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桡动脉(RA)桥通畅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CABG术中使用RA桥,并于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患者65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A桥通畅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RA桥靶血管近端狭窄程度≥80%(OR=0.212, 95%CI: 0.049~0.912, P=0.037)和靶血管在左前降支区域(OR=0.104, 95%CI: 0.012~0.921, P=0.042)是RA桥术后通畅率的独立保护因素,而术后未规范联用抗痉挛药物(OR=6.825, 95%CI: 1.857~25.083, P=0.004)是RA桥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ABG术中RA桥靶血管的合理选择和术后联用抗痉挛药物是RA桥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急性胃肠道损伤分级在急性胰腺炎相关胃肠道衰竭中的应用及其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胃肠道衰竭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 共2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胃肠道衰竭90例(44.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衰竭组患者预后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5%CI:1.03~1.09,P<0.001)、入院主诉排气排便停止(OR=7.02,95%CI:2.08~23.66,P=0.002)、血白细胞水平升高(OR=1.09,95%CI:1.02~1.17,P=0.015)、血白蛋白水平降低(OR=0.93,95%CI:0.86~1.00,P=0.048)、血肌酐水平升高(OR=1.02,95%CI:1.01~1.04,P=0.001)是胃肠道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即刻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和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诊断胃肠道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9和0.782。结论 胃肠道衰竭可显著增加AP患者的死亡风险。入院即刻APACHE Ⅱ评分和BISAP评分对胃肠道衰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探索预防CSOM术后复发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CSOM患者1066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阅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随访1年观察是否复发并分为未复发组与复发组,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两组间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CSOM术后复发率为6.38%。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χ 2=16.338,P=0.000)、年龄≥60岁(χ 2=5.182,P=0.023)、发病频次≥3次/年(χ 2=4.388,P=0.036)、活动期发病持续时间>7 d(χ 2=4.729,P=0.030)、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 次/年(χ 2=11.913,P=0.001)、伴慢性鼻窦炎(χ 2=11.077,P=0.001)、血糖>6.11 mmol/L(χ 2=15.327,P=0.000)、术后降钙素原(PCT)>0.5 μg/L(χ 2=8.337,P=0.004)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使用通气管是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χ 2=5.308,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DRO感染(OR=3.373,95%CI:1.825~6.234,P=0.000)、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 次/年(OR=2.727,95%CI:1.479~5.030,P=0.001)、慢性鼻窦炎(OR=2.980,95%CI:1.654~5.369,P=0.000)、血糖(>6.11 mmol/L)(OR=3.219,95%CI:1.741~5.953,P=0.000)、PCT(>0.5 μg/L)(OR=2.085,95%CI:1.106~3.931,P=0.023)是CSOM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做好MDRO感染防控、控制血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减少慢性鼻窦炎复发是降低CSOM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监测PCT可为临床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开始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耐药产生的影响。 方法 对河南省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6个月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基线免疫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早期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350个/mm3)132例、常规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201个/mm3~349个/mm3)200例和延迟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200 个/mm3)329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符合条件的抗病毒治疗患者661例,总耐药率为34.3%(227/661),其中早期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出现耐药突变的比例分别为21.2%(28/132)、 35.5%(71/200)和 38.9%(128/3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治疗(OR=0.31, 95%CI 0.19~0.51, P<0.001)、依从性高(OR=0.48, 95%CI 0.30~0.78, P=0.003)和含3TC初始治疗方案(OR=0.20, 95%CI 0.20~0.40, P<0.001)是影响抗病毒治疗耐药产生的保护因素,治疗时间长(OR=1.90, 95%CI 1.22~2.95, P=0.004 3)是影响抗病毒治疗耐药产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开始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毒株的产生,能取得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睡眠医学中心接受睡眠监测的3 152名患者。