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症,也是全球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随着"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及"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等技术的发展,使乳腺癌治疗观念从"可耐受的最大治疗"转变为"最小有效治疗".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其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以基因表达谱和基因芯片为基础提出的乳腺癌基因分型,能精确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判断预后,并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系统性的精准治疗方案.随着乳腺癌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全身综合治疗的发展,乳腺癌从单纯的手术治疗模式转变为个体化、精准化全身综合治疗时代.本文结合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的发展历史,对乳腺癌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乳腺癌综合治疗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发展循证医学临床提出"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时,治疗乳腺癌的模式也从之前单一手术治疗变成综合性治疗。外科治疗乳腺癌的理念也由"可以耐受的最大治疗"变成综合治疗基础保障下的"最小有效治疗"。综合治疗以及保乳术逐渐变成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探析了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乳腺癌是一全身性疾病"的提出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从以往的单纯依靠手术治疗转变为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理念从一个多世纪前的"可以耐受的最大治疗"转变为综合治疗保障下的"最小有效治疗"。保乳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已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关于乳腺癌保乳术手术方式、手术技术问题、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效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居高不下.外科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地位显著.自1894年Halsted创立乳腺癌根治术以后的100多年间,乳腺癌外科治疗经历了扩大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尝试和修正,而最大的变革无疑是20世纪后30年间迅速发展的保乳治疗,使外科治疗模式从"可以耐受的最大治疗"转变到"最小有效治疗"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病变的发展,需经过漫长的癌前期病变阶段、原位癌、原位癌伴早期浸润和微小癌等演变过程,最后发展到临床明显期及浸润性癌.作者认为,在患者乳腺内的病变尚处于癌前期病变阶段,应及时地将其检出,将乳腺癌病变控制在浸润期之前.通过对患者乳腺的认真检查,详细的高危因素的分析和严密的随访观察,尤其是对门诊治疗后体征无明显改善、辅助检查提示有疑点的患者,适当地放宽活检指征,特别是中年妇女有乳腺内部肥厚腺体手术活检的指征,应争取及早地检出早期乳腺癌.这就是作者所提倡的"用一个小手术,避免以后的大麻烦"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从贝伐珠单抗特点及其在各种乳腺癌治疗中应用现状出发,探讨贝伐珠单抗应用于特定乳腺癌人群(如TNBC)或乳腺癌特定治疗阶段(如新辅助化疗)的获益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病理形态学角度观察了112例乳腺癌癌旁的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改变,并与150例纤维囊性乳腺病的导管上皮增生改变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癌发生前有一个连续性及渐进性发展阶段,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尽管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不同,但同其他部位的癌肿一样,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以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总结对6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乳腺癌患者不同阶段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全部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结论: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转归与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乳腺癌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护理,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双向调节作用,可预防和减少乳腺癌的发生.近10年的研究证实,res对乳腺癌发生的起始、增殖、发展3个主要阶段均有抑制作用.res抑制初始阶段,可能与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抑制细胞色素酶P450的活性,调节雌激素水平有关;res抑制促进阶段,可能与其抗炎、抑制环氧合酶(COX)和氢过氧化物酶机制相关;res抑制发展阶段,可能与其能干扰磷酸肌醇-3-OH激酶(PI3K)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机制相关.res抗乳腺癌的其他机制包括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survivin基因、抑制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活性等.  相似文献   

10.
郭勇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首创"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四阶段学说",并结合现代医学乳腺癌全程管理理念的治疗模式,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郭教授倡导中西医相结合,以现代医学治疗为主要治疗、中医药为辅助治疗手段,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扶正同时兼顾祛邪,注重临床及实验转化性研究结果,根据乳腺癌全程管理中不同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不同中医证候分型,为患者订制并随时调整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从而在肿瘤治疗领域创新确立了具有独特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乳腺癌全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林毅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乳腺病专家,在运用中医药抑制乳腺癌复发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林毅教授认为由于可手术乳腺癌要经历手术、化疗、放疗以及巩固期治疗不同阶段,而每个阶段的中医病机变化、治疗目的均不同,因此主张可手术乳腺癌应进行"分期辨证"治疗,即分为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4个期进行辨证治疗。同时林毅教授还主张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要注重生活调护,增强患者治疗的耐受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已取得共识,近10余年乳腺癌的生存率得到改善,死亡率开始下降,这得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综合治疗的发展,后者又与对乳腺癌生物学特征的理解有密切关系.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征理解的深入,综合治疗逐步朝着"量体裁衣"的方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着重研究了乳腺癌的骨髓微小转移、癌基因,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危害广大的妇女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治疗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盛行一百多年的Halsted手术已不再是乳腺癌治疗的金标准,乳腺癌外科治疗经历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手术等多个发展阶段。保乳手术成为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一个里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与乳腺癌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与学说很多,其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介导的蛋白质降解与乳腺癌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乳腺癌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三个主要过程功能均发生改变,该系统功能"失调"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与乳腺癌早期诊断密切相关的血清microRNA(miRNA)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乳腺癌发生发展4个阶段(正常-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的组织进行miRNA高通量测序,以得到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的目标miRNA,进而利用RT-qPCR技术分析目标miRNA在4个阶段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sa-miR-486-5P在乳腺癌发生发展4个阶段的组织和血清中均随疾病进展呈下调状态,在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呈明显低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无关(P>0.05)。早期乳腺癌组低表达的血清hsa-miR-486-5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显著差异性(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81.2%(95%CI: 0.707~0.91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90.3%。结论 血清hsa-miR-486-5p可以作为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方法:采取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148例化疗缓解后入院巩固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有强烈寻求的健康欲望。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健康需求,同时具有个性化特点。结论:提出对患者不同需求采取多阶段、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因人施教,形式多样,同时注重家属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对"癌"的恐惧,女性体征的缺如,都会给患者带来负性心理,术后化疗反应的叠加又会使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文关怀能有效预防负性情绪,减轻毒副反应,使患者顺利接受并渡过治疗阶段.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7例,均为女性,年龄32~78岁,平均48岁,86例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例为晚期肺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18.
<正>郭勇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工作逾三十载,擅长于常见肿瘤(尤其是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胃癌、肝癌及卵巢癌等)的综合治疗方案制定。郭勇教授首创中医肿瘤"四阶段论"概念[1],同时认为疏肝健脾法应全程介入乳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中。笔者有  相似文献   

19.
孙桂芝教授从医60余年,在乳腺癌的中西医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卢雯平教授在20多年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基于孙桂芝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核心思想,发展提出三辨论治思想,根据不同治疗阶段的病机特点,结合全方位、全周期综合管理治疗模式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的深入、医疗科技的进步以及基于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理方案的实施,乳腺癌的治疗已从过去的单纯手术治疗模式向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个体化治理模式转变。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理念从最初的"可以耐受的最大治疗"转变为综合治疗保障下的"最小有效治疗"。保乳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已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文就近年来关于乳腺癌保乳术的理论基础、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