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6-27
目的:探讨婴幼儿轻度胃肠炎并发良性惊厥的临床以及脑电图特点,分析临床特点与脑电图之间的关联。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6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有家族史者较少(3例,占3.95%);该病秋冬季多发(1~3月17例,占22.37%;4~6月12例,占15.79%;7~8月11例,占14.47%;9~12月36例,占47.36%),且惊厥发作时间多见于病程3d内(其中第1天23例,占30.26%,第2天37例,占48.68%,第3天16例,占21.05%),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全身强直发作为主,发作平均2.6min;2脑电图特点:未监测到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大多正常(43例,占56.58%),另有26例(34.21%)可见思睡期广泛性θ波夹杂低波幅棘波及睡眠期中央、顶区小棘波等良性变异性波,仅7例(9.21%)可见少量颞区、额区或枕区局灶性放电。结论:婴幼儿轻度胃肠炎并发良性惊厥以1~2岁幼儿最为常见,秋冬季节多见,多在病程3d内发生抽搐,以第2天最多见,本组患儿发作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或全身强直发作,本组患儿发作间期脑电图监测半数以上未见异常,约1/3病例可见良性变异性波形,仅7例患儿可见少量局灶性癫痫样放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患者发作时的临床特征与脑电图改变。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45例额叶癫痫发作患者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45例癫痫患者共监测到107次临床发作,平均2.4次/例,其中睡眠期间发作78次(72.9%),清醒期发作29次(27.1%),临床表现的发作类型主要有:过度自动运动症、全身强直阵挛、口咽自动症、偏转性强直、发声发作、失张力发作等,其中发作次数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发声发作、偏转性强直和全身强直阵挛;额叶癫的脑电图特征为放电部位以额区为主,占到80.00%,发作频率主要是偶发/阵发,占88.89%,节律主要以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为主占62.22%。结论额叶癫痫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发声发作、偏转性强直和全身强直阵挛较常见,多在夜间发作,脑电图以额区偶发/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并发良性婴幼儿惊厥(BIG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例急性轻度胃肠炎并发无热惊厥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随访。结果:15例患儿平均发病年龄14.6±5.3个月。秋冬季节发病9例,GE症状轻微,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无热或低热,发作持续时间短,惊厥发作多在GE病程第1、2天,最多发作2次。发作间期EEG背景正常,脑影像学、血生化及脑脊液检查正常。3例复发,病程相隔10个月至1年,仍因轻度胃肠炎而出现惊厥。全部病例无癫痫和热性惊厥家族史,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婴儿BIGE1~2岁为高发,秋冬季节多发,无家族史;无热惊厥于病程第1~3天发生,以全身性发作为主;少数病例可复发,次数≤2次,病程少于1年,预后良好;胃肠症状轻,无脱水及酸中毒,血电解质、脑脊液、脑影像学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部收治一例外伤性癫痫伴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患儿,在用青霉素治疗时,诱发癫痫频发,报告如下。患者,男,11岁,因车祸致脑外伤癫痫,左小腿骨折术后3月转入我部住医疗所治疗,入所后多次全身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2~3次/日,脑电图示同步化棘波或棘—慢波,MRI 检查示右额叶小片状高信号影,结合临床考虑为陈旧性颅内血肿,给服卡马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临床特点及其远期预后。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BICE患儿,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单发组56例(惊厥1次),多发组55例(惊厥次数 ≥ 2次);根据惊厥持续时间分为2组:惊厥持续时间<5 min者为短时组,共81例,惊厥持续时间 ≥ 5 min者为长时组,共30例。总结、分析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辅助检查资料,并对所有患儿随访观察2年,分析预后。 结果 BICE患儿年龄集中在13~24个月,占全部患儿56.8%;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节为主;82例3 d内发生惊厥,占73.9%;全面性起源的强直阵挛发作99例(89.2%),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性发作12例(10.8%);62例(55.9%)大便轮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单发组与多发组、短时组与长时组在性别、年龄、轮状病毒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液、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均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1例见睡眠纺锤波及慢波改变,4例中央区顶部不典型尖慢波或棘慢波,余均正常。2年随访结果显示,9例(8.1%)患儿复发,6例转化为癫痫(5.4%)。 结论 BICE高发于13~24个月幼儿,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节多见,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例有向癫痫转化的可能,不需进行长期预防性抗惊厥治疗,长期随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具有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BECCT)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方法对46例BECCT的患者进行分析,包括家族史、热性惊厥史、临床表现、脑电图变化及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起病年龄3.2~12.8岁,35例患儿在5~10岁(35/46,76.09%).