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8例患者均行全麻,手术减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行椎板切除减压加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术后随访,术后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14.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平均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功能改善率68.5%,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术后四肢功能评定结果为:优5例,良2例,可1例。未出现血肿、脑脊液漏或者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未见颈椎反曲现象发生,未出现螺钉断钉和松动现象。结论行颈后路椎管减压成形术,联合椎板切除减压加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减压完全,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需慎重选择手术范围。方法观察分析应用颈后路椎板扩大术治疗1例经常规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的高位OPLL患者的疗效。结果高位OPLL的手术治疗范围应彻底,才能取得良好疗效。讨论颈后路椎板单开门手术适合大部分OPLL,但对高位OPLL手术应以能彻底减压为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颈后路传统单开门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脊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open.doorELAP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71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其中21侧是后纵韧带骨化症(A组),另50例是脊髓型颈椎病(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C5神经根麻痹及JOA(17分法)评分,在X线片测量颈椎活动度,在末次随访时颈椎CT片上测量椎板掀开角度,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随访13-95个月,平均(46.5±35.8)个月;B组随访13—96个月,平均(47.7±36.4)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轴性症状发生率、Cs神经根麻痹以及术前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A组改善率要低于B组(P〈0.05)。影像学资料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活动度都有所丧失,但两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CT测量椎板掀开的角度分别为A组(38.04±4.76)。和B组(37.48±4.3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但是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低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治疗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5例OPLL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治疗,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分析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矢状径术前术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术后患者JOA平均改善率为(61.3±19.2)%,影像学检查显示无"再关门"现象的发生。JOA评分、颈椎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治疗连续型OPLL疗效确切,能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保持椎管的扩张状态,是一种治疗连续型OPLL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或黄韧带骨化症,颈椎多节段退行性改变引起脊髓或神经根受累者,以及颈椎病前路减压不满意未使症状缓解者,临床上多采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1].最常用者为颈椎后路单开门术[2].以往我们用丝线将棘突基部缝合固定于门轴侧的关节囊上,并发症较多,较常见者为颈后部肌肉软组织牵拉性疼痛.自1996年2月至2006年6月,我们将钛质手骨固定螺钉,应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不牵拉颈后部肌肉软组织,共8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椎管狭窄一般分为发育性 (先天性 )和退变性(后天性 )两种类型。发育性是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椎管原发性狭小 ;退变性是由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小关节、后纵韧带、黄韧带退变等因素造成的椎管继发性狭小。传统颈后路全椎板切除术虽达到了彻底减压的目的 ,但由于切除了棘突和椎板 ,不仅创伤大 ,而且严重影响了颈椎的稳定性 ,远期效果很不满意[1] 。近年来临床上通过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弥补了以上不足[2 ] 。我院近 5年来采用此种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病人 4 2例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远期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  相似文献   

8.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桂阳中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开门颈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36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全部行单开门颈椎板扩大成形术。随访观察疗效和JOA17分评分。结果36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优良率为85%。术前JOA17评分平均为5.23,术后JOA17评分平均10.25。结论单开门颈椎板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的疗效.方法 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例,均一期行颈椎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术,术后3~5个月,影像学提示前方脊髓压迫表现,二期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一期后路手术9例患者脊髓压迫症状缓解,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二期前路手术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分期后、前路联合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明显,12例患者随访8~15个月,JOA评分增加3~7分.结论 对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椎管扩大术后,原有症状不能完全缓解且影像学提示前方脊髓压迫,二期前路手术可进一步解除压迫,改善脊髓受压症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32例颈椎管狭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4年。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手术前和手术后的JOA评分方面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JOA平均改善率:(55.8±22.3)%。平均手术出血量205 mL,手术时间75 min,轴性症状1例、椎板骨折1例、硬膜外血肿1例。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相对安全、简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2009年5月间确诊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患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外伤等明显诱因下起病或原有症状出现明显加重,病程较短,发病急。人院行x线片、CT和MRI检查,片示有1~3个节段的颈椎问盘突出,同时伴有多个(≥2个)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和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2例患者单纯经椎间隙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减压;10例进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2例一期经椎间隙摘除突出的椎问盘,二期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术后患者根性疼痛及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0—40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为2.3(1~4)分,JOA评分为13.2(11~16)分。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既往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较轻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术前明确责任病灶,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常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外科针对性减压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2007年1至2011年3月,共收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理基础:先天性颈椎管狭窄3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11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5例,后纵韧带骨化3例,颈椎不稳3例,黄韧带骨化1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例,颈椎不稳合并椎管狭窄3例;JOA脊髓功能评分为0-8分,平均4.5分。在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理基础分别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前路减压融合、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侧块螺钉固定等手术方式进行减压治疗,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并获得8~55个月随访,平均38.6个月,JOA脊髓功能评分为9~17分,平均13.2分。改善率为64.4%;优良率为79.8%。结论针对不同病理基础所致的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进行有针对性减压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4.
韩建邦  杨庆国  张银顺 《安徽医药》2011,15(9):1130-1132
目的 评价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6月,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8例(A组),与同期传统单开门手术治疗的42例(B组)进行疗效分析比较,记录轴性症状、JOA评分及颈椎总活动度.结果 A组患者获随访13~54月,平均27.4月,B组患者获随...  相似文献   

15.
<正>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因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的常见骨科疾病。行保守治疗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因此对于有神经受损症状的患者,及时的手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颈椎病的外科治疗临床上多采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或颈后路椎管成形术。当患者的病变节段较多、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及有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等情况时,颈后路手术通常作为治疗的首选术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分型及观察采用经关节突环椎管减压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12年5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52例,通过CT及MRI进行分型,均采用经关节突环椎管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直线型9例,鸟嘴型8例,连续锯齿型21例、复杂型14例.通过随访,评估术后1年的JOA评分.结果 术后1年的JOA评分,52例患者中优3例,良21例,可23例,差5例,4种类型的术前与术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鸟嘴型及复杂型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存在术后神经功能加重的情况.结论 采用经关节突环椎管减压融合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有效的,但对鸟嘴型及复杂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应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17.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别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疗效、并发症等方面探讨该术式应用的必要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52例,其中颈椎病46例,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分别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后JOA评分、生理曲度改变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58.4%,术后出现后凸畸形9例,但程度较轻,与未出现后凸畸形的病例比较,其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差别;存在轴性疼痛4例;未发生C5根麻痹。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应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共21例.结果 经3年随访,术后21例无一例脱失,JOA评分提高7~12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66.7%,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4 mm.结论 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对于...  相似文献   

19.
<正>本研究对28例行椎管成形术的颈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及康复指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进而观察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AS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颈椎OPLL患者,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  相似文献   

20.
我院骨病科1988年3月以来采用中野式椎管扩大术(简称“单开门法”)治疗不同原因所致的颈椎椎管狭窄症24例,其手术方法已有介绍,现将我院所做的24例颈后路“单开门”做一报告。1 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性别,男24岁,年龄30~65岁,平均49.5岁。病程6~48月,平均21.5月。病种: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以下简称 OPLL)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