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随机选择5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两组,Ⅰ组25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学较平稳,两组患者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袁晓东  朱建光  项云如 《江西医药》2012,47(10):922-923
目的观察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的效果。方法择期手术60例ASAI-Ⅱ级子宫肌瘤的病人,随机均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I组),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进腹探查和牵拉宫颈时HR、SBP、DBP、SpO2、ECG的变化和手术牵拉反应、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麻醉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麻醉前降低,其中Ⅱ组患者的SBP、DBP下降明显;I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心率减慢,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牵拉时无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应。Ⅱ组麻醉起效快,局麻药总量和需要辅助静脉用药的病例数明显少于I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具有麻醉起效快,效果好。肌肉松驰.内脏牵拉反应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98例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临床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冬 《中国医药指南》2009,7(5):118-119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剖宫产手术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麻醉平面上界差异无显著性,硬膜外麻醉组静脉辅助用药明显多于腰硬联合麻醉组且术中盆腔深部牵拉反应重。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具有起效快,镇痛和肌松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设立硬膜外麻醉组(CEA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速度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麻醉平面上界差异无显著性,CEA组静脉辅助用药明显多于CSEA组且术中盆腔深部牵拉反应重。结论CSEA应用于剖宫产术与CEA比较具有起效快、镇痛和肌松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患者,年龄23~45岁,体质量48~74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15例,治疗组(腰硬联合麻醉)15例,术中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ECG、SpO2以及术中患者牵拉反应情况,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HR、SpO2、EC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方面,对照组优10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2.22%;治疗组:优13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3%;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术中有内脏牵拉反应;治疗组患者术中未见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及疼痛反应,麻醉效果良好。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术,麻醉操作简单,易于开展,麻醉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6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患者,年龄29~53岁,体重48~74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42例,治疗组(腰硬联合麻醉)44例,术中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ECG、SpO2以及术中患者牵拉反应情况,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HR、SpO2、E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方面,对照组优22例,良12例,差8例,优良率为80.95%;治疗组:优38例,良6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术中有内脏牵拉反应;治疗组患者术中未见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及疼痛反应,麻醉效果良好。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术,麻醉操作简单,易于开展,麻醉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剖宫产手术时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自愿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观察组A组的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B组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术中监测BP、HR、SPO2、ECG,观察两组麻醉方式的麻醉起效时间,产妇术中的镇痛效果,两组产妇有无牵拉反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情况,两组产妇术中肌松情况。结果观察组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B组,A组手术中使用辅助性镇痛药明显少于对照组B组,镇痛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产妇在手术中A组的牵拉反射明显少于B组,且A组的肌松效果好,神经组织完全。故观察组A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优于B组。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硬膜外联合麻醉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患者,年龄26—53岁,体质量45~70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20例,治疗组(腰硬联合麻醉)20例,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HR、SpO2、EC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方面,对照组优11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为80%;治疗组:优18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5%;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术中有内脏牵拉反应;治疗组患者术中未见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及疼痛反应,麻醉效果良好。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术,麻醉操作简单,易于开展,麻醉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9.
周力克  肖兰芳 《江西医药》2011,46(3):263-265
目的比较连续腰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连续腰麻,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每组均为40例,术中监测BP、HR、、SPO2、ECG。观察指标:麻醉后血压等变化情况、麻醉显效时间、术中镇痛用药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头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A组麻醉起效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A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B组。SPO2术中两组均无明显改变,术后两组无一例头痛并发症。结论连续腰麻麻醉起效时间短,神经阻滞完善,腹肌松弛,基本无牵拉反射,其用于剖宫产比连续硬膜外麻醉有更大的优越性,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术中监测BP、HK、SPO、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 CSEA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比EA组短,从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术中麻黄素的使用CSEA组多于EA组,两组均无术后头痛.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起效快,镇痛、肌松完善,对产妇、新生儿安全性与有效性高,副反应小,很适用于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屈惠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418-419
