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T 波峰-末间期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波峰-末间期(Tpe)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PCI)对其影响.方法 观察187例不同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的冠心病患者及重度狭窄者行PCI治疗前后的Tpe变化.结果 重度狭窄组Tpe(138.9±16.2 ms)高于中度狭窄组(116.5±13.7 ms),中度狭窄组Tpe高于轻度狭窄组(86.4±12.9 ms),(均P<0.05);3支病变组Tpe(140.7±17.8 ms)高于双支病变组(118.6±14.9 ms),双支病变组Tpe高于单支病变组(100.5±13.2 ms),单支病变组Tpe高于无病变组(84.3±12.4 ms),(均P<0.05).Tpe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52、0.46,P<0.05).重度狭窄组行PCI术后2、24 h和术后1周Tpe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Tpe可反映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Tpe可以成为判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方法分析98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QTd.结果QTd冠脉正常组为30.11±9.63ms,轻度狭窄组为35.14±11.35ms,重度狭窄组为48.72±12.86ms,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及冠脉正常组相比,QTd均显著增大(P<0.05);单支病变组为33.26±10.53ms,双支病变组为42.65±11.35ms,三支病变组为53.6±13.76ms,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三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相比,QTd均显著增大(P<0.05).结论QTd增大提示冠脉狭窄更严重,病变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碎裂QRS(fQRS)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CAD)患者216例,根据是否存在fQRS波分为fQRS波组(n=124)和无fQRS波组(n=92),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及罪犯血管对fQRS波发生的影响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fQRS波的变化.结果 不同病变血管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范围和不同狭窄程度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均程度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闭塞与狭窄程度为50%~74%、75%~99%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2、9.064,P<0.05).在狭窄程度为75%~99%和完全闭塞患者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和术前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fQRS波检出率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的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呈正相关(r=0.48,P<0.05),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524,P<0.05).结论 fQRS波可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对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49例患者先后分别进行MSCT检测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无冠心病组,并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与评价.结果冠心病组37例,无冠心病组12例.冠心病组的CACS值(530.27 ±614.31)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的CACS值(36.59±46.73,P<0.01).37例冠心病组中3支病变组CACS值(967.18±896.95)高于双支病变组(456.61±376.63)及单支病变组(243.40±239.85)(P<0.05,P<0.01).重度狭窄组值CACS(314.06±486.27)高于中度狭窄组(162.74±161.80)、轻度狭窄组(97.35±120.37)及无狭窄组(25.51±55.33)(P<0.01).轻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冠脉狭窄支数和狭窄程度呈正相关,MSCT检测CACS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测量不同狭窄程度和范围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心电图QTd指标。结果冠脉正常组QTd为45.7±11.3ms,轻度狭窄组(48.4±10.6ms)与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狭窄组(67.9±10.7ms)与中度狭窄组(61.2±10.5ms)相比,中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相比,QTd差异均显著增大(P〈0.01)。单支病变组QTd为54.8±10.4ms,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组(68.3±10.8ms)与双支病变组(62.8±11.1ms)比较,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QTd差异均显著增大(P〈0.05)。结论QTd增大提示冠脉狭窄更严重,病变范围更广泛,是临床上预测冠脉病变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冠心病患者16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冠心病患者82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受累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发生率为4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为40.0%、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为7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及39.0%(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严重(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可累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多呈弥漫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H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胸部不适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59 例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1例,单支病变65 例、双支病变62例、三支病变84 例)及对照组(48 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HA水平,记录对应患者Gensini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分析HA 和Gensini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HA 水平为(40.86±19.40)ng/ml,冠心病组为(71.57±58.4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HA 水平分别为(57.21±40.51)、(83.77±69.26)、(74.60±60.60)ng/ml.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患者H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病变患者与对照组及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患者H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HA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HA 水平相关,测定血浆HA 水平可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以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进行记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组HCY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CY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正相关(r=0.517,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CY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独立相关,高HCY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病变程度加重.HCY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54例)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7例),其中ACS组54例,SAP组27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PO水平,冠状动脉造影判定病变血管支数及血管狭窄程度,分析MPO水平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MPO在ACS组中的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PO浓度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 =0.18,P>0.05),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 =0.52,P<0.05).结论:血浆MPO水平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空腹血糖水平与中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221例,其中单支病变组67例.多支病变组154例,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m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分析空腹血糖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mini积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空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2,P<0.01;r=0.284,P<0.05).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密切相关,严格控制空腹血糖有助于中老年冠心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中年冠心病患者在甘油三酯(TG)的不同分层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特点,探讨TG对中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及病变血管范围的影响。方法:(1)对行PCI术并植入金属支架的531例中年冠心病患者(45岁≤年龄〈60岁)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2)按TG测定结果分为3组:①Ⅰ组:TG〈1.70mmol/L.n=234。②Ⅱ组:1.70mmol/L≤TG≤2.25mmol/L,n=114。③Ⅲ组:TG≥2.26mmol/L,n=183。(3)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结果:(1)Ⅰ组的TC、非HDL—C及空腹血糖明显低于Ⅱ组、Ⅲ组.Ⅱ组的LDL—C明显高于Ⅰ组、Ⅲ组(P〈0.05),3组间的HDL—C无差异(P=0.534)。