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其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障护理安全。方法成立低年资护士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根据分析会情况加以调研,优化相关护理流程,进行质量跟踪改进。结果低年资护士上报护理相关安全事件661件,措施流程改进28项。与实施前同期相比,一般护理差错、严重护理差错、意外事件分别减少39.58%、50.00%、66.67%。结论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可提高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事件的认识及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其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障护理安全。方法成立低年资护士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根据分析会情况加以调研,优化相关护理流程,进行质量跟踪改进。结果低年资护士上报护理相关安全事件661件,措施流程改进28项。与实施前同期相比,一般护理差错、严重护理差错、意外事件分别减少39.58%、50.00%、66.67%。结论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可提高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事件的认识及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并探讨其实践效果。方法以泰勒目标模式为基本框架,基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培训需求分析制定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选取低年资护士80名,运用系统化培训方法开展患者安全培训,并于培训前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及动态追踪反馈。结果系统化培训后,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00%,优秀率达85.00%;低年资护士的患者安全核心能力及知识、系统、技能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培训后1年发生各类不良事件的低年资护士人数显著低于培训前1年(均P0.05),且临床带教老师、医生、护士长对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行为评价均4分(总评分5分)。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有利于提升低年资护士的患者安全核心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提高手术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参照广东省卫生厅《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对28名低年资护士经自评及他评后定级为N1级,由N2级护士作为导师一对一负责带教,通过专科小讲课、护理查房、每季度专科轮转、每周自学的形式对低层级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训。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专科理论、操作技能、消毒隔离、应急抢救、安全管理5项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可提高其核心能力,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外科病区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找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探索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对外科全体护士长及护士(443人)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与考核,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的月度、季度、年度安全汇报制度,成立"患者身份确认核对流程"执行督导小组,设立护理安全月、护理安全角,对新护士、轮转护士等实行"护理安全准入制",举行"护理安全"演讲比赛,评选"护理安全之星"、"护理安全示范病房"等。结果410人(33人休假)参加护理安全知识理论考试,及格率97.8%;对新护士进行了6次护理安全理论授课;220名5年内低年资护士"患者身份确认核对流程"执行率95.0%;产生"护理安全金点子"20项,杜绝安全隐患35项,护理差错较往年同期减少了65.0%,护理事故为零;21名护士被评为"护理安全之星",1个病房被评为"护理安全示范病房"。结论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外科病区的实施,有利于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护理服务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提高手术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参照广东省卫生厅《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对28名低年资护士经自评及他评后定级为N1级,由N2级护士作为导师一对一负责带教,通过专科小讲课、护理查房、每季度专科轮转、每周自学的形式对低层级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训。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专科理论、操作技能、消毒隔离、应急抢救、安全管理5项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可提高其核心能力,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实施二线值班制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夜间护理时间占全天护理时间的1/2,且夜间工作量大、独立性强,传统的排班方法夜班护士少,低年资护士多,经验欠缺,影响了夜班护理质量.我院1996年10月开始实施护士二线值班制(简称二值班),指导、协助夜班护士工作,发挥了高年资护士的才能,既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亦有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团队运用护理程序对临床低年资护士进行督导和培训,提高临床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能,延长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方法: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团队对所有的低年资护士留置针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措施.结果: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团队运用护理程序管理后延长了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明显减少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团队运用护理程序管理后,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有效的预防并发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史桂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425-426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小儿易发生碰伤、跌伤、烫伤等意外事件,制订防范措施。加强培训,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警示案例教育,加强对新入科和低年资护士的管理,加强健康教育。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显著降低。结论:针对小儿常见的护理风险,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地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感知的管理关怀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取哈尔滨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40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管理关怀性评估量表、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和护士长领导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低年资护士感知管理关怀评分为(113.84±17.76)分,职业生涯规划评分为(83.05±13.19)分,护士长领导力评分为(178.76±31.24)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长领导力、用工性质、学历和职业生涯规划是低年资护士感知管理关怀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低年资护士感知的管理关怀呈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合理排班,减轻工作负荷,实施多层次、多元化培训,做好低年资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提升护士长领导力等措施,提高低年资护士感知的管理关怀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追踪管理小组,对护理不良事件实行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根据事件危险程度针对性处理,增订或修改完善有关制度,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法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追踪管理法对护理安全防范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护理人员对护理差错处理观点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不同护理差错处理方式的态度,为建立"针对性非惩罚性"护理差错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对10名护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运用Colaizzi分析法和合众法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不愿意主动上报护理差错,不赞同惩罚性处理,主张非惩罚性处理3个主题。