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伴随中药鉴定方式在中药质量调控环节中的逐渐运用与不断发展,近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定环节中的运用渐渐展示出了其所具有的优越。本文全面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的真伪、品种、产地以及质量鉴定过程中的运用,为更加深入的研发与改善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运用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5年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药定量分析、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制药过程在线控制中的应用进展,并结合中药的特点提出该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及发展方向,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3.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非破坏、无污染等优势,随着近红外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将在中药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过程分析方法,已经在农业、食品、化工、医药、烟草和化妆品等领域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己成为中药材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的新兴方法。本文叙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就其在中药领域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控制中药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常规的质量评价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延迟、有损、离线分析等问题,以“四大怀药”等河南道地药材及其制剂为对象,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其质量快速评价中的应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药材和成药建立质量分析模型库,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药在临床的需求日益增大,中药市场也随之出现许多不和谐的经营乱象。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与有效性,中药鉴定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传统鉴定方法重在经验积累,但仍难以满足现代中药鉴定工作的需要,而新技术的引入使得这一局面获得了一定改观。文章就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业内提供参考,共同促进中药市场秩序维稳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现代近红外光谱的测量原理、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近红外分析技术的优势、模型建立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领域和药物生产中的应用,如判别药材产地、测定药材主要成分量、假药识别、在线检测等。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非破坏、无污染等优势,随着近红外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将对中药的现代化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用于分析测试行业的一门新技术.本文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论述,介绍了该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生物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鉴别以及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批来源于长白山野生人参,美国的西洋参以及人工养殖的人参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技术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其进行鉴别及分析,并利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对比。结果:PCR技术对野生人参、西洋参以及养殖人参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79.2%,86.5%,88.9%;蛋白质指纹图谱分子对三种人参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72.9%,80.8%,87.0%,近红外光谱分别为41.7%,44.2%,46.3%;相比于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技术以及近红外光谱的鉴别准确度更高。结论:生物技术及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为中药鉴别及分析提高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液态杀鼠剂中毒鼠强快速无损定性分析的新方法.方法:应用OPUS软件中的系统聚类法和快速比较法对液态杀鼠剂的近红外透射光谱进行处理.结果和结论:快速比较法比聚类分析更适合于液态杀鼠剂中毒鼠强快速无损定性分析,该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液态杀鼠剂中毒鼠强的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生物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鉴别以及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批来源于长白山野生人参,美国的西洋参以及人工养殖的人参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技术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其进行鉴别及分析,并利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对比。结果:PCR 技术对野生人参、西洋参以及养殖人参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79.2%,86.5%,88.9%;蛋白质指纹图谱分子对三种人参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72.9%,80.8%,87.0%,近红外光谱分别为41.7%,44.2%,46.3%;相比于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技术以及近红外光谱的鉴别准确度更高。结论:生物技术及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为中药鉴别及分析提高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可视化褶合指纹谱对中药材的定性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信息变换和计算机技术,对中药材进行快速鉴别。方法:中药材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经过褶合变换,挖掘隐含的特征信息,通过计算可视化技术获取相应光谱的可视化褶合指纹谱。结果:应用该技术对8种不同药材进行鉴别,方法更为简便、直观。结论:褶合变换可以挖掘近红外光谱的特征信息,结合计算可视化技术,获取中药材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可视化褶合指纹谱,拓宽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在中药材定性鉴别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药原粉制剂均匀度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安宫牛黄丸为对象研究中药原粉制剂均匀度的控制方法。方法采集原料不同点的近红外光谱(NIRS),并对光谱进行相似度计算,比较相似度和均匀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原料不同点近红外光谱的相似度能够反映其均匀度。