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西医结合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中西医结合尚有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如何定义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内涵、外延,以界定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可行的方法手段,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促进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提高等,都是值得深思的课题。笔者回顾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发展,从"范式"理论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发展的模式,并从中抽提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内涵及外延,以期促进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发展概况、困惑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50余年的发展演变及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存在的困惑、问题及原因。结合中西医结合发展状况,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地位、作用,中西医结合专业名称规范及其定位,多层次办学体系的建立,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完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制度,建立一套系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及相应的配套教辅、教参丛书,加强创新性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后期教学与临床实践及开展全国性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改革研究9个方面探讨及展望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郑淑云 《新中医》2019,51(5):47-49
中风后呃逆是常见并发症,经久不愈严重影响病人呼吸、睡眠、饮食等。笔者总结近10年文献,发现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呃逆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病机、治疗原则、临床治疗方法等方面。多疗法结合是近几年研究热点,中药灌肠结合穴位注射、中药结合针灸、电针结合温针灸、电针结合穴位注射、针刺结合艾灸、针刺结合穴位注射、针刺结合敷脐、头针结合腹针、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按摩或隔姜灸等,丰富了中风后呃逆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4.
物理疗法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有:核心肌群训练结合针灸、平衡训练结合针灸、减重步行训练结合针灸、Bobath疗法结合针灸、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针灸、高压氧疗法结合针灸、电疗法结合针灸。目前关于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实验研究较少,应该加强此项工作,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提供客观依据。不同康复训练技术与针灸结合如何掌握介入时机,中风不同时期如何选择有效的干预方法,以及针对老年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优化方案仍需进一步探讨。同时由个体差异带来的诊疗方案的改变也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讲话值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我代表中国科协向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10年来,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取得很大的进展与成果。中西医结合学会团结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出版学术刊物,普及中西医结合知识,培养造就中西医结合人才,为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希望学会在贯彻科协"四大"精神的热潮中,再接再励,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促进人才成长方面;在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的思路方法与学术方面;在研究中西医结合科学体系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6.
张文龙 《中医药导报》2005,11(11):69-72
文章从辨证论治结合西药,中药汤剂结合西药,中药外洗结合西药,中成药结合西药4个方面总结综述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与药物。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是将中、西医两种学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新医学,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体现在辨病与辨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治标与治本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西药与中药结合等,最终目的就是把提高疗效作为最高的原则。中西医结合专业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多样化的要求而在综合性大学中开设的五年制本科教育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率先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系,并逐步实施课程整合改革。笔者就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实施课程整合的实践体会及当前形势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史表明,杰出的研究人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思想并形成科学学派,是决定和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三个要素。中西医结合人才,是中西医结合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搞好中西医结合人才教育与培养是关系到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百年大计。中西医结合人才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系统考察了中国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发现有几个问题应予以明确:第一,中西医结合人员,应是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一切人员的总称。这些人员可能是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工程技术、生物学等不同专业的人员。第二,中西医结合人才,应是指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具备系统知识和专业特长的人才。第三,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划分,从中西医结合特定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指在中西医结合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中西医教学活动基本程序和范式。实验诊断学与中医学的密切联系,以及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的广泛应用,分别构成中西医结合实验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进而形成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中西医结合思维与理念。在授课中注入中西医结合理念,在总论中增设中西医结合内容,在各论中增加中西医结合应用,在展望中介绍中西医结合科研,逐渐形成中医类专业实验诊断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基本范式为中医类专业西医课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著,是伴随着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而形成的。