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消化道异物是指在消化道内不能被消化且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滞留在消化道管腔内的物体。在儿童消化道异物中,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常缺乏特异性,病史有时陈诉不清,如果处理不及时,延误治疗时机,会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就儿童消化道异物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异物类型、嵌顿部位、辅助检查、治疗手段及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65例小儿消化道异物的诊治总结,以提高我们对小儿消化道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对65例小儿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症状、诊断、异物排出体外的方法、使用的器械、异物的类型、并发症进行全面分析。结果:使用电子胃肠镜取异物59例,自然排出6例,无一例并发症。结论:对于小儿消化道异物,要及时诊断,对于较小的异物可观察待其自然排出,对于较大的异物要用电子胃肠镜及时取出,以免发生穿孔、出血等后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1例行腹部手术的儿童消化道异物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3.15±2.89)岁,年龄范围10个月至11岁4个月。结果哭闹、腹痛(11例,68.8%)和呕吐(10例,62.5%)是需手术治疗的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主要症状。所有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提示消化道异物阳性者13例,包括尖锐性金属异物3例、硬币1例、纽扣电池1例、单个磁性异物1例、多个磁性异物6例;X线平片检查提示消化道异物阴性者8例,包括泡发球5例、枣核2例、棒棒糖棍1例。超声检查对腹部消化道异物的诊断准确率为100%,而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仅61.9%。所有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5例无消化道并发症患者中,4例行消化道切开异物取出术,1例(异物为钢针)开腹手术时发现钢针位于腹股沟疝囊,予以取出。16例存在消化道并发症的患者(胃穿孔1例,肠穿孔10例,肠梗阻5例)中,除1例泡发球致肠梗阻患者行开腹手术肠外手法捏碎异物外,其余均行穿孔修补、肠切开或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儿童消化道异物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吞食多个磁性异物及泡发球易引起消化道并发症,需要患者家长及儿科医生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儿童上消化道异物致消化道损伤217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上消化道异物致消化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胃镜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异物,且出现消化道损伤的2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胃镜下表现、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217例患儿中,1~3岁患儿占比最高(114例,52.5%)。异物以硬币最常见(99例,45.6%),其次为硬质/尖锐食物(45例,20.7%)及金属(35例,16.1%)。消化道黏膜损伤以溃疡最多见(43.8%),其次为糜烂(33.2%)。纽扣电池较其他异物更易引起食管穿孔(P < 0.01)。食管为最常见受损部位(207例,95.4%)。217例患儿中,24例(11.1%)并发感染;异物致穿孔患儿较异物致溃疡患儿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3)。217例患儿中,204例(94.0%)内镜下成功取出异物。98例因黏膜损伤较重需住院治疗,予以抗感染、抑酸治疗及鼻胃管肠内营养和/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10例患儿自动出院而失访,其余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 幼儿期为上消化道异物高发年龄段;儿童上消化道常见异物为硬币、硬质/尖锐食物及金属;纽扣电池易造成食管穿孔;消化道黏膜损伤越重继发感染率越高;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结合鼻胃管肠内营养等处理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防鼻腔纽扣电池异物并发鼻中隔穿孔和(或)鼻腔粘连的方法.方法 对38例鼻腔纽扣电池异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在全身麻醉下,28例在无麻醉下取出异物.取出鼻腔纽扣电池后,32例局部经冲洗、换药治疗,6例未行任何治疗.结果 38例中,32例经过继续治疗,其中并发鼻中隔穿孔2例,鼻腔粘连1例,其...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异物是指误吞或故意吞入消化道的各种物体,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及时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物体,是儿科门诊常见的急症之一。因儿童天性好奇而误吞,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特殊异物需要CT及内镜诊断。对于不能自行排出的异物,目前内镜治疗已经是消化道异物的首要诊疗手段,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简便易行,受到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儿消化道异物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65例小儿消化道异物的诊治总结 ,以提高我们对小儿消化道异物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65例小儿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症状、诊断、异物排出体外的方法、使用的器械、异物的类型、并发症进行全面分析。 结果  使用电子胃肠镜取异物 5 9例 ,自然排出 6例 ,无一例并发症。 结论  对于小儿消化道异物 ,要及时诊断 ,对于较小的异物可观察待其自然排出 ,对于较大的异物要用电子胃肠镜及时取出 ,以免发生穿孔、出血等后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的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异物患儿7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异物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772例患儿异物均由电子胃镜取出,男414例,女358例,中位年龄2.8岁。