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Ⅱ区屈肌腱损伤术后功能较差的原因,采用“保护固定装置”早期行康复锻炼,防止肌腱粘连,从而达到功能最大的恢复。方法: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损伤肌腱,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保护固定装置”行外固定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20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按TAM系统评定,优良率达90%,且8周后均基本能恢复原来工作。结论:早期活动“保护固定装置”在Ⅱ区屈肌腱损伤复术后不仅有效地防止了肌腱的沾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手部肌腱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方法对16例45指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利用手外科支具进行早期有计划的、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经过术后6~12个月的随访,手部功能优良率达90%。结论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有效的康复护理是防止肌腱粘连进而恢复手功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宏鹏 《北方药学》2011,8(3):112-11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腕掌部肌腱损伤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给60例患者行运动训练术、超声治疗、电脑中频和感觉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处理。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按TAM评定标准给所有患者进行手指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定。结果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结论:在腕掌部肌腱损伤后,给予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肌腱愈合,对恢复手功能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任杰  骆东山  宋知非 《江苏医药》2006,32(3):292-292
近年来,肌腱损伤修复术后进行康复治疗的理念已被大家重视,尤其是术后早期。肌腱损伤除手术要求及时、对合精确、缝合牢固,术后进行各种康复治疗,方法不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自2003年3月以来,运用HGS-300多功能治疗仪对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进行微波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1年以来,我们对8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病人,应用弹性牵引支具,进行早期的屈、仲指功能锻炼,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林静  温晶晶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88-2589
手外伤是常见的意外损伤之一,手外伤常伴有手部肌腱损伤,我院每年收治大量手外伤患者,我们对63例87指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后护理及术后观察、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手部肌健Ⅱ区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屈肌腱Ⅱ区损伤96例。结果 按TAM系统评定功能,总优良率77.1%。结论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后,显微手术修复技术和术后康复是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手外伤专科康复团队对手部Ⅱ区屈肌腱松解术后的早期康复干预和疗效观察.方法 手部各种原因损伤后致Ⅱ区屈肌腱粘连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术后早期康复指导介入,实验组另外给予康复专业化的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项目.治疗前后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Total active movement,TAM)间接反映肌腱术前、术后的滑动功能.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治疗前TA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AM均有明显提高,对照组提高值△1为(70.8±15.7)°,实验组提高值△2为(102.4±21.4)°,两组提高值△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2较对照组△1高出31.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腱松解术结合专科康复团队提供专业、系统化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手指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外伤后小指屈肌腱缺损,采用环指浅屈肌腱转位加掌长肌腱移植的临床方效。方法小指屈肌腱缺损10例,采用环指浅屈肌腱转位加掌长肌移植修补肌腱缺损,重建小指功能,术后早期被动活动。结果随访10~23个月,采用国际手外科肌腱方效评定法(TAM)评定优8指,良2指。结论对于小指屈肌腱缺损,采用环指浅肌腱转位加掌长肌腱移植,结合早期康复锻炼,恢复小指功能,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手部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防治,是手外科近几年来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科于1998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津下健哉套圈缝合法一期修复手部屈肌腱断裂30例54指(不含断指断掌),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经半年以上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闭合性跟腱损伤修复的处理方法及经验。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6月,对22例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进行跟腱修复手术。所有伤者均在伤后5~7 d手术修复,其中止点撕脱型3例,采用骨锚辅助的修复方式。横断型及撕裂型19例,采用BOSWORTH法5例,腓肠肌腱膜向下翻转缝合法14例。结果所有伤者跟腱均愈合良好,经3~6个月康复治疗,伤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跟腱损伤的手术时机最好在伤后5~7 d进行,以利于跟腱缝合修复。根据跟腱损伤的类型选择修复方法 ,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是保证伤肢功能尽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筋汤结合三步理筋手法用于手部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136指)手部Ⅱ区屈肌腱粘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70指)和对照组(45例66指)。治疗组予以中药洗剂舒筋汤结合三部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红外理疗灯照射结合手部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法。通过测量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汤结合理筋手法对于治疗Ⅱ区屈肌腱术后粘连疗效明显,可极大限度改善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跟腱血供保护结合带线锚钉治疗局部封闭致跟腱近止点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7年6月-2010年6月.