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监测并分析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的415份细菌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15份粪便标本中,检测出61株致病菌,分离率为14.69%(61/415)。其中福氏志贺菌占比29.51%(18/61)、宋内志贺菌占比24.59%(15/61)、气单胞菌属占比24.59%(15/61)、弧菌属占比21.31%(13/61),未检测出其他致病菌株。药敏试验显示,以上病原菌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低,对氨苄西林及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性较高,不同类型的菌种其耐药性存在差异。结论志贺菌属是造成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耐药监测监测十分必要,不同病原菌其耐药性不同,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本研究显示诺氟沙星可作为治疗细菌性腹泻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监测肠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粪便标本培养出致病菌后,进一步鉴定种、群及血清型;对所鉴定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506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178株致病菌,总分离率为35.2%。其中弧菌属56株(31.5%),变形杆菌36株(20.2%);志贺菌23株(4.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弧菌属及变形杆菌对药物最敏感,而气单胞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细菌对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亚胺培南等药物抗菌活性较强。结论:致病性弧菌在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检出率已超过志贺菌属,成为第1位病原菌,应根据肠道病菌菌型变迁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奉贤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采集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2014年从该区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共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218份,分离到病原菌114株,检出率为9.36%。分离的病原菌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构成比依次为41.23%、40.35%和15.79%。临床分离的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性较高,对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比较敏感。结论 该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以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为主,多数菌株出现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哨点监测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杭州市儿童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常见肠道病原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的构成、变迁及药敏情况,为杭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和沙门菌培养,病原菌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到种、群,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008-2012年分离出志贺菌和沙门菌共281株,其中志贺菌属119株,占42.3%(包括B群福氏志贺菌82株、C群鲍氏志贺菌6株、D群宋内志贺菌31株),以B群和D群为主(分别占29.2%和11.0%),B/D比值为2.64∶1,未检出痢疾志贺菌;沙门菌属162株,占57.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患儿男女性别比约为1.38∶1。儿童感染性腹泻主要分布在5-10月,集聚分布在7-8月。对各菌属的耐药分析表明,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差异,志贺菌属耐药率普遍比沙门菌属高;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高;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近几年杭州市儿童沙门菌属感染引起腹泻呈逐年上升趋势,志贺菌属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志贺菌和沙门菌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治疗首选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次为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菌群分布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544例肠道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44份粪便标本共分离到97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7.83%,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属、非伤寒沙门氏菌属、弯曲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其他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志贺氏菌属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8%、3.68%、2.57%、2.39%、1.84%、1.28%、0.92%和0.37%。药敏试验结果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对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头孢他啶、氯霉素、头孢吡肟、庆大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均在80%以上,腹泻常见致病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氨苄青霉素、萘啶酸耐药性最为明显。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非伤寒沙门氏菌、弯曲菌及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出现增多的趋势,且对各种抗菌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经验用药,从而提高感染性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本院2007~2009年与腹泻有关的肠道致病菌的组成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常规大便培养,筛出治病菌后经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菌属、菌群或血清型,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检出237株肠道病原菌,以男性患者为主,7~9月份为腹泻发病高峰。病原菌以志贺菌属居首位,占66.2%,其次是单胞菌属占21.9%,而弧菌属、沙门菌属及埃希菌分别占6.3%、3.8%及1.7%。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多重耐药,单胞菌属和弧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结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为减少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应重视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地区婴幼儿腹泻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12月儿科门诊初步诊断为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492份标本中分离出72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4.6%。其中沙门菌27株,志贺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白色念珠菌13株。沙门菌和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较高(>70%),对第3代头孢和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3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药物耐药率均较高(>50%)。结论广东省中山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菌主要是沙门菌和志贺菌。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8.
