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07年11月~2011年8月2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和20例标准开胸手术(标准开胸组)行纵隔肿瘤切除的开胸时间、开胸出血量、实际手术时间、关胸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结果VATS组1例胸腔粘连较重,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minithoracomoty,VAMT)。与开胸组相比,VATS组开胸时间短[(12.1±2.0)rainVS.(18.1±2.4)rain,t=-8.589,P=0.000],关胸时间短[(11.4±1.7)min vs.(21.4±2.7)min,t=-14.017,P=0.000],开胸出血量少[(13.2±4.3)mlVS.(25.2±11.4)ml,t=-4.405,P=0.000],术后引流量少[(355.6±110.8)ml VS.(655.6±135.8)ml,t=-7.655,P=0.000],带管时间短[(3.2±0.5)dVS.(4.5±1.1)d,t=-4.812,P=0.000]。2组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5%(1/20)VS.25%(5/20),P=0.182]。40例随访8~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VATS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大部分囊性病变及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较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行腹腔镜肝切除和开腹肝切除各2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总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75.5±43.2)mlVS.(203.5±61.4)ml,t=-8.000,P=0.000],手术时间短[(121.3±31.5)minVS.(141.4±32.2)min,t=-2.093,P=0.042],排气早[(31.2±0.9)hVS.(39.8±0.8)h,t=-33.500,P=0.000],留置引流管时间短[(4.1±2.1)dVS.(6.4±1.9)d,t=-3.810,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9.1±4.4)dVS.(11.6±3.1)d,t=-2.179,P=0.035],但手术费用高[(6815.3±2113.4)元VS.(3732.2±618.4)元,t=6.567,P=0.000],2组并发症[1例V8.3例,x2=0.275,P=0.600]和总费用[(14677.2±5444.3)元VS.(15123.3±4388.4)元,t=-0.299,P=0.766]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输尿管镜(MPCNI。)与逆行输尿管镜(URI,)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2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3天、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MPCNI。组碎石成功率、术后3天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均明显高于URI。组,分别为(97.8%vs.80.9%;P—0.009)、(95.5%VS.81.6%;P—0.045)和(100%VS.89.5%;P—0.027)。MPCNI。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URI。组。分别为(74.9±18.5)VS.(33.1±15.0)min(P〈0.001),(7.2±1.9)VS.(3.9±1.3)d(P〈0.001)和(10533±l 123.2)VS.(5587.7±560.6)元(P〈0.001),手术失败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RI.组中6例辅助ES-WL,治疗,无严重许发症,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提高至92.9%。MPCNI。的碎石率和清石率优于URI.(P〈0.05)。结论:MPCNI。与URI。比较,前者更易取净结石.术后近期并发症少.疗效更确切,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仲院费用转昔.URl。治疗效果较尊,佴联合ESWI。可槔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的原发自发性气胸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期间首次发作的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76例,其中保守治疗组共42例,VATS 手术组共34例。比较二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指标。结果二组患者中性别、年龄、气胸部位及吸烟均无统计学差异,保守治疗无效而行 VATS 手术者14例(33.3%),其中肺部持续漏气9例(21.4%),肺膨胀不全5例(11.9%)。VATS 组气胸的范围(56.91±15.52)%,与保守治疗组(48.57±19.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5)。VATS 组无中转开胸,二组中均未出现肺炎、脓胸、血胸等并发症。行 VATS 手术患者,术中发现明确肺大疱共30例(88.2%),VATS 组与保守治疗组在止痛药的应用时间[(3.35±0.65)d vs (1.04±0.89)d,P <0.05]及拔除胸引管的时间[(4.82±0.58)d vs (4.09±0.76)d,P <0.05]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平均28.4个月的随访, VATS 组与保守治疗组气胸的复发[1例(2.9%)vs 16例(38.1%),P <0.05]。平均住院日期 VATS组与保守治疗组[(7.74±0.86)d vs (5.29±1.04)d,P <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VATS 能明显降低首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复发率,在特定的患者中,该术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术前肺康复(PR)对肺癌合并中一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lO年8月华西医院胸外科收治32例肺癌伴中重度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完成术前为期2周的肺康复训练并接受手术治疗,男18例,女12例;年龄62.5±7.7岁。中度C()PD12例,重度COPD18例;康复前后均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并分析这些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1)静态肺功能试验中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康复后较康复前(1.30±0.30I,VS.1.24±0.40L,59.19±18.00LVS.51.89±14.00L,47.74±12.00LVS.46.59±10.00L,56.63±13.00LVS.49.67±13.00L)增加不显著(P〉0.05);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Lco)康复前和康复后(19.38±18.00LVS.15.38±4.10L)变化不明显(P〉0.05)。