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德国链激酶(SK)与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CCU病房1996年3月~1997年12月静脉溶栓治疗AMI49例,分为SK组25例和rSK组24例。2组分别用SK及rSK150万单位60min静脉滴入,伴随用药2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SK组68%,rSK组6667%(P>005)。溶栓距发病≤6h;前壁梗塞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SK组1429%,rSK组1333%(P>005)。梗塞血管再通组病死率为303%,明显低于未通组的25%(P<001)。轻度出血并发症:SK组120%,rSK组125%,无颅内出血。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SK组120%,rSK组83%(P>005)。结论:SK和rSK用于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肯定,副作用小。rSK价格较低,更适于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r-SK静脉溶栓治疗20例AMI患者,观察其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r-SK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5%;轻度出血发生率为5%,低血压(可在短期内纠正)发生率为15%;5周内住院病死率为10%。结论:r-SK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明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对7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接受不同溶栓药物、不同溶栓时间、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①持续胸痛超过半小时,用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②相邻两个或者更多导联ST段抬高,肢导>0-1mV、胸导>0-2mV,但应排除早期复极综合征;③发病12小时以内;④年龄70岁以下(体质较好的可放宽至75岁);⑤无溶栓禁忌症。1.2 分组:收入CCU病房AMI患者,随机分为重组链激酶(r-SK)组和栓体舒(rt-PA)组。r-SK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1…  相似文献   

4.
黄伟杭  曾冲 《广州医药》2000,31(4):30-30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急性血栓形成[1]。目前多采用静脉溶栓作为早期再灌注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链激酶(SK)、尿激酶(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SK已证实为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近年有文献报道[2]SK加速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AMI能够提高再通率,减少病死率。我院于1998年1月-1999年11月用此法治疗AMI病人30例,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3]:入选指征:①胸痛持续>30min,含服硝酸甘油无效,②心电图至少两…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链激酶溶栓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18例行冠造影,溶栓组和链激酶150万u/1h静滴,结果:再通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再通率为84.4%(27/32)所有病例未出现出血性并发症,证实AMI溶栓治疗可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认为静脉栓给药方便,安全,实用,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6.
测定注射用基因工程(重组)链激酶(γ-SK)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60min期间静脉匀速滴注γ-SK150万IU,用纤维蛋白凝胶板方法测定血浆中γ-SK的活性。结果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以一室模型拟合,Ke:(0.0159±0.0063)minT1/2:(49.57±19.70)min;表观分布容积V:(11637.03±9730.24)ml;AUC:(18198.82±16413.74)IU·minml,CL:(153.96±103.09)mlmin。结论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h内静脉输注150万IU的γ-SK是最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自1990年5月~1995年2月将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随机分为国产尿激酶(UK)组(32例)和进口UK组(14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溶栓后国产UK组与进口UK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1%(17/32)和57.1%(8/14),病死率分别为9.4%(3/32)和7.1%(1/14),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发生率分别为71.9%(23/32)和71.4%(10/14),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国产UK与进口UK两组溶栓疗效相似(相关系数r=0.9124),溶栓治疗AMI国产UK可替代同类进口药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重组链激酶(r-sk)与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与其副作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6h内者26例给予静脉rt-PA,另27给予静脉内r-sk溶栓,结果rt-PA组,r-sk组临床血再通率分别为84.6%与77.3%(P〉0.05),前者局部出并发症为11.5%呼吸道出血为7.7%,后者分别为3.7%与0,(P〉0.05);结论:r-sk溶栓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兔大脑中动脉(MCA)栓塞模型,并应用重组葡萄球菌激酶(r-Sak)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方法:新西兰兔15只,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监测下,用自体血凝块注入颈内动脉,形成MCA栓塞模型,经颈内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10ml,r-Sak0.4mg/kg及尿激酶(UK)4×104IU/kg,以DSA造影及脑梗死范围、行为障碍评分评价溶栓治疗的效果;测定凝血指标及纤维蛋白原(Fg),观察药物对全身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r-Sak组栓塞血管溶通率100%(5/5),UK组溶通率40%(2/5)。两组脑梗死范围均显著缩小,行为障碍改善。UK组Fg明显下降,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r-Sak组则无变化。结论:在所建立的兔MCA栓塞模型上通过早期动脉内溶栓可改善动物行为障碍,缩小脑梗死范围;r-Sak较UK具有更强的溶血栓作用,并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不会引起系统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10.
22例急性心肌梗塞链激酶溶栓治疗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510180)邢植斐,杜丽萍,李广镰,罗义,郭南山我院1993年9月~1994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49例,对其中22例发病24小时内入院。无禁忌症者以链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重组链激酶(r-sk)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与其副作用;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6h内者26例给予静脉rt-PA,另27例给予静脉内r-sk溶栓;结果:rt-PA组、r-sk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6%与77.3%(P>0.05),前者局部出血并发症为11.5%,呼吸道出血为7.7%,后者分别为3.7%与0(P>0.05);结论:静脉r-sk溶栓血管再通率及出血并发症与rt-PA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4例疗效观察班学勤赵敏王少萍80年代以来,AMI的溶栓疗法在国内广泛开展,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溶栓剂为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我院从1993年11月~1997年3月收治24例AMI用国产尿激酶加常规治疗,与199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链激酶(SK)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38例链激酶(SK)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按年龄分组,对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出血并发症作临床分析。结果:>65岁组的患者其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出血并发症与≤65岁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70.5%vs.77.7%P>0.05;40.9%vs.40.4%P>0.05;15.9%vs.1  相似文献   