(2)3组患者的病变血管范围、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TG血症可能对中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及病变血管范围影响较小,不是其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并计算AASI,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依据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CSS),按照评分结果分为3组:0~1分的非冠心病组(70例),2~31分的轻、中度冠脉病变组(104例),≥32分的重度冠脉病变组(52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与冠脉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AASI差异显著(P<0.05),组间两两比较在AASI水平上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冠脉狭窄越严重,AASI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24 h心率、血压杓型等影响因素后,AASI与冠心病的发生仍具有较好的相关性(OR=3.471,P<0.01).结论:AASI对高血压患者出现冠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在无创性冠状动脉显像方面的应用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厦增强扫描,以对比剂增强图像行三维重建,其中39例患者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结果122例受检者中冠状动脉CTA(angiography with CT)正常者58例;25例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CTA发现再狭窄8例;39例CTA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者,进一步于DSA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8例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另11例正常(即为冠状动脉CTA的假阳性部分)。结论冠状动脉CTA是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的有效手段,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璁冠脉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根据骨质疏松筛查冠心病高危人群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 月于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明确为冠心病的3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骨密度测量结果并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n =102)与非骨质疏松组(n =198),同时分析骨质疏松与反应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骨质疏松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冠脉单支病变比例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且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 <0.5);骨质疏松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轻度钙化比例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且冠脉中度钙化、重度钙化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 <0.05);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均呈正相关(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是冠心病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独立相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hs-CR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protein ,hs CR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稳定情况的相关性 ,探讨hs CR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 5 7例患者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P) 2 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1例 ,对冠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严重程度 ,以冠脉造影正常者 (19例 )为对照组 ,分析血清hs 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稳定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与血清hs CRP水平均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379,P =0 .0 1;r =0 .2 94 ,P <0 .0 5 )。冠心病临床分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hs CRP水平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及对照组血清hs CR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hs 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并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阐明2种检查方法联合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诊断为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分别接受MPI与DS-CTCA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等冠状动脉主干分支狭窄程度的差异。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比较2种检查方法联合平行诊断与系列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MPI检查与DS-CTCA检查对LM和LAD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LCX和RCA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I检查比较,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狭窄诊断的灵敏度较低,为71.0%vs 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特异度较高,为85.7%vs 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但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76.4%vs 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与平行诊断比较,系列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分别为93.5%vs 33.8%和94.7%vs 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0);灵敏度为95.4%vs 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DS-CTCA检查与MPI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上无差异,但是2种检查方法的系列诊断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碘克沙醇在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并慢性肾衰竭介人治疗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4月-2008年3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冠心病并慢性肾衰竭患者166例,均分为对照组(应用碘普罗胺)和观察组(应用碘克沙醇),观察两组间介入治疗前及术后3 d血清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β2-微球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通过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例效评价肾功能恶化的情况.结果 两组介入治疗均获成功.对照组PCI术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β2微球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及观察组术后(P值均<0.01).而观察组PCI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66例患者中,共25例患者出现CIN.对照组的CIN发生率为27.7%(23/8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4%(2/83,P<0.01).无1例需透析治疗,均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碘克沙醇应用于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并慢性肾衰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9570A/G多态性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0例CHD患者ACE2基因多态性,并根据冠脉造影病变支数和Genisini积分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比较。结果:在男性CHD组中,9570G基因型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isini积分均多于9570A基因型者(P0.05);在女性CHD组中,不同基因型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isini积分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ACE2基因9570A/G多态性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男性CHD冠脉狭窄程度具有一定关系,与女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年龄≤55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生活应激事件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疑诊冠心病的164例中青年患者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其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根据CAS分为3组:轻度狭窄组(n=74),中度狭窄组(n=60),重度狭窄组(n=30)。采用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量表(LCU)对每位患者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加以评分。结果:3组患者的LCU分别为:3.8±3.4,8.9±3.7和12.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U随着CAS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0.41,P〈0.05),LCU〉300是冠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OR=9.05,P=0.001)。结论:生活应激是中青年冠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马康华 《重庆医学》2005,34(5):715-716
目的探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的冠心病(CHD)患者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方法观察经冠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73例单支病变、101例多支病变、68例轻度狭窄、106例重度狭窄)及50名健康人24h心率变异长程频域指标.结果CHD患者HRV指标中的LF、HF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病变支数患者之间的HRV无显著性差异;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者HRV减低越明显(P<0.05).结论CHD患者的HRV降低;HRV的改变和CHD患者冠脉的病变支数无明显关系,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提示HRV对CHD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