(2)6-分钟步行距离(6-MwD)在肺康复后显著高于康复前(594.87±116.00mvs.502.67±157.00m,P〈0.05);呼吸困难指数(Borg指数)在康复后显著低于康复前(o.12±0.10VS.0.26±0.20,P〈0.05);疲劳指数在康复后显著低于康复前(0.12±0.10VS.0.24±0.20,P〈0.05)。(3)呼气峰流速(PEF)在康复后显著高于康复前(255.33±70.00L/minVS.209.33±66.00L/min,P〈0.05)。(4)3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30d内),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PPC)8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0±2.4d。结论术前肺康复可提高肺癌伴中一重度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可能对肺癌伴中重度COPD患者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单、双胸腔引流管的临床效果及单胸腔引流管在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09年3~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93例肺癌患者,将其分为单胸腔引流管组[46例,男39例、女7例,年龄(58.4±9.5)岁和双胸腔引流管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58.2±9.0)岁]。观察两组的引流量、引流管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拔管后积气与积液。结果双胸腔引流管组中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患者数显著高于单胸腔引流管组,而开胸手术数显著少于单胸腔引流管组(P〈0.05)。双胸腔引流管组引流量显著多于单胸腔引流管组[(824.4±612.5)mlVS.(510.7±406.7)ml,P〈0.05]。单胸腔引流管组与双胸腔引流管组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皮下气肿、胸腔积气、积液和再次置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肺叶切除术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优于或与双胸腔引流管效果相当,且带管时间有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胸腔镜辅助肺癌根治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12年6月,行同期肺癌根治联合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0例。肺癌临床TNM分期为I、Ⅱ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2支或3支血管狭窄为主(狭窄程度均〉70%)。正中切口不停跳旁路移植完成后,侧翻身经胸后外侧切口完成肺癌手术11例(2008年以前,开胸组),经原切口胸腔镜辅助下完成肺癌根治术9例(2008年以后,腔镜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20例均安全完成同期肺癌根治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新发心肌梗死。与开胸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短[(170.0±29.1)minVS.(236.4±24.6)min,t=-5.525,P=0.000)],输血量少[(2.2±0.7)UVS.(4.2±2.1)U,t=-2.693,P=0.015)],术后总引流量少[(486.7±85.7)ml VS.(865.5±127.3)ml,t=-7.608,P=0.000)],胸腔引流时间短[(3.7±0.7)dVS.(5.0±0.6)d,t=-4.450,P=0.000)],2组住院时间、ICU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枚数、组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9),开胸组55%(6/11),差异无显著性(P=1.000)。结论同期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根治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对于肺部肿瘤合并严重冠心病的患者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VL)与同期开胸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09年5月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69例,按患者意愿非随机分为VL组(n=43)和开胸组(n=26)。比较2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清扫淋巴结组数、淋巴结转移阳性数和淋巴结清扫时间的差异。结果2组淋巴结清扫数[(12.1±3.0)枚VS.(13.1±2.4)枚,t=-1.442,P=0.154],肺门(N1)阳性淋巴结数[(1.0±0.8)枚VS.(1.0±0.7)枚,t=0.000,P=1.000]和纵隔(N2)阳性淋巴结数[(0.1±0.2)枚VS.(0.1±0.2)枚,t=0.000,P=1.000]无显著性差异;但VL组淋巴结清扫组数少[(4.2±0.7)VS.(4.7±0.9),t=-2.578,P=0.012],清扫淋巴结时间长[(33.84-8.7)minVS.(22.6±3.9)min,t:6.186,P=0.000]。结论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能达到开胸手术淋巴结清扫效果,但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日间CVVH)在肾移植术后重症间质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肾移植术后明确诊断为重症间质肺炎患者,早期6例为非CVVH组,以机械通气及内科药物治疗,近期6例为日间CVVH组,在机械通气及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日间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日间CVVH)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血氧浓度、体温及病情恢复时间。结果:与非CVVH组相比,日间CVVH治疗组体温降低[(37.1±0.4)℃VS(38.5±0.6)℃,P〈0.05],血氧浓度增高[(72.5±6.5)mmHgVS(59.5±6.1)mmHg,P〈0.01]、病情恢复时间缩短[(10±3)dVS,(16±4)d,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日间CVVH辅助救治肾移植术后重症间质性肺炎,可有效缓解症状、为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赢得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措施在肋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肋骨骨折手术患者52例.将患者分为2组:FTS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45.62±8.20)岁;对照组,26例,男2l例、女5例,年龄(46.42±7.60)岁。