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行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颗粒垂体细胞瘤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颗粒垂体细胞瘤的诊断方法以及神经内镜经鼻切除手术经验。其中, 肿瘤达到全切除2例, 次全切除1例。3例患者随访1.6~4.5年, 至末次随访均可正常生活。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 其余2例患者无复发。应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切除颗粒垂体细胞瘤安全、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鞍区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3例鞍区GCT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行扩大翼点入路手术2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全切除肿瘤1例.术后症状均改善,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例,垂体功能减退1例.3例术后均未...  相似文献   

3.
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细胞瘤是起源于成年人神经垂体或者垂体柄神经胶质细胞的良性实体性梭形星形细胞肿瘤,手术肉眼下全切能够临床治愈。本文对英文文献报道的共26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临床治疗方法及其预后做一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第四脑室常见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手术治疗的43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等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与小脑蚓部和第四脑室的关系,设计个体化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5例(为与第四脑室底粘连紧密者).绝大多数病例无明显并发症或并发症较轻,经治疗后好转.病理结果示髓母细胞瘤27例,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7例(其中毛细胞型3例),神经细胞瘤(交界性)1例.髓母细胞及WHOⅢ级的室管膜瘤术后进行了全脑和脊髓放疗,次全切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进行了局部放疗.结论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以髓母细胞瘤最多见,其次是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正确的入路选择和手术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位垂体腺瘤的概念、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例异位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 临床表现为头痛2例,性功能减退伴双眼视物模糊1例,肢端肥大伴精神症状1例;内分泌检查显示血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水平明显增高各1例;MRI平扫显示蝶窦内占位2例,蝶窦及斜坡占位1例,MRI增强显示上述病灶明显强化;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或内窥镜下肿瘤全切2例,蝶窦及斜坡占位行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垂体腺瘤. 结论 异位垂体腺瘤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和(或)内分泌紊乱,头颅CT、MR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手术全切肿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附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下,22例病人经鼻蝶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本组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均能精确定位。肿瘤全切14例,次全切8例。仅5例术后出现短暂尿崩,其余病人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定位准确、安全、简便,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垂体细胞瘤是一种定位于蝶鞍或者蝶鞍上区的极为少见的神经垂体肿瘤。患者症状主要有视力损害,头痛,尿崩症和月经紊乱等。主要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对S-100和GFAP蛋白呈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呈阴性表达的方法来确诊。肿瘤全切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否全切取决于肿瘤的生长方式及侵润范围以及血供情况,术后放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对2008~2014年医学英文文献报道的27例垂体细胞瘤患者作了一系统性的回顾分析,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以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分期手术时,采用经蝶窦和开颅联合入路治疗垂体腺瘤中的应用.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天坛医院内镜神经外科专业组采用分期联合入路手术治疗32例垂体腺瘤患者,包括肿瘤残存患者20例,复发患者12例.分期手术中至少有一次为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术后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全切17例(53%),次全切4例(13%),大部切除7例(22%),部分切除4例(13%);其中残存肿瘤的全切率为35%(7/20),复发肿瘤的全切率为83% (10/12).结论 神经内镜技术在分期手术联合入路治疗垂体腺瘤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鞍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垂体腺瘤26例(其中无功能垂体腺瘤6例、泌乳素瘤16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4例),拉克囊肿1例,胆脂瘤1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7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后痊愈。无死亡病例。随访3~6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肿瘤,较单纯的显微镜手术治疗创伤更小,肿瘤全切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颞下锁孔入路治疗骑跨中后颅窝的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颞下锁孔入路行肿瘤切除,术中利用神经内镜观察,术后复查MRI及内分泌水平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4例垂体腺瘤均次全切除,术后激素水平下降者2例,所有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2例侵犯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术后新发生颅神经功能障碍者1例(复视),垂体功能低下1例。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肿瘤均未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颢下锁孔入路治疗骑跨中后颅窝的垂体腺瘤是此类患者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对解剖学知识的熟悉以及拥有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丰富的手术实践经验是成功进行此类手术治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探索最佳的治疗策略。方法 2006年6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共收治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18例。16例患者肿瘤位于侧脑室,其中5例经纵裂-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手术,11例经大脑皮层-侧脑室入路手术。2例患者肿瘤位于第四脑室,经枕下正中入路手术。回顾和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特点。结果 13例实现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1例患者术后死亡,1例术后4个月复发后放弃治疗,1例失访。15例患者随访14~96个月,平均37.9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残余肿瘤进一步生长。结论手术是治疗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最佳选择,如未能实现肿瘤全切,术后需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经鼻中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垂体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经鼻中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70例垂体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病理显示垂体腺瘤62例,Rathke囊肿4例,颅咽管瘤、脊索瘤、垂体脓肿和垂体细胞瘤各1例。肿瘤全切除58例(82.9%),垂体腺瘤全切除率为80.6%(50/62),其他肿瘤全切除率为100.0%(8/8)。Knosp分级≤2级肿瘤全切除率为94.7%(36/38),Knosp分级≥3级肿瘤全切除率为58.3%(14/24)。27例(38.6%)术中出现脑脊液漏,3例高流量脑脊液漏(Kelly分级3级)用鼻中隔瓣重建。1例(1.4%)Knosp分级4级巨大腺瘤术后出现脑脊液漏,腰大池引流术后恢复正常。术后3例出现尿崩症(6个月内全部康复),4例(5.7%)出现垂体前叶功能不全(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术后鼻腔并发症:头痛10例,嗅觉减退6例,鼻腔粘连1例,鼻出血1例。术后随访3~57个月,中位数12.8个月;无肿瘤复发,无病人死亡;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结论 经鼻中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是一...  相似文献   

13.