消化道异物主要发生在年龄 < 3岁婴幼儿组(59.5%);异物主要分布于食管段(57.5%)和胃内(28.9%);异物滞留时间≤24 h 465例(60.2%), > 24 h 307例(39.8%)。异物的类型主要为圆形金属异物(37.2%)、长条形异物(24.7%)、尖锐异物(16.2%)、电池(14.4%)、腐蚀性物质(4.8%)和磁铁(2.7%)。根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轻度并发症(368例,47.7%)、严重并发症(98例,12.7%)及无并发症(306例,39.6%)。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3岁、基础疾病、异物位置、异物类型、异物滞留时间 > 24 h是引起上消化道异物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OR=2.141、7.373、6.658、8.892、6.376,P < 0.05)。结论 通过对上述导致消化道异物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地了解,在临床上及时准确地选择恰当的干预方式,可降低各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儿童消化道异物特点和预后,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消化道异物的病例,根据异物性质和位置确定门诊观察和住院观察取异物,建立资料采集表格,单人采集如下信息:年龄、异物类型、停留部位、误吞时间、临床症状、取异物地点、取异物方式、并发症、异物去向。结果2006年5月至2016年10月1 257例消化道异物纳入分析,男845例,平均(3.0±2.1)岁,误吞异物时间(1.7±1.5)d。出现临床症状266例(21.2%),其中上消化道症状210例(78.9%)。硬币类异物比例最高(53.2%),其余为电池、磁铁、长条/尖锐异物和不规则异物。就诊时异物停留在胃内最多见(40.8%)。自行排出异物者215例,时间(3.5±2.5)d。门诊观察806例中自行排出185例(23.0%);住院观察治疗451例中自行排出30例(6.6%),干预取出420例,其中食管镜取出230例(54.8%),尝试胃镜取出169例(40.2%),外科手术取出21例(5.0%)。门诊观察和住院取异物病例中出现并发症110例(8.8%),其中98例(86.4%)出现黏膜损害,2例食管异物因并发食管穿孔、主动脉食管瘘导致消化道出血死亡。以Logistic二元回归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症状、停留部位、干预方式和异物类型是儿童消化道异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条/尖锐物的内镜干预率(49.2%)和临床症状出现率(32.3%)均最高,磁铁异物外科手术率(17.4%)最高,纽扣电池并发症发生率(25%)最高;食道异物的内镜干预率(78%)、症状出现率(68.8%)和并发症发生率(16.6%)均最高。结论儿童消化道异物类型多种多样,预后与异物类型、停留部位、临床症状和干预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异物所致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85例12岁以下的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消化道异物引起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危险组42例和普通组243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85例患儿中,男182例、女103例,异物的种类包括硬币、电池、磁性异物、毛发、别针、螺丝钉等。危险组和普通组患儿在食管异物滞留时间24小时、异物形状、异物类型和消化道异物滞留部位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因素为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正确判断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合理的处理时机,可降低儿童消化道异物各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儿童食管异物现状,分析硬质食管镜在儿童食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86例食管异物患儿,术前常规检查,选取食管异物未脱落食管以下消化道患儿148例,行全麻下硬质食管镜异物取出术。结果 186例中硬币类异物138例(74.2%)、鱼刺骨头类27例(14.5%)、食物类8例(4.3%)、纽扣电池类2例(1.1%),其他11例(5.9%)。嵌顿第一狭窄处多,有177例(95.2%)。就诊时间24 h 155例(83.3%)。术前常规检查有37例患儿食管异物脱落食管以下消化道,电话随访36例自行排出,其中1例患儿行胃镜下取出;自行吐出异物1例。148例患儿行全麻下硬质食管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成功取出异物144例,其中2例异物为骨头类术中未见,术后复查排除食管异物,2例异物为硬币的术中脱落至食管以下消化道,出院后自行排出;148例患儿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根据患儿异物性质,选取适合的手术方式,硬质食管镜在儿童食管异物取出术中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华儿科杂志》2022,(5):401-407
消化道异物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异物的种类、大小、性质和滞留部位不同, 临床症状各异。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规范处理, 消化道异物可能会造成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 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提高对儿童消化道异物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儿童消化道异物为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该文介绍儿童消化道异物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消化道异物与儿童认知能力有限、好动、监护者疏于监管、缺乏预防消化道异物的相关知识及防范意识等因素有关。通过建立危险品清单及清晰标识、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提高儿童、监护者及全社会对儿童消化道异物的认识,有助于预防儿童消化道异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儿童纽扣式电池食管异物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措施,为制定儿童食管异物规范化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纽扣式电池食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12例,女童10例,中位年龄30.5个月。