它的撰写质量,直接关系到对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科学总结和公布于世进行交流的社会效果。现根据几年来《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在收审和编辑稿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如何写好中西医结合医学论著,供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在总结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形成论文过程中参考,并期望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的撰写质量和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调周法(模拟大鼠动情周期序贯应用补肾Ⅰ号方和补肾Ⅱ号方)与单独应用补肾Ⅰ号方、补肾Ⅱ号方对多囊卵巢(PCO)大鼠糖代谢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孕激素加HCG建立PCO大鼠模型。用药16天后,检测体重,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ELL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抵抗素,并对卵巢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在降低体重及血清胰岛素、抵抗素方面,补肾调周组优于补肾Ⅰ号组、补肾2号组。补肾调周组、补肾Ⅰ号组、补肾Ⅱ号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颗粒细胞层数明显增多,黄体组织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应用补肾调周法可对PCO大鼠糖代谢进行良性调节,这可能是临床治疗PCOS高胰岛素血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补肾调周法对造模大鼠性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补肾调周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HCG+胰岛素(INS)建立多囊卵巢(Polycystic Ovary,PCO)动物模型.补肾调周法序贯治疗16 d后测定血清T、LH、E_2、INS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卵巢组织的表达,并在光镜下观察卵巢组织形态.结果 补肾调周法能显著降低PCO模型大鼠血清T,LH,E_2,INS含量,减少IGF-1在卵巢组织的表达,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增加黄体组织数量.结论 补肾调周法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且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阐述肾与妊娠的关系说明补肾安胎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并从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3个方面体现补肾安胎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且举病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调周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大鼠血脂及瘦素(LEP)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肾调周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胰岛素加HCG进行造模。测定血清瘦素﹙LEP)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胰岛素﹙INS)水平,治疗前后对大鼠称重并取体重差比较体重变化,对卵巢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补肾调周法治疗PCO大鼠能有效降低其空腹血清TC、TG、INS、LEP水平,升高血清HDL水平,并使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增加颗粒细胞层数与黄体组织数量。结论:应用补肾调周法可对PCO大鼠瘦素和血脂等进行良性调节,此可能是其临床治疗PCOS高瘦素血症和高脂血症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郑绍周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会军  武继涛  金杰 《新中医》2001,33(6):12-13
郑绍周教授提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两条基本思路。其一,肾虚血瘀痰阻是贯穿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基本病机,补肾化痰活血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基本大法。其二,三期治疗原则,即中风先兆,补肾为先,佐以化痰活血;急性期,化痰为急,佐以活血补肾;恢复期,活血为主,佐以补肾化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运用补肾活血方药辨证加减,序贯用药,能否有效影响关节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方法:选取涉及膝关节内骨折的并已经进行内固定术的患者60人,设补肾活血组、西乐葆组和对照组。补肾活血组予以补肾活血汤药分期加减口服。术后3周和8周,通过对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进行综合计分。结果:3周时3组患者的计分均无显著性差异。8周时西乐葆组疼痛计分最优,补肾活血组次之。补肾活血组和西乐葆组总计分相近。补肾活血组中医证候计分最高。结论:辨证分期加减应用补肾活血方药,能对关节骨折术后病人在全身证候上产生调理,使患者关节功能的更快和有效康复,有利于防治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动态观察模型大鼠肾功能、肾组织中HGFmRNA的表达变化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汀新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于UUO术后3、7、14、21、28d观察造模大鼠血肌酐、尿素氮的动态变化;采用RT-PCR法,观察造模大鼠肾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表达变化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呈进行性增高,P〈0.05或P〈0.01;HGFmRNA表达于UUO术后第3天开始增加,于第14天达高峰,P〈0.05或P〈0.01,随后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渐弱。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肾功能改善,P〈0.05或P〈0.01;各时间点HGFmRNA的表达呈不同程度增加,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以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功能;可以提高肾组织中HGFmRNA的表达,防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补肾"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重心逐渐由"治已病"向"防未病"方向转变,补肾在"治未病"、在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着重要意义。"治未病"以扶正为关键,扶正以"平补肾气"为要点。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补肾中药能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多环节多途径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邹立华 《世界中医药》2014,9(1):54-55,58
曾庆祥主任医师临床上擅长于运用补肾法,能巧妙地从补肾的角度治疗各种疾病,以补肾为主,兼用他法,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益肾活血法治疗阳痿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复方玄驹胶囊治疗,研究组运用中医益肾活血法自拟起痿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为宜,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阳痿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阳痿患者给予中医益肾活血法,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