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芬太尼、布托啡诺与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ASAI或Ⅱ级,拟择期行开胸手术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组(RF),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与布托啡诺组(RFB),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组(RB),术毕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记录并比较术后4、8、12、24、和48h的镇痛、镇静效果、舒适度、病人自控镇痛(PCA)给药次数及有效次数,监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PCEA方案均能达到良好镇痛和镇静目的,在术后4h、24h和48h,RFB组的VAs值均明显低于RF组(P〈0.05),24h(P〈0.01);术后8hVAS值明显小于RB组(P〈0.01)。术后RFB4hRamsay嗜睡少于RB组(P〈0.05),其它时间段评分优于其他两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不良反应比较:恶心呕吐RFB低于RF(P〈0.05);头痛头晕RFB组低于RB(P〈0.05);嗜睡RFB组明显少于RB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配伍布托啡诺及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期间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麻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不推注地佐辛;地佐辛组于麻醉诱导前8分钟静脉推注地佐辛0.1 mg/kg.观察两组舒芬太尼注射后的呛咳发生率、程度及呛咳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地佐辛组没有发生呛咳,而对照组呛咳发生率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呛咳反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可有效预防麻醉诱导期间舒芬太尼所致的呛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和静脉给药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于我院在气管内全麻下完成泌尿外科、腹部外科并预计于术后可以迅速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63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1)和B组(n=32),A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静脉给药,B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呛咳反应。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的HR、SBP、DBP均低于A组(P<0.05)。两组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组内及组间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高于拔管时,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全麻苏醒期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可减轻血流波动,降低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用于食道癌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方法: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B组)(n=50),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1μg/kg、生理盐水10ml后,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相同。随后持续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观察与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拔管后1min(T2)、5min(T3)、10min(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中心静脉压(CVP)、丙泊酚用量、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T0、T1、T2,T3、T4A组与B组比较,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丙泊酚和芬太尼用药量B组显著少于A组(P〈0.05)。B组术后咽喉疼痛、呛咳躁动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可减轻食道癌手术气管插管与拔管的心血管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胸科手术后咽喉疼痛、呛咳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芬太尼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时对术后苏醒期躁动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颈淋巴结核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18~55岁,体质量45~80 kg,随机法分成实验组(地佐辛0.4 mg/kg)和对照组(芬太尼4.0 μg/kg),每组30例;观察两组术毕苏醒拔管期躁动反应结果:在苏醒拔管期芬太尼组比地佐辛组躁动反应明显.结论:地左辛作为诱导药可以显著地减少全麻气管插管时对颈淋巴结核手术后苏醒拔管期躁动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分析指标、患者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答问切题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2 min 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与气腹前相比,气腹10 min、20 min及60min的PaCO2均升高(P0.05),两组各时点其他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显著减轻插管应激心血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  相似文献   

7.
钟瑛  陈贤 《蛇志》2012,24(2):129-130,148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5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为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组,F组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保证患者睡眠、无体动。观察两组术中有无呼吸抑制、舌后坠及恶心呕吐,记录各时段生命体征及气腹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时段的MAP、HR、RR、SpO2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B组呼吸抑制、舌后坠、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P〈0.05),异丙酚总用量显著少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辅助腰硬联合麻醉能为妇科短时间腹腔镜手术提供安全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地塞米松对肺癌患者双腔支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联合地塞米松组(S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20例。SD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10 mg地塞米松,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推注0.15μg/kg舒芬太尼;S组、N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推注0.15μg/kg舒芬太尼和2 mL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3 min(T2)及拔管后5 min(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计算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PP);术毕后麻醉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S组、SD组在手术拔管期各时间点的MAP,HR,RPP变化幅度明显低于N组(P〈0.05);SD组较S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P〈0.05)。S组、SD组虽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与N组比较有所延长,但拔管时间并无显著性差(P〉0.05),且S组、S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舒芬太尼联合地塞米松可以使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评估电针预处理对行下肢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或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全麻诱导前30 min于手术准备间予双侧内关、列缺、足三里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两组全麻诱导后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拔管后10 min(T3)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RPP),术后24 h的心血管不良事件、VAS评分、恢复质量(QoR40)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1、T2、T3三个时间点的HR、MAP、RPP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24 h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以及术后QoR4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电针预处理内关、列缺、足三里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心率、血压和心肌氧耗量,降低机体对围术期应激的反应,从而降低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LC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麻醉诱导,研究组采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诱导插管时、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 h~术后48 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但研究组术后2 h、术后24 h、术后48 h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LC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可有效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及炎性应激,降低术后认知功能损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过程中进行24h血压监测,总治疗8周为一疗程。结果:研究组4周末和8周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5%和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75%和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收缩压平均下降(29.0±3.2)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5.3±2.3)mmHg,对照组则分别下降(18.5±2.8)mmHg和(9.0±2.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的24h、白昼和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脉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对心脏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正加速度(+Gz)暴露处理后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猪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心脏的危害,评估飞行员的飞行。方法:(1)20头巴马小型猪,在胸腔镜直视下手术丝线永久性结扎左前降支近端建立轻度(狭窄程度20-49%)、中度(狭窄程度50-69%)和重度(狭窄程度≥70%)狭窄的冠状动脉狭窄模型;(2)各组小型猪进行+Gz暴露,分别观察其最大+Gz加速度耐受值;(3)各组小型猪分别在其最大+Gz加速度暴露处理前后1 min留取静脉血和分离血浆,测定CK-MB及IL-6的含量。结果:(1)各组小型猪最大+Gz加速度耐受值分别为:①正常对照组:+8 Gz;②轻度狭窄组:+8Gz;③中度狭窄组:+6 Gz;④重度狭窄组:+5 Gz;(2)最大耐受+Gz加速度暴露对各组小型猪血浆CK-MB及IL-6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在分别经过最大耐受+Gz加速度暴露处理后,冠脉中度和重度狭窄模型猪血浆CK-MB和IL-6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轻度狭窄组则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1)+Gz暴露对冠脉不同程度狭窄小型猪血浆CK-MB和IL-6水平的影响不同,狭窄程度越重,影响越大。(2)轻度狭窄模型猪在+Gz暴露下血浆CK-MB和IL-6的浓度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提示冠脉轻度狭窄的飞行员可以继续飞行。  相似文献   

13.
