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2年生‘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cv.Whangkeumbae)为试材,研究采前喷氨基酸钙和硝酸钙对‘黄金梨’叶片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为‘黄金梨’合理补充钙素营养和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途径。结果表明:(1)在‘黄金梨’幼果期喷钙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光合效率,其中氨基酸钙和硝酸钙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较对照提高了13.3%和8.3%,净光合速率(P_n)提高了11.5%和7.3%,蒸腾速率(T_r)提高了12.6%和7.8%,气孔导度(G_s)提高了7.8%和6.2%,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提高了9.8%和7.2%,光化学淬灭系数(qP)提高了11.6%和6.4%,PSⅡ的天线转换效率(F_v′/F_m′)提高了4.6%和2.8%,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提高了5.0%和4.2%;以氨基酸钙处理的效果最好。(2)对于果实品质而言,喷钙处理可以提高果实钙含量和硬度,与对照相比,氨基酸钙和硝酸钙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11.6%和6.2%,糖酸比提高了49.9%和32.1%,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25.7%和11.0%,同时细胞壁水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降低,果实品质得到改善,氨基酸钙处理效果优于硝酸钙。因此,在幼果期喷钙(尤其是氨基酸钙)是‘黄金梨’果实补充钙素营养、提升叶片光合性能和改善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可在其生产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采前果面喷施钙制剂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金冠’和‘粉红女士’3个苹果品种为试验材料,并用氯化钙、硝酸钙和氨基酸钙3种钙制剂在采前30 d对果实进行喷施处理,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基本果实品质指标,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测定果实香气等13项品质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加权求和等方法对钙制剂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探究比较钙制剂对不同品种苹果果实品质的改进效果,为提高苹果果实品质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采前钙处理对‘富士’和‘金冠’的单果重影响不显著,但‘粉红女士’采用氯化钙和氨基酸钙处理后单果重显著上升。(2)采前用氯化钙处理显著提高了苹果果实的糖酸比和硬度等;硝酸钙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皮亮度和色泽饱和度等;氨基酸钙处理则显著提升了果实的各类香气物质含量。(3)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经氯化钙、硝酸钙和氨基酸钙处理后,各品种苹果果实品质的综合得分均高于对照,且以氨基酸钙处理后果实的品质综合得分最高。研究发现,采前30 d钙处理可有效提升苹果果实的色泽、糖酸比、硬度以及香气等品质,且以氨基酸钙的处理效果最佳,而且对‘粉红女士’苹果果实品质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黄秋葵为试验材料,采前使用氯化钙、草酸钙、有机酸螯合钙、丙酸钙对黄秋葵幼果进行喷钙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考察采前喷不同形态钙对黄秋葵采后贮藏(4±0.5℃)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钙处理能减少黄秋葵采后贮藏期的失重率,降低电导率,抑制其果实脆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色差a*值的减少,较好保持了黄秋葵采后贮藏期的品质,其中以喷浓度为0.05 mol/L 有机酸螯合钙的效果最好,能较好地在冷藏条件下保持黄秋葵原有的外观和风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延缓采后杨桃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本文研究了0.6 μL/L 1-MCP处理对在(15±1)℃、相对湿度90%下贮藏的‘香蜜’甜杨桃(Averrhoa carambola Linn. cv. Xiangmi)果实软化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保持较高的杨桃果实硬度,有效降低果胶酯酶(pectinesterase, 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纤维素酶等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延缓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的下降和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因此认为,0.6 μL/L 1-MCP处理能有效控制采后‘香蜜’甜杨桃果实的软化进程,延长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5.
黄思婕  陆笛  潘介春  孙宁静 《广西植物》2020,40(8):1188-1202
为研究广西野生柿种质资源果实采后软化机制,该研究以广西特有的野生柿种质‘油柿''(YS)、‘农家栽培柿''(ZP)和主栽品种‘恭城月柿''为材料,分析了人工脱涩乙烯利处理的果实采后贮藏中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硬度、乙烯生物合成量、色差、可溶性单宁含量、果胶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恭城月柿''相比,‘油柿''可滴定酸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转色缓慢,果实易软化。其中,YS-4最不耐贮藏,乙烯利处理后,贮藏第4天硬度降至1.620 N,第6天可溶性单宁含量下降至2.398 mg·g-1,整个贮藏期原果胶含量下降最慢,末期可溶性果胶值最低,为0.832%; YS-2最耐贮藏,乙烯利处理第8天硬度为YS-4的3.6倍,贮藏末期硬度在所有‘油柿''中最高。(2)‘农家栽培柿''中乙烯利处理贮藏末期ZP-2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低,转色最缓慢,原果胶降幅最小,可溶性果胶含量最高; 相反ZP-3果实转色快且易软化,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低,原果胶降幅最大,可溶性果胶含量低。(3)‘恭城月柿''PG酶活性和Cx酶活性远远高于‘油柿'',各‘油柿''种质的果实软化程度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相关性不同,β-D-Gal酶和Cx酶在‘农家栽培柿''贮藏前期起作用,PG酶在贮藏前期和后期对果实软化起作用,说明不同柿种质品种在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酶不同。综上认为,与‘恭城月柿''相比,‘油柿''耐贮性差,其中YS-4极不耐贮藏,而‘农家栽培柿''ZP-2极耐贮藏,这为研究柿果实软化机制提供了基础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6.