目的探讨曲马多配伍氟哌利多辅助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取出胎儿后,分别静脉推入生理盐水(Ⅰ组);氟哌利多1.25mg,芬太尼0.05mg(Ⅱ组);氟哌利多1.25mg,曲马多75~100mg(Ⅲ组)。观察三组MAP、HR、SpO2用药前和用药后10min的变化,用药后牵拉疼痛、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结果Ⅰ组用药后10minHR、MAP较用药前明显增高(P<0.05),同Ⅱ、Ⅲ组同时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Ⅰ组牵拉反应、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远高于Ⅲ组(P<0.05),Ⅱ组牵拉反应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和Ⅲ组相似,但寒战率明显高于Ⅲ组(P<0.05)。结论曲马多配伍氟哌利多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具有对抗牵拉疼痛,避免恶心呕吐,预防和控制寒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运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06-507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Ⅰ~Ⅱ级患者42例,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前、麻醉试验剂量后、术中监测患者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牵拉反应、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中NIBP比麻醉前均下降(P<0.05),有不同程度牵拉反应,恶心、呕吐率低。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要处理得当,并辅以肩部按摩,可以满足手术要求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比较3种麻醉方法在痔疮不同术式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痔疮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痔单纯切除术、痔环形切除术、血栓外痔剥离术手术组,Ⅱ组为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手术组.Ⅰ、Ⅱ两组再各分为3个小组,Ⅰa、Ⅱa小组均为低位硬膜外阻滞组,Ⅰb、Ⅱb小组均为骶麻组,Ⅰc、Ⅱc小组均为腰-硬联合阻滞组,每小组30例.观察比较这3种麻醉方法在不同术式的痔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 单纯切除术、痔环形切除术、血栓外痔剥离术时,3种麻醉方法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方式为PPH时,低位硬膜外阻滞和骶管阻滞会发生阻滞不全,击发吻合器时患者出现疼痛反应及牵拉不适.而腰-硬联合阻滞则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 手术部位在齿状线以下时,3种麻醉方法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以骶麻有优势;而PPH手术时需选择腰硬联合阻滞,才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用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根治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12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单用硬膜外;Ⅱ组: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每组61例。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开始切皮时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术中分离切口上缘和清扫腋窝淋巴结时,Ⅱ组麻醉效果优于I组(P<0.01);两组未使用辅助药的病人中,硬膜外注药前、麻醉初量后15分钟、30分钟,BP、HR及SPO2无明显变化(P>0.05);使用辅助药后5分钟、10分钟时,BP及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R减慢,与使用辅助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根治手术采用高位硬膜外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术中使用辅助药的概率小,对BP、HR及SPO2的影响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呼吸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60例,ASAⅠ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Ⅰ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辅助丙泊酚平衡麻醉(CSEA组),Ⅱ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全麻(GA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CO2气腹前5min(T2)、CO2气腹达15mmHg后10min(T3)、40min(T4)及术毕放气后10min(T5)SBP、HR、SpO2、ECG、PETCO2变化,术后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情况及对麻醉方式的满意度。结果CESA组各时点SBP、HR变化不大,比较无区别(P>0.05);GA组T3、T4时点SBP、HR显著高于T1时点(P<0.05),亦显著高于CSEA组同时点(P<0.05)。CSEA组患者SpO2均>96%,与GA组比较无区别(P>0.05)。术后随访CSEA组恶心呕吐2例(6.7%),无躁动,满意度25例(83.3%)。GA组恶心、呕吐10例(33%),躁动12例(40%),满意度仅9例(30%)。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辅助丙泊酚平衡麻醉,麻醉效果确切,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同样可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6.
唐东彪  王胜斌 《安徽医药》2010,14(12):1435-1436
目的比较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单侧大隐静脉剥脱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剥脱术患者,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SEA组)。记录两组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血压(BP)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完善、维持时间,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效果优良。N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SEA组平稳;麻醉起效与完善时间无明显差异,N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神经刺激定位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下肢手术具有定位精确和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7.
项以柱 《中国药业》2013,22(10):37-38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3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行腰硬联合麻醉,均给予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5 mg静脉注射,Ⅰ组(术前给药组)于麻醉成功后给药,Ⅱ组(术中给药组)于手术开始胎儿娩出后给药,Ⅲ组(术后给药组)于手术结束时给药。观察患者术中、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患者术中恶心发生率分别为2.50%,5.00%,16.67%,Ⅰ组、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0.05),Ⅰ组与Ⅱ组间则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呕吐。Ⅰ组、Ⅱ组、Ⅲ组患者术后24 h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5.00%,10.00%,4.17%,Ⅲ组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Ⅰ组与Ⅱ组间则无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50%,8.33%,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术后头痛、眩晕、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与术中应用托烷司琼均能明显降低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中恶心发生率,手术结束后应用托烷司琼能明显降低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毛金花 《江西医药》2009,44(12):1240-1241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下肢手术应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0.5%布比卡因腰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施腹股沟、下肢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加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加腰麻。观察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患儿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手术期间的肢动挣扎、恶心呕吐发生率,氯胺酮总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结果A组HR、BP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与基础麻醉后相比均显著升高。B组BP之时间点无明显改变.但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时均较A组为低.B组HR在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较基础麻醉后以及A组相应时间点减慢。两组SPO2无明显变化。B组氯胺酮总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均较A组明显减少。B组肢动挣扎例数显著少于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加腰麻对于患儿腹股沟,下肢手术无明显血液动力学和SPO2方面的改变,可稳定HR、减少氯胺酮用量,其麻醉效果安全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处理。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n=30),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n=30)。分别在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后10(T3)、30(T4)、60(T5)min和手术结束气腹放气后5min(T6)6个时段监测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结果两组患者各时段HR、MAP和SPO2无明显差异,气腹后10、30、60minPETCO2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气腹放气后5minPETCO2亦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和陈旧性宫外孕等安全有效。该麻醉是腹腔镜妇科手术可选择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哌氟合剂和咪唑安定作为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完善后,两组病人均于术前10分钟分别静注哌替啶1mg/kg、氟哌利多0.05mg/kg。A组病人于手术开始前2~3分钟静注咪唑安定0.04~0.06mg/kg,观察用药前后、手术探查牵拉内脏器官时BP、HR、RR、SPO2的变化,对手术内脏器官牵拉反应、镇静状态、术后记忆的遗忘效果进行评估。结果A组病人消除牵拉反应、镇静、术后记忆的遗忘效果明显优于B组。麻醉后两组病人均有一过性心率增快和SPO2下降。结论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辅助哌氟合剂和咪唑安定,对术中抗牵拉反应、顺行性遗忘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