14.
陈淼  张丽 《河北医学》1997,3(5):8-10
选同期入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24例,分为对照组14例和尿激酶UK)静脉溶栓组1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在缩小AMI范围及改善心功能方面溶栓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具显著差异性;5周病死率溶栓组10%低于对照组21%;溶栓组再通率60%与国内报道链激酶静脉栓再通率66.6%相近;溶栓后再闭塞率10%上报道12%略低;溶栓后发生轻度出血占20%。结论:只要严格选择病例,防止出血等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静脉溶栓治疗在我国已广泛开展 ,以往多用尿激酶 (UK) ,为了观察r SK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及安全性 ,本院心内科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6月用r SK对 2 4例AMI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 ,并与 1996年1月~ 1999年 1月间应用UK静脉溶栓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标准 ①持续胸痛≥ 30min ,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②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 ,肢导 >0 1mV ,胸导 >0 2mV ;③发病在 12h之内 ;④年龄 <70岁 ,体质好者可放宽至 75岁 ;⑤无静脉溶栓禁忌证。1 2…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及直接PTCA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莲 《华夏医学》1999,12(6):678-679
近年来有关静脉溶栓和不经过溶栓治疗而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恢复梗塞相关血管的血运己有较多研究,两者均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有效方法。但在老年AMI患者中何种方法得益更大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此,笔者观察对比了直接PTCA及静脉溶栓在AMI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老年人AMI治疗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性资料。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8年2月至1999年1月收治老年AMI患者46例。随机分为直接PTCA组及静脉溶栓治疗组。病例入选及冠脉再通标准均以1991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推荐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方案”为准[1],但年龄上限除外。1.2 分组及治疗 静脉溶栓组16例(发病均在12h以内)。入院后即给予国产尿激酶(广东天普制药公司生产)150~3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入。均辅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和口服阿斯匹林及常规治疗。直接PTCA组30例。入院后做必要检查即送至导管室,行冠脉造影,在梗塞相关血管行直接PTCA术,必要时植入支架。术后植入支架者口服抵克力得250mg,2次/d,连用1个月,余内科治疗同溶栓组。1.3 观察终点及相应指标 两组均为:①住...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直接PTCA及静脉溶栓治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岚  何作云 《四川医学》1998,19(2):96-97
比较直接PTCA和尿激酶静脉溶栓对AMI患者的治疗作用。将AMI分为直接PTCA组(27例)和尿激酶静脉溶栓组(28例),观察冠脉再通率、住院死亡率和再次梗塞率、出院前左室EF。发现直接PTCA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再梗塞率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直接PT-CA组左心室EF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本研究提示:AMI患者行直接PTCA可能较静脉溶栓治疗更能挽救阻塞血管区域的心肌  相似文献   

18.
谢玉才  沈卫峰 《上海医学》1998,21(11):624-62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后,血清可溶性血清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E-S)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AMI组患者21例,随机接受直接PTCA或溶栓治疗,于再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24,48,72小时各抽血一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例,对照组16例各抽血一次,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VCAM-1和E-S,结果:1.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  相似文献   

19.
重组链激酶(r-SK)由工程菌提取液经SephacrylS-200柱纯化,比活性达105IU/mg,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分子量为78.0247×10-24kg的一条带。人新鲜血浆经Lysi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SephadexG-25凝胶过滤制备纤溶酶原(plg),比活性达23.7IU/mg,活性回收率为13.6%,SDS-PAGE显示分子量为147.7489×10-24kg的一条带。对-茴香酸-对-脒基r-SK和plg的混合物经苯酯盐酸盐(APAN)修饰后制备茴香酰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产物经L-lysi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SDS-PAGE显示分子量为78.0247×10-24kg和147.7489×10-24kg两条带,其拟一级水解速率常数为1.26×10-4sec-1。体外溶栓实验证明其有溶栓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 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 MI ) 梗死相关血管( I R A ) 自溶( S R ) 的假象, 探讨 S R假象 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观察5 6例考虑梗死相关血管( I R A ) 自溶( S R ) 而未予静脉溶栓治疗, 择期行冠状动脉造 影的 A MI 病人,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成自溶组( T I MI ≥2级) 和非自溶组( T I MI 0~ 1级) , 比较两组冠心病 的危险因素、 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冠脉造影病变特点等资料, 寻求发生 S R假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经冠脉造影证实非自溶1 8例, 占总例数3 2 . 1 %, 该类病人存在老年、 糖尿病、 多支病变、 侧支循环等因素, 并发症 多, 预后差。结论对于存在高度可疑自溶假象的A MI 病人, 积极的静脉溶栓或急诊P C I 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仍是 有意义的治疗, 可降低病人病死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