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年龄≥65岁、血压持续升高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 Hg(1mm Hg=0.133kPa),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 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本文围绕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综述如下。1老年的定义2006年WHO全球人口健康报告中建议根据各  相似文献   

2.
<正>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是导致老年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的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定义为  相似文献   

3.
<正> 老年高血压指年龄60岁(国际标准为年龄65岁)的老年人,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若收缩压1 40 mm Hg及舒张压90 mm Hg,则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目前,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总数已8000万,居全球首位,其防治已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1)比较替米沙坦40mg或80mg与氯沙坦50mg或10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2)评价替米沙坦4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24h降压效果及谷/峰比值。方法:(1)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分组试验。330例轻中度高血压(95mm Hg≤舒张压<110mm Hg,收缩压<180mm Hg,1mm Hg=0.133kPa)患被随机分入替米沙坦组(164例)和氯沙坦组(166例),分别每天一次口服替米沙坦40mg或氯沙坦50mg。4周后如坐位舒张压≥90mm Hg,则改为替米沙坦80mg或氯沙坦100mg每天一次口服。(2)开放试验。同样条件的20例患服用替米沙坦40mg共6周,于替米沙坦治疗前后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治疗8周末,替米沙坦组的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氯沙坦组(12.5mm Hg vs 9.4mm Hg,P=0.037及10.9mm Hg vs 9.3mm Hg,P=0.030);(2)替米沙坦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高于氯沙坦(70.1% vs 58.7%,P=0.020);(3)替米沙坦级瑟氯沙坦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23.2% vs 22.9%,P=0.952);(4)替米沙坦40mg每天一次口服,其收缩压的谷/峰比值为66.5%,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76.8%;24h平均血压下降10.2/7.8mm Hg,用药末6h的平均血压下降10.0/9.2mm Hg。结论:(1)替米沙坦40mg或8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2)替米沙坦适合每天一次服用,其降压作用可维持24h。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影响因素及动态血压特点。方法82例发病在7天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住院诊室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诊室血压升高;24 h动态血压平均值≥130/80 mm Hg、日间平均值≥135/85 mm Hg、夜间平均值≥125/75 mm Hg为动态血压升高。结果既往高血压病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室血压升高有影响(P<0.05)。有高血压病史者平均诊室血压(146.02±18.89)/(86.36±11.52)mm Hg,无高血压病史者平均诊室血压(136.22±14.63)/(82.61±11.86)mm Hg,二者收缩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表现为夜间血压负荷增加,24 h平均血压于发病后4~5天明显升高,6~7天降低。诊室血压升高与诊室血压正常比较,血压形态均以非杓形和反杓形为主,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诊室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病史有关,急性脑卒中随发病时间延长,血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与脑卒中患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询问和查询病例资料等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门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门诊筛查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1363例,其中脑卒中患者82例。结果脉压≥80mm Hg(1mm Hg=0.133kPa)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MAP<80mm Hg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舒张压控制不良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1)。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MAP的增加,脑卒中患病危险程度明显增高,OR值分别为1.053、2.987和1.024。以MAP≤75mm Hg和≥95mm Hg为节点,与≤75mm Hg比较,≥95mm Hg脑卒中的患病危险程度增加(OR=2.971,95%CI:1.097~8.050,P<0.05)。结论 MAP可以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来预测血压控制不良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的MAP建议控制范围与正常成人MAP正常值不同。除MAP外,老年和伴有糖尿病也对脑卒中的患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长杰[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衡阳医院(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湖南衡阳421001] 根据《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年龄≥65岁,未用降压药前,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和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诊断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  相似文献   

8.
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病临床分期标准中,按临床表现将高血压分为3期: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大部分时间波动在12.0-13.3kPa(90-100mm Hg)之间,休息后能够恢复正常,临床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  相似文献   