有家族史8例(17.4%),热性惊厥史6例(13.04%),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者37例(37/46,80.43%).部分性发作36例(36/46,78.26%),强直-阵挛发作6例(6/4613.04%).发作间期脑电图可见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有尖波或棘波发放.清醒脑电图阳性率25例(54.35%),睡眠脑电图阳性率42例(91.3%).绝大多数患儿应用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疗效满意,占43例(93.45%).结论 BECCT早期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治疗和判断预后,从而减轻患儿及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4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出院后通过门诊随诊、电话或信件随访了解治疗效果、惊厥复发情况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结果:44例患儿惊厥特点:(1)惊厥均发生在疾病早期的3d内,首次惊厥出现时间:第1天4例(9.1%),第2天16例(36.4%),第3天24例(54.5%);(2)惊厥可在短期(大多24h)内连续发作多次,平均发作次数为2.3次,其中发作1次14例(31.8%),2次10例(22.7%),3次12例(27.3%),4次8例(18.2%);(3)惊厥发作形式均为全身性强直-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短,多不超过5min,惊厥后无明显意识障碍,无明显后遗症;(4)随访患儿未有复发、预后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结论:本组患儿具有以下临床特征:(1)秋冬季发病,以婴幼儿发病为多;(2)惊厥前均有轻度轮状病毒性胃肠炎,轻度脱水,但无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3)惊厥均在病程的早期3d内发作,在短期内可反复发作多次,惊厥的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4)血生化、脑脊液、脑CT和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正常;(5)预后良好,一般不复发,不影响生长发育,不必进行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因急性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住院并诊断为BICE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2年以上随访。结果 78例患儿诊断为BICE,发病月龄3~40个月,平均17.1个月;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76例发作时间在5min之内,2例发作时间长达15 min;56例患儿发作次数≥2次,平均1.95次,均在24~48 h内反复;56例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均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72例正常,6例异常;颅脑核磁共振检查68例无明显异常,7例轻度异常,3例拒做。随访中有3例复发,2例出现热性惊厥,1例转化为癫痫。结论 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惊厥治疗。  相似文献   

9.
儿童毒鼠强中毒47例临床和视频脑电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47例毒鼠强中毒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 Video-EEG监测等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有频繁的惊厥发作 ,为全身强直和阵挛性发作。其中 2 2例记录到临床发作 ,发作期Video-EEG均呈全导的 2 0~ 3 0 Hz较密集棘波节律爆发、波幅极高有别于强直 -阵挛癫痫发作的脑电图波型 ;对症治疗首选苯巴比妥钠负荷量 1 5~ 2 0 mg/ kg,如不能控制改用氯硝西泮静注 1~ 4mg/次。且需长期用药 3~ 6个月 ,否则易复发。提示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与EEG特征 ,对毒鼠强中毒可初步作出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收治的3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出院后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病年龄为6个月~3岁婴幼儿;抽搐多发生于病程的第1~3天,多为全身性强直.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时间多不超过5min,惊厥可在短期(大多24h)内连续发作多次,惊厥后无明显意识障碍;随访24—36个月预后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ports 7 cases of epileptic children with characteristic EEG foci. The features are as follows: 1) the spikes or sharp waves almost always appear in sleep recordings with a repetitive and stereotypical pattern; 2) EEG foci are often in the central-temporal area; and 3) foci disappear after awakening. Clinical seizures of a partial nature often occurred during sleep, sometimes with secondary generation. The outcome is relatively benign. Multiple and especially large doses of antiepileptic drugs should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12.
