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仕平  蔡笃雄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69-870,883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肝脏枯否细胞、神经肽受体等多种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且治疗棘手的严重急腹症,死亡率可达15%~20%.S A P 时常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成为其主要死亡原因。在胰外器官中,尤以肺损伤最为突出,15%~60%的S A P将并发急性肺损伤(ALI )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RDS ),1周内死亡率为60%。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确切阐明。国内外学者对致病因子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中性粒细胞激活、胰酶、氧化损伤、内皮素及炎症介质、P物质等参与其发病。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APALI)作为危重病研究的热点,相关的治疗种类繁多,尽管从诊断到治疗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临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笔者对近几年在药物、血液滤过、机械通气等方面治疗 APALI 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洪伟兰 《吉林医学》2010,(33):6133-6134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29例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一经确诊,立即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痊愈25例,死亡4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对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早期的诊断以及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N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胰腺炎2、4、8、12小时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的方法,复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模型。分别对胰腺损伤、肺损伤程度进行病理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胰腺组织湿重、血清淀粉酶,用ELISA法检测血浆FN含量,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的FN mRANA水平。结果:造模后各组,肺损伤评分、胰腺损伤评分、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胰腺组织湿重及血清淀粉酶均逐渐升高。造模后各组血浆及肺组织的FN均较正常组降低。结论: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发病过程中,血浆及肺组织FN表达明显降低。提示F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时内皮素(endothelins,ET)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作用。方法:胰胆管逆行注药法制备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检测血浆ET、NO、淀粉酶(amylase,AMY)、脂肪酶(lipase,LIP)水平;胰腺、肺脏系数和胰腺、肺脏病理形态变化。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中血浆ET、NO、AMY、LIP水平,胰腺、肺脏系数均明显升高;胰、肺病理形态改变明显。结论:ET、NO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肺损伤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呼吸机支持加床边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 1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 2 4h内行呼吸机支持 ,并行床边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 (CVVH )、肠外营养 (TPN)和控制感染 ,监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氧合指数(PaO2 /FiO2 )、中心静脉压 (CVP)、血肌酐 (Cr)、血尿素氮 (BUN)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PaO2 和PaO2 /FiO2 均有明显提高 (P <0 0 5) ,Cr和BUN有所下降 (P <0 0 5) ,乳酸值未见明显增高 ,肺顺应性 (Cst)稳定在 3 1~ 3 4ml/cmH2 O。结论 早期呼吸机支持加床边血液滤过对维护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变化等改善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PI3K/PKB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等重要生理活动.近年来研究发现该信号通路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该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vW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测定 3 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 3 0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浆vW因子水平 ,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 2 4h血浆vW因子水平为 2 15 .0 %± 2 3 .4%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0 7.5 %± 2 9.6% (P <0 .0 0 1)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vW因子显著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 (P <0 .0 1) ;血浆vW因子预测重症A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 91.7%、87.0 %和 88.7%。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 ;测定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vW因子水平可早期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1)阴性对照组(C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组织;(2)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组):3.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3)腹腔灌洗组(w组):复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成功后于胰腺被膜外放置灌洗管。于下腹部留置引流管,生理盐水行腹腔持续灌洗;(4)腹腔注射组(E组):取S组大鼠的胰腺匀浆及腹水,于正常大鼠腹腔内注射。于造模后3h、6h、12h分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细胞因子NF—KB、TNF-α、IL-1β;对胰腺及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S组及E组肺泡间质水肿、出血,并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在不同时相,S组、w组和E组NF—kB、TNF-α、IL-1β均高于C组(P〈0.01),w组升高的幅度小于S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腹水可以导致急性肺损伤,肺组织中NF—KB、TNF—α、IL-1β表达增加,提示这些因子参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过程,原因可能与相关性腹水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有关。早期腹腔灌洗将SAP相关性腹水进行稀释并引出体外,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下调NF-kB、TNF—α、IL-1β,减轻肺损伤的程度,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孕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只晚期SD孕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孕鼠组(SO组)、孕鼠SAP组(SAP组)和孕鼠MIF抑制剂ISO-1预处理组(ISO-1组),每组均为10只.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术后12 h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AMY).