所有患者被分成4组,单纯鼾症组(n=1 335)、单纯支气管哮喘组(n=72)、单纯OSA组(n=1676)和哮喘合并OSA组(n=69),以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哮喘合并OSA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单纯OSA组及单纯哮喘组(OR=13.389, 95%CI:7.930~22.607, P<0.01; OR=11.850, 95%CI: 7.116~19.733, P<0.01; OR=3.925,95%CI: 1.827~8.431, P<0.01)。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腹围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OR=7.224, 95%CI: 3.989~13.083, P<0.01; OR=6.783, 95%CI: 3.811~12.073, P<0.01; OR=2.920, 95%CI: 1.240~6.878, P<0.01)。年龄≥55岁和腹围≥90 cm的患者中,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5.464, 95%CI: 2.997~9.959, P<0.01; OR=4.630, 95%CI: 2.667~8.026, P<0.01)。结论 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在老年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的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及两家医联体医疗机构就诊的女性902例。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生物学、临床特征和躯体测量指标。根据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 FSFI)量表评估FSD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有FSD 和 无FSD。根据“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10”将研究对象分期、改良Kupperman评分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 KMI)评估更年期症状、心理健康问卷-9量表评价抑郁状态、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t Questionnaire, ICIQ)量表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 OABSS)量表评估膀胱过度活动症。FSD的影响因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I评分(OR=1.061,95%CI:1.039~1.083)、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OR=1.008,95%CI:1.002~1.014)、高中以下学历(OR=1.446,95%CI:1.019~2.052)、抑郁(OR=1.814,95%CI:1.156~2.845)、绝经后早期(OR=1.717,95%CI:1.106~2.667)、绝经后晚期(OR=1.905,95%CI:1.008~3.602)、婚姻关系一般(OR=2.422,95%CI:1.711~3.429)和婚姻关系不满意(OR=1.945,95%CI:1.018~3.717)是FSD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绝经后早期应用芬吗通治疗是FSD的重要保护因素(OR=0.229,95%CI:0.059~0.889,P<0.05)。结论 FSD受心理、生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卵巢衰竭是FSD的重要危险因素,绝经后女性早期应用绝经激素治疗是FS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收治的42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统计其术后ALI/ARDS的发生情况。以是否发生ALI/ARDS把患者分为ALI/ARDS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后退法回归分析,探寻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共有41例患者发生ALI/ARDS,占所有患者的9.7%(41/422),ALI/ARDS组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18.9±9.7) d vs. (14.8±3.6) d,P=0.011]、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51.2%(21/41) vs. 9.4%(36/381),P<0.001]、院内死亡率[31.7%(13/41) vs. 5.0%(19/381),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P=0.064)、术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P=0.020)、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P=0.011)、体重指数(body weight index,BMI)(P=0.04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风险分级(P=0.049)及术中单肺通气时间(P=0.008)在ALI/ARDS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FEV1/FVC(OR=1.053,95%CI 1.010~1.098,P=0.016)、ASA分级(OR=2.392,95%CI 1.073~5.335,P=0.033)、术中单肺通气时间(min)(OR=0.994,95%CI 0.989~0.999,P=0.028)是食管癌术后发生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I/ARDS是食管癌术后不容忽视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明显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术前FEV1/FVC、ASA分级、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是食管癌术后发生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对患者的充分评估和准备,术中控制单肺通气时间是预防食管癌术后ALI/ARDS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脐动脉血气pH值对剖宫产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剖宫产娩出并完成脐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主要观察终点是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按照新生儿是否发生住院期间并发症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脐动脉血气pH值。收集母婴围产期的资料和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脐动脉血气pH对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872例新生儿(择期541例、急诊331例),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14.1%,其中发生率最高的3项分别为感染、吸入性肺炎及心肌损伤。无并发症组pH值平均为7.31,有并发症组pH值平均为7.