范灵姣  孙宁静  王坤  张宇  覃慧 《广西植物》2017,37(5):599-605
该研究以广西中部地区的早熟品种‘牛心柿’(Diospyros kaki cv.Niuxin)的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萼片施用5%抗坏血酸溶液处理对CO_2脱涩柿果采后贮藏期果实软化和细胞壁降解以及抗氧化体系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对人工脱涩后‘牛心柿’果实的保鲜效果明显,与空白和去离子水对照相比,外源抗坏血酸处理更好地延缓柿果实硬度的降低和总色差的升高。抗坏血酸处理后7~15 d,原果胶的下降速率和可溶性果胶的上升速率得以延缓,细胞壁降解酶PG和Cx活性均低于空白和对照。同时,外源抗坏血酸阻滞了整个贮藏期果实内源抗坏血酸的减少,并抑制了POD的活性和MDA的积累,果实自身抗氧化体系功能受到保护。此外,抗坏血酸处理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实还原糖的含量。因此,采后外源施用抗坏血酸不仅可以延长脱涩后鲜食柿果的货架期,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果实的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采后包装和不包装的'大久保'桃果实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在8℃冷藏(A)、8℃冷藏10 d后转入0℃贮藏(B)和0℃冷藏(C)方式下的硬度、出汁率、果胶含量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A、B冷藏方式下,包装较不包装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的硬度下降、原果胶含量减少和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降低了果实出汁率和β-gal活性;与冷藏期比较,货架期后冷藏方式A和B果实表现为硬度下降、原果胶含量减少、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以及出汁率和β-gal活性升高.与冷藏方式A和B比较,冷藏方式C果实的硬度和原果胶含量较高,出汁率和可溶性果胶含量较低;货架期后,不包装的果实硬度和原果胶含量增加,可溶性果胶含量和β-gal活性降低,但包装处理却能减缓上述现象的发生.研究表明,桃采后用30 μm聚乙烯袋包装、于8℃冷藏10 d后转入0℃贮藏处理,能使桃果实在贮藏期保持较低的可溶性果胶含量和较高的原果胶含量和出汁率,并能使桃在货架期正常后熟软化,是贮藏桃的一种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8.
O2和CO2配比对低温贮藏李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适宜‘黑宝石’李贮藏的气体参数,研究了不同气体成分(6.0%O2+5.0%CO2、6.0%O2+1.0%CO2、10.0%O2+5.0%CO2和10.0%O2+1.0%CO2)处理对贮藏及货架期‘黑宝石’李采后品质(硬度、总糖、可滴定酸和腐烂指数)、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贮藏0~45 d期间,冷藏对照果实的腐烂指数在8%以下,其货架果实的硬度仍可下降;贮藏至75 d时,冷藏对照果实的腐烂指数达38%,而且其果实失去了软化能力。(2)气调处理可减缓低温贮藏李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维持货架果实的后熟能力,但6.0%O2+1.0%CO2处理对果实腐烂指数的影响不显著。(3)气调处理可提高低温贮藏李果实的SOD、POD和CAT活性,抑制这3种酶在货架模拟过程中的升高,且可降低低温贮藏及货架期果实的MDA含量。(4)气调贮藏中以6.0%O2+5.0%CO2处理的效果最佳,果实的贮藏期可达75 d。研究说明,常规冷藏(0~1.5℃)可满足‘黑宝石’李果实采后短期贮藏(<45 d)的需要,而适宜的气调贮藏可使其贮藏期限延长30 d左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采前二氧化氯(ClO2)处理对采后‘海沃德’猕猴桃果实在冷藏条件下的防腐保鲜效果。分别用浓度(有效成分)为0、20、40、60、80mg·L-1的ClO2溶液,在采收前对果实进行喷布处理,在采收后冷藏过程中定期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并在贮藏末期(120d)观察统计其腐烂指数。结果表明,浓度60mg·L-1的ClO2采前处理可有效清除猕猴桃果实表面菌落,并能显著延缓冷藏期间果实硬度的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型物的上升、降低猕猴桃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失重和腐烂指数,提高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通过比较,确定采前ClO2处理的适宜浓度为60mg·L-1。该浓度的ClO2处理对‘海沃德’猕猴桃具有明显的防腐保鲜效果,可有效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橄榄(Canarium album)果实质地差异形成的原因,以鲜食型橄榄‘清榄1号’和加工型橄榄‘长营’为材料,对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橄榄果实的成熟,‘清榄1号’较‘长营’维持较高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促进了果胶的水解,离子型果胶(ISP)含量较高而共价型果胶(CSP)含量较低。2个橄榄品种纤维素含量均较高,‘清榄1号’果实的半纤维素含量低于‘长营’。