FTS组按照FTS方案治疗、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FTS组术后早期6h、24h、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5±0.3,4.2±0.2,3.2±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5±0.1,6.1±0.3,4.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FTS组(O.8±0.2)d,明显短于对照组(1.5±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住院时间[(21.0±2.6)dVS.(26.2±3.4)d],住院总费用([5.18±0.75)万元VS.(5.78±0.64)万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措施的应用可有效减轻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肋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特殊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115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15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开胸手术组(开胸组):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46.2±11.9)岁;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手术组(全腔镜组):53例,男 19例,女34例;年龄(45.7±12.2)岁;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 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全腔镜组[(228.8±121.7) ml vs.( 157.1±123.8)ml,t=2.592,P=0.011].全腔镜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866.7±439.5) ml vs.(1 805.3±466.7)ml,t=9.003,P=0.000]、拔管时间[(6 6±3.3)d vs.(9.8±4.6)d,t=3.339,P=0.001]、术后住院时间[(7.5±2.2)d vs(11.2±5.4)d,t=3.424,P=0.001]均少于开胸组,但全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胸组[(38 543.6±11 051.8)元vs.(30 523.4±10 028.5)元,t=3.423,P=0 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腔镜组随访45例,随访时间2~14个月,42例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3例仍有间断少量咳痰. 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是安全、可行的,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较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并可显著减轻手术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在全胸腔镜手术过程中,对肺部分切除的患者术中应谨慎处理肺残端,而非单一的手术顺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多汗症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新方法,并探讨麻醉监护下非气管内插管局部麻醉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多汗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124例中度以上多汗症患者,采用SPSS18.0软件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将患者分成非气管内插管局部麻醉组及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每组各62例,局部麻醉组男43例、女19例,年龄(22.25±6.22)岁;全身麻醉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23.98±6.67)岁。局部麻醉组不需气管内插管,仅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行麻醉监护;全身麻醉组常规气管内插管下完成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局部麻醉组无1例转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的手术时间[(47.18±12.06)minVS.(39.33±13.21)min,P=0.002]、总操作时间[(84.52±22.56)minVS.(134.68±26.12)min,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量、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95%例数(2例VS.0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86.50%VS.89.00%),术后患者满意率(94.59%VS.95.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术中疼痛不适、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发生。两组麻醉准备时间[(20.52±10.55)minVS.(36.47±12.16)min],术后清醒出手术室时间[(11.26±7.09)minVS.(59.39±19.89)min],住院费用[(6376.86±746.00)元VS.(8812.044-867.9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局部麻醉组术后咽喉部不适等(0%VS.100%),术后监护时间(4hVS.12h),术后进食时间(2hVS.6h)均优于全身麻醉组。结论非气管内插管麻醉监护下局部麻醉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切断术安全可行,有效,避免了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危害,更微创,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多汗症的快速康复外科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138例早期肺癌施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 (VATS组) 71例,男39例,女32例 ;年龄 (57.9±10.6) 岁;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 (开胸组) 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 (60.3±8.2) 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组数及个数、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 d、3 d、30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ion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147±113) ml vs. (146±91) ml]、清扫淋巴结个数 [(9.9±3.6) 枚 vs. (10.0±3.6) 枚] 及组数 [(3.1±1.3) 组 vs. (3.4±1.3) 组]、术后第1 d、第3 d VAS评分与开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手术时间 [(119±27) min vs. (135±29) min]、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 [(3.0±0.9) d vs. (3.8±1.2) d]、术后住院时间 [(8.0±2.1) d vs. (10.2±5.4) d]、术后第30 d VAS评分 [(2.6±0.7)分vs. (3.2±1.1) 分] 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少于开胸组(P<0.05)。