9.
隐蔽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是特殊类型的高血压,随着家庭自测血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rnitoring,ABPM)的广泛应用,不同血压监测方法的结果产生一定差异.MH是指诊室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HBPM血压或日间平均动态血压≥135/85 mm Hg的现象[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收缩压(SBP)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将836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降压治疗后SBP水平分为7组:1组29例,SBP110 mm Hg(1 mm Hg=0.133 kPa);2组71例,SBP 110~11 9 mm Hg;3组224例,SBP 120~1 29 mm Hg,4组290例,SBP 1 30~1 39 mm Hg,5组150例,SBP 140~149 mm Hg,6组45例,SBP 150~1 59 mm Hg,7组27例,SBP≥1 60 mm Hg;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SBP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与4组比较,6组和7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了123%和251%(P0.01);在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与4组比较,1组、6组和7组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了118%、75%和148%(P0.05),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与SBP水平呈"J型曲线"现象。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BP水平过高或过低,均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SBP在130~139 mm Hg是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合适的目标血压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以200例〉6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为调查对象,了解其临床信息,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量表测定其认知功能,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者为59例(2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列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有影响:年龄、性别、教育水平、饮酒、规律运动、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病史。将上述7项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769,95%CI1.014-3.087)、血压控制情况(OR=2.159,95%CI1.358—3.434)、糖尿病(OR=3.925,95%CI2.070—12.961)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教育水平(OR=0.145,95%C10.058—0.364)及规律运动(OR=0.197,95%C10.070—0.555)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年龄增加、血压控制欠佳及患有糖尿病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高等教育水平及规律运动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7岁,因双下肢浮肿伴血糖升高10d入院,高血压病史8年,服北京降压0号,血压多控制在120-140/80-90mmHg(1mm Hg=0.133kPa)。有高血压家族史,无糖尿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3.
正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容易发生低血压,导致死亡风险升高。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数据非常少。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接受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高血压患者诊室和家庭低血压的患病率和预测因素。方法:在诊室和家里用经过验证后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诊室和家庭低血压分别定义为收缩压110和(或)舒张压70 mm Hg(1 mm Hg=0.133kPa)和收缩压105和(或)舒张压65mm Hg。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指出,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在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步使血压达标,总结其治疗要点如下:1起始药物治疗的血压值和降压目标值年龄≥65岁,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Ⅰ类推荐,A级证据)。80 150/90 mm Hg150/90 mm Hg140/90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祖国传统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对老年心血管病的防治、康复存积极的诈用。但太极拳对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心率、体重和心功能等指标缺乏不同时期系统动态观察。本文通过三年临床观察作如下报告。l资料与方法1.l对象系烟台驻地部队干休所及院校离退休干部。选择符合WHO诊断高血压标准〔收缩压(SBP)>(16on。mHgZI.33kPa)或/和舒张压(DBP)7(95m。Hg12.67kPa)]的原发性高血压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5.8上已9岁),平均病程8.2士56(8~21年)。其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内科就诊的707例65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中男324例,女383例,平均年龄(72±6)岁。按收缩压(SBP)高低分为收缩压严格控制组(130mm Hg≤SBP〈140mmHg,1mmHg=0.133kPa)235例,收缩压宽松控制组(140mmHg≤SBP〈160mm Hg)472例,两组患者收缩压水平均维持至少3年。所有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将心电图aVL导联R波的电压(RaVL)作为心血管风险的替代指标,将eGFR作为评价肾功能的指标。以RaVL≥0.57mV和〈0.57mV作为二分类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心血管疾病风险。结果收缩压宽松控制组与严格控制组RaVL分别为:0,55(0.50~0.59)、0.58(0.52~0.64)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5,P〉0.05)。收缩压宽松控制组eGFR为55.6(53.2~58.0)ml/min,低于收缩压严格控制组[59.6(56.2~63.1)ml/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9,P〉0.05)。将RaVL≥0.57mV及RaVL〈0.57mV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宽松控制组RaVL≥0.57mV的风险与收缩压严格控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7,95%CI:0.567~1.514,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目标值控制在140mm Hg以下可能并不改善心血管和肾脏预后。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另外9家机构发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针对14年前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高血压指南第7版进行了重大更新,从而引发全世界广泛的关注与热议。新指南最大的更新是将高血压概念整体前移,即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kPa),2级高血压为血压≥140/90mm Hg,并推荐所有患者治疗目标值130/80mm Hg,体现了强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对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不伴房颤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3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69例及非房颤组614例。记录基线特征、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收缩压变异性中位数9.89mm Hg(1mm Hg=0.133kPa)将入选患者分为高变异性342例和低变异性341例。应用Cox回归方程分析血压变异性对新发房颤的影响。结果房颤组24h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非房颤组[(11.13±3.50)mm Hg vs(10.21±3.41)mm Hg,P=0.034],24h舒张压明显低于非房颤组[(67.19±8.16)mm Hg vs(69.33±8.39)mm Hg,P=0.04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24h收缩压变异性、脑出血及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49,95%CI:1.175~3.233,P=0.010;HR=2.983,95%CI:1.075~8.277,P=0.036;HR=2.567,95%CI:1.370~4.810,P=0.003)。结论收缩压变异性升高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高血压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难治性高血压成为人口健康的一个严重的负担,其患病率占高血压患者的5%~30%[1]。难治性高血压通常定义为尽管调整生活方式和规律服用≥3种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其中1种是利尿剂),血压仍持续≥140/90mm Hg(1mm Hg=0.133kPa)[2]。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包括脑卒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收缩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50例,按不同收缩压水平,以10mm Hg(1mm Hg=0.133kPa)为界限分为6组:1组收缩压<120mm Hg;2组收缩压120129mm Hg;3组收缩压130129mm Hg;3组收缩压130139mm Hg;4组收缩压140139mm Hg;4组收缩压140149mm Hg;5组收缩压150149mm Hg;5组收缩压150159mm Hg;6组收缩压≥160mm Hg。统计终点事件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观察不同收缩压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与4组比较,5组和6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对风险明显增加(P<0.01);校正危险因素后,与4组比较,1组、5组和6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对风险明显增加(RR值分别为1.83、1.97、3.06 vs 1.0,P<0.05,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收缩压过高或过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明显增加,收缩压下降过程中"J形曲线"现象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