‘清榄1号’木质素含量低于‘长营’,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促进了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因此,ISP、CSP、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不同可能是2个橄榄品种果实质地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赤霉素和萘乙酸对柿果实采后成熟软化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后'富平尖柿'果实为试材,常温下用60 mg/L赤霉素(GA3)和20 mg/L α-萘乙酸(NAA)进行处理,考察柿果实成熟软化相关生理指标及果胶物质代谢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以明确GA3和NAA处理对柿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GA3、NAA处理果实的贮藏时间分别比对照延长了4 d和10 d;GA3和NAA处理可显著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进程,有效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且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明显迟于对照;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升高受到抑制,从而延缓了原果胶的降解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阻碍了果实的软化进程.试验表明,GA3和NAA处理可有效延缓柿果实的后熟软化,延长其贮藏期限, 并以GA3的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柑橘精油(0.25%、0.75%、1.5%)和壳聚糖(0.25%、0.75%、1.5%)复合处理对橄榄(Canarium album)果实采后生理和耐贮性的影响,以鲜食橄榄品种(系)‘檀香’、‘梅埔2号’为材料,对采后贮藏期间的腐烂率、褐变指数、相对电导率、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内源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测定,筛选橄榄果实复合保鲜剂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柑橘精油和壳聚糖复合处理均可有效降低橄榄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率、褐变指数和丙二醛的积累,抑制呼吸作用,保持较高的内源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含量和POD、APX活性。因此柑橘精油及壳聚糖处理能够有效延长橄榄果实的保鲜时间,提高耐贮性,其中以1.5%柑橘精油和1.5%壳聚糖组合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以桃‘沪油018’(Amygdalus persica ‘Huyou 018’)果实为试验材料,经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液及其抗菌蛋白浸果后常温条件下(25 ℃)贮藏,定期测量桃果各项保鲜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桃果实比较,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液和抗菌蛋白处理可提高桃果实色泽、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桃果失重率和腐烂率。经菌液处理桃果腐烂率降低至20%,菌液抑制桃果腐烂效果与多菌灵类似。菌液和抗菌蛋白在提高贮藏期桃果品质方面差异不显著。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液和抗菌蛋白应用于采后桃果的贮藏保鲜效果较好,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1-MCP对‘珍珠’番石榴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改善番石榴贮藏性能的方法,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 ‘Pearl’)果实用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冷藏(15℃)处理,研究其贮藏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 μL L-1 1-MCP处理能有效抑制番石榴果实软化和果皮退绿;1-MCP处理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上升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下降,延缓了果实中丙二醛(MDA)的积累。因此,1-MCP处理结合低温可有效改善珍珠番石榴的贮藏性能。 关键词:番石榴;1-MCP;贮藏生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甜柿采后生理特性及对1-MCP处理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甜柿品种‘阳丰’为材料,在20℃和0℃贮藏条件下研究了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不同成熟度甜柿果实采后乙烯释放速率、呼吸速率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延缓贮藏和货架期间甜柿果实的软化、抑制呼吸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变化,但对乙烯释放速率的作用不一致。1-MCP处理对成熟度I果实的效果优于成熟度Ⅱ。低温贮藏虽然能显著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但在0℃贮藏30、60和90 d后7 d货架期结束时,对照果完全软化,而经1-MCP处理后果实果肉硬度仍保持“脆”性。因此,贮前0.50μL.L-11-MCP处理结合低温贮藏是延长‘阳丰’甜柿贮藏期的有效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金冠’苹果及其优系‘SGP-1’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期间有机酸组分、含量和苹果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以探索苹果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揭示果实低酸成因。结果表明:(1)苹果果实发育期间,‘SGP-1’的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金冠’,成熟时仅为‘金冠’的二分之一,且主要由苹果酸、奎宁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组成,幼果期以奎宁酸为主,成熟期以苹果酸为主。