邓超  张军  陈咏今  董希伟  李燕  张红 《生物磁学》2013,(27):5323-5325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白介素-6(IL-6)、白介素-8(m-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实验组)和术后镇痛组(对照组),每组20例。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地佐辛0.8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追加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实验组于入室后10分钟麻醉操作前开始静脉负荷量和背景量,对照组于术毕开始PCIA镇痛,方法同实验组,记录患者术后6、8、12、24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48小时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于入室后10分钟麻醉操作前(T1)、手术开始后10分钟(T2)、术毕2h(T3)、4h(T4)、8h05)、24h(T6)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样,测定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结果:术后6h、8h、12h时间点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4hVAS评分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小时内,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2例。与本组T1比较,血浆IL-6、IL.8浓度实验组在各时点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浓度升高(P〈0.05)。组间比较,相同时点血浆IL-6、IL-8浓度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预先给予地佐辛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减少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通气功能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治疗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肺通气功能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4组,每组15例,监测记录研究对象肺通气功能指标及夜间血氧指标,比较各组监测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病情程度COPD患者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重度比较FEV1/FVC、FEV1、RV、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中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重度和中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TLC、MsaO2有差异(P0.05);重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TLC、MsaO2、ODI、LsaO2有差异(P0.05);中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ODI有差异(P0.05)。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FEV1与MsaO2呈正相关(r=0.683,P0.05)。结论:肺通气功能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的影响。方法:3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病人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轻型组(rTMS3)、中型组(rTMS2)、重型组(rTMS1),每组10例,各组病人分别随机分为rTMS对照亚组(A组)及治疗亚组(B组),每亚组5例。于TBI后第15天行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脊液中谷氨酸(ASP)及门冬氨酸(GLU)含量。结果:脑脊液ASP和GLU水平随着脑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各rTMS治疗组与相应各对照组的EAA相比,rTMS治疗组EAA的水平均低于相应对照组。结论:rTMS可通过降低TBI后脑脊液EAA水平发挥脑保护作用。脑脊液EAA的含量变化可作为TBI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冠脉内常规给予以及必要时给予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两种给药方式对冠脉血流异常的影响,寻找较好的替罗非班用药方式。方法:入选九四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58例,随机分成常规给药组(血管开通前所有患者冠状动脉内均注射替罗非班,n=30)与必要时给药组(血管开通后即时造影显示TIMI血流≤2级者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TIMI血流3级者不给药,n=28),观察支架植入后30分钟TIMI血流、30天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以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必要给药组冠脉内给药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TIMI3级给药前46.4%,给药后75%,P〈0.05),常规给药组支架植入后30分钟TIMI3级获得率高于必要给药组(96.7%比75%,P〈0.05),MACE、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事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血流异常情况,血管开通前冠脉内常规给药方式优于必要时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胆囊切除术围术期输注1,6--磷酸果糖联合术中局部封闭Calot三角对血流动力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28-67岁,ASA分级Ⅰ-Ⅱ级,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试验组(n=20)患者在切皮前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在胆囊牵拉前在Calot三角注射2%利多卡因5ml,选择全凭静脉麻醉(TIVA),气管内插管,机控通气。分别于胆囊牵拉前5分钟(T0)、牵拉时(T1)、牵拉五分钟(T2),牵拉十分钟(T3)监测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流动力学。结果:牵拉瞬间对照组和试验组,TP值降低(p〈0.05);牵拉五分钟时,对照组MAP、HR、HFnu较牵拉前和牵拉时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且LF/HF比值较其他时间点降低(p〈0.05);试验组HR牵拉前和牵拉时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拉十分钟时,两组TP较牵拉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HR较牵拉前和牵拉时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皮前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联合局部封闭Calot三角对心率变异性和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降低胆心反射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青年男性患者的勃起功能及性激素水平,探讨二者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共有61例慢性乙型肝炎青年男性患者入选,其中轻度18例,中度22例,重度21例,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其国际勃起功能5项指数(IIEF-5)量表得分及睾酮、雌二醇和促泌乳素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青年男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重度患者与轻中度患者比较IIEF-5评分较低,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27),雌二醇/睾酮比值在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99,P=0.120),所有肝炎患者睾酮、雌二醇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中重度患者的促泌乳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青年男性患者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明显降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升高,其机制可能与雌二醇及促泌乳素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前白蛋白(PA)、血氨水平,分析RBP4与慢性乙肝的相关性。方法:采集90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30例,另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BP4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PA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氨水平。结果:血清RBP4、PA在病例组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氨水平在病例组中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BP4、PA、血氨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组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s相关分析,血清RBP4与P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r=0.896,P〈0.01),与血氨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781,P〈0.01)。结论:RBP4与慢性乙肝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肝脏的损伤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肝脏损伤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