺炎诊治指南(第五版)为依据,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疑似病例的管理是避免误诊、漏诊、提高救治率以及防控交叉感染的关键,此类患者的留观指标、隔离条件、入院标准、出院标准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意见。在近期管理发热隔离患者的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虽然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但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能完全排除新冠肺炎,也有报道发现病程后期核酸检测才出现阳性的病例。针对湖北以外的此类患者建议采取住院隔离观察并给予对症治疗。针对此类患者,建议加强院内核酸检测、及时隔离分诊,出院标准等同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以确保出院患者不携带病毒,达到患者和社区双重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7例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及感染防控对策。方法:2020年1月23日~3月2日收治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7例,住院期间实施严密病情观察、机械通气护理、液体目标管理、体外膜肺氧合(ECMO)护理、镇静镇痛管理、营养支持、用药观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及感染防控管理等,总结护理及感染防控经验。结果:本组7例患者中,5例重型患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25.2±6.0)d,治愈率71.4%;2例危重型患者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无死亡病例,无院内交叉感染及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结论:规范治疗和护理流程、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是成功抢救重症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新冠肺炎的全面认识,预防-临床-康复(护理)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心肺康复联盟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护理工作指导意见》,内容包括:康复护理管理、康复护理原则、康复护理中的训练指导、心理及营养康复护理指导等几个方面。康复护理管理主要从院内感染管理、区域安全管理、患者/陪护管理、预警机制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新冠肺炎康复护理工作中要加强院内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病区消毒隔离管理要求,建立预警报告机制,加强住院患者和陪护的管理;康复护理原则强调的是呼吸功能、肢体功能、心肺功能康复护理的指导原则;康复护理中的训练指导主要从呼吸功能、肢体功能、心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具体指导,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呼吸康复指导训练,以帮助患者改善肺通气,提高肺功能,恢复体能和心理调整,增强活动能力,最大程度地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心理及营养康复主要从自我心理状态评估、心理问题干预、营养康复护理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强调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开展心理、营养康复指导。该指导意见对加强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护理工作的科学性管理及规范性指导患者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护理部根据护士层级和培养目标组建了12个专科学组。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期增设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和重危病房等场所的护理岗位,并开展心理支持项目,同时要完成援外的紧急任务。护理部根据新冠肺炎疫期护理岗位设置及职责,遵循责-能匹配的原则,选择相应专科学组护理人员进行调配,在满足医院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完成4批次的新冠肺炎护理人力调配,累计调配专科学组152名护士。各诊疗单元均未发生新冠肺炎院内感染,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心理援助者满意度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新冠肺炎的临床病例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119例非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和30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及重要检验指标,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危重症患者以高龄者居多,临床表现均以单个症状者较少,大多是数个症状共同或先后出现,但危重症患者程度更严重。新冠肺炎常伴有基础疾病,其中最多为高血压病,其次是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而51.3-63.3%的患者往往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另外还发现,危重症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非危重症患者,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等指标,危重症患者则明显高于非危重症患者。结论 和非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相比,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年龄更大,临床表现和基础疾病更多、程度更重,炎性反应更明显,对肺、心及肝等重要器官功能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应急隔离病区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方法 2020年2月14日—3月14日,本院援鄂医疗队在接管重症应急隔离病区期间共收治83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在隔离病区通过采用完善应急隔离病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优化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标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措施进行全面病房管理。结果 1个月内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出院42人,转院、转科40人;危重症、重症转为轻症52人。未发生医务人员感染事件。结论新冠肺炎重症应急隔离病区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将整体护理融入到护理服务过程中,取得患者的配合,帮助患者康复。储备适当的人力资源是保证启动应急预案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