2000-2003年北京地区1 542株腹泻病原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北京地区2000-2003年与腹泻有关的肠道致病菌的组成及耐药状况,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的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常规大便培养,筛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肠道病原菌1 542株,以男性为主,儿童和青年发病为多,7~9月为腹泻发病高峰.病原以志贺菌属居首位占65.1%,其次是弧菌属占23.4%,而单胞菌属、沙门菌属及大肠杆菌分别占5.7%、4.4%及1.5%.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差异,福氏志贺菌和沙门菌属多重耐药较多,而宋内志贺菌和弧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结论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多,有性别、年龄、季节的分布特点,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钦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通过TDR-200微生物分析仪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鉴定,采用药敏板条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1930例标本中检出27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4.2%,常见的病原菌有259株,其中志贺菌117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88株,沙门菌32株,奇异变形杆菌22株。几种主要致病菌对美洛培南均未耐药,第3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的复合药物耐药率多在25%以下,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奇异变形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较低。结论钦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是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宜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及碳青霉烯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防治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26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426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5种73株,检出率17. 14%(73/426),分别为沙门氏菌24株(32. 88%)、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15. 07%)、志贺氏菌20株(27. 40%)、致病性大肠杆菌12株(16. 44%)、铜绿假单胞菌6株(8. 22%)。沙门氏菌中,O4群为优势菌型(11株,45. 83%),其他依次为O2群(9株,37. 50%)、O7群(4株,16. 67%)。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菌(B群)为优势菌型(9株,45. 00%),其他依次为宋内志贺菌(D群)(7株,35. 00%)、鲍氏志贺菌(C群)(3株,15. 00%)、痢疾志贺菌(A群)(1株,5. 00%)。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对氨苄西林(66. 67%、75. 00%)、环丙沙星(45. 83%、50. 00%)、头孢唑啉(37. 50%、40. 00%)的耐药性均较高,志贺氏菌的耐药率较沙门氏菌高。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以及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为主,志贺氏菌的多重耐药问题较为严重,临床应规范合理用药,加强病原菌谱和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的病原构成、流行特征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监测病原谱变迁趋势,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2年4-10月丰台区4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87-2008、WS 271-2007和WS 289-2008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检测,并对病原菌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血清型别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美国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对近期分离的140株致病菌做了药敏测定。 结果 从收集到的1108份标本中共分离到357株致病菌,阳性率为32.22%。阳性菌中居首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占50.98%,其次为沙门菌,占18.49%。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是高峰。不同年龄组之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结论 丰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主,病原谱已发生变迁,各种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应加强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病原谱情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2017年,选择门头沟区就诊人数最多的2家医院,采集未用抗生素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病例资料进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采集1 672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检出270株致病菌,总体阳性率为16.15%。 其中DEC 121株(7.24%),副溶血弧菌65株(3.89%),沙门菌58株(3.47%),志贺菌3株(0.18%)。 检出的DEC以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占比30.36%,沙门菌中肠炎沙门菌占比(8.50%)最高。 另外,病原菌的检出有明显的季节性,5-8月检出率最高。 从患者性别来看,男性和女性患者粪便的病原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5,P>0.05)。结论DEC在门头沟区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副溶血弧菌和沙门菌,应加强肠道病原菌的监测工作,尤其要密切关注腹泻患者粪便病原谱的变化,以指导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北京市密云区哨点医院门诊就诊腹泻患者粪便中的腹泻相关病原,了解其流行情况及腹泻病原菌的耐药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4 — 2019年密云区医院和密云中医院2个监测哨点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培养分离方法鉴定腹泻病原菌并检测其耐药谱,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腹泻相关病毒。  结果  共收集1 870份腹泻患者粪便样本,分离腹泻病原菌267株,其中沙门菌84株,弧菌属52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1株,气单胞菌10株,弯曲菌8株,志贺菌2株。 1 870份样本中,腹泻病毒检测阳性的样本314份,其中诺如病毒GⅡ型、GⅠ型、轮状病毒、腺病毒、札如病毒核酸阳性的样本分别为204、28、61、17、4份。 腹泻病原菌和病毒阳性样本共577份(30.86%)。 ≤1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3.95%。 腹泻相关病原在第三季度(7 — 9月)检出率最高,6年平均检出率为40.26%。 腹泻相关病毒在第一(1 — 3月)和第四季度(10 — 12月)的检出率较高,6年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8.86%、23.63%。 分离的菌株中,84.52%的沙门菌和87.39%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有抗药性,36.90%的沙门菌和36.94%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多重耐药菌株。  结论  在北京市密云区,引起腹泻的病原构成多样,且多重耐药严重,应加强病原监测,促进多部门多领域协同合作,加强药物管理和合理使用,采取有效措施防控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感染性腹泻细菌多病原监测中致病菌的病原谱,为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 —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监测病例粪便标本,采用血清分型、毒力基因等方法对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收集粪便标本1 269例,分离致病菌298株,检出率为23.48%,不同年龄组病例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84,P<0.001)。 阳性菌株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46.98%),以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副溶血弧菌(24.50%)和沙门菌(19.46%)。 细菌流行的季节性比较明显,以夏秋季为主。 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副溶血弧菌血清型以O3∶K6为主。结论2016 —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副溶血弧菌和沙门菌感染也是腹泻常见病原菌。 应加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常规监测,在流行季节做好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危险因素调查及其防控。  相似文献   

15.