19例(86.36%)发生吞咽困难,17例(77.27%)发生呕吐,5例(22.73%)发生流涎,1例(4.55%)发生恶心。病史2 h至6个月,异物滞留时间6 h 6例,6~24 h 5例,24~48 h 3例,≥48 h 8例。异物崁顿在食管上段者14例,食管中段者3例,食管下段者5例。结果 22例患儿中19例(86.36%)治愈出院,2例(9.09%)好转出院,1例(4.55%)死亡。21例(95.45%)发生食管黏膜糜烂,12例(54.55%)发生食管周围炎,3例(13.64%)发生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2例(9.09%)发生食管狭窄,1例(4.55%)发生大出血。纽扣式电池食管异物所致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是食管黏膜糜烂,其次是食管周围炎、食管穿孔、食管狭窄、大出血。3例食管穿孔中有1例经增强营养及控制感染后自然愈合,1例于胸外科予食管穿孔修补术后痊愈出院,1例合并食管穿孔及食管气管瘘发生大出血死亡。食管气管瘘2例中有1例于外院行胃造瘘及食管旷置术,1例食管气管瘘患儿尚在随访观察中;食管狭窄2例已行食管扩张术,其中1例疗效欠佳尚在随访观察中;结论纽扣式电池食管异物的常见并发症是食管黏膜糜烂、食管周围炎,更为严重者可以发生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甚至大出血死亡。对于该类患儿应尽快就医、尽早手术、采用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病情观察、定期随访,这样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内镜治疗小儿消化道异物5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取消化道异物的时机选择与方法.方法应用纤维胃镜、结肠镜并配以光电显像仪对58例14岁以下儿童取消化道异物.结果成功钳取食管异物24例,胃内异物27例,十二指肠降部异物3例,结肠异物1例,无一例应用麻醉剂,无一例并发症.结论内镜处理小儿消化道异物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疗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各种食管异物嵌顿引起食管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因异物引起食管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异物种类、主要早期症状、近远期并发症、外科干预策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例异物引起的食管穿孔病例,常见的异物种类包括纽扣电池(n=5)、鱼骨(n=4)和硬币(n=3),常见的早期临床症状包括发热(n=9)、呛咳(n=8)、咳嗽咳痰(n=8)、吞咽困难(n=6)、拒食(n=5)和颈部肿胀(n=4)。从穿孔部位来看,12例为食管上段穿孔,1例为食管中段穿孔,2例为食管下段穿孔。15例患儿中有12例发生感染性并发症,最常见为肺炎(n=10)、颈部软组织感染(n=7)和纵膈感染(n=5)。5例因颈部或纵膈感染化脓而行脓肿引流术,其中2例因胸腔积脓引流不畅行开胸脓肿清除术、异物清除术;2例早期行食管破口胃镜下钛夹夹闭术。15例患儿中8例行胃造口术,4例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2例行胃镜直视下鼻胃管置入术。11例食管穿孔患儿自行愈合,其中3例出现食管狭窄,经扩张治愈,1例因胃瘫而行幽门成形术;2例遗留食管气道瘘于3~6个月后行食管气道瘘修补术;1例因存在持续食管胸膜瘘行食管支架置入术而治愈;1例因感染死亡。10例患儿随访3个月至2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纽扣电池、鱼骨和硬币是常见的引起儿童食管穿孔的消化道异物。发热、呛咳等呼吸道症状是食管穿孔的早期预警症状。多数食管穿孔可不经手术修补而自行愈合,手术干预仅限于清除异物和引流脓肿。经合理治疗大多数异物引起的食管穿孔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异物是儿科急诊的常见疾病,轻者可无任何症状而自然排出,重者可并发消化道穿孔、主动脉瘘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消化道异物一经确诊,应根据异物类型、滞留位置、吞入时间、并发症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目前,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规范合理的处理原则是医生为患儿制定治疗方案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消化内镜在儿童消化道异物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镜和结肠镜在儿童消化道异物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89例小儿消化道异物患儿作了内镜检查和治疗。结果 65例患儿在内镜直视下成功取出各类型异物,无一例有并发症。所有患儿均未全身麻醉或静脉麻醉。结论 应用内镜处理小儿消化道异物,安全可靠,有效,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部位小儿消化道异物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104例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异物种类、好发年龄,排出体外方法等进行全面分析.104例中,男66例,女38例;年龄6个月~14岁.消化道异物停留部位:食管上段14例、中段12例、下段20例,胃内9例,小肠15例,回盲部5例,结肠22例,直肠6例,全消化道1例.所有患儿均行X线检查确诊,疑难病例行CT检查辅助确定治疗方案.结果 本研究中,1~3岁发病率最高,为45.2%(47/104).消化道异物留存时间:最短8h,最长3个月.吞入异物种类以金属性异物最为多见(77例),其次为植物性异物(17例)和化学性异物(10例).104例患儿中86例自行排出,18例行手术治疗.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出院后随访2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消化道异物患儿,应及时就诊,并根据消化道异物类型、部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异物进入消化道后,只要能通过消化道内两处最狭窄部位:幽门及肠回盲部,就能顺利排出体外,80%~90%的消化道异物可自行排出~([1])。只有异物滞留于消化道(超过4-5d)不能随粪便排出体外,或者异物对身体有危害,或异物有锋利尖端等情况,才需要内镜或手术取出异物~([2-3])。本院自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小儿消化道水晶球异物6例,现就其诊断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