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胸腺和睾丸组织中mper1基因表达时相特点,采用亚硫氢酸修饰法对两种组织两个时间点该基因2个启动子区域5个E-box CpGs甲基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57 BL/6J小鼠胸腺和睾丸组织中mPer1基因表达没有显著波动性,mPer1基因启动子区CpGs呈低甲基化状态(<10%).两种组织中E3和E4甲基化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睾丸中,不同时间点E3和E4甲基化频率有显著变化(P<0.01).说明在睾丸中,mPer1启动子E-box3的甲基化状态能够随时间波动.但在胸腺和睾丸中,甲基化并不是mPer1基因调节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黄牛与牦牛远缘杂交一代犏牛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但其雄性不育使得杂种优势的利用受到了极大限制.为了从表观遗传学角度研究这一生殖隔离现象的生理机制,通过Real—timePCR检测了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了血液和睾丸组织中IGF2基因第10外显子DMR区DNA甲基化状态.结果发现犏牛睾丸组织中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最低,与亲本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牛(犏牛、黄牛和牦牛)血液和睾丸中IGF2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均较高(90%以上),其中犏牛高于其亲本,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结果说明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牛精子发生有关,可能在牛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关;IGF2基因第10外显子DMR区的甲基化与IGF2基因在犏牛及其双亲睾丸中的表达差异无关,可能是其他的机制参与调节IGF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胃粘膜及12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其凋亡指数。结果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Survivin基因均不表达,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为62.5%(75/12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Survivin基因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凋亡指数(AI)和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与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凋亡、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探讨第10号染色体丢失性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与牙龈癌癌症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牙龈癌组织中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状态,免疫组化法检测石蜡组织中PTE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牙龈癌组织中发生PTEN基因甲基化的频率为56.67%,其中高分化组甲基化频率为20%,中分化组为50%,低分化组为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甲基化频率与其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说明牙龈癌中PTEN基因可出现启动子甲基化,且低分化组牙龈癌PTEN甲基化频率更高,同时细胞内PTE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甚至缺失,为牙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特异性甲基化PCR(MSP)分析法检测抑癌基因高甲基化对结、直肠癌的诊疗价值。方法:应用MSP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术中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抑癌基因hMIM1、p15、p16甲基化的发生率。另选择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品作正常对照。结果:3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及术中癌组织的hMIM1、p15、p16甲基化发生率为59%-97%,癌旁组织略低;术后1周血清中hMIM1、p15、p16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而正常对照组抑癌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均为0。结论:MSP法的建立,直接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有助于临床判断和动态观察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A激酶锚定蛋白12(AKAP12)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肺癌组织中AKAP12基因启动子区域Cp 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肺癌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亚硫酸盐测序法对包含17个Cp G岛的选定片段发生甲基化的频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50例患者肺癌标本,32份标本(64.0%)被检测出AKAP12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异常甲基化。AKAP12基因甲基化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以及性别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肺癌的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在17个Cp G位点中发生甲基化的情况并不相同,其中7、9、10、11和13五个位点出现甲基化的比例较其余位点明显增高(P0.05)。结论:AKAP12启动子甲基化改变与肺癌恶性程度及肿瘤进展相关,7、9、10、11和13五个位点出现异常甲基化频率较高可能提示其对AKAP12正常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SPF级和普通级Hartley豚鼠的主要脏器质量,比较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下豚鼠脏器系数的差异。方法取2月龄SPF级和普通级豚鼠雌雄各30只,剖检取心、肝、脾、肺、肾等13个脏器,称其质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SPF级和普通级Hartley豚鼠雌性之间比较,体质量、心、脾、肺、肾、肾上腺、子宫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SPF级和普通级Hartley豚鼠雄性之间比较,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等其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SPF级和普通级Hartley豚鼠雌性之间比较,心、脾、肺、肾、肾上腺、子宫的脏器系数差异极显著(P〈0.01)。SPF级和普通级Hartley豚鼠雄性之间比较,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SPF级和普通级Hartley豚鼠比,除脑以外的脏器系数均有显著差异,且普通级豚鼠的脏器系数普遍高于SPF级豚鼠。  相似文献   

8.