对18例局部封闭致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行血供保护结合带线锚钉治疗,树脂外固定6周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经6~3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根据Amer-Lindholm 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5例,良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跟腱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34例,女32例,年龄24~59岁,平均(37.6±4.5)岁。本组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练。术后测量双侧小腿最大周径及跟腱断裂平面的周径,询问恢复工作及伤前体育活动的时间。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6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6个月,平均(14.2±2.6)个月,无跟腱再断裂、切口表浅或深部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腓肠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正常。43例恢复伤前工作与学习,恢复工作时间平均为10周(4~20周)。23例均恢复伤前体育活动,恢复伤前体育活动时间平均为20周(18~24周)。小腿最大周径伤侧较对侧平均减少0.4cm(0.2~0.8cm),跟腱断裂平面周径伤侧较对侧平均增粗0.5cm(0.3~0.7cm)。按Arner-Lindolm评分,优45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跟腱断裂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指顺行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末节骨或肌腱外露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9年10月,以同指顺行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15例15指手指末节骨或肌腱外露。观察皮瓣成活率、颜色、质地、感觉和患指外形、活动情况。结果本组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拆线;皮瓣颜色好,质地正常,感觉好,两点辨别觉5~8mm。患指外形可,活动正常。结论应用同指顺行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末节骨或肌腱外露,方法可靠,安全,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末节骨或肌腱外露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0 月— 2014 年 1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创伤骨科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断裂 2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标准手术入路, 带线锚钉重建跟腱止点, Krachow 缝合法编织缝合跟腱末端。 术后随访 19~ 35 个月 。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包括术后切口愈合、足跟部疼痛及跟腱再断裂等情况, 并于术后 1 年比较患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范围, 应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标准(ATRS)及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等评价踝关节功能。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 25~ 35 min, 平均(30.4±4.8)min。 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的损伤。 患者均得到随访, 切口愈合良好, 未见感染及皮肤坏死, 无足跟部疼痛和跟腱再断裂发生。 术后 1 年跖屈患侧与健侧双侧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6°±3.33° vs. 46.40°±4.53°, P> 0.05), 而背屈患侧活动范围小于健侧(16.88°± 4.10° vs. 20.12°±3.21°, P< 0.05)。 ATRS 评分 79~ 97 分, 平均(88.7±6.1)分;AOFAS 评分 76~ 100 分, 平均(92.4±5.6)分。 优 20 例, 良 5 例。 结论 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处断裂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及腘绳肌腱对陈旧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自觉症状、关节功能等,用Lysholm中的八项评分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14例患者重建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良好,1例差,优良率93.3%。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结合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的可靠术式,能够近期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自体掌长肌腱移植结合骨隧道重建开放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为临床治疗伸肌腱止点断裂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方法 取5 cm自体掌长肌腱组织,腱粗2 mm.用2.0 mm钻头于末节指骨近端钻一横孔,再用3.0 mm钻头于指骨背侧钻一单皮质垂直孔,肌腱穿过横孔并从垂直孔抽出形成3束,与伸肌腱近侧断端吻合,骨道处置入BMP 2 mg,指伸位铝板外固定制动4周后去除铝板康复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23例患者中21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法评定: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0%.结论 该术式对伸肌腱止点行解剖重建,达到腱骨愈合,疗效满意,为伸肌腱止点重建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方法跟腱内侧小切口,显露并对合断端,使用克氏针、钢丝自制矩形框架,远离断端经皮固定,稀疏、平顺缝合断端,术后踝关节休息位制动6周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获得随访的39例,采用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34例(占87.18%),良5例(12.82%),未发生术后再断裂、皮肤及肌腱坏死、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矩形框架,微创无张力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辅以术后休息位制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KA病人21例(23膝),术中保留完整的髌下脂肪垫.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内容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痛发生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Insall-Salvati比值、髌腱短缩发生率以及术后髌腱损伤发生率.结果 手术后3个月(114.21±0.57)°、6个月(118.23±0.77)°和1年(117.26±0.87)°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4.88±0.82)、(85.78±0.37)、(86.56±0.66)分]高于术前(87.52±0.36)°和(52.36±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痛发生率4.34%,Insall-Salvati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腱短缩发生率4.34%,髌腱损伤发生率0.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完整的髌下脂肪垫,可以有效提高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术中对髌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术后髌腱短缩,降低膝前痛出现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