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研究中pH≤7.20的总体比例为3.1%(27/872),其中无并发症组pH值≤7.20的比例为1.6%(12/749),有并发症组pH值≤7.20的比例为12.2%(15/1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8.224, 95%CI: 4.910~13.777, P<0.001)、妊娠期高血压(OR=1.886, 95%CI: 1.004~3.546, P=0.049)、宫内生长受限(OR=4.429, 95%CI: 1.280~15.330, P=0.019)、急诊剖宫产(OR=2.711, 95%CI: 1.682~4.369, P<0.001)、脐动脉血气pH值≤7.20(OR=7.420, 95%CI: 2.951~18.655, P<0.001)及5分钟Apgar评分小于10分(OR=11.849, 95%CI: 3.977~35.128, P<0.001)是新生儿发生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脐动脉血气pH值预测全部新生儿、择期新生儿及急诊新生儿住院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0(95%CI: 0.508~0.633, P=0.012)、0.559(95%CI: 0.465~0.652, P=0.189)及0.617(95%CI: 0.538~0.697, P=0.002)。结论:脐动脉血气pH值≤7.2与剖宫产新生儿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有相关性,但是ROC分析显示其预测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找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置管成功及并发症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31例使用动态针尖定位法(DNTP) 或角度距离法(AD)行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一次成功、总体成功、动脉后壁穿透和局部血肿的相关因素。结果 桡动脉前壁深度≥3 mm是穿透后壁(OR=0.314,95%CI:0.143~0.691,P=0.004)和局部血肿(OR=0.250,95%CI:0.107~0.585,P=0.001)的相关因素。使用DNTP方法是穿透后壁(OR=0.303,95%CI:0.138~0.667,P=0.003)的相关因素。结论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法动脉穿刺置管时,在桡动脉前壁深度≥3 mm的部位穿刺可以减少穿透后壁和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与AD法相比,DNTP法可减少穿透后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发生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中文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检索关于BSI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通过双人交叉纳入、排除、提取最终获得文献的效应量,使用Revman 5.0进行数据分析,评估了研究异质性和偏倚风险。结果 获得参考文献13 691篇,经过纳入、排除后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11篇,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分,最终结果显示危重症患者发生BSI的危险因素有以下8项:肠外营养(OR=5.07,95%CI:2.89~9.10)、呼吸衰竭(OR=3.03,95%CI:1.90~4.83)、脓毒症(OR=2.13,95%CI:1.50~3.01)、深静脉置管(OR=3.57,95%CI:2.16~5.90)、免疫抑制(OR=3.52,95%CI:1.72~7.20)、机械通气(OR=5.28,95%CI:2.05~13.62)、心脏事件(OR=3.07,95%CI:1.68~5.62)、既往暴露于抗生素(OR=2.46,95%CI:1.14~5.33)。结论 初步阐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BSI的危险因素包括肠外营养、呼吸衰竭、脓毒症、深静脉置管、免疫抑制、机械通气、心脏事件、既往暴露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夹层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Ⅰ型患者47例(Ⅰ型组),DeBakeyⅢ型患者83例(Ⅲ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早期结果、中期生存和再干预情况。结果 术后30 d,全组死亡9例(6.9%),其中Ⅰ型组5例(10.6%),Ⅲ型组4例(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 P=0.370)。Ⅰ型组和Ⅲ型组术后早期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38.3%比51.8%;χ2=2.199, P=0.138)、5年生存率[(81.7±5.9)% 比(87.2±4.2)%;χ2=0.483, P=0.487]和5年免于再干预结果[(84.5±6.7)% 比(85.5±4.8)%;χ2=0.010, P=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相似,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包含颈动脉超声参数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手术的491例成人患者资料,选择其中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脑梗死组),诊断为非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非脑梗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结果 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脑梗死的总发生率为1.8%,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住院存活率约为77.8%。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EuroSCORE) Ⅱ高(OR=1.585,95%CI:1.043~2.409)、双侧颈+椎动脉均有斑块(OR=14.513,95% CI:2.538~82.978)、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辅助(OR=112.518, 95% CI:8.967~1 411.907)和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OR=20.800,95% CI:3.639~118.902)是心脏手术后脑梗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EuroSCORE Ⅱ高、ECMO辅助和术后新发房颤之外,颈动脉超声发现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斑块是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有必要实施心脏术前颈动脉超声筛查并对有风险的患者严格术中、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均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但鲜有研究关注二者合并的睡眠重叠综合征是否比单一疾病更为增加临床患病概率,本研究目的是调查睡眠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接受便携式睡眠监测的1 939名患者。