2000—2003年北京地区1542株腹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监测北京地区2000—2003年与腹泻有关的肠道致病菌的组成及耐药状况,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的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常规大便培养,筛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肠道病原菌1542株,以男性为主,儿童和青年发病为多,7~9月为腹泻发病高峰。病原以志贺菌属居首位占65.1%,其次是弧菌属占23.4%,而单胞菌属、沙门菌属及大肠杆菌分别占5.7%、4.4%及1.5%。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差异,福氏志贺菌和沙门菌属多重耐药较多。而宋内志贺菌和弧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多,有性别、年龄、季节的分布特点,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不同病原菌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状况,为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儿科近3年经血培养分离出的310株阳性菌株的构成比及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0株检出菌中G+菌201株占64.8%;G-杆菌106株占34.2%;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链球菌属,分别占40.97%、21.61%、6.45%、4.51%、4.19%;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CNS为主(101株),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克雷伯氏菌;6个月内小婴儿败血症致病菌与新生儿近似;婴幼儿各种细菌败血症均有发生;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败血症病原菌依次为沙门菌、链球菌、金葡菌;药敏结果显示,大多数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耐药率超过60%;对万古霉素、利福平、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喹诺酮类敏感。G-杆菌中沙门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保持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超过80%,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耐药率超过50%;其他G-杆菌大多数对亚胺培南、呋南妥因、阿米卡星、奎诺酮类、头孢西丁敏感,酶抑制复合制剂的敏感率明显提高。结论:(1)CNS是新生儿及小婴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低毒力条件致病菌在该阶段小儿中感染率高;沙门菌是本地区近三年学龄期儿童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其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2)不同病原菌的药敏状况差异很大,应高度重视感染病例的病原学检查,以利于制定临床抗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控制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方法,对平罗县2011年4-12月,3家哨点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98份,分离到病原菌51株,检出率为52.04%。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居首位,占72.4%;其次是志贺菌和沙门菌,分别占17.6%和5.0%。肠道致病菌的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儿童,以夏秋季为流行高峰。结论平罗县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等,秋季为流行高峰季节,应适时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儿童腹泻的病因,了解各种病原体的季节和年龄分布,以及致病菌的耐药率.方法 对1 022例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常规、病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分析病因、病原体分布规律及致病菌的耐药率.结果 感染性腹泻占83.2%,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其次是细菌;非感染性腹泻占16.8%.秋冬季轮状病毒感染率高.致病菌以志贺菌属多见.非感染性腹泻以糖原性和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为主.志贺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一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好发于10~12月,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为主;其次是细菌性腹泻,好发于4~10月,2岁以上儿童常见,5岁以上为最多,且致病菌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1-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嗜水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弯曲菌的分离培养以及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 603份标本中阳性标本260份,总阳性率为43.1%。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为10.9%,占细菌性病原的首位,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1%)和嗜水气单胞菌(4.0%),而志贺菌、霍乱弧菌和沙门菌合计检出率仅为3.0%。病毒性腹泻以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常见,检出率分别为8.6%和7.1%。从病原总检出率来看,冬季检出率(60.4%)远高于其他季节(春、夏、秋季分别为34.7%、49.8%和35.0%);细菌性腹泻多发生在夏季,成年人(19~60岁组)多见;而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冬季,0~5岁儿童多见。结论宁波市镇海区腹泻病原以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嗜水气单胞菌、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应主动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管理,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