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毫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2%,对照组有效率9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1例用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31例用针刺、TDP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九六针法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治疗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九六针法围刺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围刺治疗合刺络拔罐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1个疗程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为(1.88±0.54)d,对照组为(3.02±1.21)d,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26/30)(P0.05)。结论九六针法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围刺治疗合刺络拔罐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纯针药治疗带状疱疹与加入中医三联法(针刺、穴位点刺放血、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方法:将80例头面部患带状疱疹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和三联组)。针药组口服阿昔洛韦,同时针刺治疗。三联组口服阿昔洛韦,同时采用针刺、耳尖穴点刺放血和背部穴位刺络拔罐。结果:针药组治愈和显效率65%,三联组治愈和显效率90%,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三联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药组,起效快,疗程短,并可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0%,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取刺络拔罐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76%(P〈0.05).结论:刺络拔罐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组(A组)及电针组(B组),各65例。B组选取合谷、太冲、支沟、曲池、足三里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治疗,A组采用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3个月回访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0.05)。A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5%(25/65)和98.5%(64/65),B组分别为30.8%(20/65)和78.5%(51/65),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芒针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芒针夹脊穴合局部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用普瑞巴林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8%,对照组71.43%(P0.05);两组VAS及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合刺络拔罐法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1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2组均以治疗30d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面瘫针灸治疗的介入时机来观察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运用六神丸外敷配合刺络拔罐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5%,优于对照组71.4%(P<0.01)。结论:运用六神丸外敷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晓娟 《四川中医》2008,26(5):120-120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针刺相应节段夹脊穴为主.配合局部取穴以及刺络拔罐的方法.结果: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全部治愈,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放血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脱落2例),治疗组34例采用刺络放血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后第3、7、15天评价VAS评分,进行疗效对比,并于治疗后比较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出现减少,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7、15天VAS评分均持续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2.9%和8.8%。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血疗法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与针刺治疗比较,在镇痛作用方面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并能有效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宋素艳  张晓玲 《陕西中医》2011,32(7):892-893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带状疱疹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采用在疱疹所在部位刺络放血拔罐。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针剂输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分别为95.6%和86.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促进疱疹痊愈和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作用,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给予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受累神经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及PHN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7%(P0.01)。  相似文献   

17.
龚明发 《陕西中医》2011,32(9):1222-122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消痛贴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局部围刺法,同时针刺同侧相应节段夹脊穴,再配以太冲、阳陵泉穴,针法为泻法,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针后在局部疼痛部位敷以消痛贴膏。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消痛贴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针灸、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口服汤药桃红四物汤,刺血拔罐治疗每周3次,针刺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汤药桃红四物汤。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6%,对照组愈显率86%,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减少,VAS评分比较(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针刺、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腹针配合局部围刺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林芳 《陕西中医》2007,28(8):1061-1063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局部围刺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腹针配合局部围刺灸法,对照组50例则常规取穴治疗,采用疼痛缓解视觉摸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针配合局部围刺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选用改良浮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浮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采用VAS评分法、简明Mc Gill疼痛评分表(SF-MPQ)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疗效性评价和疗效判定。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并比较2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VAS和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观察组96.9%,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常规浮针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