张斌  钟理  周敬华  李金伟  刘兆明 《科技信息》2011,(5):I0396-I039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体K(LY-6K)基因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25份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LY-6K基因表迭水平,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及癌旁组织LY-6K基因表达率分别为100%(25/25)、72%(18/25),P〉0.05。采用灰度扫描半定量分析,LY-6KmRNA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值分别为0.663±0.221、O.308±0.161,P〈0.01。经ROC曲线分析,取0.469作为LY6K基因表达水平的cutoff值,76%(19/25)的癌症组织呈现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过表达率仅为16%(4/25),P〈O.01。结论:LY6K基因在胃癌组织中呈现过表达。具有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检测肝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基因启动子P3甲基化状态的方法.方法:培养三株肝癌细胞系(BEL7402、SMMC7721、HepG2),选取正常肝组织3例;提取基因组DNA,亚硫酸氢钠修饰,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加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IGF-II基因启动子P3的甲基化状态,PCR产物经克隆、测序验证.结果:三株肝癌细胞系IGF-II基因启动子P3去甲基化,正常肝组织IGF-II基因启动子P3甲基化,目的片段无突变,甲基化修饰完全.结论:巢式PCR加甲基化特异性PCR可准确检测IGF-II基因启动子P3的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0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0例(SAP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7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MMP-9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MMP-9基因中C1562T基因多态性。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基因型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浆MMP-9水平(98.32±31.48)ug/L明显高于SAP组(73.42±18.47)ug/L(P〈0.05)和对照组(59.65±16.47)ug/L(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MMP-9基因CT基因型频率(32.0%)、CT+TT基因型频率(35.3%)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19.3%)均高于对照组(8.6%、12.8%、8.6%)(P〈0.05)和SAP组(11.8%、16.3%、10.5%)(P〈0.01),但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562T位点CT/TT基因型患者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ACS有关,1562T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1.
研究腰腿痛胶囊对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的影响。复制大鼠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在造模后3d、7d、14d、21d刺激物所致肉芽肿质量、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中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5-羟色胺)水平的检测及神经根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腰腿痛胶囊可显著降低神经根周围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0.01)和5-羟色胺(P〈0.01)水平,抑制炎症肉芽组织增生(P〈0.05),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减轻化学性炎症对神经根的损害。腰腿痛胶囊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其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选择HPV16 阳性宫颈癌细胞和RNAi 技术,研究CALCA 基因甲基化与HPV16-E7 致癌蛋白表达的依存关系。构建慢病毒siRNA 重组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HPV16-E7-siRNA 的RNAi 细胞模型。以SiHa 细胞和RNAi 细胞模型的基因组DNA 为对象,选择CALCA 基因启动子区富含CpG 岛屿的目标片段,使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筛查分析,研究RNAi 抑制HPV16-E 7 表达后,CALCA 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可逆性程度。选出CALCA 基因启动子区富含CpG 位点的目标片段,其大小为365 bp,含有19 个CpG 岛屿,发现其中13 个CpG 位点的胞嘧啶在SiHa 细胞基因组DNA 中发生了甲基化(13/19),而在表达HPV16-E7-siRNA 的RNAi 细胞模型中,所有CpG 位点的甲基化已发生逆转(0/19 位点)。本研究从细胞水平证明了宫颈癌细胞内的CALCA 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对HPV16-E7 致癌蛋白表达有依赖性,为进一步研究E7 蛋白的作用及致癌机制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RFL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牛PRL基因第4外显子A8398G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PRL基因经Rsa I酶切后产生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分别为0.257和0.743。基因型AA、AG和GG的频率分别为0,010,0.497及0.493。测序分析表明AA型和GG型相比在PRL基因第8398位碱基处发生A—G突变,该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X^2适合性检验表明,PRL基因的RsaI酶切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在第1I泌乳期,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基因型GG所对应的乳蛋白率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基因型AG所对应的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G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1);基因型GG所对应的线性评分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  相似文献   

14.
人原发性肝癌中p16,p15基因CpG岛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和 p15基因 5’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 ,并分析其与人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探索其在临床早期基因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用敏感的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正常组织中p16 ,p15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状况 ,统计分析这两个基因 5’CpG岛甲基化与肝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2 0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织中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6 5 %(13/2 0 )和 5 0 %(10 /2 0 )异常甲基化 ;癌旁组织中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6 0 %(12例 )和 4 0 %(8例 )异常甲基化 ;远癌正常组织中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35 %(7例 )和 2 5 %(5例 )异常甲基化 .p16 ,p15基因 5’CpG岛甲基化在癌组织和癌组织旁、癌组织和远癌组织中均有相关性 .两个基因 5’CpG岛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异常甲基化在人原发性肝癌中频率很高 ,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  相似文献   

15.