COPD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肺功能,OSA的诊断需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15次/h。研究对象被分为对照组(n=1 093)、单纯COPD组(n=62)、单纯OSA组(n=735)、重叠综合征组(n=49),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叠综合征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OSA患者(OR=5.82, 95%CI:3.23~10.48, P<0.001和OR=4.35, 95%CI:2.41~7.88, P<0.001)。矫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2.69, 95%CI:1.13~6.52, P=0.026和OR=3.64, 95%CI:1.53~8.83, P=0.004)。年龄<58岁的患者和女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8.45, 95%CI:1.46~65.90, P=0.018与OR=4.39, 95%CI:1.04~22.50, P=0.044);年龄≥58岁的患者和男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睡眠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治疗重叠综合征是否能降低代谢异常的风险,甚至减少未来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MFS)合并胸腹主动脉瘤的早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FS组(n=58)和非MFS组(n=9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早期结果和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MFS组患者较非MFS组更年轻(32比45岁,t=9.603,P=0.000),有家族史者更多(19%比0,χ 2=19.996,P=0.000),男性和吸烟者比例更低(55.2% 比 80.6%,χ 2=11.489,P=0.001;13.8% 比 46.9%,χ 2=17.686,P=0.001)。两组在急诊手术比例、预防性脑脊液引流、手术时间、术中循环管理方式、术中用血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FS组的术后30 d死亡率明显低于非MFS组(0比9.2%, χ log ? rank 2 =5.616,P=0.018)。两组在脊髓损伤、肾功能衰竭、呼吸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FS组平均随访时间43个月(3~114 个月),5年生存率(89.2±4.6)%,非MFS组平均随访时间50个月(0~111个月),5年生存率(83.8±4.1)%,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log ? rank 2 =2.719,P=0.099)。MFS组5年免于再干预率为(72.7±8.4)%,非MFS组为(95.2±2.3)%,MFS组再干预率明显高于非MFS组( χ log ? rank 2 =5.034,P=0.025)。 结论 MFS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低于非MFS患者,中期生存情况与非MFS患者相似,但再干预率明显高于非MFS患者,术后密切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及降糖治疗对腹主动脉瘤(AAA)直径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人群分为AAA合并糖尿病组(n=53)和未合并糖尿病组(n=104),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和瘤体直径的差异。按照瘤体直径大小进一步分为中小腹主动脉瘤组(SMAAA组)(n=85)和大腹主动脉瘤组(LAAA组)(n=72),分析两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157例AAA患者中,未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合并糖尿病组(χ2=8.147,P=0.004)。AAA合并糖尿病组中瘤体直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显著低于未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8,P=0.002;U=-1.503,P=0.013;U=-3.002,P=0.003)。SMAAA组瘤体直径和D-二聚体显著低于LA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06,P<0.001;U=-0.38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0.477,95%CI=0.238~0.955,P=0.037)及降糖治疗(OR=0.477,95%CI=0.238~0.955,P=0.037)未增加AAA瘤体增大的风险。结论 糖尿病及降糖治疗可能通过降低D-二聚体或炎症指标水平影响AAA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成都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成都市东西南北4个方位对≥16岁的非成都市户籍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和心理健康状况信息;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2392名流动人口,GHQ-12平均得分为(1.09±1.61)分;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11%,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担心、焦虑和紧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OR=0.425,95%CI=0.213~0.847)、初中学历(OR=0.541,95%CI=0.356~0.824)、居住时长≥5 年(5~9年:OR=0.603,95%CI=0.394~0.923;≥10年:OR=0.534,95%CI=0.346~0.823)、个人年收入≥18 000元(18 000~35 999元:OR=0.524,95%CI=0.328~0.836;36 000~59 999元:OR=0.327,95%CI=0.190~0.565;≥60 000元:OR=0.356,95%CI=0.192~0.662)、与雇主关系好(OR=0.519,95%CI=0.363~0.742)是成都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离婚/丧偶(OR=2.351,95%CI=1.341~4.124)、5年后的居留意愿为回家乡(OR=1.805,95%CI=1.084~3.006)和尚未考虑去留(OR=1.844,95%CI=1.269~2.681)是成都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都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好,但还需重点关注婚姻状况不佳、在成都归属感差的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和完善针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相关政策和措施,增强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及归属感等,多方面促进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