取胰腺组织及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评分,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MIF、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 SAP组孕鼠的血清淀粉酶(AMY)、胰腺及肺组织病理评分较SO组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孕鼠肺组织中的MIF、NF-κB及TNF-α表达较SO组也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O-1组上述指标较SAP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的表达与NF-κB及TNF-α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5和r=0.787,P<0.05.结论 MIF抑制剂ISO-1对孕鼠急性重症胰腺炎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及TNF-α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磷脂酶A2(PLA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葛根素能减轻SAP大鼠胰腺及肺组织的病理性损伤,降低血清和肺组织中PLA2活性及TNF-α、IL-1、IL-6水平。结论:葛根素能有效抑制SAP时增高的PLA2活性,抑制TNF-α的活化,下调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L-精氨酸(L-Arg)减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TAC)制造SAP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SAP组、氯喹阻断组和L-Arg治疗组。计算肺组织学评分和肺损伤指数以评价肺损伤程度,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肺组织TLR2/4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0.013±0.209E-2,0.110±0.742E-2)比较,SAP组肺组织TLR2和TLR4 mRNA表达明显增高(1.045±1.741E-2,2.067±1.914 E-2,P〈0.01),肺损伤加重,肺组织TNF-α浓度升高(P〈0.05或P〈0.01);氯喹阻断TLR2/4 mRNA表达后(0.478±7.412E-2,0.012±1.513 E-3,P〈0.01),肺损伤程度减轻,肺组织TNF-α浓度降低(P〈0.05或P〈0.01)。给予L-Arg治疗后,TLR2/4 mRNA表达降低(0.260±0.891E-2,0.732±5.135 E-2,P〈0.01),肺损伤程度减轻,肺组织TNF-α浓度降低(P〈0.05或P〈0.01)。结论SAP时,肺组织内TLR2和TLR4表达上调。肺组织内TLR2和TLR4的表达增高可能在SAP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L-Arg可以通过抑制TLR2/4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姜黄素组。采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法建立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模型。检测造模后6h各组的血清淀粉酶活性、PaO2和PaCO2、肺湿/干重比值、胰腺与肺的大体及镜下病理改变、肺组织镜下病理评分以及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AP组、姜黄素组胰腺呈SAP改变,肺呈APAu改变,且姜黄素组病变较SAP组减轻。SAP组血清淀粉酶活性、PaCO2肺湿/干重比值,肺组织镜下病理评分以及NF—κBp65阳性率显著高于姜黄素组(P〈0.01);PaO2显著低于姜黄素组(P〈0.01)。SAP组、姜黄素组肺组织中NF—κB加5的表达与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大鼠APALI时肺组织中存在NF—κB的过度表达,并与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姜黄素对APALI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及大黄素组,再将每组分为术后4,8,12h亚组,检测各组血浆淀粉酶、肺泡灌洗液磷脂酶A2(PLA2),白细胞介素(IL)-18及IL-6水平,并对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采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表面蛋白A(SP—A)mRNA表达,且与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黄素组血浆淀粉酶、肺泡灌洗液PLA2水平及肺组织病理评分与同时间点SAP组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大黄素组肺泡灌洗液IL-1β,IL-6值与4h时SAP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大黄素组肺组织SP-A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肺组织SP—AmRNA表达在4,8h与IL-18,IL-6呈负相关(r=-0.587,P〈0.05).[结论]大黄素通过抑制PLA2活性及降低炎性因子,减轻SAP模型早期肺炎症反应,提示大黄素有良好的肺组织保护作用,改善SAP所致的早期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氢饱和生理盐水(HRS)对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4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P+ NS组)和 HRS处理组(S A P+ H RS组),各组再按时间点每个亚组分成6、12、24 h 3个亚组,每个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收集血清、肺组织及胰腺组织。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肺组织湿干质量比;测定肺组织中 TNF‐α、IL‐1βmRNA的表达;并对胰腺组织、肺组织损伤进行病理学评价。结果(1)SAP+ NS组和SAP+ HRS组血清中 TNF‐α、IL‐1β水平、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 TNF‐α、IL‐1βmRNA的表达,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在6、12、24 h各个时间点均高于Sham组(P<0.05)。(2)SAP+ HRS组与SAP+ NS组比较,SAP+ HRS组血清TNF‐α水平、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SAP+ NS组(均P<0.05)。血清IL‐1β水平、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中IL‐1βmRNA表达在6 h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2、24 h时SAP+ HRS组低于SAP+NS组(均 P<0.05)。结论 HRS可能是通过其选择性抗氧化作用抑制了氧化应激损伤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来实现对APALI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DFA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组织内细胞凋亡及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 SAP组和DDFA治疗组,每组15只. 大鼠SAP模型采用分2次ip 200 g/L-精氨酸溶液方法建立,建模后24, 48和72 h时测定血清TNF-a,淀粉酶. 血钙及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法测定肺组织内细胞凋亡,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肺组织Bax, Bcl-2基因表达. 结果:SAP组血清淀粉酶, TNF-a和肺组织内细胞凋亡指数, Bax, Bcl-2基因表达较CG组升高,光镜下见肺组织损害明显;经DDFA治疗后,血清淀粉酶, TNF-a和肺组织内细胞凋亡指数, Bax基因表达下降,而Bcl-2基因表达增强,光镜下见肺组织损害减轻. 结论:肺组织细胞凋亡, Bax, Bcl-2基因表达参与SAP发病机制,在SAP早期给予DDFA治疗对减轻肺脏损害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F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胰腺炎2、4、8、12h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的方法,复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模型。分别对胰腺损伤、肺损伤程度进行病理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胰腺组织湿重、血清淀粉酶;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F含量;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MIFmRNA水平。结果:造模后各组肺损伤评分、胰腺损伤评分、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胰腺组织湿重及血清淀粉酶均逐渐升高;血清及肺组织中MIF均较正常组升高。结论: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发病过程中,血清及肺组织MIF表达明显增加,提示MIF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