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概述铬基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及复合催化剂等聚乙烯催化剂的特点及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国内聚乙烯催化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分散型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分散型催化剂主要分为3大类:水溶性催化剂、油溶性催化剂、双亲催化剂,其催化活性顺序为水溶性催化剂油溶性催化剂双亲催化剂。但是,双亲催化剂及油溶性催化剂制备费用明显高于水溶性催化剂,因此,如何制备性价比更高的催化剂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石志俭 《齐鲁石油化工》2012,40(1):54-58,63
综述Ziegler-Natta催化剂、Phillips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和复合催化剂等5种聚乙烯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重点介绍复合催化剂在制备双峰聚乙烯等高性能聚乙烯产品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国内单一反应器聚乙烯工艺技术发展需用复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直接脱硫催化剂)、减压轻油加氢处理催化剂(间接脱硫催化剂)、煤柴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硫化催化剂等。催化剂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石油炼制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包括ART公司的ICR系列催化剂、Criterion催化剂公司的RM/RN系列催化剂、Haldor Topse公司的TK系列催化剂、Albemarle Catalysts公司的KG/KFR系列催化剂、Axens公司的HMC/HT/HF系列催化剂、FRIPP的FZC系列催化剂及RIPP的RHT系列催化剂等。对各种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性能和用途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该领域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甲烷直接氧化法、甲醇空气氧化法、甲醇脱氢法等甲醛制备方法的特点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各制备方法中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甲烷直接氧化法制甲醛的催化剂体系有Mo基催化剂、V基催化剂、含Fe催化剂等;甲醇空气氧化法制甲醛的催化剂体系主要有Ag催化剂及Fe-Mo催化剂;甲醇脱氢法制甲醛的催化剂体系有金属及其氧化物、碱金属盐及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二甲醚选择氧化制甲醛的催化剂中,负载型MoOx和VOx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较好。开发二甲醚氧化法制甲醛的高效催化剂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王丽娟 《石油化工》2012,41(6):719-72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石化公司及科研机构在主要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的研究开发现状,包括乙烯/丙烯催化剂、苯乙烯催化剂、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催化剂、环氧乙烷催化剂、丙烯腈催化剂;分析了绿色催化工艺、新原料替代路线以及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应用等当前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提出注重发展绿色工艺及原料替代过程催化剂、提高催化剂生产过程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催化剂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专利文摘     
<正>混合床聚合物催化剂一种混合床聚合物催化剂以及该催化剂的应用,该催化剂包含质量分数为10%-90%的第一催化剂以及质量分数为10%~90%的第二催化剂。第一催化剂包含负载金属钯、铂、铱、铑、钌、铜、金和/或银的离子交换树脂,第二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系统论述了近年来用于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各种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情况,以固体磷酸催化剂、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树脂催化剂、负载硫酸盐催化剂和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等六大类催化体系为线索,分别介绍了不同催化体系的反应特点。提出了建立催化剂的酸性质与目标产物选择性的对应关系、延长催化剂的寿命和寻求简他的催化剂再生方法是固体酸催化剂工业应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甲醇催化剂的使用技术及国内外甲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对催化剂制备工艺的优化、添加第四组分增加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杂质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催化剂中毒机理研究、催化剂微晶大小以及孔结构控制进行了概述。提出预还原型甲醇催化剂的研究以及尖晶石结构对甲醇催化剂性能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大豆油及石脑油蒸汽裂解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油和石脑油为原料,分别进行了蒸汽裂解实验,考察了温度和水油质量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脑油和大豆油生产乙烯、丙烯以及丁二烯时,产品收率变化趋势相同,随着裂解温度和水油比的升高,乙烯收率均增加,丙烯和丁二烯收率则先增加后降低。在裂解温度为750℃,水油比为0.8的条件下,大豆油的乙烯收率为22.8%,丙烯收率为9.5%,丁二烯收率为4.3%;石脑油的乙烯收率为21.8%,丙烯收率为14.2%,丁二烯收率为3.4%。  相似文献   

12.
以辽河渣油为原料,考察了脱金属剂在超声波作用下脱除渣油中金属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脱金属剂在超声波作用下的脱金属效果优于无超声波作用,CHJ脱金属剂脱除钙的效果较佳,EHJ脱金属剂脱除镍的效果较佳。最佳脱除金属的条件为:超声波频率28kHz,声强10W/cm2,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5min,脱金属剂加入量2000μg/g。在以上条件下,CHJ脱金属剂的脱钙率可达85%,EHJ脱金属剂的脱镍率也高于85%。  相似文献   