(2)‘SGP-1’的苹果酸含量显著低于‘金冠’,其在幼果期和膨大期变化规律与‘金冠’相反,且积累关键时期和快速下降期早于‘金冠’;‘SGP-1’果实其余酸组分含量变化趋势与‘金冠’基本一致,但在幼果期显著高于‘金冠’,在成熟期与‘金冠’差异不显著。(3)‘SGP-1’的苹果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在幼果期均显著高于‘金冠’,成熟期持平或显著低于‘金冠’;幼果期MDH活性和成熟期ME活性在两材料间变化规律相反。(4)‘SGP-1’的幼果期苹果酸积累与PEPC和VHA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同期‘金冠’则与MDH、PEPC和VHA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SGP-1’膨大期苹果酸积累与MDH、PEPC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EPCK和VHA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同期‘金冠’则与PEPC、ME和VHP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二者成熟期苹果酸积累均与MDH、PEPC、ME和VHP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SGP-1’是以苹果酸为主的低酸型‘金冠’苹果变异优系,对苹果酸积累起主要调控作用的酶种类和活性与‘金冠’不同,导致了‘SGP-1’的低酸品质,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果实低酸形成机理和培育高糖低酸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黄花梨经浸钙处理后,果实钙形态转变及果胶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ME)活力的变化,以及果实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浸钙处理的果实总钙含量显著提高,其硬度明显高于对照,且有利于细胞膜透性的保持;梨果实中的NaCl溶性钙最多,其次是水溶性钙,醋酸溶性钙和HCl溶性钙含量较少。在果实贮藏21d时,水溶性钙含量有一个上升的过程,而NaCl溶性钙则有一个下降的过程。浸钙处理后,除醋酸溶性钙外,果实中的水、NaCl和HCl溶性钙含量均有显著的提高。浸钙处理明显抑制了果胶的降解进程与PG的活力,但对PME抑制作用不明显。浸钙处理能提高果实硬度可能与浸钙处理抑制了PG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幼果期、白果期、转色期的离体‘北陆’蓝莓果实为试材,设置0(CK)、5、10、15min紫外光辐照处理,24h后取样分析蓝莓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裂解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变化,探究UV-B紫外照射处理对不同发育时期蓝莓主要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于幼果期蓝莓,5min UV-B处理可显著增加果实内可溶性糖含量;10min UV-B处理果实PAL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15min UV-B处理对果实总酚和花青苷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但显著降低了类黄酮含量和CHI活性。(2)对于白果期蓝莓,5min UV-B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类黄酮含量和CHI活性,10min处理使果实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5%和18%;15min处理对果实花青苷含量和PAL活性影响作用最大。(3)对于转色期蓝莓,各处理除果实可溶性糖及类黄酮含量降低外,其余物质含量均显著增加。(4)UV-B处理并未改变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及PAL、CHI酶活性的积累规律。(5)蓝莓果内PAL活性与其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HI活性仅与其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UV-B辐照处理促进了幼果期和白果期可溶性糖的积累,也能促进不同发育时期蓝莓果实总酚和花青苷及白果期类黄酮的积累,对蓝莓果实主要品质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中林5号’(早熟)、‘辽宁4号’(中熟)、‘西扶1号’(中晚熟)青皮核桃果实为试材,于8月上、中、下旬3个采收期采果,在0~1℃冷藏过程中测定贮期生理指标和保鲜效应。结果显示:(1)各采收期和各品种果实呼吸强度(RI)均呈双峰型变化;8月中旬采收的果实呼吸峰出现较早,其纤维素酶(Cx)活性较另2个采收期多1个高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增强最早,其贮后核仁酸价上升幅度最大,果实腐烂最快。(2)8月下旬同期采收的3个品种果实的贮期各生理指标变化趋于一致;贮藏54d时,果实腐烂率依次为‘辽宁4号’>‘中林5号’>‘西扶1号’。(3)‘辽宁4号’核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越高,贮后下降率最大。研究表明,青皮核桃果实采后生理代谢活性与耐贮性主要与采收时期有关,受品种影响较小,且8月中旬采收的果实采后生理代谢旺盛,耐贮藏性均最差;‘辽宁4号’果实在各采收期的耐贮性均小于其他品种果实。  相似文献   

20.
以‘红地球’葡萄和‘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研究了采前6-苄基腺嘌呤(6-BA)处理对果实采收时的品质及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20mg·L-1 6-B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两种葡萄果实单粒重和单穗重,有效控制贮藏过程中果实腐烂与落粒,显著抑制葡萄的呼吸速率,维持果实硬度,延缓可滴定酸的下降,提高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抑制果实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葡萄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