结论该方法能够用来控制安宫牛黄丸原料的均匀度,并为利用NIRS技术对中药材原粉的均匀度测量和对中成药原粉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法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麦门冬药材中水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烘干法测定90批麦门冬的水分含量作为参考值,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麦门冬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麦门冬药材中水分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运用SNV+First Derivative+Norris平滑光谱预处理方法,筛选最佳建模波段在5 000~9 000 cm-1,主因子数为8,建立的定量模型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为0.981 1,交叉验证误差均方差RMSECV为0.131,12批验证集样品的参考值与预测值经统计学t检验,P=0.950.05,表明2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麦门冬水分定量模型可快速预测其水分值,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为中药材质量的实时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荧光材料包括传统分子染料和新型量子点。近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主要由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具有较强的人体组织穿透能力。近年来通过生物分子修饰的近红外荧光材料成为医学影像诊断的研究热点,其具有组织穿透性强、背景荧光干扰低、荧光信号灵敏度高、光谱稳定抗淬灭、分子靶向识别、生物安全性良好等特点。文章分析近红外荧光材料的构建方法以及在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等临床影像检验中的应用,探讨多模态造影策略的诊断优势和关键技术,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技术,对复方苦参注射液渗漉液中多组分的量进行快速测定。方法 采用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HPLC测定值,总糖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值及固体总量的烘烤法测定值为对照值,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对照值之间的校正模型,并对未知样品进行定量预测。结果 校正模型对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总糖和固体总量4种组分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3.5、135.4、1 255.7 mg/L和150.7 m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 6、0.954 6、0.953 9和0.974 1。经外部验证,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2.5、191.7、1 461.9 mg/L和164.0 mg/mL。结论 本方法方便、准确、可靠,可用于中药渗漉过程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世人多言中国语言文化对中医药学的深厚影响,却忽视了中医药学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方方面面也都有渗透.从中国汉字、成语典故、药名诗词、神话传说、百姓语言等方面,浅谈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中医药文化元素.认为传播、普及中医药知识时,若能以此为切入点,会有助于更好地解读中医理论,让中医离我们更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建立快速测定中成药丸剂水分的方法。[方法]采用谱段范围为6572.64246.8cm^-1,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回归方法为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水分测定法测得中成药丸剂的水分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比较,预测中成药丸剂中的水分。[结果]采用35个浓度范围为7.1%-21.2%样品经内部交叉验证建立预测模型,交叉验证均方差为1.06%,相关系数为0.9872。用15个样品对两种方法验证,结果绝对偏差平均值为0.6%。相对偏差平均值为5.4%。[结论]该法快速无损,建模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和掌握,可用于对中成药丸剂水分测定的快速初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实现淫羊藿浓缩过程的在线检测。方法 采用AOTF近红外光谱仪,在淫羊藿提取液的浓缩工艺实时采集近红外光谱,通过实时取样,紫外分光光度法离线检测。通过一阶微分和偏最小二乘法(PLS1)建立校正模型,利用外部验证和内部验证的方法考察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经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得到的光谱数据和离线检测数据关联性很好,相关系数达到0.98;所建立模型在预测淫羊藿浓缩过程中总黄酮含量时的绝对偏差,内部验证为0.596 mg/mL,外部验证为1.380 mg/mL,均符合浓缩过程中能接受的偏差范围。结论 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有效实现实时在线质量控制,从而解决离线分析结果滞后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展示近6年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共35种中成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和趋势,并分析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3种新增中成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动向。[方法]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2013年5月1日—2018年11月1日期间检索35种中成药研究发表的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分别绘制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图谱、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以及时间线视图和时区视图。[结果]通过检索共获得13 806篇文献,年平均发文量在2 300篇左右。中成药丹参注射液的相关研究文献最多,文献被引用频次也最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支持力度最大,受资助最多的中成药是参麦注射液,其次是丹参注射液;高产核心作者以魏聪、赵步长为主;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机构分析中发文量最高。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对冠心病的治疗和系统评价的临床证据研究。[结论]综合分析表明,对中成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越来越被国家和相关研究人员所重视,预测中成药个性治疗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以便指导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医院医疗信息平台调取柳铁中心医院2004年至2008年门诊中成药的使用品种、规格、数量及金额,采用DDDs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中成药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结果 2004年至2008年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门诊中成药使用金额呈逐步上升趋势,而中成药注射剂的每日治疗费用较高.结论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门诊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价格适中且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份额,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