VATS组术后随访59例,开胸组术后随访58例,随访时间2~18个月,两组均无死亡,其中脑转移1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2例。 结论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采用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慢性胸痛轻微等优势。同时能够达到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规范化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60例(全胸腔镜手术组,其中男83例,女77例;平均年龄60.8岁)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生存数据,并与同期357例(开放手术组,其中男222例,女135例;平均年龄59.5岁)接受常规开放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全胸腔镜手术组患者中转开胸率为5.0%(8/160)。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113.0 min vs.125.0 min,P=0.039);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3)d vs.(9.1±4.6)d,P=0.425]。全胸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15/160)和10.1%(36/357),围术期死亡率为0.6%(1/160)和2.0%(7/357)。两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组数[(2.4±1.5)组vs.(2.4±1.7)组,P=0.743]和平均淋巴结清扫数[(9.8±6.3)枚vs.(10.1±6.4)枚,P=0.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手术组总体5年生存率高于开放手术组(81.5%vs.67.8%,P=0.001)。进一步按不同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全胸腔镜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86.0%,pⅠb期84.5%,pⅢa期58.8%;开放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92.9%,pⅠb期76.4%,pⅢa期25.3%。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其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开放手术的范围,远期疗效优于开放手术,但亟待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行VATS手术(VATS组),20例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开胸组)。比较两组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病理性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两组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病理特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6.3442,P=0.5002)。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开胸组(P0.01或P0.05),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胸组(P0.01),住院总费用与开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37,P=0.0601)。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损伤小,患者恢复快,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食管癌切除术手工分层吻合和器械吻合两种吻合方式下的医疗费用以及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1年1~10月行食管癌手术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吻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工分层吻合组[简称手工吻合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6~72(49.3±7.6)岁]和器械吻合组[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30~79(51.0±8.6)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以及直接医疗费用的构成。结果食管癌切除术采用三叶钳辅助食管胃手工吻合组的医疗成本为(14 505.03±1 523.37)元,器械吻合组为(19 891.05±1 634.5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材料费分别为(2 242.00±751.08)元和(5 424.00±1 876.2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手工吻合组成本-效果比值低,该治疗方案较合理。结论与食管癌切除术器械吻合相比,手工分层吻合方式医疗费用更低,因技术优势其卫生资源可利用率高于器械吻合。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18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一组为快速康复外科组,另一组为传统治疗组,每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评价指标。结果 快速康复外科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在手术时间(182±43 min vs 190±46 min,P=0.68)、术中出血量(179±64 mL vs 182.59±74.65 mL,P=0.52)、淋巴结清扫数(21.2±7.2个vs 20.8±8.7个, P=0.59)、术后并发症(8.70% vs 10.87%,P=0.1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6±0.6 d vs 5.0±0.8 d,P<0.01)、术后住院天数(7.1±1.4 d vs 11.5±2.0 d,P<0.001)和住院总费用(40583±3693元 vs 46438±6311元,P<0.00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加快胃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