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微效多基因间的互作调控机制是决定猪胴体和肉质等相关数量性状的分子基础.利用包含140个与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基因的Oligo功能分类芯片检测了脂肪型的太湖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在初生及生后5月龄间背最长肌中这些基因的动态表达变化,发现长白猪分别有18和22个基因,太湖猪分别有3和7个基因在月龄间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聚类结果显示先降后升、逐渐上升和逐渐下降、逐渐上升分别是长白猪和太湖猪在初生至5月龄间最具代表性的基因表达模式(P〈0.01),其中正调控肌纤维生长和脂肪酸合成的基因主要表现为逐渐上调,而抑制细胞增殖和正调控脂肪酸口氧化的基因则主要表现为逐渐下降.基于动态Bayes模型构建的基因调控网络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两品种在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等生理生化活动方面的明显差异,可从中挖掘相关性状潜在的关键特征基因.此外,对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显示两种检测方法所获结果的相关系数平均高达0.876±0.095.以上结果筛选出了对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和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基因,为阐明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的分子互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应用MassARRAY DNA甲基化定量分析方法检测58例宫颈癌组织、57例CIN2/3组织、36例CIN1组织及28例正常对照组织中SFRP1基因启动子区各CpG位点甲基化,探讨SFR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宫颈癌演进及与HPV16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110个CpG单位中甲基化率低于30%的CpG单位1612个,占总数的76.4%;甲基化率大于80%的CpG单位为4.4%,多分布于CIN2/3和宫颈癌组织之中。其中SFRP1基因启动子区CpG12.13和CpG18位点的甲基化率宫颈癌组高于对照、CIN1和CIN2/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G12.13和CpG18位点甲基化率与HPV16感染无相关性(P0.05)。提示SFRP1基因在CpG12.13和CpG18位点上高甲基化可能与宫颈癌的演进相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中华蟾蜍冬眠前后淋巴器官内肥大细胞的数量、活性、分布及组织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MTB染色显示中华蟾蜍冬眠后(4月底)淋巴结、脾脏和胸腺内肥大细胞和脱颗粒数最低,而后开始上升,至9月产卵前达最高值,然后又开始下降.冬眠前(10月底)淋巴结、脾脏和胸腺内的肥大细胞和脱颗粒数均极显著高于冬眠期(12月)和冬眠后(4月底)肥大细胞和脱颗粒数(P〈0.01),且冬眠期(12月)肥大细胞数均极显著高于冬眠后(4月底)肥大细胞数(P〈0.01).在冬眠期与冬眠后,淋巴结、脾脏和胸腺内肥大细胞均无脱颗粒现象.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髓质、小血管附近及皮质和被膜下.经AB—S染色显示淋巴结、脾脏和胸腺内肥大细胞均为黏膜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18.
范志茹  夏忠弟  周秩权  周黎 《贵州科学》2009,27(3):67-70,75
目的探讨耐环丙沙星鲍曼不动杆菌的主动外排机制。方法试管稀释法检测56株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用直接荧光法检测耐药株在有无外排泵抑制剂时鲍曼不动杆菌胞内药物聚集浓度;结合药敏和直接荧光法两项结果筛选出6株外排抑制剂存在时胞内药物聚集浓度明显升高的环丙沙星耐药株,对该耐药组及对照敏感组做胞内环丙沙星聚集浓度的线性测定;RT—PCR法检测两组菌株主动外排泵基因adeABC的表达水平;对adeABC自身启动子区域相关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1)5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48株对环丙沙星耐药(MIC〉4rag/1);0株对环丙沙星中介(1mg/1≤MIC≤≤4mg/1);8株对环丙沙星敏感(MIC〈1mg/1)。(2)耐药组药物积累量不及敏感组,加入外排泵抑制剂叠氮化钠后积累量上升并接近敏感组。(3)耐药组主动外排基因adeB的表达水平(2.372&#177;0.032)明显高于敏感组(1.654&#177;0.040)(P〈0.01)。(4)自身启动子区域相关基因片段没有发现突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现象非常严峻;外排泵基因adeABC的过度表迭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的重要原因;adeABC基因自身启动子区域无导致adeABC过度表达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9.
杨舜 《科技信息》2008,(6):310-310
目的:观察手术期间使用艾司洛尔对麻醉及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80例。E组在诱导前5min内静脉推注艾司洛尔1mg/kg,以单次静脉输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辅以七氟烷吸入进行麻醉维持。术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C组除不使用艾司洛尔外其余麻醉处理同E组。术后均采用静脉镇痛。结果:E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C组(P〈0.01)。与C组比,诱导前、拔管时E组MAP、HR差异无显著意义;插管、切皮时E组显著低C组fP〈0.05.P〈0.01)。术后4、8及24hE组VAS显著低于C组(P〈O.05)。E组术后恶心呕吐率低于C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结论:手术期间使用艾司洛尔能减少术中芬太尼药量,较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李云山  丁海波  陈维玺  范文  徐锟  邴强 《甘肃科技》2009,25(14):155-156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选择40例择期行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组(L组,20例)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组(O组,20例),分别于手术前1d,手术结束时,手术后1、3d采静脉血,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变化;ACTH、Cor、E和NE在手术结束时达到最高值,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P〈0.05);ACTH和Cor浓度在术后第1d,E和NE浓度在手术结束时和术后第1d,O组明显高于L组(P〈0.0.5);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引起明显的应激反应,但O组引起的应激反应较L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