翼点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翼点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策略.方法 选择翼点锁孔概念,利用神经内镜的辅助技术,对33例鞍区的垂体腺瘤患者先行单纯显微镜辅助下手术切除,然后再联合神经内镜切除肿瘤,比较两种方法的全切率.结果 33例患者中先用显微镜辅助下手术获得全切20例,次全切13例;13例次全切患者再联合神经内镜手术后获得全切8例,次全切5例.联合神经内镜手术获得全切的例数(28例)明显多于单纯显微镜手术(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翼点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垂体腺瘤显微手术能够克服手术中的死角.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肿瘤残余,保护垂体柄,减少并发症,大大提高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型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和策略.方法 回顾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垂体腺瘤病例,对56例直径超过3cm的垂体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及显微操作技术、辅助放疗和药物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鼻蝶窦入路40例,经颅入路16例.肿瘤全切27例,次全切25例,部分切除4例.随访获得全切患者仅2例,2年后复发.未能全切除的29例患者中,动态观察无明显生长者9例,余20例行普通放疗者7例,伽玛刀治疗者13例,影像学复查肿瘤渐缩小或不增大.结论 多数大型垂体腺瘤可首选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能否全切取决于肿瘤的质地和是否侵袭海绵窦.广泛侵袭海绵窦的巨大、分叶、多方向生长的垂体腺瘤,分期手术或结合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为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介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及体会。方法 对16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微腺瘤3例,大腺瘤12例,巨型腺瘤1例。功能性腺瘤14例,其中PRL腺瘤6例,GH腺瘤4例,混合性(PRL GH)腺瘤4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结果 内镜下全切除肿瘤14例,近全切1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无脑出血、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及其他鼻腔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多尿,经治疗术后1周恢复正常。随访3-6个月,原有症状均有所改善,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均降至正常,MRI检查显示下一例肿瘤复发。结论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切除肿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边缘系统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显微手术治疗策略,特别是锁孔手术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对91例脑边缘系统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和病理特点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对34例肿瘤直径2.5cm中的32例及57例〉5cm中的9例采用锁孔手术.包括改良翼点入路、眶上额下眉弓入路、发际内过中线横切口的锁孔手术;其余均采用传统开颅手术,如翼点入路,额下入路、纵裂入路等。结果 脑边缘系统肿瘤常见于中青年病人;癫痫发作常是首发或惟一的症状。肿瘤全切53例(58.2%),次全切38例(4l、8%)。术后病理结果示低级别胶质瘤79例(86.8%),海绵状血管瘤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4例,神经胶质增生2例,动静脉畸形1例.胶质肉瘤1例。结论 脑边缘肿瘤以低分级胶质瘤和其他良性肿瘤为主,继发性癫痫发作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对部分肿瘤直径〈5cm的病人.应用锁孔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蝶窦入路切除复杂垂体腺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的23例复杂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进行激素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随访。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垂体腺瘤,16例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次全切除的患者术后均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患者分别在随访12个月和14个月时出现肿瘤复发,再次给予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术后继续随访,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时间5~20个月。结论对于复杂垂体腺瘤的患者,将神经导航与内镜相结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可提高经蝶窦入路的手术安全性及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诊治要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年来13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13例均行经皮层造瘘脑室入路肿瘤切除术,其中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颅内感染2例,1例治愈,另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长期随访11例,术后放疗4例,肿瘤复发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交通性脑积水行V-P分流术治疗1例。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于侧脑室的室间孔附近,熟悉局部的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争取肿瘤全切除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未全切患者术后放疗可控制残留肿瘤的生长,延缓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及体会。方法 对49例垂体腺瘤病人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 肿瘤全切4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死亡病例,无视神经损伤,1例出现脑脊液漏,40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多尿,2例多尿持续3个月。随访5个月~3年,所有症状均有所改善。36例激素水平异常病人中29例恢复正常,2例术后行γ-刀治疗。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损伤小,疗效满意,术中通过内镜变换角度有助于更安全彻底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NFPA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评估术后肿瘤切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分泌检查结果、有无并发症、肿瘤复发率.结果 肿瘤全切43例(95.6%),次全切1例(2.2%),部分切除1例(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