文家伦  廖建湘  陈彦  陈黎 《海南医学》2011,22(15):78-81
目的探讨Gastaut型特发性儿童枕叶癫痫(COE-G)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10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为COE-G的13例患儿应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做EEG检查,随诊分析其预后情况,并进行临床特点总结及脑电图资料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中位数为8.7岁,男6例,女7例,临床特征为较频繁的日间视觉症状,常有头眼偏斜及偏头痛症状。患儿均有日间发作,1例夜间也有发作。初级视幻觉9例(69.2%),失明或视力模糊7例(53.8%),头痛5例(38.5%),继发强直阵挛发作3例(23.1%)。发作间期脑电图显示枕区为主的后头部高幅棘波、棘慢波放电,单侧或双侧枕区出现,左右可不同步,常为闭眼诱发,睁眼抑制;伴同侧后颞区棘波活动4例(30.1%),弥漫性棘波放电1例(7.7%)。发作期脑电图为一侧枕区或后颞区起源的低幅棘波节律持续发放,波幅渐增高并向同侧前头部或对侧后头部扩散。大部分单药治疗有效,部分需要联合用药。11例(84.6%)惊厥缓解,其中一半在青春期晚期终止药物。2例对多种抗癫痫药物反应不佳,1例有轻度认知障碍。结论 COE-G起病较晚,具较确切特征表现,日间视觉症状突出,大多发作频繁,脑电图以枕区棘波放电为特点,抗癫痫药物控制效果较好,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 h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伴有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38例本病患儿的常规脑电图(regular electroencephalogram,REEG)和24 h AEEG进行分析比较,并随访治疗效果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变化。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2-14岁,38例发作均与睡眠密切相关,3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波正常,均有单侧或双侧中央和中颞区棘波或尖波。AEEG清醒期17例检出癎样波,睡眠期38例均检出癎样波,REEG仅5例检出癎样波,AEEG阳性率显著高于REEG(P〈0.01),AEEG睡眠期阳性率显著高于清醒期(P〈0.01)。36例接受抗癫癎单药治疗后6个月内临床发作均消失,随访发现多数患儿AEEG恢复正常滞后于临床发作的停止。结论BECT临床发作和癎样波发放均与睡眠密切相关,发作间期脑电图呈特征性改变,AEEG对BECT的诊断至关重要。临床发作停止超过2年可以考虑逐渐减量停药,并密切随访临床发作与AEEG情况。  相似文献   

14.
陈凯  董立辉  赵传奎 《安徽医学》2009,30(9):1080-1082
目的 对继发性癫癎进行病因、发作分型、脑电图分析,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52例癫癎患者均在入院2 d内采用20导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安置头皮电极进行常规描记.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血生化检查.结果 继发性癫癎中以脑血管病最多为32例,占61.54%;其次脑炎脑膜炎6例,占11.54%;其病因还有颅内肿瘤、代谢疾病、中毒和阿斯发作.发作类型以大发作最多,27例(51.92%);其他依次是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和小发作.结论 继发性癫癎病因复杂,发作类型多样,脑电图对其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婴幼儿轻度胃肠炎继发良性惊厥的临床与视频脑电图情况。方法婴幼儿轻度胃肠炎继发良性惊厥20例,用免疫金标记技术进行病原学诊断,并进行实验室、影像学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惊厥发生时间以急性胃肠炎后3天以内最多,占总病例之80%。惊厥发生次数以发作1~2次者最多,占总病例之95%。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后无烦躁不安、嗜睡、精神萎靡等。颅部CT和MRI检查结果多为正常。发作期视频脑电图检查见异常放电多起源于中央顶部和枕部,发作波节律多呈低波幅快波,发作间期均无癫痫样放电。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在正常范围。结论婴幼儿轻度胃肠炎继发良性惊厥是具有独特特征的一种临床病症。  相似文献   

16.
孙鹏  王燕  武彦秋  马桂云 《河北医学》2012,18(2):187-190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38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儿胃肠道症状相对较轻,无或有轻度脱水,电解质基本正常,脑脊液检查正常,头颅影像学正常。年龄2-36个月,平均15.6 8.2月,惊厥发生于第1天10例(26.3%),第2天16例(42.1%),第3天6例(15.8%),第4天2例(5.3%),第5天2例(5.3%),第6天1例(2.6%),第7天1例(2.6%)。惊厥发作次数1-5次,仅发作1次25例(65.7%),发作2次7例(18.4%),发作3次3例(7.8%),发作4次2例(5.3%),发作5次1例(2.6%)。35例惊厥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92%),3例有失神及局灶性发作(8%)。4例患儿发病后脑电图检查异常,经复查均恢复正常。随访38例患儿均无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消化道症状轻而惊厥可反复发作,发作间期精神状态较好,苯巴比妥钠仍是治疗的有效药物,首剂给药剂量10mg/kg。本病预后良好,无复发,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特点。方法:使用录像脑电图(VEEG)对42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长程脑电监测,分析和总结额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所见。结果:42例患者中有可循病因者16例,未发现病因者26例;临床表现复杂,运动症状突出,常迅速泛化,主要形式有局灶阵挛性发作、不对称性强直性发作、假自主运动发作、也可见失神样发作及痴笑发作等其它少见形式。发作间期脑电图能定位于额叶者27例,占64.3%;26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前2-14 s额区出现爆发性异常节律,发作期由于大量动作伪迹和肌电伪差干扰,影响起源判断。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癫痫综合征,发作前瞬间的脑电图改变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BECT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46例BECT患者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发病年龄为2.5~12.5岁,31例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8例于睡眠和觉醒时均有发作,24例表现为部分性发作,13例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清醒脑电图阳性率32.60%,睡眠脑电图阳性率84.78%。结论 BECT是与年龄相关的癫痫综合征,认识其临床和EEG演变的特点及规律,可提高对BECT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