结论被访谈者不赞同护理差错惩罚性处理,认为建立非惩罚性护理差错管理系统,有望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发眼耳鼻喉科专科护理技术管理多终端信息系统,探讨其应用效果,提升眼耳鼻喉科专科护理技术管理水平。方法整合眼耳鼻喉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及流程等资源,基于现有护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功能升级,构建多终端(PC端、PAD端、手机App端)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护理部-护理技术管理小组-护士长"三级专科护理技术管理模式。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护士261名),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护士264名)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实施三级专科护理技术管理模式后,护士的护理技术实践考核达标率、能级进阶成功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实施眼耳鼻喉科专科护理技术多终端信息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实现护士培训与考核多样化,提高护士对系统使用的满意度,提升临床专科护理技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下母婴床旁护理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科病区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下开展母婴床旁护理的方法,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将产科病区护士分3层,即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实施责任组长负责的小组包干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针对孕产妇不同住院阶段在床旁实行一对一、有重点的健康教育,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技能一对一的讲解和操作演示.结果 实施前后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方法正确率(除抱奶体位外)及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风险小组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成立静脉治疗风险小组,包括静脉输液治疗小组、PICC输液小组和全院静脉输液治疗会诊小组,建立静脉治疗会诊制度和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小组,并有效落实各小组责任.对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管理实施前后护士静脉治疗合格率、静脉治疗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的建立及运行,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读书报告会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护士的质量意识,促进其参与科室的质量管理,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护理部质量反馈意见及科内自查的质量问题拟定需要改进的问题主题,组织护士收集、学习相关文献资料;每月下旬召开读书报告会,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进行跟踪评价。连续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制定护理管理措施、改进工作流程共28项,护理安全、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特Ⅰ级护理质量显著上升(均P<0.01),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0.5%上升到96.8%。结论开展读书报告会,护士主动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增强,能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成效.方法 对全院46个专科护理单元建立并实施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对当日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科室进行人力资源动态调整及现场督导.结果 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实施后,重危患者、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 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升护士长管理意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士安全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安全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根据Vincent临床事件分析系统,采用自制安全问卷调查表对378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护士安全自我管理得分最高的条目是首次执行药疗时询问过敏史,熟练掌握护理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得分最低的是主动向护士长报告自己工作中的失误。职称与工龄是影响护士安全自我管理得分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临床护士安全自我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主要关注低年资护士,加强教育,以培养护士安全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工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以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针对临床护理容易出现护理差错的环节,确立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的范畴,分别对患者识别、治疗护理、治疗环境、沟通等各环节,统一制作不同颜色、形状、字样的塑料腕带、不干胶卡片、塑料悬挂卡、有机玻璃架等标识,应用于临床,并实行三级质量控制。结果无缝隙护理安全标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无缝隙管理,有效加强了护理过程中护理服务关键点的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结论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合理规范的使用,能降低护理安全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危机管理4R理论构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临床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并对效果进行实用性分析,为临床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危机缩减、危机预备、危机反应、危机恢复四个环节为节点,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架构,围绕"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制定护理安全质量标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安全培训,以图表式流程图指引启动应急流程;以现代管理方法引导组织及系统恢复。结果构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后(2015年),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规避纠纷能力显著高于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3年(P0.05,P0.01)。结论基于危机管理4R理论构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有助于促进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