13.
酰胺类润滑脂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氧化安定性、机械安定性、抗辐射性和长寿命等优点,常用于航空、航天和核电等领域的润滑。综述了国内外酰胺类润滑脂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酰胺类稠化剂的结构对其稠化性能及润滑脂性能的影响;总结、对比了酰胺类稠化剂的合成方法,包括酰氯法、酯氨解法和酸胺酰化法等;针对酯氨解法和酸胺酰化法的不足,介绍了几项高效且有应用前景的改进方法;综合分析表明,酸胺酰化法制备酰胺皂稠化剂的方法具有原材料易得、成本低、工艺简单、产品性能优越等优点,是较有竞争力的酰胺类稠化剂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是四川盆地内的天然气储层之一,该碎屑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在对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宏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 对该气藏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该区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序列以及孔隙演化模式。研究结论如下:①随压实作用的不断增强,孔隙度呈持续下降的趋势;②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得砂岩孔隙度降低,而溶蚀作用则增加了孔隙度;③该区的孔隙构成主要是环边绿泥石剩余原生粒间孔以及溶蚀形成的长石、岩屑粒内溶孔,泥质杂基溶蚀粒间孔,伊利石黏土中微孔以及由压实压裂、压实滑动和构造动力所形成的微裂缝孔;④勘探中既要注意机械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对储层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重视成岩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物形成、碎屑(主要是长石)及其填隙物溶蚀作用等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图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和讨论数学分析极限理论中的整体问题。由于引进了代数概念,因而使分析中的很多难以理解的概念(如数列的Sacks极限、无穷级数中离散卷积的定义域、函数极限的保序性以及函数的一致连续性等)变得便于理解。文章还对有界、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等作了纯代数的解释,得到了很多有趣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催化裂化进料喷嘴对重油加工尤为重要。LPC—2型喷嘴是为重油加工,特别是为劣质渣油加工开发的新型进料喷嘴。其外型结构与LPC—1型相同,故可兼容。但预混合室、混合室和喷头的内部结构作了不少改进。与LPC—1型相比,在原料油性质、操作条件、催化剂性质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生焦率降低、轻油收率提高、产品分布改善、用汽量小,提高了经济效益。喷嘴属低压降喷嘴,有较大操作弹性。文中提出了喷嘴安装和操作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柴油、复合乳化剂、甲醇与棕榈油为原料,在一定超声反应条件下,采用超声法制备了棕榈油-甲醇-柴油微乳液。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提高和超声时间的延长,微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指数存在最大值;当棕榈油用量超过10份(质量,下同)时,微乳液的稳定性大幅下降,并且CO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增大;随着复合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微乳液的稳定性增强,超过4.0份时,微乳液的稳定性变化趋于稳定;在超声功率为25 W,超声时间为9 min,超声温度为30 ℃,棕榈油、甲醇、柴油和复合乳化剂用量依次为5,5,90,3.0份的最佳超声波反应条件下,以及于发动机负荷为50%,转速为1 200 r/min的应用实验条件下,微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指数为76.6,CO,NO,NO2的排放量依次为3.0,3.9,1.2 g/(kW·h)。  相似文献   

18.
为了紧跟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摆脱对国外测井软件的依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井处理解释软件,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依托国家油气重大专项,成功研发了第三代测井软件CIFLog。CIFLog基于先进的Java-NetBeans编程技术,采用数据层、支持层和应用层3层框架结构,可以同时运行在Windows、Linux和Unix操作系统下。CIFLog还将全系列裸眼测井评价与套后测井评价集成为一体,提供了火山岩、碳酸盐岩、低阻碎屑岩和水淹层等复杂储层的处理解释方法,并在国内首家对全部国产高端成像测井装备处理解释提供支持。该软件的成功研发不仅打破了国外软件技术封锁的壁垒,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同时提升了中国的测井技术水平和大型软件的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19.
IGCC在石化工艺中的集成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炼油乙烯项目IGCC工艺及其系统集成的优点,对该系统存在的操作控制难度大、故障时影响面广、部分单体设备运行周期短等技术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反应温度控制、氢气供给、设备在线维护等方面的应对措施,给出了在组合工艺的本质技术、设备材质、制造质量、安装水平、操作条件等方面还需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沥青质进行羧基化、磺化和甲基化反应,从加强与钝化氢键作用两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不同化学处理对沥青质结构、热稳定性以及沥青质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羧基、磺酸基等基团引入沥青质分子后,提高了沥青质分子的极性,增强了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显著促进了沥青质的聚集,并且引入的基团极性越强,促进聚集效果越明显;相反,沥青质中含活泼氢官能团被甲基化后,甲基的引入屏蔽了形成氢键作用的基团,降低了沥青质聚集体形成过程中的氢键数量,从而削弱了沥青质的聚集。实验结果直观地证明了氢键作用对沥青质聚集体形成的影响,揭示了甲基化、羧基化及磺化反应影响沥青质聚集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